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隐身人 - 第二十六章 维克斯蒂被杀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隐身人在冲出开普家大门时,几乎愤怒得发了狂。一个小孩正在门口玩耍,忽然被猛地抓起,扔在一旁,他的脚脖子立刻摔折了。以后的几个小时中,隐身人便销声匿迹,谁也不知道他上哪儿去了,也不知道他干了些什么。但是我们不难想象,在一个炎热的六月晌午,他人不知鬼不觉地爬上山去,一直跑到贝多克港后面的空旷高原上,对于突如其来的厄运又一次感到莫名的愤怒和懊恼。最后他又烦躁又疲乏,就躲进欣托迪安的丛林里。在那里他要重新调整一下已被破坏了的反对人类的计划。这里似乎是他唯一能够藏身的地方了,就在那里,下午两点左右,他又一次以惨无人道的残暴方式显示了他的存在。
  谁也无法知道他当时作何感想,又订了些什么具体计划。毫无疑问,开普的叛变几乎使他发疯。虽然这种欺骗行为的动机是不难理解的,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想象——甚至带有几分同情——这种由于遭人暗算所必然引起的愤怒。也许他又会像上次在牛津街上那样,又一次大吃一惊,因为他在梦想制造一个恐怖世界的时候,显然指望能和开普合作。总之,在中午的时候,他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在两点半之前谁也不知道他在干些什么。对人类来说,这是件幸运的事,但对他而言,这次休息却是一个致命伤。就在这时,愈来愈多的人分散到了乡下,而且开始忙碌起来。早晨,他在人们的心目中还只不过是一种传说,一种仅在心中体验到的恐怖,可是到了下午,由于开普医生的那些无情的布告,他立即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而且必须给予迎头痛击、俘虏和制服的敌人了。四乡里开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组织起来。在两点钟的时候,他还有机会乘火车离开这里,可是一过两点就不可能了。在南安普敦、温切斯特、布赖顿、霍斯汉姆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平行四边形,在这四边形内,每一辆来往的客车都锁上了门,货车几乎都停止了运货。在贝多克港周围二十英里地的范围内,人们持枪带棍,三五成群,牵着狗,在公路和田野里到处搜索。

  骑着马的警察沿着乡间小巷来回巡逻,他们挨家挨户停下来,不厌其烦地警告人们紧锁房门,除非带有武器,否则千万别出门。所有的小学在三点钟都提早放学了,孩子们惊慌地聚在一起,急忙赴回家去。开普的布告——上面有艾狄的签字——在当大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几乎贴满了整个地区。这布告简单而明了地向人们介绍了这场斗争的性质,必须不让隐身人吃饭睡觉,必须时刻警惕并随时注意他的任何行动的蛛丝马迹。
  当局的行动如此迅速而果断,不能不使人普遍相信确有这样一个怪物,所以没等大黑,方圆几百英里的地方早已戒备森严。也就在这个同时,一场令人战粟的恐怖横扫了整个戒备森严、惊恐不安的乡村。威克斯迪特先生死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惊恐万状地迅速地传播着刚刚发生在这地区的一件凶杀案。
  要是隐身人确实像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躲进欣托迪安丛林,那么猜想他到了下午又气急败坏地冲出丛林,并且产生了动用武器的念头。我们不清楚他究竟想干什么,可是有一点可以置信不疑:在遇到威克斯迪特先生之前,他手中持有一根铁棍。
  当然谁也无法知道这件事的详细情况。惨案发生在距离贝道克爵士家门外不到二百码远的一个沙坑旁。被践踏得零乱不堪的土地,遍体鳞伤的威克斯迪特先生,他那根被折断的手杖——这一切都说明这里曾经过一场生死搏斗。可是他为何要对威克斯迪特先生下这毒手呢?只能有一种解释,出于疯狂的杀人欲。看来这疯子的确疯了。威克斯迪特先生是贝道克爵士的管家,四十五六岁,脾气和模样都从不惹人讨厌,他是绝不会冒犯这个可怕的对手的。看样子隐身人是用一根从破栅栏上抽下来的铁棍袭击他的。他半路上拦住了这个沉默寡言、正悠闲自在地打算回家吃饭的人,对他突然袭击。他虽然作了抵抗,但毕竟不是隐身人的对手,很快被打断了手臂,被打倒在地,被打得脑浆迸裂。

