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隐身人 - 第二章 泰德·亨弗利的第一印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下午四点钟,天色已经相当昏暗。霍尔太太鼓足勇气,正打算进去问问客人是否要用茶,钟表匠泰迪·汉弗莱走进了酒吧。
  “我的天,霍尔太太,”他说,”对穿薄靴子的人来说,这天气简直太可怕了!”这时候,外面的雪愈下愈大了。
  霍尔太太同意他的话,并且注意到他随身带着背包。
  “你来得正好,请帮我看看客厅里的那只旧钟。它走倒还能走,敲点也挺响,就是时针老是指在六点上。”
  她领着钟表匠来到客厅门前,敲了敲门,然后就推门进去。
  她看见客人坐在炉边的椅子上,好像在打瞌睡,裹着绷带的脑袋垂在一边。房间里唯一的光线就是那通红的炉火。一眼望去,昏暗的屋里,每样东西都泛着红光,显得幽暗而模糊,又因为她刚点亮酒吧的灯,难免有点眼花,在这刹那间,她突然觉得眼前这个人张着一张大得出奇的嘴,把他下面半张脸全吞吃掉了。她所看到的,只有那白布裹着的头,怪异的大眼镜,以及眼镜下张开的大嘴。不过,这难以置信的事只是一刹那间,随后,客人的身子动了一下,举起手,从椅子上蓦地跳了起来。霍尔太太把门开大,房间里顿时亮了许多,这时她清清楚楚地看见他用围巾捂住的脸,就像以前用餐巾捂着的一样,她想,自己刚才只是上了一次光线昏暗的当。
  “先生,对不起,能让这人来修一下钟吗?”她说。她已从刚才的错觉中恢复过来了。
  “修钟?”他睡眼矇眬地四周张望了一下,依然捂着嘴,稍稍清醒后,便说,“当然可以。”
  霍尔太太出去拿灯,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灯取来了,泰迪·汉弗莱先生进了屋,迎面就碰见这个缠绷带的人,正如他自己说的,“吓了一跳”。“下午好!”陌生人说着盯了他一眼。这一眼给汉弗莱先生的印象深极了。“活像一只龙虾”——后来他常常对人这样说。
  “但愿我没有打扰你,”汉弗莱先生说。
  “一点也不。”陌生人说着转向霍尔太太,“尽管我完全清楚。这房间是供我私人使用的。”
  “先生,”霍尔太太说,“我想你一定会愿意那只钟”
  “当然,”陌生人说,“一般地说,我只习惯一个人呆着,而不喜欢受干扰。”他说这话的时候,注意到汉弗莱先生的态度有点踌躇,于是换了语气,“当然,我也十分乐意看到这只挂钟能派上用处。”

  他转过身去,背朝着壁炉,双手倒剪在身后。“待会儿,”突然他又说,“等钟修好以后,给我来点茶。记住,在钟修好以后。”霍尔太太正打算离开——现在她可不想聊什么天,免得在钟表匠面前出丑——不想客人却又突然把她喊住,问她是不是安排过取他寄放在布兰勃赫斯特车站的行李的事。她告诉他已经对邮差提了这件事,尽可放心,明天搬运夫就能把行李运来。
  “你肯定不能再提前了吗?”他问。
  霍尔太太点了点头,神情显得很冷漠。
  “我想我应该解释一下,”他补充道,“我是个实验家,刚才因为又冷又乏,所以没有提起。”
  “是这样吗,先生?”霍尔太太不禁肃然起敬。
  “我的行李都是些仪器和设备。”
  “我的行李都是些仪器和设备。”
  “我急于想继续我的研究工作。”
  “当然,先生。”
  “我来伊宾的原因,”他郑重其事地接着说,“是希望得到安静。我希望我的研究工作不受干扰。除了我的工作外,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
  “正如我预料的一样,”霍尔太太暗自说道。
  “必须静养一段时期。有时我的眼睛又累又疼,因此不得不一连好几个钟头把自己关在黑暗的房间里,甚至把自己锁起来。有时候,或者说是经常,当然现在不是这样。在那种情况下,一丝一毫的干扰,或者有人走进屋子都会使我不胜其烦,影响研究工作希望你能谅解才好。”
  “当然,先生,”霍尔太太说,“我想冒昧地问一下”
  “我认为已经说得够清楚了。”陌生人随即摆出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气,从容不迫地结束道。霍尔太太只好悻悻地收起问题和同情心,寻找以后的机会了。
  据钟表匠后来说,霍尔太太离开房间以后,陌生人一直站在壁炉前瞧他修钟。汉弗莱先生不仅拆下了钟的指针和外壳,而且把机芯也拆了出来。他想尽可能把活干得慢一点,显得有条不紊的样子。他工作的时候紧靠着灯,绿色的灯罩把一道亮光全聚在他手上、灯座上和那些齿轮上,室内的其他地方全沉没在一片阴暗之中。他抬起头,眼前一大片花花绿绿的色彩荡漾着。由于好奇,他摆弄着钟内零件——实在大可不必——打算磨蹭着晚点离开,说不定还能同这位陌生人攀谈几句。可是客人一声不响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死一样的寂静使汉弗莱神经紧张起来,他觉得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于是他抬起头来,只见那灰暗的缠着绷带的头就在眼前,还有那副深色大眼镜后面的眼睛,正一动不动地盯住自己,镜片前还弥漫着一层绿色的迷雾。如此怪诞的模样,使得汉弗莱竟不知所措,以致他俩面对面毫无表情地瞧了一分钟之久。这种处境实在令人难堪,汉弗莱低下头来,想找几句话说说。可是又该说些什么呢?他要不要说说这鬼天气,一年里数这个时候特别冷呢?

