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重生名媛望族 - 011 重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011 重生
  锦瑟一度以为自己已经死了来到了地狱正被烈火炙烤,她只觉浑身上下无处不烫,头脑更是像被什么东西禁锢住了一般,竟是无法正常思考。
  也不知过了多久,滚烫地发混的脑子才开始有了些许意识,祖父,爹娘和弟弟的面孔会不停在脑海中闪现,又夹杂着在武安侯府的一幕幕。又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间她感觉到有人在身旁走动,遥远的说话声断断续续辨不分明,还有苦涩的东西强行被灌进口中,她本能地吞咽。
  一阵醒一阵昏,她终于能接收到一些支言片语,慢慢地当用尽全部精神能够思考这些话语时,那些声音那些话语却叫她惊疑万分起来。
  “都怪大姑娘,明明知晓我们姑娘身子有恙,也知姑娘性子,偏还送书过来,害的姑娘熬夜这病才越发重了……”
  “怎还编排起主子来了,那本《草堂文集》是前朝孤本,姑娘惦记许久,大姑娘这也是想叫咱们姑娘高兴才寻来的……要怨只怨姑娘一摸到书就放不下的性子,这回姑娘大好……一定要好好劝劝姑娘……”
  “白芷,今儿姑娘似病渐轻了,这烧也似褪了些……去禀小少爷一声,小少爷这两日为着姑娘也睡不好……”
  “明儿就是老太太的六十大寿了,听说京城武安侯夫人也要带着侯府世子来给老太太拜寿,姑娘如今却病着……”
  ……
  《草堂文集》?白芷?小少爷?老太太六十大寿?武安侯夫人和世子要来,病着,她病着……辨明这些杂乱的声音和言语,辨明自己的状态,锦瑟思量着,混乱着,彷徨迷茫着,惊笃着,直至肯定、期盼、希望着,最终不由既惊且喜地淌下了眼泪。
  原以为死了,却没想到竟是得到了重生,两日来耳边丫鬟们断断续续的说话声已叫她确定自己是真的又活了过来,并且回到六年前。
  上苍悲悯,给了她重来一回地机会,这次她不求富贵、不慕权势,不要那才不状元、貌动南国的虚名,更不盼什么姻缘佳婿,只愿守护住唯一的弟弟,再无愧于心,无愧于地下长眠的至亲!

  得知重生,想到前世的种种,锦瑟用尽力气想睁开眼睛,无奈身子竟完全不听指挥,疲软无力,甚至连长久的清醒她都做不到。她知道自己是生了病,前世时在她十一岁时也确实得过一场大病险些丢了性命。
  想到那次病重期间所发生的,和她与弟弟之后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几件事,尤其是老太太六十寿辰当日,弟弟在外受伤以致后来医治未愈而落下残疾的事,锦瑟便更加努力地吃药,更加拼命地欲挣扎而起。
  苍天啊,你既悲悯令我重生,那便让我在大祸尚未发生之前亡羊补牢,逆天改命吧!
  她念着,终于在这日的清晨,在最关键的一刻缓缓睁开了眼睛。当海蓝色的织金帐映入眼帘,锦瑟深深吸了一口气。
  她目光四转,南墙四扇大楹窗,其上糊着鹅黄色的软纱,透过屋外的缕缕阳光将其映照的飘渺如暖烟,东墙上挂着一幅消寒图,靠北墙边用屏风隔开一个小起居室,隔着绣素心兰的薄纱屏风,依稀可见后头竖着的两架檀木书架和大书案……这分明便是她未出阁时在姚府所住依弦院的闺房。
  那副消寒图,正是十一岁时她亲手所绣,消寒图绣了一株梅树,每过一日她便绣上一朵梅花在上头,如今才只绣了两枝花枝,正是二十三朵梅花,加上病倒的这三日,今日该是进九后的第二十七日,也就是万庆元年的十一月二十八日,也是姚锦玉的祖母,姚府老太太六十整寿的寿辰之日。
  目光再度移到床下,只见踏脚上放置着一双绣鞋小巧精致,她瞧向自己的脚,白玉玲珑,却是属于女童的,所想之事被完全证实,这一切都不是梦,锦瑟不觉心跳如鼓,热泪盈眶。时光,真的,真的为她而倒流了!
