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烟囱大厦的秘密 - 第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设计最完善的计划往往也有瑕疵。乔治-罗麦克斯下错了一步棋——他的策划当中有一个弱点。那个弱点就出在比尔身上。
  比尔是一个极好的孩子。他的板球打得好,也是打高尔夫球的时候临时可以凑起来的搭档。他的态度很可爱,性情极温和。但是,他在外务部的职位不是由于智慧,而是由于良好的人事关系而得到的。关于他必须做的工作,他都能胜任愉快。他有点儿像乔治身边的一只小狗。他担任的不是需要负责任或者用脑筋的工作。他的任务是永远在乔治身边伺候,遇到乔治不想见的客人就由他来接见,跑跑腿,做些一般的杂事。这一切,比尔都能相当忠实地完成任务。当乔治不在的时候,他便坐到最大的那张沙发椅上,将两腿伸开,舒舒服服地看报上的体育消息。他这样做只是实行一种由来已久的传统办法。
  乔治习惯上总是派比尔出去跑跑腿。所以,他就派他到联合堡垒轮船公司的办公处去打听“格兰纳堡号”的船什么时候到。比尔和大多数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说起话来声音和悦,但是让人听不清楚。他把那个“格兰纳”的名字说得发音很不正确,任何一个教讲演的老师都能挑出毛病。他那种发音叫人听起来可以作任何的猜测。那个职员把它听做“康佛瑞”。
  “康佛瑞堡号”下星期四到。他这样说。比尔谢谢他,便走出来。乔治-罗麦克斯相信他这个消息,便照着这个日期安排一切。他对于联合堡垒轮船公司的情形毫无所知。所以他就认定杰姆斯-麦克格拉星期四会到。
  所以,星期三上午当他强留住贾德汉侯爵在俱乐部台阶上长谈时,“格兰纳堡号”的船在头一天下午就停泊在南汉普顿码头。他如果发现到这个消息,就会大吃一惊。那天下午两点钟,安东尼-凯德——以吉米-麦克格拉的名义——在滑铁卢走下轮船公司的车子,雇一辆计程车。他犹豫片刻,便吩咐司机开往布利茨大旅馆。
  “大可以舒服一下了。”安东尼这样想。同时他由车窗里向外面颇感兴趣地瞧瞧。
  自从上次离开伦敦以后已经整整十四年了。
  他到了旅馆,开好一个房间,便荡出来到河堤上去散散步。现在再回到伦敦来,是一件相当愉快的事。当然,一切都变样子了。那里以前有一个小餐馆——就在黑修道大桥不远的地方——那是他同其他几个热诚的孩子一同去的地方。
  当时他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他戴一个飘飘然的红领带。当时还年轻——非常年轻。
  他转回头,回到布利茨大旅馆来。正越过马路的时候,有一个人与他撞个满怀,几乎使他站不稳。当他们都恢复常态的时候,那个人低声向他道歉,同时密切地端详安东尼的面孔。他是一个矮个子,身体结实,劳工阶级的人,外表看起来有些外国人的样子。
  安东尼继续往前走,会了旅馆。这时候,他想,究竟自己有什么地方值得引起那个人那样仔细地瞧他。那也许没什么意义。他自己睑让太阳晒成深褐色,在那些苍白的伦敦人当中显得很特别。也许是这个引起那个人的注意。他上楼,来到自己的房间,突然有一个冲动,走到房间另一边的镜台前面研究一下镇中自己的样子。在以前有限的几个朋友当中——那少数的几个好朋友中——如果现在面对面的碰见了,会有人认出他来吗?他慢慢地摇摇头。

  他离开伦敦的时候,刚刚十八岁——一个皮肤白白的、面孔微圆的少年,露出一种很容易叫人误认为很纯洁的表情。现在这个瘦削的、褐面孔的人,一脸古怪的表情,恐俗不大会有人能认出就是当年那个孩子。
  床旁边的电话铃响了。安东尼走过去,拿起电话筒。
  “哈罗!”
  柜台上服务的那个职员的声音回答:
  “杰姆斯-麦克格拉先生吗?”
  “是既”“一位先生要见你。”
  安东尼有些吃惊。
  “要见我?”
  “是的,先生,一个外国人。”
  “他叫什么名字?”
