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簪中录 - ☆、十一 罗衣风动(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十一 罗衣风动(二)
  房内门窗紧闭,在这样的夏日中因密不通风,有一种令人不舒服的闷热。里面陈设着一排排架子,放置着各种箱笼匣盒,显然是公主私物仓库。
  落珮走到角落的架子前,蹲下来从架子最底层拉出一只箱子,然后用刚刚交给她的那把钥匙打开了柜子。
  里面是一只一尺见方的小匣子,落珮将它捧出,打开来。
  里面是紫色丝绒的衬底,如今那上面,空无一物。
  “前日公主因做了那个不吉的梦,所以便将九鸾钗亲手放在这个匣子中,又亲自看着我们将匣子放在箱子中,锁好后将钥匙放到她床头的小屉中,又命我们放到这边。”落珮说起这事,还是又气又急的神情,说道,“还是我和垂珠亲手抬着箱子到这边的,我们觉得最下面角落这边,应该是最妥善不过的,因此就将箱子放在了这里。当时还有坠玉她们几人和我们一起的,大家都是眼看着箱子被我们抬进去,又放在这个地方的。我们放好箱子后,几个人就退出了。结果今天早上,公主说自己心中不安定,就将自己枕边的钥匙拿出,交给我们,让我们将九鸾钗拿过来给她。我和垂珠坠玉她们几个人到这里,垂珠打开箱子,取出匣子一看,顿时惊叫出来,原来里面已经空空如也了!”
  黄梓瑕与李舒白对望一眼,微微皱眉。
  “侍卫们马上就过来了,我们和栖云阁所有人都被带去搜身,厢房中、阁中、府中所有人的住处也都彻底查找了一遍,可是九鸾钗已经再也找不到了,就好像……真的是被……被潘淑妃取回了一样……”落珮惶急地说道,“这岂不是事怪近妖么?九鸾钗又不是小小一支钗,这可是雕琢着九只鸾凤的大钗啊,谁能隔着箱子、又隔着匣子将它悄无声息地取走?”
  黄梓瑕和李舒白在彼此的眼中都看到了同样的念头————那张诡异的符咒。那张来自徐州,同样放置在两层精密锁具之中的符咒。
  难道这世上,真有隔空取物、隔物施法的手段?
  落珮没看见他们交换的眼神,依然惊惶地说着:“公主一听到这个消息,立时就犯病了。王爷是知道的,公主她自小便不能受惊,不能大喜大悲,不然的话就会心口绞痛。前次魏喜敏的死,公主已经心下不适,驸马爷击鞠受伤,她又受一场惊吓,再加上昨夜又……又听到消息说……”
  落珮说到这里,才恍如初醒,赶紧抬头观察他们的神情。
  黄梓瑕说道:“昨晚?你是指孙癞子的死?此事我们皆知,你无须隐晦。”
  “是……正是听到消息说,那个孙癞子死了……而且,街上人都说,他死于那个什么滴翠的冤魂。”落珮忐忑说道,“我也不知道那日公主为何一看见那个滴翠出现就发病……她,谁叫她自己不懂得及早避让公主,以至于公主生气,说她不吉,让我们将她打出去,再也不许进府……”

  黄梓瑕问:“她没有冲撞公主吗?”
  “没有呀,当时我们都在的,她和公主打了个照面,公主一看到她,就不知怎么发病了,靠在垂珠身上心口绞痛。”落珮回忆着当时情形,有点同情地说,“公主只说把这女子打出去,结果谁知魏喜敏就把她给弄成那样了……”
  黄梓瑕微微皱眉。韦驸马当时曾说,因她误踩到了公主的披帛,是以公主发怒……
  这两个人的话,到底谁的比较可信呢?
