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罪与罚 - 《罪与罚》读后感·理想主义者的警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试图评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无疑需要勇气与底气,我几乎不敢下笔。面对如此深刻丰富的主题、高超的情节安排、严密的逻辑构架、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真切把握、透彻的现实洞见、长远卓越的见识,我的任何理解与评论都可能显得可笑与肤浅。我只有尝试着挑出这本小说的冰山一角,略微写下一些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何谓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罪与罚?
  小说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一名法律系大学生,故事发生时已因穷困而辍学。为实现其英雄梦想,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及其妹。在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心理煎熬后,最终向警察局自首,被法庭判刑八年,流放至西伯利亚接受苦役的惩罚。小说主要讲述的便是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人后,承认自己所犯罪恶的历程。
  对于一般人而言,杀人即为犯罪,这几乎是天经地义之事。而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杀死一个“对社会毫无益处”的老太婆,就真的有罪吗?“我杀了一只可恶的、有害的虱子,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她对谁也没有益处,她吸穷人的血,杀了她可以赎回十桩罪,这算犯罪吗?”这种对“罪”的理解,直到拉氏心理崩溃前的最后一刻,都还没有放弃。他的理论建立在对人的价值的不同划分上。在他看来,人可以分为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平凡的人,只是“一种仅为繁殖同类的材料”;而不平凡的人,则可以僭越常规、蔑视法律,可以“为着美好的未来而破坏现状”,“为着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甚至有必要踏过尸体和血泊”。这样的人是“全人类的恩人”,拿破仑便是他心中不平凡之人的典型楷模。而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则符合“平凡的人”的一切特征,甚至还很可恶,于是成为拉氏实现其英雄梦想所选定的第一个目标。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智商并不低,甚至可以说很高。他杀人不是一时的情绪冲动,不是为了抢夺财物,他有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做支撑。除了自己内心深处认同的价值准则,他几乎不承认任何外在的规范。社会既成的法律、上帝,他都不相信。要让这样的人承认自己杀人是有罪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陀斯妥斯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安排拉氏从犯罪现场侥幸逃脱,并且没有留下任何罪证,避免了拉氏被外在的国家机关直接逮捕,从而得以展开很长的篇幅,让拉氏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罪恶并自首。

  让拉斯柯尔尼科夫最终承认自己有罪的关键人物是索尼雅,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索尼雅为了父亲、继母及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弟妹,选择了卖|婬来养活一家人。她信仰上帝,有着基督徒的博爱与宽容精神。她隐忍、怯懦、顺从、对人和气,勇敢地承受命运的苦难,并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这一切的禀赋,让拉斯柯尔尼科夫选择了她,向她讲述了已压得他喘不过气的遭遇。在与索尼雅的对话中,拉斯柯尔尼科夫最终认识到自己的罪恶:没有认识到生命的神圣与不可侵犯,自以为掌握了裁判人生死命运的权利!
  他们的对话中有这样很关键的一段。拉斯柯尔尼科夫假设让索尼雅决定卑鄙的卢仁(侮辱过索尼雅的一个人物)和她的继母谁生谁死,索尼雅说:“您为什么要问不能问的事?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干嘛?这由我来决定,哪会有这样的事?谁委我做法官来决定让谁死,让谁活?”拉斯柯尔尼科夫回答道:“如果这里面有天意,那你就毫无办法啦。”
  索尼雅的话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此没有人有权利来私自决定他人的生死。但拉斯柯尔尼科夫却用“天意”二字反驳索尼雅的观点。他所说的“天意”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需要回到小说一开头,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老太婆之前的种种细节。
