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在梁庄 - 第五章 守在土地上的成年闰土 1.清立:无论走到哪儿,刀不能离身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章 守在土地上的成年闰土
  引言
  对农村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及因劳力弱和遭受灾害而生活困难的特困户,市政府采取临时救济和春节前集中救济的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2004年6月,出台了《穰县农村特困户救助办法》,2006年7月,又将农村9388户、22500人纳入农村低保救助范围,平均每年发放生活救助金和医疗费170多万元。
  ——《穰县县志·民政》
  清立:无论走到哪儿,刀不能离身
  夜里下了一场大雨,清晨起来,村里人都出来查看房前屋后的情况,害怕有地方存水太多,泡到地基。乡村的下水道一直是一个大问题,没有统一的排水管道,都是各自为政,一到下雨,村里的水流纵横交错,前后邻居为排水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
  我和哥哥也到老屋去查看了一番,东西屋的两个水坑里储了好多水,但还没有漫到前后地基的地方,不会造成老屋的倒塌。我们准备回去吃早饭,走到青石桥的地方,清立挎着篮子出现在路的那头。他的上衣敞着,露出滚圆的肚子,裤子用一根草绳系住,一只手拿着一把长约八九寸的砍刀。看见哥,老远就笑眯眯地打招呼,“叔回来了。姑啥时也回来了?”他的声音很低,有些沙哑。我低声对哥说:“看着怪正常啊,怎么都说他神经了?”哥说:“说两句话你就知道了。”然后大声对清立说,“清立,起恁早,干啥呢?”清立说:“河里涨水了,5点多就起来,到河里逮鱼了,逮住条大鲶鱼。”说话间,走到我们面前,把篮子伸到我们面前,只见小篮子里卧着一条大鱼,有四五斤重的样子,胡须还在微微地动,我和哥都赞叹起来。清立一听,非要把鱼送给哥。他把篮子放在青石桥边,到处找绳子,想把鱼穿起来。
  我说:“清立,给你照张相。”他好像不相信的样子:“真的?”我说:“是真的,你站好,摆个姿势。把手里的刀先放一边儿,不好看。”清立却说什么也不愿意,一定要拿着刀。我说:“你把它先放篮子里,等照完相再拿上,不就行了吗?”说着,我就很自然地去拿他的刀。清立的脸色突然难看起来,非常紧张,手里的刀握得更紧了,眼神里露出些凶光。哥看见这情势,赶紧上来拦我:“你照就是了。”
  清立好像忽然醒悟过来,掀开衣服,把刀插在裤腰里,然后放下衣服,从外面几乎看不到刀了,只有一个很浅的轮廓。我说:“开始了。”清立却又跳起来,说:“别慌,我还没摆好姿势。”他跑到一棵树旁,倚在旁边,腿交叉着,大概觉得这姿势很美,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照完之后,再三嘱咐我洗出来一定送给他一张。

  我很想和他聊会儿天,了解一下他的精神状态。九年前,清立突然神经了,拿着刀到老支书梁兴隆家里行凶。梁兴隆吓得满村跑,清立满村地追,把梁兴隆的头、手、腿几乎都砍断,胸部也挨了一刀,肋骨都露出来了。梁兴隆老婆的手和腰也被砍伤了。这件事成了当年轰动方圆几十里的新闻,有好事者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梁庄出新闻,清立砍兴隆,胳膊断了线,刀往肚里捅。”
  我问他日子怎样,他却反问我:“你从北京回来,那奥运什么样?”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又说到奥运很了不起,我心中还暗自吃惊,觉得清立并没有真正傻。再往下,就不知所云了。清立说话声音很低,嘟嘟囔囔的,听不清楚。一会儿粮食政策,一会儿治安管理,一会儿又哪个地方死人什么的,思维很乱,没有完整的表达,但几乎全是国家大事。他双手抱在胸前,眼睛看着天,还有点沉思的状态。
