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永别了武器 - 《永别了武器》在线阅读·第四部——第 第三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大清早天还没亮时,火车放慢下来,准备开进米兰车站,我赶快跳下了车子。我跨过车轨,穿过一些建筑物之间,走上一条街。有家酒店开着,我便进去喝杯咖啡。酒店里有大清早刚打扫过的气味,咖啡杯里还搁着调羹,台子上还印有酒杯底所留下的圆圈。主人在酒吧后边。两名士兵坐在一张桌子边。我站在酒吧边喝杯咖啡,吃了一片面包皮。咖啡给牛乳冲淡成灰色,我拿片面包皮撇掉牛乳的浮皮。主人看着我。“来杯格拉巴酒吧。”“不,谢谢。”“就算我请客,”他说,倒了一小杯,推过来。“前线怎么样?”“我哪会知道。”“他们喝醉了,”他说,用手指着那两名士兵。这我相信。他们的确带着醉酒的模样。“告诉我,”他说,“前线怎么样?”“前线的事我哪会知道。”“我看见你翻墙过来的。你刚下火车。”“前线在大撤退。”“报纸我是看的。究竟怎么啦?是不是结束了?”“那不见得吧。”他从一只矮瓶子里再倒了一杯格拉巴酒。“要是你有什么困难,”他说,“我可以收留你。”“我没什么困难。”“倘若你有困难的话,就住在我这里吧。”“住什么地方呢?”“就在这屋子里。许多人住在这里。凡是有困难的人,都可以住在这里。”“有困难的人很多吗?”“那要看是哪一种困难。你是南美洲人吧?”“不是。”“会讲西班牙话吗?”“一点点。”他抹抹酒柜。“出国现在很困难,不过也不是不可能的。”“我倒没有出国的意思。”“你想在这里呆多久都行。你呆久了就知道我是哪一种人。”“今天早上我有事,我把这地址记下,以后再回来。”他摇摇头。“看你这样,你是不会回来的。我倒以为你着实有难处。”“我没什么难处。但是我也珍重朋友的地址。”我放一张十里拉的钞票在柜台上,当做喝咖啡的帐。“陪我喝一杯格拉巴酒吧,”我说。“这倒不必。”“来一杯。”他斟了两杯酒。“记住了,”他说。“上这儿来。别让别人收留你。这里是安全的。”“这我相信。”“真的吗?”“真的。”他脸色严肃。“那么我告诉你一件事。别穿这件军装到处走。”“为什么?”“袖管上割掉星章的地方,人家看得清清楚楚。况且布的颜色也有了深浅。”我一声不响。“你要证件的话,我可以给你弄来。”“什么证件?”“休假证。”“我不需要证件。我自己有。”“好吧,”他说。“不过要是你需要的话,我可以代办。”“要多少钱?”“这要看是哪一种证件。价钱很公道。”“我现在不需要。”他耸耸肩。“我没事,”我说。我出去时,他说:“别忘记我是你的朋友。”“不会忘的。”“再见吧,”他说。“好,”我说。上了街,我故意避开车站,因为那儿驻有宪兵。我在那小公园边找到一部马车。我把医院的地址告诉了车夫。到了医院,我先到门房住的地方去。门房的妻子拥抱我。门房握握我的手。“你回来啦。你平安无事。”“是的。”“用了早点没有?”“吃过了。”“你好吧,中尉?你好吧?”他妻子问。“我好。”“和我们一同吃早饭好吗?”“不,谢谢你。告诉我,巴克莱小姐现在可在医院里?”“巴克莱小姐?”“那个英国护士。”“他的女朋友啊,”他妻子说。她拍拍我的胳膊,笑笑。“不在,”门房说。“她走啦。”我的心往下一沉。“真的吗?我是说那个高高的、金黄头发的英国小姐。”“我知道。她上施特雷沙去了。”“她什么时候走的?”“两天前,同另外那个英国小姐一块儿去的。”“好,”我说。“我现在要你们做一件事。别告诉任何人说见到过我。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不告诉任何人,”门房说。我给他一张十里拉的钞票。他推开了。“我答应你不告诉人好了,”他说。“钱我不要。”“有什么事要我们替你做吗,中尉先生?”他妻子问。“只希望你们不告诉别人,”我说。“我们装哑巴,”门房说。“有什么事要做,通知我一声好不好?”“好,”我说。“再会。将来再见。”他们站在门口,目送着我。我跳上马车,告诉车夫西蒙斯的住址。西蒙斯是一位学唱歌的朋友。