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一人食 - 第7章 成都凉面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7章 成都凉面
  做菜就像人生,
  幸运的人总能找到恰到好处的、属于自己的节奏
  锅子烧到八九成热,一把花椒洒下去,“呲啦——”一声瞬间充溢厨房。
  有那么两秒钟,整个耳鼓都是这声音留下的余韵,世界什么的都不重要了,眼前油锅里翻滚着的小小的青红色颗粒才是令人欢愉的源头。紧接着,鼻腔也被它侵占,喷香微麻的气味无孔不入,四肢百骸也跟着震颤了起来。
  朱怡耸了耸肩,把写着“清溪花椒”纸袋子的封口重新迭了迭,塞进玻璃瓶里,又侧身把厨房的窗户开大了些。花椒的气味顺着窗户飘了出去,像一朵小小的爆破云。
  这样的情形,几乎每天都会在朱怡家的厨房里发生,频率比他打鼓的次数还高。同样数量惊人的,是从厨房料理台一直延伸到吊柜以及角落架子上的各色调料与干货,那趋势,几乎都要蔓延到灶头上去了。豆瓣酱一二三瓶,花椒四五六袋,辣椒七八九种,再加上各色花椒油、麻油、香菇、干贝、牛肝菌、野当归……瓶瓶罐罐满当当堆迭在一起,热闹得像一场热辣大赶集。
  “虽说住上海网购也很方便,不过这些东西都还得要货比三家,买来试过吃过才能下判断。”即便是最熟悉的花椒,即便是像朱怡这种从小吃到大的“老江湖”,即便是认准了“汉源”的大产地,或是进而能找到更顶级的“清溪县”出品,还是逃不掉一次次花时间试吃。所以,但凡有机会回老家成都,朱怡就一定会去郊区的市场,一家家尝过去,直到选到满意的花椒,再千里迢迢带回上海。

  “优质花椒的麻味像是爆破一样,瞬间刺痛之后还能在舌上留很长时间,余味缭绕。而不好的花椒回味则会发苦。”这是母亲很早就教会他的挑选花椒的诀窍。朱怡的外公是裁缝,也烧得一手好菜,母亲的好手艺就是跟着外公学的。至于他自己,“我其实没好好学过,但从小吃从小看,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知道该怎么用”。
  做藤椒油的时候,一定要先用小火把青花椒炒香,再油浸。虽然只是很小很简单的步骤,却是能做出美味藤椒油的秘诀。这也是妈妈教给他的技巧。
  夏天做好凉面后,朱怡会在吃前再滴上几滴椒油,仿佛是最后的火炼。虽说都叫“成都凉面”,但这种家常味最是体现各家特色,微妙而隐秘,简直像是未落到纸上的食物秘籍,仅依靠长辈的手艺和孩子的味觉记忆来代代传承。
  辣椒磨碎做红油,花椒炝锅做肉臊,独头蒜拍得啪啪响。滚水煮烫好的面条,要用一把大蒲扇呼啦呼啦吹到凉。朱怡的凉面做得好看,节奏起伏,香气诱人,一旁等吃的人有些坐不住了,“啪——”,开了罐冰啤酒。
  有时候也会来一大群朋友。小门板桌上挤挤挨挨就能坐下十来号人。他用红花椒炝锅炒蔬菜,做椒麻鸡,又做粉蒸肉,做豆瓣排骨,冬天就用青花椒加辣椒调味做火锅。一满盆有肉有菜、料足味浓的水煮“杂味”从厨房端出来,一路晃晃悠悠,还未在桌上摆稳当,十几双筷子就等不及地伸进去,溅出一片片红油,在旧门板桌子上留下小摊小摊亮闪闪的光。

  夏天吃辣好像总有种格外爽快通透的气氛。吃得高兴,来了兴致,朱怡就会打鼓。来自西非马里的djembe非洲鼓、来自埃及的dabuka中东鼓、来自新疆的达甫手鼓,或是放在房间里,平日就好像一张凳子的“隐蔽式”cajon箱鼓……每只鼓都有不同的声音,有些轻快,有些磅礴,有些明亮,有些深沉。
  玩鼓纯粹是兴趣,朱怡有自己擅长的节奏。刚刚吃完的那盘拌土豆丝,藤椒油下得重了些,舌头上还麻麻地发烫,手指间血脉通畅,连鼓声的节奏都好像变得热烈起来。夏天傍晚,有风最舒服。朱怡把鼓搬到天台上,金红色的夕阳从远处的楼宇间照过来,路过树干,路过树枝,也路过城市的灰尘和噪音。他眯起眼跟着鼓点的节奏轻轻晃,有那么一瞬间,似乎找到了可以让自己惬意沉浸的那个世界。
  1995年离开成都,一路辗转,去过北京,到过苏州,又落户上海;朱怡做过软件,搞过研发,当过it数码类的撰稿人,后来又因自己的兴趣开始做咖啡馆,2012年筹备并创立了“黑法师”的甜点品牌。他一路走来,似乎总能踩出恰到好处的节奏。