  落珮还在说:“所以其实那个女子的事,和公主是无关的……但毕竟两个与她有关的人都死得莫名其妙,不明不白的,我想,公主心下或许因此而大为烦躁,再加上九鸾钗又丢失了,公主气急之下,沉疴又犯。而且这回可真是病来如山倒,淑妃都带着宫中好几位太医来看过了,依然不见起色,如今我们公主府的下人都是心急如焚呢……”
  黄梓瑕听着,又问:“调查昨日进出这个库房的人了吗?”
  “昨日九鸾钗放入库房之后,便再无人进出了。”
  “那么,门口把守的两位宦官,是否已经查过了?”
  “是,第一时间搜身搜房间,并无所获。其实虽说他们可以两人一起监守自盗,但公主因近日睡不安稳,是以加派了人手候在门外,厢房门口的宦官,时刻处于旁边侍卫、宦官、侍女们的目光之下,并没有进去的机会。”
  黄梓瑕略一沉吟,蹲下研究了箱子一番。
  普通的樟木箱,外面漆成红色,用黑漆描绘着吉祥花纹。里面是原木板,她将箱内各个角落都敲过了,并无异常。
  然后她又取过那个匣子,打开来细细检查了一番。这是檀木的盒子,雕工精细,描绘着四季花草,一看便觉得里面的东西应该不凡。
  她仔细查看盒子内外,亦没发现异常。
  “这把钥匙呢?公主一直都放在身边吗?”
  “是的,一直都放在公主床头的抽屉中。公主这几日睡眠不安,我们一直都候在殿外,上半夜下半夜的,都有几个人守着。若有人进入公主室内,必定要经过我们的。”
  “窗外呢?”黄梓瑕又问。
  “公公说笑呢,栖云阁是在高台之上,公主的寝处和厢房、库房的窗外都是几丈高的地方,谁能沿着这样的高台爬上来,越窗而入偷东西呀?”
  黄梓瑕闻言,便走到窗边,推窗往下看了一看。
  高台凌空,整个公主府尽入眼帘,甚至还可以看到小半个永嘉坊。高台之下,是水波般的合欢花,一层层粉红色层层扩散,如同水波一般。而栖云阁就像粉色水波之中的蓬莱仙山,高阁凌云,美轮美奂。
  这么高的台,唯一能进入的地方,就是外面的台阶,贴着台身三度转折,呈之字形而上。

  李舒白问:“同昌自幼身体娇弱,为何要住在这么高的地方?走上来也比较累吧。”
  “公主怕热,又怕冷,这边夏日风大,冬天整日都有阳光,而且离地较远,湿气较少,公主一眼就看上了。至于台阶,公主若累的话,直接将小轿抬上去也可以的。”
  黄梓瑕点头,示意落珮将东西收拾好,三人出了厢房。
  李舒白站在阁前的空地上俯瞰下方,而黄梓瑕进去看望同昌公主,谁知进去时,只见她已经躺在床上休息了。纱帘重重垂下,悬挂着金丝银缕编织的如意结,象牙席的四角,压着四个伎乐飞天和田玉席镇。
  垂珠站起来向她行礼,带着她到了外间,才压低声音说道:“公主昨夜未眠,今日困倦了。她睡前吩咐说,公公尽可在府中调查,务必将九鸾钗找到……”
  说到这里,垂珠眼睫朝下,眼中水气湿润:“公主是太上心了,就算九鸾钗是稀世奇珍,毕竟不过是一支钗而已。可我们怎么劝,她都一直觉得这钗与自己休戚相关,执意觉得若潘淑妃取走了这钗,她……她也将随着潘淑妃而去……”
  黄梓瑕点点头,又说:“我知道了。近日你们要细心留神,毕竟……”
  毕竟,她还记得自己在张行英家中看过的那张画,除去已经应验的前两幅涂鸦之外,已经只剩下第三幅了。
  若同昌公主真的成为飞鸾扑啄的那最后一个死者,以皇帝对她的宠爱来看,恐怕整个长安会掀起一场巨大波澜,到时候绝难轻易平息。
  垂珠转身回阁内守着公主去了,黄梓瑕走到李舒白身边,却见他正看着合欢林中某一处。
