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 《把信送给加西亚》全文【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半夜,我突然被一声枪响惊醒。我的吊床前突然出现了一个人影,我急忙站起来。这时对面又出现一个人影,很快第一个人被大刀砍倒,从右肩一直砍到肺部。这个人临死前供认,他们已经商量好,如果同伴没有逃出营地,他就杀死我,阻止我完成任务。哨兵开枪打死了这些人。
  第二天晚些时候,我们才得到足够的马和马鞍。很长时间我们都无法行进,当时我十分焦急,但无济于事。马鞍有些硬,不好用。我有些不耐烦地问格瓦西奥,能不能不用马鞍行走。“加西亚将军正在围攻古巴中部的巴亚摩,”他回答道,“我们还要走很远才能到达他那里。”
  这也就是我们到处找马鞍和马饰的原因。一位同伴看了一下分给我的马,很快为我安上了马鞍,我非常敬佩这位向导的智慧。我们骑马走了四天,假如没有马鞍,我的结局一定很惨。我要赞美这匹瘦马,它虎虎生风,美国平原上任何一匹骏马都难以和它相媲美。
  离开了营地我们沿着山路继续向前走。山路弯弯,如果不熟悉道路,定然会陷入绝望的境地。但我们的向导似乎对这迂回曲折的山路了如指掌,他们如履平地般行进着。
  我们离开了一个分水岭,开始从东坡往下走,突然遇到一群小孩和一位白发披肩的老人,队伍停了下来。族长和格瓦西奥交谈了几句,森林里出现了“万岁”的喊声,是在祝福美国,祝福古巴和“美国特使”的到来,真是令人感动的一幕。我不清楚他们是如何知道我的到来的。但消息在丛林中传得很快,我的到来使这位老人和这些小孩十分高兴。

  在亚拉,一条河沿山脚流经这里,我意识到我们又进入了一个危险地带。这里建有许多战壕,用来保护峡谷。在古巴的历史上,亚拉是一个伟大的名字。这里是古巴1868-1878年“十年独立战争”的发祥地,古巴士兵时刻都在守着这些战壕。
  格瓦西奥相信我的使命一定能完成。
  第二天早晨,我们开始攀登西拉梅斯特拉山的北坡。这里是河的东岸,我们沿着风化的山脊往前走。这里很可能有埋伏,西班牙人的机动部队很可能把这里变成我们的葬身之地。
  我们顺着河岸,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在我的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野蛮地对待动物,为了让可怜的马走下山谷,我们残酷地抽打它们。但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信必须及时送给加西亚。战争期间,当成千上万人的自由处于危险中时,马遭点罪又有什么呢?我真想对这些牲畜说声“对不起”,但我没有时间多愁善感。
  我所经历的最为艰难的旅程总算告一段落。我们停在一个小草房前,周围是一片玉米地,位于基巴罗的森林边缘。椽子上挂着刚砍下的牛肉,厨师们正忙着准备一顿大餐,庆贺美国特使的到来。大餐既有鲜牛肉,又有木薯面包。我到来的消息传遍了这里的每个角落。

  刚吃完丰盛的大餐,忽然听到一阵骚乱,森林边上传来说话声和阵阵马蹄声。原来是瑞奥将军派卡斯特罗上校代表他来欢迎我,而将军和一些训练有素的军官将在早上赶到。上校下马的姿势十分优美,动作十分敏捷,就像赛马运动员。他的到来使我确信,我又遇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好向导。卡斯特罗上校赠送我一顶标有“古巴生产”的巴拿马帽。
  第二天早上瑞奥将军到了。他被称做“海岸将军”,皮肤黝黑,是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的混血儿。他步履矫健,身姿挺拔;他足智多谋,多次成功地击退西班牙人的进攻;他擅长游击作战,与敌周旋,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敌人多次想抓住他,但都无功而返。
  这一次,瑞奥将军派两百人的骑兵部队护送我。这些骑兵训练有素,骑术相当高超。很快我们又重新进入了森林。森林里的小路太窄,时常被树干所阻碍,丛林里的常青藤经常刮破我们的脖子,我们不得不一边骑马一边清理障碍物。向导步伐稳健,着实让我感到惊奇。我通常的位置是在队伍的中部,有时真想追上他,观察他跋山涉水的英姿。他是一名黑人,皮肤像煤一样黑亮,名叫迪奥尼斯托·罗伯兹,是古巴军队的一名中尉。他善于骑马踏过荆棘,穿过茂密的森林。他手拿宽刃大刀,为我们开路,砍下一片片藤蔓,仿佛永远不知疲倦。