  “姑娘?姑娘醒了!”

  屋中光影一闪,锦瑟抬头却见一个穿着绿色束腰右衽袄子,暗青襦裙,系褐红色汗巾梳着丫髻的丫鬟端着铜盆进来,瞧见她醒了便忙大声唤道,语气中倒是含着几分欢喜。
  外头一阵响声,那丫鬟已快步到了床前,笑着将铜盆放在脚架上,这才为锦瑟披了一件紫貂滚毛的长褙子,将她扶起靠在了大引枕上,一面滚瓜般道:“姑娘这可算是醒来了,都昏迷三日了,大夫说若姑娘不醒只怕就……瞧奴婢说的,姑娘怎会不醒,这可不就大好了!”
  她长的极为娇美,如今瞧着已有十四五岁,身段窈窕,面皮细白,尤其是一双眸子很是灵动,说起话来神采奕奕,倒又给那脸蛋儿添了几分光彩。
  眼见锦瑟张口欲言,她便又笑着道:“姑娘且莫急着说话,累了嗓子便不好了,一会子奴婢给姑娘端了参汤来好好润润喉再言语也不迟。奴婢这便去禀告夫人,夫人这都惦记了三日,今儿一早还叫凌雁姐姐过来瞧过姑娘呢。白鹭、白鹤你们仔细瞧着姑娘,可莫再叫姑娘着凉。”
  她说话间已有四个小丫鬟进了屋,年纪却都要小一些,瞧着皆十岁左右,锦瑟将目光在笑着应声的白鹭身上打了个转儿,却是开口道:“凌珊不必了。”她的声音虽是暗哑却带着好不含糊的坚持和命令。
  凌珊闻声止步,回头瞧向锦瑟,目光中诧异和探究一闪而过。锦瑟察觉自己的语气有些生冷便目光低垂地咳了两声,就着白鹤端上的蜂蜜茶吃了两口,这才虚弱地冲凌珊笑道:“今儿是老太太的寿辰,一会子宾客也都该到了,婶母想来是极忙的,这些日婶母定然为我没少累着,如今我已无大碍,便莫让婶母来回地跑了,等晚些再报也是一样的。好凌珊,我极饿了,这口中尽是苦味,真是难受。”
  她一下子说了这么些话便有些气力不济地喘息起来,凌珊忙上前帮她顺着气,一面道:“姑娘莫急,奴婢这便叫人摆饭。”

  声音尚未落就又有两人进了屋,打头的是个四十出头的嬷嬷,容长脸,眉毛显得比平常人浓些,因长了眉心摺,故而瞧着有几分严厉。她的身后跟着一个和凌珊穿戴一般无二的丫鬟,只年龄却要小些,有十二三模样,端着托盘,上头放着几碟精致的小菜和一碗汤。
  那嬷嬷进来便快步到了床前,见锦瑟冲自己含泪而笑便也眼眶一红,颤声道:“姑娘总算是醒了,老奴……老奴对不住少夫人,没能照看好姑娘,老奴有罪。”
  “王嬷嬷快别难过了,如今姑娘不是大好了吗,再惹了姑娘伤心,岂非所愿?嬷嬷往常总教导奴婢们,如今倒是自己个儿糊涂了呢。姑娘将才说饿了,瞧奴婢端了什么过来?”跟随王嬷嬷进来的丫鬟白芷笑着打趣王嬷嬷,她话是说的俏皮,面上也一派欣喜,可那眼眶却也不自觉地就红了。
  锦瑟目光含泪地瞧着两人,心中充满了感激。王嬷嬷和白芷皆是她生母留下的,当年祖父致仕离京将宰府的下人们多数都遣散了,后来祖父在南下途中病故,便又遣散大批,如今跟着锦瑟姐弟入住姚府的本便没几个老人了。
  而白芷五岁进府便一直是锦瑟的贴身丫鬟,王嬷嬷更是锦瑟的乳母,前世王嬷嬷为护她在金州之乱时惨死,白芷更是被二少爷玷污了身子,一头撞死在假山上,如今两人能重新回到她的身边,锦瑟岂能不喜极而泣?