  临走的时候,清立一定要我们拿走他拎着的那条大鱼,他已经在地上找到一根细绳,把鱼串好,非让哥哥拿着,哥哥推说拿着不方便,但怎么推让也不行,最后哥哥只好拎着这条五斤的大鱼回家了。路上,哥哥说:“你那会儿去拿清立手里的刀,你知道有多危险?自从出了那件事之后,他在村里,刀是从来不离身的。有时候,走着走着,他就会拿着刀乱舞一阵儿,谁也不敢拦他。你想,出了砍人的事儿,谁还敢上他跟前?”他为啥非要把鱼送给哥哥?因为当年打官司,哥帮他请律师,找精神病院作鉴定。他心里还是明白的。
  吃完早饭,我让哥给我讲讲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清立,今年可能四十四岁吧。原来做过小生意,很精明,干活也出力,干瓦工。他们家在梁庄也属于被欺负的对象,他爹属于脑子特别死的那类人,没有一点正义感,没团结住人。想巴结村干部,但又巴结不上,村里人都看不起他。“文革”时曾经得势几天,但也只是打手,那时候咱爹受批判,他也跟着别人,上去又踢又打。在村里没一个朋友,很少有人到他家去串门,几乎没有摆过酒场。清立,在农村属于能干人,但为人处事也和他爹有点相似,性格孤僻,很少交到朋友,但见人说话打招呼比他爹强。

  清立没挣来多少钱,娶个老婆却很逞强,老是吵他没本事。其实当时,整个社会环境都没钱,清立分家后,日子在村里过得不算最差,可他老婆不愿意,俩人为此常吵架、打架。清立吵不过,也打不过。可能那时候性格都有点压抑,村里的人感觉到他神经有点不正常,但也没出过啥事儿。
  清立和梁兴隆的矛盾根源在于房子的问题。清立的房子在坑塘边,离兴隆家比较远。但是,兴隆家的下水道被挡住了,其实不是个大问题,下水道都是自己挖的,怕下雨了排水不畅,稍微改一下就行了。但是,兴隆当支书那些年,习惯了以势欺人,就直接跑去骂清立,清立还了几句嘴,还把兴隆推倒在地。后来,兴隆的几个儿子认为非得治清立一次不可,敢欺负到太岁爷头上,那还了得?兴隆的仨儿子跑到清立家里,把清立揍了一顿,打得不轻。到大队那儿评理,村里治安主任是兴隆二儿子的亲家,你说,清立能说赢吗?把清立定为没理,因为打了梁兴隆,又给赔了五百块钱的医药费。从此之后,清立种下心病,彻底神经了。
  一天夜里,梁兴隆的儿子在周家看完电视回去,正准备开门,有人拍拍他肩膀,他一回头,就被戳了几刀。有人怀疑是清立干的。他们去找清立的事儿,清立说他没有,大家都不信。又打了一架,这次,清立更吃亏了。这中间,清立的老婆也带着儿子走了,找不着,可能出去打工了,连个信儿都不给清立留。
  有几个月的样子,大概是1999年的夏天,具体哪一天忘了。清立手里拿把砍刀,不知道是为啥,跑到兴隆家里,先打兴隆老婆,把他老婆手指砍断,头上还弄个窟窿。梁兴隆吓得满村跑,清立拿着刀满村追,兴隆的脖子被清立用砍刀割了一下,肩上、腿上也砍了几刀。旁边的人去拉,清立拿着砍刀满村追,吓得也没人敢上来拉架。人们说,兴隆这次肯定是活不成了。
  兴隆和他的老婆都住进了医院,清立被抓到了派出所,兴隆花了一万六七,弟兄几个为谁出多少钱吵得像鳖血[1]一样。俩人都是重伤,后来还作了伤情鉴定。按法律规定,可以把清立判刑,至少十五年。
  这时,不知谁出个主意,说应该给清立请个律师,作个精神鉴定。他爹来找我,开始我想着不能管,兴隆跟咱们家有仇,别想着我是公报私仇。后来,我又想,我这是坚持正义哩,万一清立是真有病呢?一个病人,也不能这么冤枉他。我这才帮他联系律师,找医生作鉴定。一鉴定,确定清立为躁狂型精神病。

  开庭时,法官问清立:“梁清立,你为什么要杀梁兴隆?”清立说:“我日他姐,我就是想把他弄死。弄他弄得还嫌轻了。”问了好几次,清立都是这句话。法官审不成,开庭没多长时间,就宣布休庭,又让清立去作精神病鉴定。后来,在地区作了鉴定,确实是精神病人。几个月后,清立被无罪释放。
  回来之后,也不知道是害怕,还是为了吓人,反正无论走到哪儿,他总是刀不离身。
  我黯然。古老的乡村故事仍在延续,即使现代之风已经吹了几十年,仍没有改变乡村内部的生存结构。当然,对于清立来讲,法律的公正已使得他逃离了刑罚的苦难,但是,他精神内部的崩溃又有谁能负责呢?哥哥一定要让我看看清立的房子,可能会更有启发。吃完午饭,我和哥哥到清立家。清立的房子其实就在一进村的那个坑塘边,我一直没有在意。房子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盖的那种青砖混泥瓦房,墙一半是砖,一半是泥。不知道为什么,他把东屋和西屋的两个窗户全部用砖砌了起来。
