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张承志散文集 - 圣山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离开民族研究所时,只用一个多小时就办完了一切离所手续。感叹过一瞬,觉得毕竟是求学钻研九年的旧地,人的缘分薄时也真是太薄了。走下大门台阶时突然怅惘了一会儿:我的一躯色彩变啦,而且这么简单。有什么未清的事么,踌躇着停了一下,突然觉得不该还那本书。那是一本中亚探险史,遍记了十九世纪末以来踏查中亚的那些奇人事迹。然而使我怅怅然的不在那些艰苦大业,而是书中的一帧插页照片。我恨我记不起那座山的名字,也记不清它究竟是坐落在巴基斯坦还是阿富汗了!只记得它的方位,仿佛当年夜里捧读时,我曾幻梦般感到:应当登上天山西部的某一座主峰来眺望它;而且若想看得真切而激动,非要经特克斯溯水而上,绕过玄奘西行的经路--木素尔冰岭关隘,从清朝卡伦(哨所)的波马边界攀援,紧贴着苏联国土靠近雪线,最后--在伟大的汗腾格里冰峰之巅眺望它才行。上述路线不是遛半个月新疆就生虱子般生一沓子散文的骚墨客懂得的。而那座山,它只有在如上的汗腾格里顶峰才能呈示神姿。特克斯上游清冽的风刺着肌肤。那一年我进了有温泉的山口,想努力靠近汗腾格里--但是没有成功。山太陡了,后来走在一面镜面般光滑的、鹅绿色的山坡上时,骑在马上觉得人马都在悬崖边棱上走钢丝。不仅骑坐的俯仰散漫,当时恐惧得连气都屏住了。后来不敢控马,把命交给马儿。仗了它一步步走完坡脊,后来才勉强下了山--而我还是正经的蒙古草地骑手出身。我没能看见那山。不先登上汗腾格里,是无法瞻仰那座被整个中亚崇拜的神山的。而我知道了,连汗腾格里都是绝顶。十九世纪的探险大师们却不知在哪儿支上了相机,拍摄下如此一帧它的神异影像。这张照片,不,这座山是一座只需人对它的黑白照片望一眼就终身崇拜终生爱慕的,不可思议的高清神圣的极限。那山无法描述。但该简略说几句:那山是在一个山结正中,四面八方耸矗着著名山脉的顶峰主峰。它并不高于那些群峰,但它却浑圆怪异地从那山结央心升起,像一万只茫茫白羊中蜷着一头漆黑的驹犊。群峰都披冰肩雪,只有它如黑玻璃黑水晶,刻着坚硬光滑的纹理线。群峰峥嵘如吼,只有它静若处子。群峰组成一片山的狂涛骇浪,拥戴着神密肃穆的这异情异色的它。在一帧黑白照片中,该节略该掩饰的都不再存在。剩下的只有一种近乎恐怖的感觉--对于少数人来说,如果他们从东麓北麓踏遍了天山山脉;如果他们从西北麓熟读了帕米尔高原;如果他们透彻了昆仑、冈底斯和喜马拉雅几大山脉--他们在这一帧画面前将懂得崇拜的起源。我从心底理解了一些百年前那些不安宁的探险大师,好像能试着揣摸他们那从未诉说的心境。如果鲁迅的环境是在这群山之间,我想先生就不会再用匕首去攻打粪土了。而且,中亚也会增加一个虔诚的信者和一批绝好的赞美文。我后悔过早地还了那册书,如今我手头身边失去了那幅画。一连几天,也许是因为苦夏的空寂吧,我病了一般只是痴痴想着那座圣山。后来我也想冒一次险,我支起画板把我的印象画了一个轮廓。我用薄薄的蓝灰底色,使一座莹莹浑圆的峰从几条磅礴巨脉的钳锁中缓缓浮现了。接着我迟疑了,一直到今天我还神神鬼鬼地狐疑难定。怎样为它着色呢?连一笔都不敢往上画。险入这样的位置--如同驼蹄的凹窝和冰壁上凿出坑洞的位置--是可感慨的。因为面对着这奇观般的神圣以后,心就不可能再向其它崇拜。而这座山有谁见过,有谁想象过,有谁可能和它有缘呢?遭逢这样一座山以后只能把它永远藏在心底。探险结束了,回到山外,回到人流熙攘的地方,回到都市,遇上相知可以向他畅谈汗腾格里和慕士塔格,畅谈小道怎样危险地缠着陡坡棱线滑下--若是净遇些异类呢?谁都学会了和他们只扯扯姑娘追,只扯扯麦西莱甫;扯扯葡萄、哈密瓜、烽火台或者阿斯塔那的干尸。从新疆、内蒙古、西藏归来的人们,哪一个没有一点浅浅的孤独呢?何况你们,何况怀里揣着普热瓦尔斯基、赫定、斯坦因的著作和地图,狂热地和他们默默赌命的你们呢?文学界里熬成婆婆的小贩小农式的理论家们在说:啊,多么生动的特色!真正写出了西部诗情!遛了半个月旅游路线的骚客们兴奋地又掏出一本来。你们该怎么办呢,还准备同那理论家们诉说一下关于着色的困难么?还准备掏出那张黑白照片一样的画稿么?你们默默离开了,像我离开民族研究的职业一样。爱上那些过分激动的大山脉是一种悲剧,而爱上那些山脉拱绕膜拜的一座黑水晶般坚硬无雪的浑圆圣山--则是可悲之极。有了这样的爱,与世间的交流就再也不能。而且,胸中激烈冲撞的感受和那永远沉默无法穷究的圣山之间,也寻不到一种和谐。很久了,我寻不出哪种颜色可用,我空空地对着那底色的画,涂不上一笔。对于中亚,对于我曾深深爱着的中亚的新疆,如今我算是尝到对她体味的苦处了。这样的火候使我像哑了的歌者,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我被迫地向沉默皈依了。连对浅近些的诸山,比如对汗腾格里峰,我也失去了表现的能力。记得有一部小说曾经以"画"它的雄姿为动机写的,可是写时手脚突然沉滞呆笨,脑液凝固般愈转愈缓,一个心思只想摔笔。我趁失败的黑暗吞没自己前的一会儿工夫,草草收了尾,然后就栽在床上,任自己全身心都堕入沉默的混沌。那件事--大约是在三年以前。三年来我一直陷迷在这种呆滞而凝结的半睡半醒之中。昏睡中,看见或是听见什么葡萄烽火之类的流行曲,我已经心平气和,不争不怨。清醒时忆起自己独自珍藏的那圣山之影,心里又总是漾着沉沉的感动。我不太想再试着为它着色了,我懂了自己能力的限度。就让它如同一帧黑白照片一样,永远引诱我和启发我吧,让我终生都幻想着它的神奇瑰丽。1988年6月
或许您还会喜欢: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2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