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国现代散文 - 陆蠡《溪》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你说你是志在于山,而我则不忘情于水。山黛虽则是那么浑厚,淳朴,笨拙,呆然若愚的有仁者之风,而水则是更温柔,更明洁,更活泼,更有韵致,更妩媚可亲,是智者所喜的。我甚至于爱沐在水底的一颗颗圆洁的卵石,在静止的潭底里的往往长着毛茸茸的绿苔,在急湍的浅滩中则被水磨挲得仅剩一层黄褐色的皮衣,阳光透过深浅不一的水层,投射在磊磊不平的石面,反映出闪动的金黄色的光圈。一粒之石岂不能看出整座的山岳来吗?卵石与粒沙孰大?山岳与世界孰小?倘能参悟这无关闳旨的微义,将不会怪我故作惊人之语了。“给我一块石,便可以造出整个的山来,”也不过是一句老话的脱胎。
  不知你有否打着赤足渡过一条汩汩小溪的经验?你的眼睛须得望着前面的一个目标,一株柳树或是一个柴堆;假使你褰着衣裳呢,则两手便失却保持平衡的功用了;脚下的卵石又坚硬,又滑,走平路时落地的总是趾和踵,足心是娇养惯的,现在接触上这滑硬的石子,不好说痛,又不好说痒,自然而然便足趾拳曲拢来,想要缩回。眼光自动地离开前面的目标,移到滔滔流逝的水面,仿佛地在脚下奔驰,感到一阵晕眩。此时你刚走过小溪的一半,水淹没了半条腿的样子,挟着速度的水流从侧面一阵推荡,便会冷不防地被冲倒。等你站直身子来,已襦裳尽湿了。
  我初次爱水有甚于山的时候,是在黄梅久雨后的晴天。雨丝帘幕似的挂在我的窗前有半个多月了,“这是夏眠呢,”我想。一天早晨靠东的窗格里透进旭红的阳光,霍地跳起身来,跑到隔溪的石滩上。松林的梢际笼着未散尽的烟霭,树脂的气息混和着百草的清香,尖短的柳叶上擎着夜来的雨珠,冰凉的石子摸得出有几分潮湿。一片声音引住了我,我仰头观看,啊!沿溪的一带岩岗,拍岸的“黄梅水”涨平了。延伸到水里的石级,上上下下都是捣衣的妇女。阳光底下白的衣被和白的水融成一片。韵律的砧声在近山回响着。“咚!”一只不可见的手拨动了我的一根心弦,于是我爱上这汤汤的小溪,“洋洋乎志在流水”了。我摹绘着假如这是在月光里,水色衣色和月色织成一片,不见捣衣的动作而只有万山齐应的砧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便未免有玉关哀怨之情,弥漫着离愁之境了。我宁愿看到晨曦里的浣妇,她们的身旁还玩着梳着总角髻的孩子,拿一根柴枝,在一片树叶上或一团乱草上使劲地捶,学着姊姊和妈妈们的动作。

  我初次爱水有甚于山的时候,是在我游罢归来之后。自从泛迹彭蠡,五湖于我毫无介恋,故乡的山水乃如蛇啮于心萦回于我的记忆中了。我在别处所看到的大都是莽莽的平原,难得有一块出奇的山。湖沼是有的,那是如妇人在晓妆时被懒欠呵昙了的镜,或如净下一脸脂粉的盆中的水,暗蒙而厚腻的;河流也见得很多,每每是黄,或者发黑,边上浮着朱门里倾倒出来的鱼片肉片,菜片,如同酒徒呕出来的唾沫。我如怀恋母亲似的惦记起故乡的山水了。我披着四月的雾,沐着五月的雨,栉着八月的风,踏着腊月的霜,急急忙忙到这溪边来。倘使我做了大官回来,则挂冠之后,辟芜芟秽,葺舍书读于山涯水涯,岂不清高之至!而我往来只是一条穷身,所以冒清早背着手来望这一片捣衣了。
  人每每有溯源穷流的爱好,这探索的德性我颇重视。你问这溪流源出自什么地方,这事我恰恰知道。我在很小的时候开始用“呜呼”起头做作文的时候便知道了。那是一位花白胡须的先生告诉我的。我以后也没有去翻考县志通志,所以我知道的只限于此。我讨厌别人背诵着县志里的典故和诗词,我也不看名人壁上的题句,我不愿浪费我的强记。你该以我回答你的问题为满足了。这溪流发源于鹧鸪山,用这多啼的鸟命山,是落入宋人风格的,则此山的命名肇于宋代可知。那也该在南迁之后。则我的祖先耕牧于这山水之间,已八百年于兹了。
  你看这溪流曲折,在转角的岩壁之下汇成深潭。潭中有很大的鱼,一种有着粗的鳞,红的鳍,绿的眼,金黄的腹和青黑的背,是极活泼的鱼,我们叫做“将军”,在水中是无敌的,一出水立刻便死了,这颇合于英雄的本色。这潭里的鱼虽肥且多,可是不准捞捕,岩上不是镌着“放生”的大字么?垂钓是可以的。你有“猫儿耐心乌龟性”么?当然可以披上蓑衣,戴上箬笠,斜风细雨中,把两根钓竿同时放在水里。我也钓过的。那是阴雨迷蒙的天,打在身上的雨好像雾一样,整半天也不会潮湿。这样的雾雨落水便无声了,只把水面罩上一层轻烟,而水中的人影便隐约得好像在锈上了铜绿的被时代遗弃了的古铜镜里照见的面颜。说鱼儿是因为看不清钓者的脸,才大胆地浮上水面来游戏呢。这里我不想引物理学折光的原理来证明鱼在水中所能望及水岸上的可怜的狭小的视野。不是在谈钓鱼么,我钓鱼了。我带了几把米,罐里放了几条虫。我怕虫,还是央邻哥儿替我钩上去的。放钓了,在虫上啐了一口吐沫,抛了出去,“咝……”在水面上撒上一把米,说“大鱼不来小鱼来”啊便耐心等着,许久,不见动静,“咝……”复撒上一把米,等着,等着,仍是一丝不见动静,邻哥儿却捞了半尺长的金鲤鱼了。“咝……咝……”我复撒上一把米,白的米在水中一摇一晃地沉下,我的浮标依然不见动静:我开始想这撒下白米是什么意思?这无齿的鱼!是听见“咝……咝……”的声音便疑是坠下什么东西来了前来觅食么,还是看到这白色耀眼的米来察看究竟是什么的出于好奇之感?看看衣袋里的米撒完了,我抓了一把沙,“咝……咝……”毫不吝惜地撒下去,过了半天,浮标动了,捞上来的是一寸长的鲫鱼。我笑了,我的半袋白米!我以后就简直灰心得懒得垂钓了。