  清立看我们来了,非常高兴,把我们让到屋里,屋里光线非常暗,能闻到一股腐败的垃圾场的气息。进门的正屋还算有点光线,可以看到家里的摆设。其实,也没什么摆设,中间一张破旧、低矮的小桌子,两个凳子,桌子上落满了灰尘,估计好久没有人来了。后墙是用泥砌的一个长条凳,上面放着各种杂物,物品上面挂满了蜘蛛网,有着尘封的感觉。西屋里面几乎是黑的,支着一张床,床上一张破席,几件衣服,没有枕头。那把砍刀赫然放在床上,在微黑的光线中闪着亮光,让人有些莫名的心惊。
  屋里的味道让人无法忍受,我们急急地退出。本来想照张相,又怕清立不高兴,我就没有提出这个要求。哥哥给我示意了一下,让我看看院子里的猪圈。猪圈里也是漆黑一片,没有猪,但是,里面却铺满了长长的蒿草。从清立家出来之后,哥哥说:“现在,清立每天的工作是去河里砍蒿草,铺在里面。再去砍,过一段时间,满了,弄出来扔了,再砍再铺。”问他干啥,说是磨刀,清立说:“日他姐,长时间不用,刀就钝了,那会行?万一要使可咋办?”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经典小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09 人气:2
摘要:目录页■蒋廷松《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6期通俗文学-超短小说一天,我陪乡长到县城找西郭局长办事。到西郭局长家时,他儿子小西郭也在,这小西郭是前不久被西郭局长安排到咱芳塘乡工作的。西郭局长见我们上门,递烟、敬茶、让坐,挺热情。小西郭呢,望着我们便是傻乎乎地笑。我们与西郭局长谈话时,小西郭便小心翼翼地往乡长的脸上“呼呼”地吹气。我想,他大约是在替乡长吹灰尘吧。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厚黑学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最初的厚黑学并不像后来流传的各种版本,也没有所谓的厚黑经和厚黑传习录,而是一篇文言文体的文章,其中不少句式都是套用的儒家经典的句式,由此也可看出李宗吾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基因没有完全消除贻尽。这篇文言文体在李宗吾所有文章为唯一一篇,以后的各种厚黑学著作以及1949年之后坊间各种粗制滥造的厚黑学,均以此为蓝本,兹抄录如下:“吾自读书识字以来,见古之享大名膺厚实者,心窃异之。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4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国画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说他是不是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会无意间改变他的命运。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所谓画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蜗居。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有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 [点击阅读]
骚动之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鹰在头顶威严郑重地巡视了两圈,忽然一紧翅尖,以极其轻盈优雅的样子滑上峰顶,飘过黝森森的山林梢头,沉没到湖泊似的深邃清澈的天空中了。谷地上,那只天真灵秀的小布鸽,还在扑楞着翅膀,发出惊惧凄婉的呼救。“真他妈倒霉!”一丛枝叶张扬的山桃树后,跳起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子,不胜遗憾的目光朝着鹰去的方向望了几望,侧转身子,向旁边的一方草地,做了一个无可奈何的手势。草地极小,处在乱石棘棵之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