  4月30日晚上,我们来到巴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离巴亚莫城还有20英里。这时格瓦西奥又出现了,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先生,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加西亚将军就在巴亚莫。西班牙军队已撤退到考托河一侧,他们的最后堡垒在考托。”
  我急于与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于是建议夜行,但我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1898年5月1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当我在古巴森林睡觉的时候,美国海军上将正率军冒着枪林弹雨进入马尼拉湾,向西班牙战舰发起进攻。就在给加西亚送信的途中,他们用大炮击沉了西班牙的战舰,形成对菲律宾首都巨大的威胁。
  第二天凌晨我们踏上征途,从山坡上往下骑直达巴亚莫平原。沿途我看到饱经战火的乡村满目疮痍。这些被战火毁坏的废墟,是西班牙军队罪恶的铁证。我们骑马走了100英里,终于来到一片平原。我们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顶着烈日,跨过无数荆棘,来到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虽然它饱受战火煎熬,但依然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一想到我们即将到达目的地,所有的苦难都抛在脑后。任务即将完成,筋疲力尽的马也仿佛在分享我们急迫的心情。
或许您还会喜欢:
元旦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她过去很坏……一向如此,他们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馆见面。”我母亲这么说,好像那一越轨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对男女的罪过。她斜挎着眼镜,看着手里的编织活,声音厚重得嘶嘶作响,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间编织的雪白童毯一样。(我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乐善好施的人,然而说出的话却尖酸刻薄,一点也不慈善。 [点击阅读]
其他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印]戈斯这一时期②,诗人一开始便尝试一种新的样式——散文诗。虽然泰戈尔的大部分翻译作品都采用了散文诗这种形式,然而这些作品的孟加拉文原著,显然都是些出色的韵文。那么,诗人到底为什么动手写起了散文诗呢?人们自然会以为,采用散文诗写作与“散文”③《吉檀迦利》的成功(指英译本)有关,诗人自己也赞同这种观点(《再次集》导言)。 [点击阅读]
冒险史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一歇洛克-福尔摩斯始终称呼她为那位女人。我很少听见他提到她时用过别的称呼。在他的心目中,她才貌超群,其他女人无不黯然失色。这倒并不是说他对艾琳-艾德勒有什么近乎爱情的感情。因为对于他那强调理性、严谨刻板和令人钦佩、冷静沉着的头脑来说,一切情感,特别是爱情这种情感,都是格格不入的。我认为,他简直是世界上一架用于推理和观察的最完美无瑕的机器。但是作为情人,他却会把自己置于错误的地位。 [点击阅读]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赫尔曼·布罗德翻了个身,睁开一只眼睛。他睡得稀里糊涂,拿不准自己是在美国,在齐甫凯夫还是在德国难民营里。他甚至想象自己正躲在利普斯克的草料棚里。有时,这几处地方在他心里混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在布鲁克林,可是他能听到纳粹分子的哈喝声。他们用刺刀乱捅,想把他吓出来,他拚命往草料棚深处钻。刺刀尖都碰到了他的脑袋。需要有个果断的动作才能完全清醒过来。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刺猬的优雅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平时从不跟我讲话的小帕利埃今天早上如此向我宣布。安托万帕利埃,这个古老工业家族的继承者,他的父亲是我八个雇主之一。他是资产阶级大财团打的最后的饱嗝——特别而毫无杂质——此时,他正为自己的发现而洋洋得意,条件反射似的向我阐述起他的大道理,甚至没有考虑到我是否能听得懂, [点击阅读]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十一种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格蕾丝婚礼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没人还会要求她工作。事实上,不管她想不想,都没人会让她干活。??打字机旁的玻璃纸盒里摆着一朵白色栀子礼花,这是她的老板阿特伍德先生送的礼物,连同礼花一起的还有个信封,里面卷着一张十美元的布鲁明戴尔商场①的购物礼券。自打那次在事务所圣诞派对上她热烈拥吻阿特伍德先生后,他总是待她彬彬有礼。 [点击阅读]
千只鹤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栗本近子之会”每次在圆觉寺深院的茶室里举办茶会的时候,菊治照例收到请帖,可是自从父亲辞世后,他一次也不曾去过。因为他觉得给她发请帖,只不过是一种顾及亡父情面的礼节而已,实在不屑一顾。然而,这回的请帖上却附加了一句:切盼莅临,见见我的一个女弟子。读了请帖,菊治想起了近子的那块痣。菊治记得大概是八九岁的时候吧。 [点击阅读]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0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