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哲理散文(外国卷) - 圆(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眼睛是第一个圆,眼睛所见的地平线是第二个圆,圆这一基本图形在自然界无处不在,不胜枚举。圆最能象征世界所蕴含的密码。圣·奥古斯丁曾将上帝的本质描绘为一个圆,圆心无处不在,而圆周无处可觅。我们 穷尽一生之力领会作为图形本原的圆的丰富含义。我们在考虑人们一切行为的循环或补偿特征时,已经推断出了—个寓意。现在我们将描述另一个类推,即人们的任何行为都可以被超越。我们的一生都在探寻真理,围绕每一个圆都可以绘出另一个圆;自然界没有终极,每一个终点都是一个起点;每到正午都有另一个黎明降临;每一处底部下都另有一个更深的底部。这一事实象征着“不可企及的追求”,即倏忽飘渺的“尽善尽美”,它是人力永远也难以达到的,它既激励人们的大功告成,又宣告人们的功败垂成,正因如此,这个事实可以便于我们将人类在各个领域展示的力量联 系在一起。开启每个人心灵的钥匙是他的思想。尽管看似桀骜不驯,他仍然有他遵循的舵轮,这就是他对所有事实分门别类所依据的观念。只有向他展示一个支配他原有观念的新观念,才能使他脱胎换骨。人生是一个自我进化的圆,从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小的圆永无止境地向四周扩展成新的更大的圆。这种圆的一轮接一轮的生成幅度取决于个人心灵的力量或真理。因为每种思想在形成一种波浪循环的状况之后——譬如一个帝国、艺术规则、地方习俗、宗教仪式——这种思想的惰性力量使其自身停滞在圆脊上,在一生中不断凝固僵化、自我禁闭。但是,如果心灵反应敏捷,力量强大,它将冲破这一阈限,向四周蔓延,在更深处扩展形成另一个轨道,当然它又会遭遇惊涛骇浪,试图再次阻止和束缚心灵的前行。但是心灵拒绝被禁锢;在最初和最弱的脉动中,它已经以巨大能量向外围扩展,排山倒海、无穷无尽地向外扩张。每个终极事实都只是一个新序列中的第一个事实,每条普遍规律都不过是即将为人所知的某一个更为普遍的规律的一个具体事实。对我们而言,不存在外界,不存在围墙,不存在圆周。一个人发表了他的见解,多么精彩!空前绝后!万事万物的面目因之焕然一新!他成了顶天立地的伟人。看啊!在另一端又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在我们刚刚宣称是这个领域外廓的圆的旁边又画上一个圆。接下来,第一个发言者不再是万众瞩目的人物,而不过是一个率先发言的人而已。他唯一的补救之道是即刻在他对手的圆之外再绘一个圆。众人也都可以这样做。今天萦绕在人们脑海挥之不去的结论,不久就被缩略成一个词语;今天看上去可以诠释自然的原则,有朝一日终将包括在一个更为大胆的概括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个事例。在明天的思想中,必有举起你们所有信条——各个民族的所有信念、所有学识——的力量,引领你们进入一个任何史诗般的梦境都未曾描绘的天堂。每个人与其说是在这个世界上勤奋工作,不如说是暗示他应该成为怎样的人。人人都是下一个时代的预言者。我们一步步攀登这个神秘的阶梯:踏板是行动,新的视野是力量。每一个成果都遭到紧随其后的成果的挑战和审视。每一个成果似乎都与新的成果背道而驰,其实只是受到新的成果的限制。新的观念总是遭到旧观念的忌恨,对于守旧之人,新的观念仿佛怀疑论的万丈深渊。但是人的目光很快就能适应新观念,因为人的目光和新观念是同一原因的不同结果。在这之后,新观念的有益无害渐渐被人认识,可是不久它的能量消耗殆尽,在新的时代启示面前相形见绌,日渐渺小。不用对新的归纳概括心怀畏惧。难道这个事实看上去就如此粗鄙、充满物欲,将要威胁、贬低你的精神理论吗?不要抵制它,因为它将完善、提升你的物质理论,正如它将完善、提升你的精神理论一样。人生由接二连三的惊奇意外构成。我们在完善自身时,并不是今天去猜测明天的心境、乐趣和力量。对较低层次的状况,如日常行为和感觉,我们还可能道出个万一;但是对上帝的杰作,即心灵的全面成熟和普遍运动,上帝却秘而不宣,这些是无法估量的。我只知道真理是神圣而有益的,但是真理如何有助于我,却不得而知,因为存在是认识的唯一途径。勇往直前的人们所处的新位置拥有所有旧的力量,但是这些旧的力量又全是推陈出新的。在其内部,它继承了过去所有的能量,但是它自身却又恰如黎明,朝气蓬勃。在这一新的时刻,我抛弃过去积累的全部知识,因为它们空洞无物、一无是处。因此,平生第一次我似乎对任何事物都有了正确的认识。除非我们去爱,去追求,否则我们连最简单的词语也不会理解。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城5·错过的旅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夜城老是给人一种时间不够的感觉。你可以在这里买到所有东西,但就是买不到时间。由于我有许多事情要办,又有许多敌人在身后追赶,所以只好急急忙忙地穿梭在夜城的街道之间。我很惊讶地发现来来往往的人潮都跟我保持一种比平常还要遥远的距离,看来若非我母亲的身分已经流传开来,就是大家都听说了当权者公开悬赏我的项上人头。为了避免卷入无妄之灾,于是众人纷纷及早走避。 [点击阅读]
夜城外传·影子瀑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世界上存在着一座梦想前去等待死亡的城镇。一个恶梦得以结束,希望终得安歇的所在。所有故事找到结局,所有冒险迎向终点,所有迷失的灵魂都能迈入最后归宿的地方。从古至今,世界上一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地方,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黑暗角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的发展、魔法的消逝,大部分的奇景都已不复见,而这类隐藏的角落也随之凋零。 [点击阅读]
大师与玛格丽特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点击阅读]
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铁凝喜爱一个作家的作品,是不能不读他的自传的。每当我读过那些大家的自传后,就如同跟随着他们的人生重新跋涉了一遍,接着很可能再去重读他们的小说或诗。于是一种崭新的享受开始了,在这崭新阅读的途中,总会有新的美景突现,遥远而又亲近,陌生而又熟稔——是因为你了解并理解着他们作品之外的奇异人生所致吧。读许金龙先生最新译作《大江健三郎口述自传》,即是这样的心情。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寓所谜案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我不知道到底从哪儿开始这个故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某个星期三在牧师寓所的午餐时分开始。席间的交谈大部分与将要叙述的故事无关,但还是包含得有一两件有启发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我刚切完了一些煮熟的牛肉(顺带一句,牛肉非常硬),在回到我的座位上时,我说,任何人如果谋杀了普罗瑟罗上校,将会是对整个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讲的这番话,倒是与我的这身衣服不太相称。 [点击阅读]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