  她正看了一眼,李舒白已经转身,向着下面走去。
  她匆匆一眼,只看到禹宣站在合欢花下,手中握着一个东西,一动不动。只是离得太远了,她看不清他面容上的神情,亦看不清他手中拿的是什么东西。
  李舒白已经走下台阶,黄梓瑕强迫自己回头,跟在他的身后下栖云阁。
  他们沿着高台的台阶而下,偶尔转折之间,她可以看见李舒白的侧面,凝重而沉静。
  她不知他这是为谁,还在犹豫之中,李舒白忽然开口,说:“如此看来,要进入库房偷盗,又要打开这个箱子,将东西原封不动取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黄梓瑕点头,说:“必定有办法,只是我们还未曾知晓。”
  “这个办法,或许对于我那张符咒,也会适用?”李舒白说着,停下了脚步,转头看她。
  台阶之上,长风自他们身边流过。他的目光定在她的身上,打量许久,才说:“你有事情瞒着我。”
  黄梓瑕诧异地看着他,不明白他指的是哪个方面。
  “比如说,同昌公主的九鸾钗被盗,你却似乎对她的安危更加关心————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她的预感是对的,九鸾钗真的会关系她的性命?”

  知道他指的是这件事,黄梓瑕在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忙说道:“这事,我正要请示王爷,是否需要拜访一下鄂王。”
  李舒白微一挑眉:“又关他什么事?”
  “上次那一场击鞠之后————就是韦驸马出事的那一次————因昭王想吃古楼子,我们同去张行英的家中,却见到了他家供在堂上的一幅画,据说是张行英的父亲当年进宫为先皇诊脉时,受赐的一张御笔。鄂王当时对此画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反应,而且之后也神情异常。”
  “这幅画与此案,又有什么关系?”
  “这幅据说出自御笔的画上,一共有三处分布不均的涂鸦,第一幅,画的是一个男人遭到雷击,焚烧而死;第二幅,是死于铁笼中的一个人;而第三幅,则是一只鸾凤自半空中飞扑而下,啄死了一个人。”
  李舒白微微皱眉:“所以,根据前两个人的死,你认为,同昌公主或许会是……第三个?”
  “是。当时我看到时,并不在意,但此时想来,此画或许,与此案有着莫大关联。”
  李舒白转身向下走去,沉吟问:“那幅画确是出自于御笔?”
  “不知。但我看那画的质地,是蜀郡黄麻纸,纸张平展厚实,模样倒真像是上用的,但我接触宫中事物较少,并不知晓。”
  “蜀郡黄麻纸是宫中用来书写的,若是作画,先皇一般喜欢用宣纸,或者白麻纸,怎么会用黄麻纸?”
  黄梓瑕摇头说道:“那画近似于涂鸦,三块墨迹,谁知道是出于谁手。而且看来画的人也只是信手乱涂,所谓的三种死法,全都只是我们几个人看久了,臆测的。”
  “你留在公主府中再调查一下吧,我让大理寺的人去取那幅画,看一看究竟是不是父皇的御笔。”李舒白说着,转身便要走。
  耳边听得黄鹂叫声,滴溜溜如珠玉圆润。
  李舒白微微抬头,看向树梢。有两只黄鹂鸟正在枝头相对而鸣,偶尔互相摩挲翅膀。跳跃间枝头的合欢花便一簇簇如丝绒掉落,一派旖旎。
  他的目光顺着合欢坠落的轨迹,又落在她的面容上。见她抬手接住那朵合欢花,心事重重的模样,便问:“在想什么?”