  拉斯柯尔尼科夫早已形成他的“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理论,并写成论文发表在杂志上。但在杀死老太婆之前,这个理论只是空想,并没有付诸实践的可能性。后来,家庭的穷困让他辍学。辍学后,他经同学介绍,到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处抵押借债,开始动起了邪念。而正当此时,他恰巧又在餐馆里听到另一个大学生发表和他的观点相一致的看法。这个偶然巧合让他觉得神奇,他开始感到某种“天意”。于是,不久他再去老太婆那儿抵押借债,但实际目的是踩点。恰巧,这天他又偶然听到与老太婆同住的她的妹子第二天晚上不在家,给他杀人提供了合适的环境。这又是一个偶然巧合。于是,这一切的巧合成了某种神秘的命运安排,让他得出“杀死老太婆是天意”的结论。而同时,母亲的来信让他觉得自己背负了家庭的希望,这太沉重,他想要摆脱这一切,寻找一条新的出路,让生活有所改变。而这条路,就是杀死老太婆,迈出成为“全人类的恩人”的第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揭开拉斯柯尔尼科夫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揭开他那当“全人类的恩人”的英雄梦想,一切都可以用最通俗的四个字来解释,那就是“权力欲望”。拉斯柯尔尼科夫与索尼雅谈话时,有这样一段自我剖析:“现在我知道,谁智力强精神旺,谁就是他们的统治者。谁胆大妄为,谁就被认为是对的。谁对许多事情抱蔑视态度,谁就是立法者。谁比所有的人更胆大妄为,谁就比所有的人更正确!……权力只给予敢于俯身去拾取的人。这只需要一个条件,仅仅一个条件:只要胆大妄为!”在索尼雅看来,这就是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全部信仰和准则”。
  然而,这所谓的“天意”,这可怕的对权力的追逐,终究敌不过生命的神圣与尊贵。从道义与原则上来说,无论是谁,都不应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践踏他人的生命。不管希望实现理想的人,其理想有多么崇高,其追求的目标有多善,其关怀之指向是多少人的幸福;也不管被践踏之人的社会地位有多么低微卑贱,不管这些人的品性有多么恶劣,“英雄”都没有权利去私自决定他人的生死。
  拉斯柯尔尼科夫终究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普通的、与所有人平等的地位。这种平等,是无关乎智商高低、地位高下的平等,是普天之下最朴实、最本真的平等:生命之平等,一切生灵都是平等的!面对亵渎生命之神圣与平等的罪孽,拉斯柯尔尼科夫最深刻的忏悔,便是匍匐于大地,在吵闹的城市广场上,深深地亲吻这片土地!
  形式上的惩罚,便是八年的西伯利亚流放生涯。苦役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没有任何苦楚可言。他可以忍受任何物质环境的恶劣、劳动的重负。但他却无法忍受精神上的无可依靠!对于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崇高的理想才是他赖以生存的力量。而现在,理想破灭了,他要怎样才能继续生存?
  陀斯妥耶夫斯基给出的答案是:爱情。索尼雅陪着拉斯柯尔尼科夫去了西伯利亚,与他共同度过八年苦役生涯。尽管索尼雅一直陪伴着他,拉斯柯尔尼科夫也一直依赖着她,但他实际上并没有从一开始便意识到“爱情”。直到流放一年后,拉斯柯尔尼科夫从理想的破灭中慢慢地苏醒过来,他才发现了爱情之光。“爱情使他们获得了再生,对那一颗心来说,这一颗心蕴藏着无穷尽的生命的源泉。……生活代替了理论,一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应该在意识里形成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为拉氏寻找的出路是爱情,是生活,那理想呢?理想从此让位于爱情与生活了吗?我们无法从拉斯柯尔尼科夫身上找到直接答案,他八年流放生涯结束后的生活,并不在小说的叙述范围之内。最准确的答案,需要从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身上寻找,那就是拉祖米兴。
  拉祖米兴是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大学同学,后来成为了拉氏之妹杜尼雅的丈夫。“这是一个异常乐观和健谈的青年,他的善良达到了憨厚的程度。但是,在这种憨厚里是蕴藏着深挚的感情和自尊心的。”而拉祖米兴最大的特点,就是务实。
  摘录出他的一段谈话。“求实精神是不容易获得的,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差不多有二百年光景脱离了实际生活……不错,各种思想层出不穷,善良的愿望是有的,虽然是幼稚的;甚至正直的行为也能发现,虽然骗子多得不得了;但求实精神还是没有!”
  对不少社会问题,他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问题所在:“您所说的那个讲师在莫斯科就是这样回答他为什么伪造有奖债券的:‘大家都用各种手段发财,所以我也急于想发财。’他的原话我记不得了,但意思是,不花本钱,尽快地不劳而获地发财!大家都习惯于享受现成,仰赖别人,吃别人嚼烂的东西。”缺乏务实的精神,是拉祖米兴眼中问题的根源所在。
  拉斯柯尔尼科夫便是不务实的极端表现。他执着于自己的理想,执着地偏于幻想,脱离生活;他执着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执着地渴望一蹴而就,而不是脚踏实地。于是,他以理想之名,犯下了罪恶!
