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幽灵塔 - 第三十一章 两个人脸模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踏进地窖,一股湿乎乎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四周的空气凉飕飕的,就像走进了地下的黄泉。
  老先生手中的蜡烛发着红光,一闪一闪。从后面看,烛光把他的白发映出一圈黄色的光晕,显得既神秘,又鬼里鬼气。
  借着微弱的烛光我四下察看,原来楼梯、天花板及两侧的墙壁全部是用红砖砌成的。大概已经修建了很多年,到处是裂缝。走着走着,冰凉的水滴“滴嗒、滴嗒”掉在我的脖颈上,感觉很不舒服,就像是传说中树枝上掉落的山蛭一样。
  沿楼梯往下走十二三阶,然后往左拐,沿着一条像隧道一样狭长的走廊往里走一段路,就来到了一扇生满了铁锈的大门前。
  “里面就是我的工作间了。”
  老先生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钥匙,打开了铁门。里面漆黑一团。
  “稍微等一下,房间里有一盏煤气灯。”
  他走进去,在黑暗中摸弄着,发出“嗒,嗒”的声响,立刻房间里出现了耀眼的光亮。
  在灯光下,我仔细看了一下这个房间。房间面积很大,在我右手一侧的陈设像是化学实验室或者外科手术室,摆着各种稀奇古怪的仪器。中间是一张手术台,上面放着一盏造型古怪的煤油灯。灯上安着奇特的反射镜和镜头,发出晃眼的紫色光线。
  房间里摆满了类似X光机、电疗仪以及牙医手术室里的设备,在其中还摆着一张宽大的化学实验台,上头堆满了试管、显微镜和曲颈烧瓶等等。在一面墙上的药品柜里,排满了大大小小的药瓶,而在另一面墙的玻璃柜里,则摆放着闪闪发光的外科器具。我是个外行,搞不懂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所有的东西看上去都很不寻常,跟它们的主人一样古怪。这里简直就是一个中世纪炼金术士的工作间。啊,这位白发白髯的老炼金术士,在这奇怪的工作间里到底想要搞什么名堂呢?
  难道他要用明晃晃的手术刀肢解我的身体,还要把从我身体里挖出的五脏六腑扔到那个巨大的曲颈烧瓶里煮了不成?想到这,我全身的毛孔都倒竖了起来。

  “你在愣什么神呀,赶快到这边坐下。”
  老人说话的声音让我吃了一惊,回头一看,他已经在门口左侧的一张桌子前坐了下来,指着桌对面的一把椅子让我坐。我往那边一看,原来门口左半边的空间里并没有右边的那些古怪器具,只是在一面墙上嵌着一个大保险柜。这边大概是一个小小的接待场所。
  我战战兢兢坐到椅子上,他开口催促我付报酬。
  “那么,就在这里把东西交给我吧。”
  我取出五千日元递给他,老先生就像守财奴一样,接过钱去一张一张地仔细数,接着把数好的钱放进一个大信封里,然后又把信封揣进了口袋。
  “这下好了。现在就让你见识见识我的能耐吧。我想最好让你先看看活的样本,了解一下秋子被我拯救之前的情况和我是如何救她的。你要明白,我讲的绝无半句假话。”
  老先生越说越玄乎了。什么活的证据,什么秋子被救之前的情况,我不明白他在说什么,但能肯定他要让我看什么东西。
  “现在就跟我到这边来吧。”
  老先生站起身,领我来到大保险柜门前。他在柜门前低下头,转动上面的密码锁,一会儿,就听见“喀嚓”一声,两扇门左右打开了。
  我探头一看,令人惊奇的是,里面根本不是什么保险柜,而是又一个黑咕隆咚的地窖。原来老先生的密室里还藏着密室啊。
  老先生拿起桌上还在燃着的蜡烛,先钻了进去。我惊愕万分,但身不由己,也神情恍惚跟在他身后。
  往里是一条细长的走廊,两边的墙上排满了很像是银行里的小保险柜,每个有一尺见方,排了好多层,总数恐怕能有上百个。老人首先用钥匙打开了入口旁边一个形状与众不同的小保险柜,把那个盛钱的信封小心翼翼地放了进去,又关上门锁了起来。
  “马上就该给你看证据了。这里有把钥匙,每把钥匙上都有编号,把它插到相同编号的门上,就能打开,你自己试试吧。”