  黄梓瑕思忖道:“目前接触到的这三个案件,与公主府都有着似远似近的关联。如今两人死亡,驸马受伤,但到目前为止,基本毫无头绪……我担心若不及早破案,万一公主真的出事,恐怕局势将难以收拾……”
  李舒白淡淡说道:“我知道。你不必急躁,实在不行,自有崔纯湛帮你收拾残局。”
  黄梓瑕在心中同情了一下崔少卿,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周末快乐~~~
  (其实,发文的还是存稿箱)
或许您还会喜欢:
解密九型人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第1章前言九型人格,也称“九种人格”、“九种性格”等,是了解他人、认识自我、修正人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学问,被称为当今最实用的人格分析理论。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美国中央情报局把它作为一个识人指南,用以洞察各国元首的行为特质,斯坦福大学也把它引进到mba的课堂来训练学员的领导力。 [点击阅读]
股票作手回忆录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我刚从中学毕业就工作了,我在一家股票经纪行里做一名记价员。我在学校学习了三年的算术,对数字很敏感,我的心算尤其出色。我的工作是把股票最新成交价格写到客户室的大木质报价板上。有一个客户经常坐在行情收报机旁高声报出最新价格。我并不会觉得他报得太快,总能记住这些数字,一点问题也没有。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习惯决定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第1章积极处世的习惯决定成功(1)成功源于自信没有自信心,好比没有气的皮球,怎么拍也拍不起来,谁还会拿去比赛。一个经理,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近,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点击阅读]
河自漫漫景自端
作者:佚名
章节:37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鸟与鱼的距离(一)楼下落地钟发出清脆的声音,自端下意识的合上书,数着,钟敲了十二下。她揉了揉额角,从沙发上站起来。原本拥着的靠垫和毛毯拖在地上,她没管。光着一双脚,走到窗边。从窗帘的缝隙中看着静静的庭院,屋前的水杉默默的立着。夜色深沉。静的让人心里有些发慌。不知道站了有多久,听到外面有车子的响动。自端撩开窗帘一角,看到警卫开了大门。车子进门以后便熄了火。车上下来两个人。 [点击阅读]
香蜜沉沉烬如霜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霜降,寒月,更深露重。百花宫中,二十四芳主次第跪伏在剔透琉璃铺就的大殿上,屏息凝神。一阵夜风过,殿外树影婆娑,将月色筛成一地零落的碎玉。殿中央,水色的纱帘轻轻摇摆,似帘内人起伏微弱的气息。那人侧卧在云衾锦榻中,发簪墨梅,眼尾迤逦,半阖半张,脸容清艳绝伦,虽是惨白羸弱却难掩眉宇间风流仪态,堪堪让人难以逼视。白雾般的月光洒落在她微微蹙起的眉尖。 [点击阅读]
七月七日晴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之一天晴第一部年少爱情,就像初次尝到,那半熟的杨桃滋味,酸酸的、涩涩的,却又忍不住想一再深尝,流转在青涩杨桃、妳憨甜笑靥间,我初次的、纯净的爱情,悄悄萌芽。一之一天晴我叫沉天晴。若要说起我的一生,其实乏善可陈得紧,怕各位看得头重脚轻眼皮撑不开,就挑些重点来说好了。所谓的“一生”,其实也不长,目前为止,才过了十四个年头又三百二十七天八小时零五秒而已。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国富论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本书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NNATIONS作者:[英]亚当·斯密(AdamSmith,LL. [点击阅读]
夜行歌
作者:佚名
章节:126 人气:2
摘要:【天山篇】战奴一口带血的唾液吐在沙尘上。抬起头环顾四周。高墙之上,可以望见远处银亮的雪峰。空气清净,可从受重击的鼻腔中吸入,总有挥之不去的腥气。眼前是凶暴的训奴官,挥着皮鞭斥打每一个不能及时爬起来的奴隶。在持续数日的残酷训练后,体力已经很难支撑简单的站立。从中原捉来的人,在这里是最低等的存在。伤口刚刚愈合,便被驱赶到训场,不知用什么手法禁制了内力,除了凭经验躲闪,只剩毅力和体力硬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