  稍稍停顿一下,那职员说:
  “我会派一个服务生拿他的名片上去。”
  安东尼把电话筒放好,等待着。几分钟之后,有敲门声,然后就有一个矮个子的服务生拿着用小盘子盛着的名片进来。
  “安东尼接过来。下面就是名片上印的名字:
  洛拉普瑞其男爵他现在充分了解柜台上的职员为什么犹豫一下了。
  他站在那里瑞祥着那张片子,过了一两分钟,然后他才决定。
  “请这位先生上来。”
  “是,先生。”
  几分钟之后,那位洛拉普瑞其男爵就让进房里了。他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有一个像大扇子似的胡子,和饱满的、秃秃的前额。
  他的两脚咋答一并,对他一鞠躬。
  “麦克格拉先生,”他说。
  安东尼尽可能模仿他的动作。
  男爵。”他说。然后,他拉过来一把椅子。“请坐。我想,我以前没有荣幸同你见过面阳?”
  “对了。”男爵坐下来,表示同意他的话,“那是我的不幸。”他客气地说。
  “也是我的不幸。”安东尼用同样呶口吻回答。
  “现在我们谈正经事吧。”男爵说。“我现在代表赫索斯拉夫保皇党伦敦分部。”
  “我相信,你是一个出色的代表。”安东尼低声说。
  那位男爵对他的奉承话欣然鞠躬示意。
  “你很客气。”他呆板地说,“麦克格拉先生。我对你不必隐藏什么。我们复辟的工作自从仁慈的尼古拉四世陛下殉国之后搁置到如今。现在,复辟的时机到了。”
  “阿门”安东尼愣声说。“我的意思是:说得好!说得好!”
  “我们要拥戴迈可王子登基,而且英国政府也是支持他的。”
  “好极了。”安东尼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一切。”
  “样样事都安排停当——然后,你却来惹麻烦了。”

  男爵严厉地瞅着他。
  “我亲爱的男爵,”安东尼抗议。
  “是的,是的。我不是随便说说的,你带着已故的斯提普提奇伯爵的回忆录来。”
  他以谴责的神气目不转睛地望着安东尼。
  “我要是带来又怎么样?斯提普提奇伯爵的回忆录与这可王子有什么关系?”
  “那会引起流言蜚语。”
  “回忆录大多都会这样,”安东尼安慰他。
  “他知道很多秘密。他万一泄露即使只有四分之一,欧洲就可能掀起战争。”
  “算了吧,算了吧,”安东尼说。“不会像这样精吧。”
  “对于奥保罗维其殿下这方面不利的见解会传到外面。英国人的个性是很民主的。”
  “我会很容易相信这种说法。那就是,”安东尼说。“保皇党方面有时候有些专横。他们的血液里就有这种特质。但是,英国人料到巴尔干群岛的国家会有举动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料到。不过,我知道他们是如此。”
  “你不了解,”男爵说。“你根本不了解。我不能说明白。”
  他叹了一口气。
  “你究竟怕些什么?”安东尼问。
  “我看到那个回忆录才知道,”男爵简单地说。“但是,其中必有重要的发现。这些外交家始终是不够审慎的。常言说得好,苹果车要打翻了。”
  “你要注意,”安东尼安慰他。“我相信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太悲观。关于出版商的情形我很熟悉。他们像老母鸡孵小鸡似的。一部稿子至少要等一年才能出版。”
  “你这年轻人不是很狡诈,就是很单纯。有一个报纸的星期版已经安排好,马上就把那回忆录发表出来。”
  “啊!”安东尼颇为吃惊。“但是,你们对任何传说都可以否认,”他怀有希望他说。
  男爵苦恼地摇摇头。
  “木,不,你在胡说,现在我们谈生意吧,你会得到一干镑,是不是?你看,我的消息很灵通吧。”
  “我的确应称赞保皇党的情报部。”
  “那么,我可以给你一千五百镑。”
  安东尼大吃一惊,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然后悲伤地摇摇头。
  “恐怕办不到。”他遗憾地说。
  “好吧,我就给你两千镑。”
  “男爵,你这样实在令人心动,实在令人心动。但是,我仍然说,办不到。”
  “那么,说说看,你自己要什么价钱。”
  “你恐怕不了解这个情况。我很愿意相信你是站在天使的这一边,而且那个回忆录会危害你们的大业。虽然如此,我既然承办这件事情,就得贯彻始终。你明白吗?我决不会让另外一边的人收买。我们是不能够做这种事的。”
  男爵很注意地听他讲。等安东尼一篇大道理演讲完毕,他连连点头。
  “我明白了,这是你英国人应有的荣誉心。”
  “不过,我们自己不这么说。”安东尼说。(但是,我们如果考虑到应用的字眼儿不同,我敢说,这个道理大部分是相同的。”

  男爵站起来。
  “对于英国人的荣誉心,我必须尊重。”他宣布。“但是,我们得试试别的办法。再见。”
  他的两脚咋塔一声拼拢,深深一鞠躬,身子挺得笔直,迈着大步走出房间。
  “不知道他那样说是什么意思。”安东尼默默地想。“那是威胁吗?并不是因为我怕洛拉普瑞其。不过,他这个名字也很好。我以后称他洛拉普瑞其男爵好了。”