  朋友都喜欢到朱怡家串门。虽然大部分时间男主人都窝在厨房忙活,不过这不影响一班朋友一边坐在外头闲扯,一边闻着厨房里偶尔飘出来的花椒香。桌上有茶,有“黑法师”的牛轧糖,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摸到几块美味的黑色马卡龙。“黑法师”的小刺猬标志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像一场探宝游戏,被贪嘴的小伙伴们一一发掘出来。

  席间最受欢迎的话题是各种川菜经,也有人心血来潮想学打鼓,嚷嚷着要拜师。临走,又常能讨得一小罐花椒、一小瓶花椒油之类的。那辛辣跳跃又振奋人心的“呲拉”声以及混合着香、麻、辣、鲜、爽的花椒香气,也就这样传递到了朋友们各自的厨房里。
  其实做菜也好,做点心也好,煮咖啡也好,打鼓也好,讲究的无非是一个节奏。一碗凉面,几粒花椒,也可以演奏出属于自己的节奏。
  成都凉面
  材料
  面条、肉糜、绿豆芽、青花椒、红花椒、辣椒粉、辣椒、甜面酱、酱油、葱花、独头蒜、糖、芝麻酱。
  做法
  青花椒、红花椒各一半,小火热锅,烘香花椒。然后用研磨机磨成粉。
  滚油一勺,浇到一小碟辣椒粉上,做成红油。
  起油锅,放入几只辣椒和一把花椒,放入肉糜翻炒。加甜面酱、少许酱油、葱花,装盘备用,这就是肉臊子。
  剥几枚独头蒜。拍成蒜泥。
  将面条煮熟捞出,淋少许热油,拌匀吹凉。
  取一把绿豆芽在沸水里焯一下。
  用酱油、花椒粉、红油、糖、芝麻酱、蒜泥调成酱汁,浇在面条上,一面拌匀。
  面条拌成辣椒色之后铺上绿豆芽,放上肉臊。
  吃完面建议喝一杯冰啤酒。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生凉薄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1.轮回从来不相信有,所以睁开眼睛的琪安,对着满天血雨,只觉得是荒唐一梦。完全不知道是怎么发生的,不过是眨眼的瞬间,却换了个世界。固执的闭上眼睛,却干涩无泪。上天真是待她不薄,连死亡都要安排得这般曲折。前世,父母离异,各组家庭,只有她,是多余的。别人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她只能低着头,任风吹干脸上早已凝结的泪;从来没觉得委屈,只是遗憾她成为了父母的拖累。 [点击阅读]
重生之夏日倾情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夏曦茫然的走在大街上,她只觉得眼前的这一切明明那么熟悉,可是却陌生的让她感到害怕和颤栗。10月的天,路上的行人多还是短袖打扮,可夏曦只觉得冷,她伸出双手试图环抱住自己,可是触眼所及的这双白皙纤细毫无瑕疵,缀着漂亮甲绘的手陌生的让她简直想尖叫。 [点击阅读]
炒股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5
摘要:股市给那些缺乏经济基础的人带来了以小钱赚大钱的机会。对那些才高志大者来说,股市简直就是一块经济福地。然而这个“有经验的人获得很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很多经验”的地方杀机四伏,偶有斩获虽然不难,要频频得手并非易事,而以此为生则更是对自我和人性的挑战。 [点击阅读]
30岁前别结婚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4
摘要:序言剩女:指现代都市女性,她们绝大部分拥有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长相也无可挑剔,因她们择偶要求比较高,导致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中国教育部,2007生活中万事皆有定时。我拥有了梦寐以求的事业,我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丈夫,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孩子们。我是38岁结的婚。而我之所有能够拥有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的晚婚。我亲爱的父母一度因为我这个“剩女”而忧心忡忡。 [点击阅读]
