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燕尾蝶 - 第二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你不会英语?你是哪儿的圆盗啊?”
  “……菲律宾。”
  “菲律宾?”
  接着,蜂生田开始用他加禄语说:“那么,你是会他加禄语?还是会比萨亚语?”
  “……”
  “磁带在哪里?”
  “……不,不知道。”
  “你不可能不知道,亚伦都已经告诉我了,磁带是从须藤的肚子里取出来的吧?录音磁带。”
  “……啊?”
  “亚伦已经死了!触电死的!碧莉是胸部中了两发子弹死的,两发子弹对准了她的乳房。你听懂了吗?如果不回答,你也会那样。”
  富士藏没有骨气,他连这样的要挟都承受不了。
  “……磁带,在火或林的手上。”
  “他们在哪里?”
  “不在这里。”
  “所以我问他们在哪里。”
  “离这儿稍微远点……”
  “带路!”
  蜂生田带着富士藏出了酒吧。
  固力果和清子来到酒吧时,他们已经走了。店里只留下浅川那具惨不忍睹的尸体。
  “你认识他?”
  “嗯!他是这家店的业主,不过是个胆小鬼。”
  固力果茫然地盯着浅川的尸体。
  两人开始寻找富士藏、火和我。
  “被他们带走了吗?”
  “……也许在空地那儿。”固力果说。
  不能再犹豫了。扔下浅川的尸体不顾,两人匆忙离开了酒吧。
  坐在车子里面,固力果突然泪流满面。
  “你到底是怎么啦?”
  “哥哥死的时候……”

  “哥哥?”
  “我有两个哥哥。一个死了,由于交通事故。”
  “……”
  “看着他的尸体倒在我面前,我哭不出来。”
  “……这个时候,你要说什么?”
  “现在也是这样。虽然浅川死了,可我哭不出来。”
  “……”
  “我哭不出来,哪怕看到了尸体。”
  “你明明在哭嘛。”
  “……这是因为我想起了哥哥。”
  “……现在?”
  “难道不行吗?”
  清子只好呆呆地不吭声。
  死亡要塞
  天已经快亮了。
  我突然睁开眼睛,胸前似乎被火烧着般地疼痛。我悄悄掀起车篷,钻出来,用冷水擦了擦。
  我感觉是胸前的蝴蝶肿了,于是爬到卡车的驾驶座上,打开车内灯检查。胸前略微有些红肿,也许是刚刺上去的缘故,引起了炎症。
  我用湿毛巾盖在胸前,在驾驶座上躺下。
  突然我闻到一种异样的令人厌烦的气味,可能是卡车的汽油味吧。而且四周特别安静,是因为夜的缘故吧。
  我的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
  全身的神经仿佛变得非常敏锐,睡意已经跑到天边去了。令人厌烦的气味越发浓烈了。
  突然,我的后背感觉到地面在动。
  ……是车子的声音,而且越来越近了。我连忙关掉车内灯,向外看去。
  这个时候,会是谁呢?
  车子就在我们旁边停下来。引擎熄灭了,车子就那样停着。

  四周又恢复了原来的寂静,远处传来狗叫声。
  门开了,有人从车子里下来了。
  是富士藏。
  听到声音后,火也睁开了眼睛。
  “……火!……火!”
  火从车篷中探出脑袋。
  “什么事啊?这不是富士藏吗?怎么啦?”
  “火,磁带在你手里吗?”
  “呃?”
  火露出莫名其妙的表情。
  “什么磁带?”
  “……从那个男人的……肚子里……哎呀!”
  “呃?你在说什么呀?”
  火注意到富士藏的神色很怪异。
  仔细一看,火发现富士藏的膝盖在哆哆嗦嗦地发颤。
  “呀,就是从那个男人肚子里取出来的那盘磁带。”
  “那盘磁带怎么啦?”
  “在你手里吗?”
  火瞥了一眼富士藏搭乘的车子,太暗了,看不见,但是里面怕还有其他人吧?一般来说,在这种时间,富士藏过来拿那盘磁带,这种情况确实太离谱了。火马上有种不对劲的直觉。
  “啊,你等一下,我去找找看。”
  说着,火缩进车篷中。
  “你要那个,做什么?”
  “有点用。”
  火伸手从沙发深处掏出了一样用层层报纸裹着的东西,打开,是手枪。火轻轻地检查了一下,里面有子弹。
  “找到了。”
  说着,火探出脑袋,这时从车中一下子跳出一群男人。富士藏狂叫起来,简直就像小孩子在哭一般。
  “不要杀我!”