  他在房里来回踱了一两转,不能决定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步骤。预定送到文稿的时候离现在还有一个多星期。今天是十月五日。安东尼觉得只要在最后的一刻送到就好。他不打算提前送去。说句老实话,到现在他已经急于看看这个回忆录里说些什么。他乘船过来的时候本来就想这样做的,但是因为有点发烧,人很不舒服,没有心思去辨认那潦草不清的字迹。因为那文稿不是用打字机打好的,他现在更加决心要看看究竟里面有些什么事值得他们大惊小怪。
  同时还有另外一件事要做。
  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电话簿查“瑞福”这个姓。电话簿里有六个姓“瑞福”的:爱德华-亨利-瑞福,外科医师,住哈雷街;杰姆斯湖福公司,马具商;列诺克斯-瑞福,住汉普斯特,阿伯伯瑞大厦;玛丽-瑞福小姐,住址是在伊岭;蒂真西-瑞福太太,住庞德街四八七号;以及威利-瑞福太太,住在加多甘广场四十二号。除掉那个马具公司和玛丽-瑞福小姐之外,留下的是四个姓名可以调查——不过,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可以猜想那位女士住在伦敦!于是,他轻轻地摇摇头。把电话簿合上。
  “我暂且听其自然吧!”他说,一通常总是会有意外发现的。”
  这个世界上像安东尼-凯德这样的人,他们的运气也许多多少少是由于自己的信心而产生。安东尼突然在翻阅一种图报时发现到他要找的资料。那是一张画,上面画的是帕斯公爵夫人组合的一个舞台造型。画上的中心人物是一个穿东方服装的女人。在这个人物下面有这样的文字;
  蒂蒙西-瑞福夫人饰克丽佩脱拉。瑞福夫人婚前系维吉尼亚-高斯朗小姐,爱治巴斯顿爵士之女。
  安东尼对那张画瞧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掀起嘴巴,仿佛要吹口哨似的。然后他把那一页画报统统撕下来,折起来,放进衣袋。他又到楼上,开开小提箱的锁,把那一包信取出来。他由衣袋里掏出那张折好的画报,把它塞进捆那包信的绳子下面。
  然后,他突然听到背后有声音,便猛然转过身子,只见门口站着一个人。在安东尼天真的想象中,那是那种只有在滑稽歌剧合唱团里才会有的人物,一个样子很凶恶的人,脑袋短而肥,样子粗鲁,嘴巴微微咧开,露出狰狞的神气。
  “你究竟在这里干什么?”安东尼问。“谁叫你上来的/“我爱到那里就到那里。”他的声音很奇怪,有外国口音,不过说一户道地的英语。
或许您还会喜欢: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24个比利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序言本书叙述的是一则真实故事──威廉.密里根是美国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结果却获判无罪的嫌犯,因为他是一位多重人格分裂者。他不像精神病或一般小说上所记载的其他多重人格病患一样使用杜撰的假名,从被逮捕到被控诉开始,他一直都是争论性的公众人物。他的面孔出现在各报章杂志的头版和封面上,心智检查的结果不仅出现在夜间电视新闻节目,更成了报纸的头条新闻,迅速传遍全世界。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H庄园的一次午餐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埃莉诺·凯瑟琳·卡莱尔,您被指控于本年七月二十七日杀害了玛丽·杰勒德。您是否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埃莉诺·卡莱尔笔直地站立着。她那傲然高昂的头、生气勃勃的蓝色眼睛使人惊讶。她的头发像煤炭一样乌黑。修剪应时的眉毛形成两条细线。法庭笼罩在一片沉闷而紧张的寂静中。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0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阿里阿德理-奥列弗夫人在朋友朱迪思-巴特勒家作客。一天德雷克夫人家准备给村里的孩子们开个晚会,奥列弗夫人便跟朋友一道前去帮忙。德雷克夫人家热闹非凡.女人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进进出出地搬着椅子、小桌子、花瓶什么的.还搬来许多老南瓜,有条不紊地放在选定的位置上。今天要举行的是万圣节前夜晚会,邀请了一群十至十七岁的孩子作客。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