你可以看透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作者:[美]大卫·李柏曼【内容简介】5分钟搞定对方:你可以看透任何人书中的技术被广泛使用在美国FBI、海军部、全球500强企业以及至少25个国家的政府和公司。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够迅速准确的清楚对方的心理,看透对方的本意,必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语,都能反映出深藏不漏的本意。 [点击阅读]
他与月光为邻
作者:佚名
章节:148 人气:2
摘要:第一卷他从心上来第1章他的来意淡薄的日光,照亮了山脊。绿意葱茏的树林,折射出大片碎金般的光泽。一座寺庙静静矗立在山巅,俯瞰着不远处的城市。寺门是暗黄色的,石板路老旧而干净,院子里还种了些花草。时间尚早,一眼望去,清净无人。谢槿知穿着薄薄的春装外套,黑色长裤下是双运动鞋,一路走上来十分轻快。她掏十块钱买了张门票,跨进寺门。抬头就见层迭洁白的阶梯,以及上方的大雄宝殿。她在心中轻轻叹了口气。 [点击阅读]
回到汉朝当诸侯
作者:佚名
章节:14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英雄落难时张和在大街上走着,已经饿了两天的他,再也支撑不住,就要跌倒在地。。这时,他猛然看见左手边的一家店铺,正是酒楼。饭菜的香味,如同魔鬼之手一般,在诱惑着他的步伐。他不由之主地循着香味走进了这家酒家。店小二见有客人上门,自然热情地前来招呼着:“客官里边请、要吃点什么?我这的大厨手艺不错!南菜北肴都会做些。”小二领着张和来到一张桌子前,一面介绍道。“来碗面吧,再来两道小菜。 [点击阅读]
只有医生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101 人气:2
摘要:编辑推荐张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学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只有医生知道》上市之前,网络上已聚集了超高人气和口碑!六百本试读本发出后,更受到各界知名人士大量的赞誉!“哪怕你是个知识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了解程度也可能不到5%”如果你阅读的是惊涛骇浪,读完后也请放慢呼吸……你要知道一些只有医生知道的……--冯唐(作家)作为一名求知欲“过度”的妈妈, [点击阅读]
柜中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窃丹从现如今往上推算,距今天一千一百八十三年前,天下正是大唐宝历二年,当朝的皇帝自然姓李,单名一个湛字,是为唐敬宗。这一年,这位皇帝恰满十六岁,正值青春年少,人也生得精神漂亮。据大明宫的老宫女说,当她们的陛下在大明宫别殿里呱呱坠地时,六月的火烧云正一望无际,太液池的白鹤竟一起飞上云霄,翩翩展翅环绕住整座宫殿,悠扬的鹤唳声就连太极宫都能听见。 [点击阅读]
虎妈战歌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耶鲁教授育儿经第一部分第1节:译者序(1)本书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母亲、两个女儿和两条狗。伴随着钢琴激越的音符和小提琴悠扬的旋律,她们又是怎样荣登卡内基音乐圣殿,演绎莫扎特和门德尔松的经典之作。你或许以为,这个故事想告诉读者—在教育和培养孩子方面,中国父母比西方父母更优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