  老先生从入口处的柱子上取下一大串钥匙,从中选出一把钥匙交给我。
  这一刻终于要到来了,终于到了要看可怕的东西了。想到马上就能撩开秋子神秘的面纱,心头不禁涌上一种莫名的感觉,说不清是喜悦,是悲伤,还是恐惧。这下我反而呆在那里,不能听老先生的使唤了。
  “你愣什么神呀,赶紧去找号码。”
  老先生又再次催促,我只好沿着细长的走廊找起来。终于,在快到尽头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和钥匙编号相同的柜门。
  不知怎么,我又犹豫起来,钥匙插不进锁眼里。
  “你怎么啦,不舒服吗?”
  我正恍榴,老人来到我身后,在我耳边说了一句,吓了我一跳。
  “好吧,好吧,让我来开吧,把钥匙给我。”
  说着,老人从我手中抢过钥匙,一下就开了柜门。我想闭紧双眼,因为我觉得这一刻也许就是末日了,但最终还是压制住了恐惧的心,看了下去。
  其实,小门里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怕的东西,里面迭放着两只带盖的桐木箱子,只比砚台盒稍微大一点。
  “看吧,这两个箱子里分别装着秋子的前身和后身。你先打开底下的箱子看看吧。”
  老先生将一个桐木箱交给我,举着蜡烛凑到我跟前。
  我浑身直冒冷汗,伸出哆哆嗦嗦像发疟疾一样颤抖的手指,好不容易打开了盖子。
  里面是一块平平的东西,用白绸子裹得很仔细。我的心快跳到了嗓子眼儿,马上就要揭晓了。
  “咦,这不是秋子的险吗?”
  绸子里包的是一个蜡制的人脸模子。我一看就认出这是秋子的脸型,不过它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含义呢?
  “不错,正是秋子的脸模。是我用取死者脸型的方法直接从秋子脸上取下来的。”
  “那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有些失落,反问他。
  “要想知道是什么原因,还得看另外一个箱子才行。赶快打开这个箱子吧。”

  老先生压低声音,好像他自己也被一种不寻常的感情支配着,举着蜡烛的手有些颤抖,烛光也跟着晃动起来。
  我全然不知第二个箱子里会有什么东西。可心里好像有个声音在怂恿我说:
  “你不正想看吗,赶紧打开吧。”
  我再一次用颤抖的手打开了箱子盖,里面和第一个箱子一样,也用白绸子裹着一块东西。我狠狠心,掀开了绸子,里面也是一个蜡制的人脸模子。
  借着黯淡的烛光,我久久地凝视这个脸模,觉得有些似曾相识。
  但是看了一段时间以后,又觉得我根本不认识这个人。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乍一看像是很熟的人,然而细看一会儿,却又渐渐没有了熟悉的印象,到最后完全变成了一个陌生人的面孔。
  我有生以来头一次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这种感觉难以用语言形容。蜡模里头似乎隐藏着无法想像的神秘。
  “你该明白了吧。这是被我拯救之前的野末秋子。”
  老先生在我耳边低声细语。
  我还是不太明白他的意思。尽管听不懂,可心底里还是冒出一股让我颤抖的凉意,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
  昏黄闪烁的烛光在两个并排的脸模上勾勒出一圈阴影,摇曳晃动,仿佛它们是冥界的可怕生灵,似悲哀,似怨恨,抑或是愤怒地凝视着我。
  难道有生灵附于这两个蜡模之上?它们在这黑暗的地底的柜门中,互相诅咒着,仿佛在地狱永生。
  我再也看不下去了,要赶快逃离这噩梦般的世界。我把手中的桐木箱子放到地上,软绵绵地抬起身,发疯一样地大喊:
  “先生,我们离开这里吧,到光明的屋子去,到光明的屋子去……”
  我简直要窒息在这挤满生灵的黑暗世界中了。
  “嗯,好吧,我们离开这里,到外头再给你详细讲讲其中的奥秘吧。”
  老先生拥着我的肩膀安慰我。
或许您还会喜欢: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草叶集
作者:佚名
章节:364 人气:0
摘要: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来吧,我的灵魂说,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因为我们是一体,)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再继续歌唱时,(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和激荡的海水,)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代表肉体和灵魂,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