  “这天气”他抬起头,才开了个头,却就被打断了。
  “你干吗不修好钟马上就走呢?”陌生人说,显然他在竭力压制着怒火,“你该做的仅仅是把时针装到它的轴上。我看你简直是在磨洋工。”
  “哦,好的,先生。”汉弗莱先生立即打住话头,“至多再需要一会儿工夫。我马上就好”汉弗莱先生很快结束了工作,起身走了。
  看得出来,钟表匠离开的时候十分恼火。“该死!”他踏着满地积雪,步履蹒跚地走出村子。“真没见过这号怪人!”他一路走一路还在自言自语忿忿不平地嘀咕道,“难道让别人看一眼都不行?活见鬼!”
  然后又说:“好啊,不准别人看你,假如警察找上门来的话,看你还能裹得这样严实?”
  在格利森街的拐角处,他遇见了霍尔,就是不久前娶了“车马旅店”的女店主的那个人。他在伊宾驾驶马车,因为不时有人需要搭车去锡德桥。现在他正从那儿返回。从他那驾车的样子不难判断、显然他在锡德桥逗留了一会儿,喝过了几小杯。
  “你好,泰迪。”霍尔一边打招呼,一边赶着车过去。
  “你家里来了个古怪的家伙!”泰迪说。

  霍尔友好地勒往缰绳。
  “一个模样怪里怪气的家伙在‘车马旅店’住下了。”泰迪说,“我的天哪!”
  接着他生动地把那位奇怪的客人向霍尔描述了一番。“看样子是精心化了装的,我敢肯定。如果有人住到我家里,我准会看清他的真面目,”汉弗莱说,“女人就是容易轻信陌生人。他已经住进了你的屋子,可是连个名字也不说,霍尔。”
  “不至于吧?”浑浑噩噩的霍尔说。
  “没错,”泰迪说,“租金是按周计算的。无论如何,在这一星期内你是不能撵他走的。明天他还有许多行李要运来,这可是他亲口说的,但愿箱子里装的不是石头,霍尔。”
  他告诉霍尔,他的姑妈在墨斯廷斯就曾被一个陌生人用空箱子诈骗过,直说得霍尔心神不定。“走吧,老伙计,”霍尔吆喝着他的马,“看来我得去瞧个究竟。”
  泰迪这才如释重负,赶他的路去了。
  可是霍尔回家后并没有如愿以偿地“瞧个究竟”。正因为他在锡德桥耽搁了时间,遭到霍尔太太一顿痛骂。对他那一连串温顺的问话,得到的却是妻子暴跳如雷的答复,而且骂得牛头不对马嘴。这样一来,霍尔先生心中留下的猜疑不断增大。“你们女人家什么都不懂。”霍尔先生说着,决定一有机会,非得弄清楚客人的身分不可。当那位陌生人在九点半上床睡觉以后,霍尔先生挑衅地跑进客厅,仔细地擦着他妻子的家具,显然想表明陌生人并不是这儿的主人。他还轻蔑地扫视了一下客人留下的数学计算表。晚上临睡前,他又叮嘱霍尔太太:明天客人行李到来时,千万留神。
  “去你的吧,”霍尔太太说,“我的事由我自己来办。”
  她还想痛痛快快地骂霍尔几句,但是,话说回来,这陌生人无疑是个奇怪的过客,对这号人她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也就没有继续发作。半夜里,她做了无数个恶梦,她梦见许多像白萝卜一样的大脑袋,长在长长的脖子上,上面还有黑色的大眼睛,在她身后紧紧追赶。她惊醒了。但作为一个通情达理的女人,她克制了恐惧,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紧急传染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1991年6月12日,这是暮春的一个近似完美的日子。天已破晓,阳光触摸着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美国大部、加拿大和墨西哥都在期待着阳光明媚的蓝天、只是气象雷达显示雷暴云团即将来临,估计会从平原伸向田纳西河谷。已经有预报,从白令海峡移动过来的阵雨云可能覆盖阿拉斯加的西沃德半岛。这个6月12日几乎在各个方面都与以往的6月12日没什么两样,只有一个奇怪的迹象除外。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3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天灰灰的,冷得怕人,狗闻不到气味。黑色的大母狗嗅嗅熊的踪迹,缩了回去,夹着尾巴躲进狗群里。这群狗凄惨地蜷缩在河岸边,任凭寒风抽打。风钻过层层羊毛和皮衣,齐特也觉得冷,该死的寒气对人对狗都一样,可他却不得不待在原地。想到这里,他的嘴扭成一团,满脸疖子因恼怒而发红。我本该安安全全留在长城,照料那群臭乌鸦,为伊蒙老师傅生火才对。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地狱
作者:佚名
章节:110 人气:2
摘要:致中国的合作者、读者和书迷们:对于今年不能亲至中国一事,我深感遗憾,因此想借这封短信向你们所有人表达我的感激之情,有了你们,才有我所谓的成功。谢谢你们为我的作品中文版所付出的时间与努力,你们的厚爱尤其让我感动。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拜访你们美丽的国家,亲口表达我的谢意。谨致最诚挚的祝愿。 [点击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他在母亲及女仆辟果提的照管下长大。不久,母亲改嫁,后父摩德斯通凶狠贪婪,他把大卫看作累赘,婚前就把大卫送到辟果提的哥哥家里。辟果提是个正直善良的渔民,住在雅茅斯海边一座用破船改成的小屋里,与收养的一对孤儿(他妹妹的女儿爱弥丽和他弟弟的儿子海穆)相依为命,大卫和他们一起过着清苦和睦的生活。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