西蒙斯住在城里好远的地方,在马根塔门①那一头。我进去看他时,他还在床上,睡意蒙眬。“你好早啊,亨利,”他说。“我搭早车来的。”“这撤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你是不是在前线?抽根烟吧?烟就在桌上那盒子里。”他的卧房是个大房间,一张床靠墙放着,房间的另一边放着一架钢琴、一张梳妆台和一张桌子。我坐在床边的椅子上。西蒙斯靠坐在枕头上抽烟。“我陷入困境了,西姆,”我说。“我也是,”他说。“我经常陷入困境。你不抽根烟吗?”“不,”我说。“到瑞士去要办什么手续?”“你吗?意大利人根本不让你出国境。”“是的。这我知道。但是瑞士人呢。他们怎么样?”“他们拘留你。”“这我也知道。不过其中的奥妙是什么?”“没什么。很简单。你哪儿都可以去。不过得先打个报告什么的。你为什么问?你是要逃避吗?”“还不大清楚。”“你不想告诉我就不必说。不过这事一定怪有趣。这里什么事都没有。我在皮阿辰扎演唱,失败得可惨啊。”“非常抱歉。”“是啊,我失败得很惨。但我唱得好。我要在这里的丽丽阁再试它一次。”“我希望去听听。”“你太客气了。你不是说你搞得一团糟了吗?”“这还难说。”“你不想告诉我,就不必说。你怎么离开那该死的前线的?”“我再也不干了。”“好小子。我一向知道你是有头脑的。有没有我可以帮你忙的地方?”“你本来就很忙了。”“哪里,亲爱的亨利。一点儿不忙。什么事我都乐意做。”“你身材大小跟我差不多。可否劳驾上街去给我买一套平民服装?我本来有衣服,可是都放在罗马。”“你果真在罗马住过?那是个脏地方。你怎么会跑到那儿去住?”“我本来想当建筑师。”“那儿不是学建筑的地方。你不必买衣服。你要什么衣服,我全给你。我把你好好打扮一下,出去一定大成功。你上那梳妆室去。里边有个衣柜。你要什么尽管拿。老朋友,你用不到买衣服。”①意语:“和平万岁!”“我看还是买的好,西姆。”“老朋友,我把衣服送给你,比出去买衣服方便多了。你有护照没有?没有护照可寸步难行啊。”“有。我的护照还在。”“那么还是换衣服吧,老朋友,换好了就动身往老赫尔维西亚②去吧。”“事情并不这样简单。我得先上施特雷沙去。”“那太理想了,老朋友。只消乘条船过湖就到。要是我不演出的话,我就陪你去。我还是会去的。”“你可以学唱瑞士山歌。”“老朋友,我早晚要学唱山歌的。不过我唱歌真的还很行。怪就怪在这里。”“我敢打赌你是能唱的。”他躺倒在床上,抽着烟卷。“你下的赌注可别太大。不过我倒是能唱的。说来怪滑稽的,我还是能唱。我喜欢唱。你听。”他扯开喉咙唱起《非洲女》①来,脖子胀得很粗,血管突出。“我能唱,”他说。“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我望望窗外。“我下去打发马车走吧。”“等你回来,老朋友,我们一同吃早饭。”他下了床,伸直身子,来个深呼吸,开始做早操。我下楼付帐打发马车走了。②意语:“回家去!”①马根塔门是米兰的西门。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2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彼得·卡门青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生命之初有神话。一如伟大的神曾经在印度人、希腊人和日耳曼人的心灵中进行创作并寻求表现那样,他如今又日复一日地在每个儿童的心灵中进行创作。那时候,我家乡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么名字,我还一无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红日之下平湖似镜,碧绿的湖面交织着丝丝银光,环抱着湖泊的崇山峻岭层层迭迭,高远处的山缝间是白雪皑皑的凹口和细小的瀑布,山脚下是倾斜的、稀疏的草场,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