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中短篇小说 - 最后的奖赏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提纲*)
  --------
  *《最后的奖赏》创作于1941年5月5—6日。于孟历1349年斯拉万月(相当于公历1942年7—8月)发表在泰戈尔创办的国际大学杂志上。杂志编辑当时写道:“这篇难以确切地说它是小说,而只是小说的一个提纲。泰戈尔生病期间,有这样一个想法,他很想完满地写出来,但是未能如愿。”(见孟加拉文版《泰戈尔文集》第27卷607页)因为当年8月份泰翁就与世长辞了。
  那天,是大学预科和中学毕业班级颁奖的隆重日子。比莫拉是位女学生,由于长得非常漂亮,美人之称闻名遐迩。她手里拿着奖品。四周围着一大群人。比莫拉心里感到极为骄傲。一个诚实的男学生,胆怯地站在一个角落头。他鼓起勇气靠近了些。比莫拉发现他脚受了伤,用肮脏的衣服当绷带绑着。比莫拉看着这个男孩,鼻子翘得老高地说:“啊,先生,你为什么在这里?应该到医院里去看看脚。”
  那男孩伤心地走了。回到家里,男孩坐在自己书房的一角,大哭起来。他姐姐手拿喝水的杯子走了进来,问道:“发生了什么事,乔戈迪什,你为什么哭呢?”
  当姆里纳利妮听到弟弟受到羞辱时,她很生气地说:“姑娘那么高傲,只要你努力自强不息,总会有那么一天——她要拜倒在你的脚下。不然,我就不叫姆里纳利妮。”
  这历史的第一幕已经过去了。姐姐现在当了中学女监察员。她来到一所学校进行督察。她对姑娘们讲到她弟弟那段受委曲的故事。听到这些,姑娘们都不满地起哄,并说道,“任何姑娘,任何时候也不会做出这种毫无人性的事情来,即使姑娘长得如花似玉有倾国倾城之貌,也不该如此。”
  姆里纳利妮阿姨说,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
  今天又是颁奖的节目。颁奖仪式开始之前不久,姆里纳利妮阿姨问姑娘们:“好吧,那天对那个诚实男孩进行侮辱的事就算过去了。你们说说,那男孩现在干什么你们才感到满意呢?”
  有人说,诗人;有人说,革命家;从外面邀请来的一个姑娘说,高等法院法官。
  铃声响了。大家准备就坐。颁奖人入场了,他就是乔戈迪什普罗萨德——高等法院的法官。他坐了下来。那个被邀请来的姑娘是莫乔波尔普尔女子高级中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员。她来到法官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并用花环擦去法官凉鞋上的污斑。乔戈迪什普罗萨德匆忙站了起来说:“这次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尊敬?”
  阿姨说:“怎么说是新式的呢!它完全是老式的尊敬方式。在我们国家里,向天神鞠躬就是从脚这里开始的。今天你那脚受到了应有的尊敬。”
  这次相识聚会就让它结束吧!这姑娘,就是那曾几何时美丽动人的女学生,比莫拉女士,邻近学校里一位骄傲的人物。父亲去世后,她如今担起了教书的职务。一会儿这里,一会儿那里,一直从事教学工作。过去那天她所藐视的那只脚,今天特地邀请她来给这脚以尊重。姆里纳利妮阿姨,那时仅是位姐姐。还有她那弟弟,乔戈迪什普罗萨德——现在的高等法院的法官。
  这个故事就讲到这里。但,有时候故事就是真事。人们写的历史,有时是永垂不朽的。那天,即他出席第一次颁奖之日,他在测验时,把脚摔伤了。那天有各种各样的游艺活动:有跳高,有长跑,有拔河。这次吸取的教训他一辈子也忘不了。诗的韵律愈是铿锵有力,朗诵时嗓音更是四倍的高昂激荡。她所得的奖赏比谁都多。今天,她由于得到法官的赏识,在主任办公室里得到了首席办事员的头衔。
  (1941年5月5—6日)
  黄志坤译
或许您还会喜欢: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