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现代散文 - 赵清阁《白鹭洲钓鱼》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年年炎夏,对于我都是一种酷刑。尤其在南京,热得像置身火窖!
  逃避吧,如庐山那种天堂,我没有资格去,只可望“山”兴叹,赞羡富人们的幸福。
  但终于我发现了白鹭洲,我简直觉得她是世外桃源。是平民避暑的胜地!
  白鹭洲位于南京西南隅,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名胜古迹;李白有诗:“朝别朱雀门,暮宿自鹭洲”,不知是不是指的这个白鹭洲?她园子很小,风景平平,举目只见绿树成荫,月季红遍,青草如茵。通过曲折的羊肠卵石小径,有珠柱亭台一座,亭前环绕一条清溪,渡小桥,有茶楼大厅;扶栏伫立,可以观赏远处的紫金山,高处的云天,近处的流水,水中有很多鱼。这里是养性的好地方,我常常在这里垂钓,然而执竿许久,还钓不上一条鱼。起初我不大耐烦,后来渐渐按捺下了急躁的心情;于是鱼上钩了,目的达到了,接连一次、两次、三次……继续不断地钓到了鱼;尽管鱼小,收获的喜悦是大的!
  有时我也在亭子里饮茶,吃点这里有名的凉拌干丝,干丝切得真如发丝,美味爽口极了。这里环境幽静,又是个构思写文章的好地方:还可以撩起你的回忆,使你尽情地沉思那些堆砌在脑海里的往事;不管它是痛苦还是快慰,也像钓鱼一样,总能够从回忆中得到点什么,即使是涓滴有益的启迪。

  就这样,在白鹭洲我忘记了熬煎的暑热!
  昨天傍晚,雨后夕阳快要西下了,家里闷热得透不过气来。窗外房东太太和娘姨吵架,加上孩子们的喧哗,简直使我头痛欲裂!无可奈何,只好挟着稿纸逃难去。
  白鹭洲仿佛是慈母的怀抱!
  园子里静得连树叶都打瞌睡了,只有断续轻微的蝉鸣。偶而听见枝头上的鸟唱,也是低沉的。寥寥几个游客在大厅里默默品茗。我照例独坐亭子里的石凳上,吃了一碗干丝,一只小烧饼,呷着清香碧绿的龙井茶。然后伏到石桌上写文章。
  忽然一声长吁,划破了寂寞,是窒闷了很长时间的气管发出的叹息。我警觉地寻视这叹息的来源,原来就在我的背后坐着一个人,他斜倚着亭子,眼光呆滞地盯住前方,像一个出神的诗人。他根本没看见我或者不愿看见我。假如是夜间,我会把他疑为鬼魂的出现。真的,他瘦得皮包皮皮骨头,脸上一点血色没有;穿了一身黑布短裤褂,两只干枯的赤脚搁在亭沿上一动不动;直楞楞地锁紧双眉,仰视着茫茫云天!“他在想什么呢?”我问自己,一面凝眸他,希望能从他的脸上找出答案,我好奇地决定窥探一下他内心的秘密。我放下笔站起来,缓步走近他,轻轻咳嗽着。我想他如果回头,我就招呼。可他的灵魂似乎离开了躯壳,失去知觉般毫无反应。我只好又走回座位坐下。

  我思索了一会儿,这时发现那人的嘴唇在哆嗦,灵机一动,我便故意丢掉一只烧饼到亭沿上。成功了,他猝然俯首看了我扔下的烧饼。
  “烧饼!”那人吃力地喊出这两个字,脸色有些难看。
  “要吃吗?朋友,我这里还有。”我问着,又去拿了一只烧饼送过去。
  那人摇了摇头不接,也不看我,身子依旧不动弹。过了一会儿,他喃喃自语道:
  “我的儿子比饥饿要紧!
  他的儿子怎样了呢?病了?死了?……我没有勇气再问下去。我已经明白,在他的心里有着不平凡的悲哀;我也看出了,他是属于贫困阶层的人,他准是遭受到饥饿,和比饥饿更严酷的灾难!而我,却无能为力帮助他。
  亭内又恢复了令人窒息的沉闷。我正难受得慌,艺姊突然领着她的母亲和两个妹妹姗姗而来,于是空气活跃了,两个小孩蹦蹦跳跳象一对螳螂。这时那人也不再能镇静了,他望着一对螳螂几乎抑制不住感情的激动,额上显出痛苦的痉挛;随后他蒙住脸跑出亭外,跑到假山顶上;慢慢坐下去,还是刚才那个姿态,那副神情,那种极度忧郁的眼光,迷惘地仰望着云天!

  “一个好消息,你猜猜看!”艺姊兴奋地大声嚷嚷,她没有理会我在注意那人。
  “怎么,猜不出吗?告诉你,你要向我祝贺,从今以后我最自由人了;我将独立地生活,因为我和恶魔离异了!”艺姊说着笑着,简直有点发狂的样子。
  啊,这确是一个好消息,一件值得快活的大喜事;两年前,艺姊失足陷入了火坑,如今又勇敢地自救了出来!我也禁不住高兴地大声说道:
  “恭喜恭喜,你终于解放了!环境是要自己去改造的,你胜利了!开始你的新生活吧!”
  我的话也一半是对假山上的那人说,我觉得任何天大的困难,只要奋斗,总会征服的。
  夕阳完全沉没了,晚霞映到水面上,如火如荼!
  游客们纷纷离去了,只有那假山上的人,还在凝望云天!当我和艺姊走过溪边的时候,我意味深长地说:
  “今天我又钓到了鱼!”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夜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