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现代散文 - 石西民《论爱国》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前天从青年书店买来几本介绍西欧各国青年组训工作的书,细读之后,慢慢深想,觉得外国同我们的青年工作,无论是思想训练或是组织精神,都有大大的距离。这种距离的长阔程度,是远远超过彼此间的地理距离的。
  我特别留神于德意法西斯国家的青年工作,在这方面他们几乎比我们同盟国的许多国家都更努力更用心。尤其在思想教导方面,为达到他们的企图,把他们所能作的一切,都作了,而且是作得多么巧妙的呵!
  譬如说,他们特别强调“爱国”。(“爱国”,何等神圣的字眼儿!)在德国,希特勒青年团的十诫中,(希氏亲订)第一条便写明了:“我们的祖国是德意志,我们应竭诚爱护。”第九条:“随时准备为国牺牲。”余如第二 、四 、五 、六条各都是说些德意志是光荣的,为国家尽责任是义务等辞令。而且在其团的政治纲领中之第一纲第一目也标榜着:“国家民族至高至上。”我立刻把意大利的法西斯教育方针(香第耳计划)的第一款,拿来对照一看,相同,它们完全相同。
  和这个有联带意义的,便是“服从领袖”的教育。希特勒青年团的首领希拉赫曾宣说过:“国社主义青年团体的成立,在拥护我们的领袖希特勒!”意思当然是说,希特勒青年团的存在唯一的理由,是为了希特勒的存在。团里规定每日每个青年活动的开始,得先作一番默祷,之后再呼几声“希特勒万岁”。对于“领袖”,他们提倡迷信的膜拜。
  当然,爱国家,爱领袖这是如何庄重的事?但希特勒要德意志青年所爱的是什么国家,什么领袖?想象灵巧的希魔,最长于把悦耳的语句,来钓取青年淳朴的心魂。他成功了,(骗子往往也可以得到一点成功的。)一部分天真青年,居然憨态可掬的爱起他们抢掠焚杀的法西斯国家,和暴虐婬乱的“领袖”来,但,建筑在别人阴谋上的“爱”,会是真的,永恒的吗?
  一个崇高庄严的名词,也可以拿来做欺弄青年的工具。
  在轴心国,这些原都无足可怪,可怪的倒是在我们贵国里有一个著名的“老青年”,也竟然说了些有失大雅的议论,且抄它几句之“精粹语”在下面吧:爱护国家这一句话,在现在的世界上是一个极其普遍的观念。英国人一定爱他们的英国;俄国人一定爱他们的俄国;美国人一定爱他们的美国;我们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人民,也一定爱他们的国家。无论那一 国家的人民莫不如此。
  怎么?日本人民也要爱他们现在的被法西斯统治着的国家吗?可是借问一声,在封建性天皇制的国家未经改造,法西斯化军阀制的国家未经摧毁之前,日本人民对他们的国家有什么爱?为什么爱?爱它会奴役自己侵略他族吗?
  但还有更精更粹的:
  在这一个世界烽火的战争当中,无论是敌人,无论是同盟国家,彼此的兵戎相见,没有别的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为了爱国,为了争取或维持国家民族的自由,平等,与生存。
  这是什么话?这应当是谁的声音?
  希特勒带领了德国匪军,到法兰西到俄罗斯打仗,是为着“爱国”,“求生存”吗?日本渡过海来打中国,是为了“爱国”“求生存”吗?假使同盟国与轴心国,全是为“爱国”“求生存”而作战的话,岂不是双方都对,都有理,都伟大,都可赞美?岂不是没有黑与白之异,正派与反派之分,正义与霸道之别了?难怪日本也称他们的抢掠战为“圣战”罗!
  我们,进步的青年,是站在争取民族的自由解放的立场上,来坚决地进行保卫祖国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但在这一立场上,我们之和法西斯的不同,其分明正如清水之与乱石,绝无任何可渗溶混淆的可能。
  (遵检一段)
  我们是这样深挚的热爱我们的国家,因为它是属于我们全民族全人民自己的。因为它是和平、正义而庄严的。假若没有了这种性质的国家,我们将失去所有我们的一切。几年来,我们之所以在近乎孤军作战,没有什么援助的状况下,浴血抗敌不计牺牲,主要的道理就在这里。
  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年,才是最懂得怎样保持清醒理智以尽忠国家,来维护自己人民的尊严和自由的。
  原载!”943年!”0月3日《新华日报》(署名祁郡)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2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2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舒婷的诗
作者:佚名
章节:106 人气:2
摘要:那一夜我仿佛只有八岁我不知道我的任性要求着什么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引我走向沙滩在那里温柔的风抚摸着毛边的月晕潮有节奏地沉没在黑暗里发红的烟头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你嘲弄地用手指捺灭那躲闪的火星突然你背转身掩饰地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海怎么啦什么也看不见你瞧我们走到了边缘那么恢复起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回到冰冷的底座上献给时代和历史以你全部石头般沉重的信念把属于你自己的忧伤交给我带回远远的南方让海鸥和归帆你的 [点击阅读]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采桑子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主要人物简介金载源:有清廷授予的镇国将军头衔,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生有七子七女,20世纪50年代初期逝世于北京。大福晋:瓜尔佳氏,清廷责任内阁大巨裕成之女。生有长子舜铻、五子舜锫,长女舜锦、三女舜钰。二夫人:张氏,安徽桐城人,康熙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后裔。生有二子舜镈、三子舜錤、四子舜镗、六子舜针、七子舜铨,二女舜镅、四女舜镡。三夫人:陈氏,北京市人,贫民出身。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