  这不能不说是对理想主义者的一个警钟。理想,并非建立在乌托邦之上,它首先需要我们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在了解自己的长处与局限的基础之上,运用自己的能力,付出实际行动,解决掉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一步一个脚印构筑出来理想的城堡。
  理想,是一种观念,是游荡在精神世界里的一个抽象的概念。任何试图实现这概念的理想主义者,都不能忽视人的价值。任何试图以牺牲少数人的生命去实现理想的行为,都值得警惕。
  抽象的概念,远远不及具体生动的人更值得我们珍惜。
或许您还会喜欢:
侏罗纪公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在最初的不规则零散曲线中,几乎看不到基本数学结构的提示。||迈克尔·克莱顿几乎是乐园迈克。鲍曼一面开着那辆越野车穿过位于哥斯大黎加西海岸的卡沃布兰科生态保护区,一面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这足七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眼前路上的景色壮丽:路的一边是悬崖峭壁,从这儿可俯瞰热带丛林以及碧波万顷的太平洋。据旅游指南介绍,卡沃布兰科是一块朱经破坏的荒原,几乎是一个乐园。 [点击阅读]
假曙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懒洋洋的七月天,空气中弥漫着干草、马鞭草和樨草的清香。阳台的桌子上,放着一只淡黄色的碗杯,里面漂浮着几枚大草霉,在几片薄荷叶的衬托下显得那么鲜红。那是一个乔治王朝时代的老碗杯周围棱角很多,折射出错综复杂的亮光,雷西的两只手臂正好刻印到狮子的双头之间。 [点击阅读]
偷影子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有些人只拥吻影子,于是只拥有幸福的幻影。——莎士比亚爱情里最需要的,是想象力。每个人必须用尽全力和全部的想象力来形塑对方,并丝毫不向现实低头。那么,当双方的幻想相遇……就再也没有比这更美的景象了。——罗曼·加里(RomainGary)我害怕黑夜,害怕夜影中不请自来的形影,它们在帏幔的褶皱里、在卧室的壁纸上舞动,再随时间消散。但只要我一回忆童年,它们便会再度现身,可怕又充满威胁性。 [点击阅读]
十一种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格蕾丝婚礼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没人还会要求她工作。事实上,不管她想不想,都没人会让她干活。??打字机旁的玻璃纸盒里摆着一朵白色栀子礼花,这是她的老板阿特伍德先生送的礼物,连同礼花一起的还有个信封,里面卷着一张十美元的布鲁明戴尔商场①的购物礼券。自打那次在事务所圣诞派对上她热烈拥吻阿特伍德先生后,他总是待她彬彬有礼。 [点击阅读]
喧哗与骚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在南方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复员后,上了一年大学,以后做过各种工作,同时业余从事写作。他最早的两本小说是当时流行的文学潮流影响下的作品,本身没有太多的特点。 [点击阅读]
在路上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1第一次遇到狄恩是在我与妻子分手后不久。那时我刚刚生了一场大病,对此我不想再提及了。不过它的确与那次令人烦恼、充满灾难性的离婚有关,当时我似乎觉得一切情感都已经死了。自从狄恩·莫里亚蒂闯入我的世界,你便可以称我的生活是“在路上”。在这之前,我也曾不止一次地梦想着要去西部,但只是在虚无缥缈地计划着,从没有付诸行动。狄恩这家伙是个最理想的旅伴,他就是在路上出生的。 [点击阅读]
墓中人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春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丛,斑驳地落在大牟田子爵家府评的西式客厅里,大牟田敏清子爵的遗孀瑙璃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她是位鲜花般的美人,陪伴在旁的是已故子爵的好友川村义雄先生。漂亮的子爵府位于九州S市的风景秀丽的小山上,从府邸明亮的大客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S市那美丽的港口。 [点击阅读]
夜行观览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观览车,意指“摩天轮”。兴建期间,附近高级公寓发生惊人命案这群斜坡上的住户,都衷心期待摩天轮落成后,明天会更加闪耀……01晚上七点四十分——事情为什么会演变成这样呢?远藤真弓眼前的少女名叫彩花,这名字是她取的。少女一面高声嘶喊,一面挥手把书桌上的东西不分青红皂白全扫落到地上。不对,手机、大头贴小册之类她喜欢的东西部避开了。 [点击阅读]
夜访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代序姜秋霞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她1941年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1961年与诗人斯坦·赖斯结为伉俪,1964年获旧金山州立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加州大学硕士学位。她在成名之前做过多种工作:女招待、厨师、引座员等等,经历十分丰富,为她的写作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点击阅读]
大西洋案件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珍-玻波小姐坐在窗前瞧着前面,好久以来她已不再欣赏这片原是茂密的花园。但是什么也没去做。雷库克的藉口总头头是道,不是天气太干燥,就是太潮湿,或是泥土泡了水。雷库克自己栽花种菜的原则很简单,泡几杯浓浓的甜茶做为提神用,秋天来时扫落叶,夏天时种植他喜爱的鼠尾草和紫苑花。凭良心说,他喜爱他的主人,也迁就他们的喜好,对于蔬菜他知道得很清楚,什么是上好的香薄荷或是甘蓝菜绝不会弄错。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