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最优美的散文 - 西敏大寺(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西敏大寺(3)我读着旗子上刺绣的人名,这些人曾经被派驻在各个地方,有的远渡重洋,有的征战他乡,有的在宫廷与内阁的阴谋中纠缠,他们有个共同的愿望就是,使自己的名声在这所阴暗的墓堂中得到更多的表彰——也就是一块阴郁的纪念碑。在礼拜堂的两侧设有小型的侧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明示这座墓地的平等观念:它把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放在同一个地位,让世代宿敌的遗骸相聚在一起。其中的一个侧堂是那位傲慢的伊丽莎白之墓,而另外一个则是那可爱又可怜的被她杀死了的玛丽之墓。对于后者,每一天里的每个时刻都会有人来悲怜叹息她凄惨的命运,在这声声叹息中也包含了对前者悲愤的感情。于是,在伊丽莎白墓地周围的墙壁上就经常回荡着人们同情玛丽的声音。一种怪异阴郁的气氛笼罩在埋葬着玛丽的那个侧堂之上。阳光透辜满灰尘的窗户照射进来,一切都是这么幽暗,大部分的地方都被深深的阴影覆盖着,岁月和气候在墙壁上留下了痕迹。一座玛丽的大理石雕像躺在碑石上面,四周的铁栅栏锈迹斑斑,上面还雕刻着她的国徽——苏格兰的蓟花。我已经走得有点累了,于是坐在纪念碑下歇息,脑海里便不由自主地想起玛丽坎坷不幸的一生。寺院里零零碎碎的脚步声渐渐地消失了。我的耳边偶尔传来远处修士们进行晚祷的声音和唱诗班轻柔的应答声。当所有这些声音都静息后,整个大寺也沉静下来了。平静、荒凉和幽暗慢慢地靠近,使人们对这个地方产生了一种更加深邃和庄严的感情。在寂静的墓地里没有说话的声音,没有朋友们轻快的脚步声,没有情侣们呼唤的声音,也没有细心的父亲忠诚的告诫——什么都袒到,因为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被遗忘,只有尘土和无边无际的黑暗。突然有一阵沉重的风琴声传到耳朵里,而且越来越强烈;仿佛是声音的巨浪袭来。它们强大的音量和华丽的音色是多么匹配这里庄严的建筑物呀!如此高贵华丽的音乐穿透了硕大的拱廊,在这些死者的墓穴中产生了庄严的共鸣,使得沉寂的墓地也纵声高歌起来!——在这声音中,胜利和喝彩之声高扬,随着交响声越来越高,——一声比一声响亮——突然间音乐声嘎然而止,唱诗班又温柔地唱出了一段动听悦耳的歌曲,歌声缓缓上升,在屋顶之间回荡,好像把这些沉重的屋顶当成了天堂里圣洁的空气,在里面自由地翱翔。这时风琴又发出了雷鸣般的响声,似乎要把空气压缩到音乐里面,深深地铭刻在人们的心灵之中。这韵调多么悠长!这交响声多么庄严!它越来越紧凑,越来越有力——填充了整个大寺,连围墙似乎都受到了震动——所有的感官都被淹没了。现在,它开始演奏最欢畅的曲子——这声音从地面直冲天空——这个时候,连人类的灵魂也像着了魔似的,在这不停高涨的音响伴随下越飘越高!我就这样陷入思索坐了一会儿,我的心经常会随着曲调时高时低地波动;慢慢降临的暮色逐渐地把我包围了,这些纪念碑也投射出更加幽暗的影子,远处传来的钟声再次提醒人们一天的时光又过去了。我起身准备离开西敏大寺。当我沿着通往大厅的楼梯拾阶而下时,突然,爱德华的神龛吸引了我的眼光,于是我又登上了连接那里的小阶梯,打算在那里俯瞰一下整个荒芜的墓地。神龛座落在一块平台上,历代帝王和王后的陵寝就紧紧地环绕在它的周围。站在这个高地,可以穿过梁柱与碎石,可以看见下面那些排列满了坟墓的礼拜堂和搁间——在那些“黑糊糊的床上”,躺着的武士、教长、大臣和政客们的躯体正在慢慢地腐烂。在我的身边就是那张巨大的加冕宝座,是用橡木简陋地雕凿成的,其粗犷的作风完全来自于远古的哥特时代。看来这一处场景是被精心策划的,设计富有戏剧性,目的是让游客们在感情上与之产生共鸣。这个地方象征着人类奢靡和极权的起始与终结,因为从宝座到坟墓只有一步远的距离。人们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把这些不相匹称的纪念物堆放在一起,就是为了给当代的达官显贵一个前车之鉴:哪怕是在人生最为辉煌显要的时刻,那终究来到的没落和屈辱也时刻会在前方等待。很快,戴在头上的王冠就会不见,它将不得不躺在沉积了灰尘和屈辱的坟墓中,忍受最平凡卑微的大众的践踏。因为,说来也奇怪,即便是这里的坟墓也不再是什么神圣的地方了。在有的人眼中,有一种蔑视和轻浮之气让人震惊,他们居然敢嘲谑最庄重神圣的事物;还有一些卑鄙无耻之徒,当英雄在世时,他们卑躬屈膝,极尽媚羡之能事,而一旦当英雄伟人去世,他们便以报复伟人的尸体作为享受。忏悔者爱德华的棺材曾经被打破,里面的陪葬物也被洗劫一空;毕生傲慢的女王伊丽莎白手中的权杖也去向不明;亨利五世的雕像也变成了无头冤鬼。每一座皇室的纪念碑上都留下了一些痕迹,**裸地证明了人类所谓的尊重是多么的虚伪和短命。有的遭到劫持,有的遭到肢解,有的被刻下了粗俗下流的话语——每一座纪念碑都或多或少地遭遇了伤害和羞辱!
或许您还会喜欢: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4号解剖室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外面一片漆黑,我恍恍忽忽地不知自己昏迷了多长时间。慢慢地我听到一阵微弱而富有节奏的声音,这是只有轮子才能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丧失意识的人在黑暗中是听不到这么细微的声响的。因此我判断自己已经恢复了知觉,而且我从头到脚都能感受到外界的存在。我还闻到了一种气味——不是橡胶就是塑料薄膜。 [点击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1881年生于维也纳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20张)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发表反战剧本《耶雷米亚》。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人豹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神谷芳雄还只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公司职员。他逍遥自在,只是在父亲担任董事的商事公司的调查科里当个科员,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所以难怪他忘了不了刚学会的酒的味道和替他端上这酒的美人的勉力,不由得频繁出入那家离京桥不远、坐落在一条小巷里的名叫阿佛洛狄忒的咖啡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