  有她们和柳嬷嬷、蒹葭在,锦瑟不信自己不能逆天改命护弟弟周全!
  锦瑟想着目光便愈发清亮了起来,一旁的凌珊见王嬷嬷和白芷凑上前去便退后了一步,却是快速地给白鹭使了个眼色,白鹭会意这便趁着众人不注意偷偷溜出了房。
  ------题外话------
  今天双更啊,晚上六点还一更,抱抱亲们,都表忘记收藏呀。谢谢宝贝tamyatam,muer321滴钻钻呀,O(∩_∩)O
或许您还会喜欢: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塔木德智慧全书
作者:佚名
章节:451 人气:2
摘要: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就其自身而言,是不分贵贱的。在犹太人的赚钱观念中,他们从来就不把蹬三轮、扛麻袋看成是低贱的事,也不认为做老板、经理就高人一等,钱不管在谁身上都一样是钱,它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中就不是钱了。 [点击阅读]
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第1章我是全中国最穷的穷光蛋2005年7月30日星期六阴我30岁。我没房子,住在岳父母家。每天,我睡到上午十点钟起床,煮一大碗面条,狠狠地填饱肚子,然后出门“上班”。白天就不再吃东西了,到了晚上七点,我“下班”回家吃晚饭。一天吃两顿,从不例外。我“上班”就是找一个网吧上网。 [点击阅读]
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富爸爸”系列丛书在中国获得如此成功。我们美国富爸爸公司为能与伟大的中国人民合作而感到骄傲。我们从未想到,这些最初仅仅为《现金流》游戏而撰写的小册子会使我们在世界各地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富爸爸”系列丛书被译成35种语言,在67个国家发行了1300万册。中国是我们最成功的市场之一。同时,还要感谢你们在我们访问中国期间对我们的热烈欢迎。希望今后能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 [点击阅读]
伊索寓言
作者:佚名
章节:454 人气:2
摘要:农夫替牛解下犁套,牵着它去喝水。这时,有只穷凶极恶的饿狼正出来觅食,看见那犁,开始仅仅只舔舔那牛的犁套,觉得有牛肉味,便不知不觉地将脖子慢慢地伸了进去,结果再无法拔出来,只好拉着犁在田里耕起田来。那农夫回来后,看见了它,便说:“啊,可恶的东西!但愿你从今弃恶从善,回来种田吧。”这故事是说,尽管有些恶人做了一点善事,但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出于无奈。 [点击阅读]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2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痴将军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3
摘要:第一章长安城外,炮竹、锣鼓喧闹之声绵延数里,不绝于耳。人人放下手边的工作,扶老携幼,大街上形成长长的人墙,站前方的个个欢欣期待,后方的便伸长了脖子,就怕晚那么一眨眼,就要错过亲眼目睹大英雄伟岸英姿的好时机。“爹爹,恬儿也要看大英雄。”五、六岁的女孩儿拉拉父亲裤管,细声细气地说。“好、好、好。”那当父亲的庄稼汉一把抱高了女儿,放上肩头。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2005年,深圳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清、康熙43年,北京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文/朱旭东认识尹建莉缘于她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那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刚为他们这一批教育硕士确定了导师。她当时很明确地选择了教育作为其研究方向,而我的研究方向之一刚好是教师教育这个领域,这样我们自然就有缘认识了。第一次读到尹建莉的作品是她的诗歌。她初次和我见面时,送了一本自己的诗集给我。她的诗写得很好,我读了后觉得她很细腻,文字功夫很好,但也让我有微微的担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