  由此笔者以为,这件凶杀案毕竟还是事出有因,并不属于恐怖滥杀的范围。我们不妨假定,格里芬确实拿了这根铁棍当做武器,但并没有蓄意要拿它去杀人。不幸威克斯迪特正巧打这儿经过,并且瞧见这根铁棍不可思议地凭空移动。他压根儿没想到过有什么隐身人——因为贝道克离开这儿有十英里——他也许出于好奇就上去追它。这不奇怪,他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隐身人的事。于是我们可以想象,隐身人为了不让周围的人发现他,就悄悄地逃走了。但是好奇的威克斯迪特却想着一定要弄个明白,激动地毫不放松地追逐着这个奇怪的不翼而飞的东西,以致挥舞着手杖终于打到了它。
  按理说,在一般情况下,隐身人是完全有能力轻而易举地把这位追逐他的中年人远远抛在后面的,但从发现威克斯迪特尸体的现场作出分析,他不幸地把他的追逐物赶到了一片有刺的荨麻和沙坑之间,使之进退两难。早已领教过隐身人那种暴躁易怒的性格的读者,对于两者相遇以后的情况也就不难想象了。
  不过,这毕竟是假设。孩子们的话往往是靠不住的。只有两个事实是否认不了的:威克斯迪特被打致死的尸体和扔在尊麻丛里的那根血迹模糊的铁棍。既然格里芬丢弃了铁棍,那就表明他当初拿了这根铁棍即使有某种目的,那么在他杀了人,一种可怕的冲动过去之后,这个目的也就随之放弃了。不用说,他是一个汲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但是当他亲自目睹他的受害者,他的第一个被害者,血肉模糊、惨不忍睹地躺在他的脚下,他会怎么想?那副惨相也许会使他这个长期自我封闭的心里涌出一股悔恨的泉流,从而暂时放弃了他的恐怖的行动计划?

  在杀死了威究斯迪特光生之后,他好像穿过乡间,向丘陵走去了。据说在太阳下山前后,有两个人在费恩洼地附近的田间听到一个声音。这声音一会儿痛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啜泣,一会儿呻吟,还不时歇斯底里地叫喊。听起来好古怪。这声音穿过一块苜蓿田,然后进入山间而渐渐听不见了。
  那天下午,隐身人就已经感觉到开普正在迅速地利用自己向他吐露的秘密来对讨自己了。他定然注意到,家家广户都把大门紧闭,而且纷纷上了锁。
  他也许在火车站附近逗留过,有可能朝旅馆里窥探过,毫无疑问,他看过布告,早已明白这一场纯粹是针对他的斗争的性质。当夜幕垂临的时候,田野里随处可见三人一组、四个一队的巡逻队伍,时不时夹杂着狗叫,好一派如临大敌的架势。这些捕人的猎手都接到过特别的指示,知道一旦发现情况时该怎样互相支援。可是他全都躲开了。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他这时候的恼怒,看得出这种恼怒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也难怪,因为他自己提供的情报如今却被无情地用来对付他自己了。至少这一天他是垂头丧气的,因此在这二十四小时内,除了他攻击威克斯迪特的那一刻以外,他几乎始终处在一种被动的地位。晚上他一定吃过东西并且睡过觉了,不然他一早起来就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精力。显然,他又恢复如初,活泼而有力,愤怒而充满邪恶,准备和这个世界作一次最后的殊死搏斗。
或许您还会喜欢:
诺贝尔的囚徒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本书何以成为20世纪的一部经典小说呢?它的主题既不是战争,也不是异化——这两者乃是20世纪里小说的主要题材。卡尔-杰拉西的《诺贝尔的囚徒》(Cantor’sDilemma)之所以堪称经典,是因为它首次真实地描写了科学家的生活和道德观念。而在刚刚过去的那个狂暴动荡的世纪里,科学技术是最富有创造力的领域。卡尔-杰拉西是一个极富叙事技巧的作家,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大科学家——他自诩为“口服避孕药之母”。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贝姨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八三八年七月中旬,一辆在巴黎街头新流行的叫做爵爷的马车,在大学街上走着,车上坐了一个中等身材的胖子,穿着国民自卫军上尉的制服。在那般以风雅为人诟病的巴黎人中间,居然有一些自以为穿上军服比便服不知要体面多少,并且认为女人们目光浅陋,只消羽毛高耸的军帽和全副武装,便会给她们一个好印象。这位第二军团的上尉,眉宇之间流露出一派心满意足的神气,使他红堂堂的皮色和着实肥胖的脸庞显得更光彩。 [点击阅读]
贵宾室的怪客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当浅见光彦决定乘坐“飞鸟”号豪华游轮去作环球航海旅游时,最吃惊的莫过于他自己了。“飞鸟”号是日本最大的豪华游轮,即使只住最便宜的“普通间”,作一次环球旅行所需的费用也大约要花上三百万日元。这是个几乎可以让浅见昏厥的数字。他一直认为这是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另一个世界的话题,所以,当乘坐“飞鸟”号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自己身上时,浅见的感受就好像是在做一个不祥的梦。 [点击阅读]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野性的呼唤
作者:杰克·伦敦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它目睹了人与人、狗与狗、强者与弱者之间冷酷无情和生死争斗,于是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只求活命、不顾道义的处世原则,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最后,在森林中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萌,逃入丛林,重归荒野。在小说中,杰克·伦敦运用拟人手法,把狗眼中的世界及人类的本质刻画地淋漓尽致,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冷酷的现实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客观现实。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