  但是,那帮家伙的枪还是无情地把富士藏的身体打成了马蜂窝。在哭声中,富士藏的身体炸裂了。
  火迅速连射几发子弹。
  三发命中,三个人倒下了,另外三发打偏了。
  还有两个人!
  火逃进车篷,从沙发下面摸出备用子弹,往弹膛里填,但是因为太慌张了,手指怎么都不听使唤。
  对方端着机关枪扫射过来。子弹穿过车篷,在房间里四处飞溅,破坏屋里的一切。火终于填好了子弹,但从侧面上膛的弹夹却无法推到头。
  一个大胆的男人突然冲了过来,掀开车篷。
  火迅速射击,一枪就击中了那男人的胸部,可是他没有放下掀起车篷的手。他身上穿着防弹背心。
  他端着枪对准火,但子弹击中的力量使他踉踉跄跄,无法端正枪把。他的身后,又有一个男人开着枪追了过来。火瞄准身前那人的脑袋击了一枪,他被击倒了,全身上下无处不是自己同伙的子弹。火的右肩也负伤了。
  车篷再次放下,又把双方隔开。剩下的一个人不顾一切扫射过来。火躲在椅子背后应战。中间隔着车篷,双方都看不到对手,就那样胡乱一气地放枪。
  火这边的子弹马上就用完了。他立刻填充新子弹,这次弹夹没有断开。
  火环顾四周,发现车篷侧面有条缝隙,他毫不犹豫地从那儿冲了出去,打了个滚,趴在地上。隔着汽车轮胎,他发现了一个男人的脚。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色房间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疑云(1)陈述约瑟夫?胡乐塔贝耶的这段奇妙经历时,我的心情一直都很激动。时至今日,他还在坚决反对我讲出这段仍然留有谜团的不可思议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确实可以称为过去十五年中最为奇妙的悬疑故事。如果不是著名的斯坦森教授最近在晚间杂志《荣誉军团》的一篇文章中提议,我甚至认为大家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件著名的黄色房间案件的全部事实了。 [点击阅读]
黄金假面人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点击阅读]
黄金罗盘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这个狂乱的深渊是“自然”的胎盘,恐怕也是坟墓既不是海也不是地,不是风不是火所构成,而是这些元素的纷然杂陈产生了原子,因此必然不断纷争、战乱一直到那万能的创造主把它们用做黑色的材料去建造新世界。那时那深思熟虑的魔王站在地狱的岸边,向那狂乱的深渊观看了一会儿,思虑前去的航程。——约翰?米尔顿《失乐园》第二卷朱维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 [点击阅读]
黑书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不要引用题词,它们只会扼杀作品中的神秘!——阿德利尽管扼杀神秘,杀死倡导神秘的假先知!——巴赫替如梦在甜蜜而温暖的黑暗中趴着熟睡,背上盖一条蓝格子棉被,棉被凹凸不平地铺满整张床,形成阴暗的山谷和柔软的蓝色山丘。冬日清晨最早的声响穿透了房间:间歇驶过的轮车和老旧公车;与糕饼师傅合伙的豆奶师傅,把他的铜罐往人行道上猛敲;共乘小巴站牌前的尖锐哨音。铅灰色的冬日晨光从深蓝色的窗帘渗入房里。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三:荒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荒原》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三部。这部长篇小说的灵感来自于,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依赖于罗伯特·布朗宁的叙事长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第一部小说《枪侠》说的是罗兰,这个已经“转换”的世界里惟一幸存的枪侠,如何一路追踪并最终赶上了黑衣人,那个名叫沃特的魔法师。当中世界尚未分裂之前,沃特曾虚伪地与罗兰的父亲交好。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黑暗塔首曲·枪侠
作者:佚名
章节:68 人气:0
摘要:“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斯蒂芬·金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让我们开宗明义:如果还有谁不知道这斯的为何方怪物, [点击阅读]
黑暗的另一半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砍他,”马辛说,“砍他,我要站在这儿看。我要看血流出来。快点,别让我说第二遍。”——乔治·斯达克:《马辛的方式》人们真正的生活开始于不同的时期,这一点和他们原始的肉体相反。泰德·波蒙特是个小男孩,他出生在新泽西州伯根菲尔德市的里杰威,他真正的生活开始于1960年。那年,有两件事在他身上发生。第一件事决定了他的一生,而第二件事却几乎结束了他的一生。那年,泰德·波蒙特十一岁。 [点击阅读]
黑麦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1.今天轮到索玛斯小姐泡茶。索玛斯小姐是资历最浅、效率最差的打字员。她年纪不小了,面孔温驯多虑,像绵羊似的。水还没开,索玛斯小姐就倒水去冲茶叶,可怜她一向搞不清壶水有没有沸腾。她一生有许多烦恼,这也是其中之一。她倒好茶,将茶杯放在每个茶碟上,各加两片软绵绵的甜饼干。 [点击阅读]
鼠疫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用另一种囚禁生活来描绘某一种囚禁生活,用虚构的故事来陈述真事,两者都可取——丹尼尔-笛福①——①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十八世纪名作家,著有《鲁滨孙飘流记》等。故事的题材取自四十年代的某一年在奥兰城发生的一些罕见的事情。以通常的眼光来看,这些不太寻常的事情发生得颇不是地方。乍看起来,奥兰只不过是一座平淡无奇的城市,只不过是法属阿尔及利亚沿海的一个省城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