  你不看这溪岸么?山岗自远处迤逦而来,到这溪边成了断壁。壁下被流水冲空了的岩麓像是巨龙的口,像是饮水的巨龙。那向左蜿蜒起伏的便是龙尾。对,此地便名叫龙头。这头上有一块草木不生的岩皮。告诉你一个故事罢,这故事不载于府志,不载于县志,不载于“笔记”,不载于“志异”,而我恰恰知道。原来这片岩岗是活龙头。从前一位堪舆先生说这龙头是大吉祥之地,当时有人不信,他便说“你去站在龙尾,我站在龙头大喝一声,龙尾便该拨动起来。”他们这样做了。堪舆先生站在龙头大喝一声,龙尾动了。于是站在龙尾的便派了一个孩子传语道,“龙尾动了”,而这孩子口齿不清传错了说:“龙不动了”,堪舆先生大怒,遂喝道,“畜生,该剥皮哪!”于是龙头上便成了一个疮疤,一年四季不生青草。

  然而,看你的目光移上这溪边东西两端的两棵大树,让我把所知的再告诉你罢。
  既然是龙头,则龙头岂可无角。是哟!这溪东西两尽头的两株数合抱的大樟树,岂不是嵯峨的两只龙角。因为是龙的角,所以十数年前樟脑腾贵的时候幸未被商人采伐,制成樟脑运销到金元之邦。东端的树下我是熟识的。秋时鸦雀吞食樟子,果皮消化了,撒下一颗颗坚硬的乌黑的种子,亮晶晶地看来一点也不肮脏,我们是整衣袋装着,当作弹子用竹弓打着玩的。樟树朝南向溪的方向,挖了一个窟窿,这是无知的妇女所作的伤残。她们求樟神的保佑,要给她们中了花会——这是妇女们中间流行着的一种赌博——竟不惜向大树跪拜,磕头许愿说着了之后拿三牲福礼请它。结果是没有中。愤怨使她们迁怒于树身,便在树根近傍凿了一个窟洞,据说凿时还有血浆流出来哩。这树底下是我们爱玩的地方,这树阴覆着我的童年,愿它永远葱茏郁茂罢。至于西边长着另一株树的地方是一个幽僻的所在。那儿一带都是无主的荒坟。说时常有男女到那里去幽会,那想怕不是真的。直到现在我还不曾细细去踏一遍。我仅遥望着树下双双的池塘,被蓼莪和菖蒲湮塞。夏初布谷从乱草中吐出啼声来。
  让我们的幻想不要窜进那阴暗的坟窝,让我们记忆的眼睛落在昼夜不息地渲潺着的小溪的岸上。浣衣妇一一携着衣篮归去了,把白的衣被无秩序的铺晒在岩上,石上,草上,令远处望来的人会疑是偃卧着的群羊,恍如闹市初散,溪边留下一片寂寞。屋背的炊烟从黑烟变成白烟了,那是早饭要熟的时节。我颇不想离开这可爱的小溪。想到会有一天仍将随着溪水东流而下,复回复到莽莽的平原去看看被懒欠呵昙了的妇人的妆镜和洗下油脂腻粉的脸水似的湖沼或到带着酒气和血腥的黄浊的河流边去过活时,不胜悲哀。
或许您还会喜欢:
深宅活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7
摘要:许开祯的长篇小说《深宅活寡》讲述了在大西北荒原上一个叫菜子沟下河院中发生的家族兴衰的故事。菜子沟下河院是片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现时的东家庄地的父亲庄仁礼为了独占财产,假土匪麻五之手“挑”了二弟、三弟,从此这个大院里奇事怪事屡见不鲜,血光之灾不断。小说的故事开始于庄地的独子命旺命悬一线,听了后山半仙刘瞎子神神乎乎的几句话,决定让十五岁的命旺娶后山舅舅、中医刘松柏的二十二岁妥儿灯芯进院“冲喜”。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蒲柳人家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爇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