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哲理散文(外国卷) - 获得成功永远不晚(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查尔斯·D·赖 斯你和你父母大可不必再担忧了——巴斯德、爱迪生、达尔文,以及其他许多人少年时期绝非天才之辈。史书上很少提及这些,但事实上许多最伟大的人物在少年时都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沉溺于幻想,优柔寡断,反应迟钝。看不出他们有成为医生、律师或印第安酋长的潜质。因此,青年男女们,如果你们也患有同样病症,不要绝望。因为,这个世界正是由父母曾担心“一文不值”的男女所建立起来的。你们从未听过他们早年的失败经历,因为当父母的总喜欢引用那些特别鼓舞人心的事例。他们没有告诉过你的一个人如果你选修钢琴,而你对练琴的态度又是懒散的,你父母自然会埋怨你,并在你面前展示小莫扎特身着有折褶的睡衣深夜在阁楼上弹琴的那张有名的照片。但问题是,你的父母不会给你展示某人在成长时期对音乐没有丝毫兴趣的照片,事实上他在任何一方面都没有显示出天分。最终他被送去学习法律,勉强通过结业考试。直到22岁他才突然燃起对音乐的热爱,他就是彼得·伊利奇·柴可夫斯基。在科学领域,有成百位天才早年就瞄准了这一目标,也有上百位根本就没有这种天赋。事实上,少年梅奥兄弟在农村简陋的手术室里曾充当过他们父亲的助手。另一方面,哈维·库欣,世界上最伟大的脑外科医生之一,如果不是他父亲要求他在医学方面一试身手的话,他可能会成为一名职业棒球手。伟大的巴斯德的父母极度绝望,因为十岁的小巴斯德除了画画和钓鱼什么也不做。直到20岁巴斯德才对科学表现出一点点兴趣。事情确实如此。你知道赖特兄弟早在十几岁时就在工程学方面表现出超人的才能;你也知道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老师想把他赶出教室,因为他的脑袋“太笨”。你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在17岁时读过的数学著作足以让他有资格获得博士学位;你也知道阿伯特·施韦策直到30岁才不再游历于音乐与教会之间,开始从事医学研究。查尔斯·达尔文的幼年生活一团糟,他憎恨学校。他的父亲曾经嚷道:“你除了射狗、抓老鼠之外什么也不关心,你会让自己和家人丢尽脸面!”他被送到格拉斯哥去学医,但他一见到血就受不了。后来,又被送到神学院,勉强毕业。这时他才中断了他全部的事业,乘坐著名的考察船“贝格尔号”到南太平洋去。那次航行中,诞生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就在那里,他搜集到一些资料,用于后来创作使生物科学发生革命的著作——《物种起源》。政界提供了一个人们熟知的对比例子。赫伯特·胡佛早在襁褓中一定就学过经营管理。他在校期间,尽管他不会踢足球,却被选为足球队领队;尽管他连一个音符也不会唱,却又担任合唱经纪人。无论接触什么,合唱团也好,为饥饿的欧洲解决食物问题也好,他都处理得有条不紊。但是他白宫的继任者之一——哈里·杜鲁门则是一个可以想象的多变的年轻人。由于视力差而被西点军校拒收后,他尝试过十几种工作,包括在杂货店、银行、装瓶车间和铁道场内打工,但是他最终还是成功了。人们总认为伟大的作家应该是天生的而不是造就出来的,但是其中又有许多有趣的例外情况。威廉·福克纳在五年级时就退学,穿梭于全国各地,做油漆工和洗盘子工。有一次他试着上了大学,但由于上一年级时英语不及格而被迫退学。后来,他采用不当手段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一个小镇弄到一个邮政局局长的职务。由于邮件经常弄混,而且他认为邮局什么时候该关门就关门,这自然激起了当地民众的不满。福克纳在25岁以后才开始他的创作生涯,也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金。在此,只想说明女孩可能和男孩一样难以捉摸,以赛珍珠为例,她早年就决心每天至少要写些东西。而埃德娜·费伯的唯一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女演员,20岁之前,她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要写点什么;20岁之后,为了帮助养家,才不得不在一家报社找了份每星期3美元的工作。
或许您还会喜欢:
翻过平城山的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1细雨无声湿佛颔,恍觉春至奈良坡。——会津八一人们把位于奈良县和京都府交界即古时的大和国与山城国交界处的连绵起伏的丘陵地带称为平城山。从前在女子学校广泛传唱的一首歌中有过这样的歌词:“思恋何等苦,直叫人神伤黯然,踟蹰情难诉,不觉竟至平城山,心中悲情何以堪。”这首歌曲的歌名就叫平城山。翻过平城山往来于奈良与京都之间的道路被称作奈良坡。 [点击阅读]
老处女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五十年代的老纽约,屈指可数的几家人在单纯和富有方面居统治地位,其中就有罗尔斯顿家。强健的英国人和面色红润、身体笨拙的荷兰人合为一体创造出一个繁荣谨慎,却又挥金如土的社会。“办事要办得漂亮”一直是这个谨小慎微的世界上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世界全是由银行家,与印度做生意的商人、造船厂家和船具商的财富建造起来的。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艳阳下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罗吉-安墨林船长于一七八二年在皮梳湾外的小岛上建造一栋大房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那是他怪异行径的极致。像他这样出身名门的人,应该有一幢华厦,座落在一大片草地上,附近也许有一条小溪流过,还有很好的牧场。可是安墨林船长毕生只爱一样:就是大海。所以他把他的大房子——而且由于必要,是一栋非常坚固的大房子——建在这个有风吹袭,海鸥翱翔的小岛上。每次一涨潮,这里就会和陆地隔开。他没有娶妻,大海就是他唯一的配偶。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