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第十章长相思 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
  荒凉的葫芦颈,不知沉睡了多少年代。在这个大雾茫茫的早晨,葫芦坝的庄稼人的队伍忽然开上来了。这是一支年轻的、欢乐的队伍,他们手上拿着上代祖先使用过的简单的农具,心里怀着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崇高理想,向葫芦颈的顽石开战了。
  这是一场多么壮烈而又艰辛的战斗!没有挖掘机、推土机,以及电力爆破等新式装备,只有锄头、钢钎和肩膀。中国农村五十年代的集体化运动,和七十年代用锄头改造山河面貌的壮举,同样是世界农民运动史上的两页伟大的篇章。在勤奋、智慧、吃苦耐劳等方面,中国这支伟大的农民队伍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支劳动队伍相媲美。表面看去,他们开山挖河,改田造地,只是为了自己的吃穿,而历史地看,则正是他们这种辛勤的简单劳动,在丰富着人类的生活,支撑着祖国社会主义大厦。历史,应该写上这一笔。
  许秀云在千千万万中国农民中间,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一个妇女。当她在这天清晨,参加到葫芦颈这支年轻的、欢乐的队伍中,挥动着锄头,从事建设新生活的艰辛劳动时,这个朴实、俊俏的农村少妇,并不计较过去的苦难,也没有沉湎于几度生死的悲痛,她心中只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和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她消瘦的脸上泛着红晕,淌着汗珠,像一朵风雨后迟迟开放的海棠。但这绝不像养花人放在阳台上的那种修整得过于娇嫩的花朵,而是只有在浓雾的早晨,行走在高高的崖畔上,才看得到的开放在石缝中的那种带露的鲜花,人们称她们叫野海棠。
  中午收工的时候,社员们把锄头放在工地上,跑着回家吃午饭去了。长生娃和小长秀围着秀云,不让她回坝子上去。孩子们好高兴啊!他们邀请四娘到他们家去吃饭。她犹豫不定。
  “你爹在家么?”她悄悄问长生娃。她觉得此刻在老金屋里遇见他,很有点难为情。
  长生娃回答:“还没回家呢。一早进山去了。”“呵!”她跟随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后面走着,心里又觉得歉然。她是多愿意见到他呀!今天在工地上,她在几百个面孔中没有见到金东水的面孔。她不知他到哪儿去了,又不好问人家。龙庆大队长挤着红肿的眼睛对她笑,向她表示祝贺,把她羞得什么似的。
  金东水的小屋里冷冷清清的,还没有生火。本来就显得很挤的屋子,如今偏偏堆进许多的鸳篼、钢钎、炸药等物件,简直像个工地上的零乱混杂的物资仓库。谁见了都会皱起眉头来的。
  四姑娘自从大姐去世以后,在抚养小长秀的日子里曾来过一两次,后来因为谣言,大姐夫将孩子从她手里抱走了,就再也没有进过这间小屋。今天走了进来,她此刻的感受很不寻常,好像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从干旱的沙漠突然走进了一片水清月白、柳暗花明的绿洲。她觉得这又窄又挤又冷清的小屋,是非常宽敞,也是无比温暖的。
  她动起手来,很快地把屋子里零乱的工具、杂物收拾得齐齐整整。长生娃在灶洞里生起了火。她对长生娃说:“带着长秀去耍吧,我来煮。”她说这话的神情,和天底下所有勤劳的母亲一样,对孩子充满了慈爱。

  长生娃忧虑地告诉他四娘:他们现在住着的这间小屋,过两天就要拆掉了。新的河床正是该从这一段地面挖下去。而他们一家三口将搬到哪儿住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决定,但他爹对这件事好像并不怎样关心,一天到晚只忙着开河的事。
  “是啊,搬到哪儿去住呢?”四姑娘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想过这个明摆着的困难呢?但她却温和地笑着鼓励长生娃说:
  “莫着急,总会有房子住的。”但是,到哪儿去住呢?她也一筹莫展。
  傍晚时分,她在工地上看到金东水领着一群汉子从山上回来了。他们每人掮着一根柏树,穿着开花开朵的破棉袄,脸上还有被树枝划破的一道道血痕。老金在工地上兴奋地告诉大家:耳鼓山的同志很支持,照国家牌价卖给他们这么多挖河工程所需要的木料。
  收工以后,四姑娘不便再到老金家里去。她回到许家院子自己那破小屋里去了。
  吃罢晚饭,七姑娘像往常一样,放下碗筷就出去了,也不告诉家里人她要到什么地方去。
  一会,颜少春来到小屋门口,问四姑娘:
  “秀云,你愿意陪我到四队去参加一个会议么?”
  四姑娘当然愿意。她反身关上房门,就陪颜组长一块儿去了,路上,颜少春告诉四姑娘说:“老金这个人挺固执,他坚决不同意在现在一切都还乱纷纷的时候考虑结婚的问题。的确,他太忙了,他的一切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刚刚开始的工作上。我想,他的意见也是对的。现在的确是有点太仓促了。你看,怎么样,想得通么?”
  四姑娘说:“我想得通。这么些年辰都过来了呢……”
  “我想,也不会等待得太长久的。”
  “不管多久,我都不伯。我能等。”
  “好!秀云,你真是个好女人!”颜组长说话,声音有些哽塞。接着,她好像忍不住了一样,告诉四姑娘:
  “今天接到电话通知,明天工作组要回县里去了。”
  “是么?”四姑娘被这消息震动了。
  “不过,我们还会回来的。”颜少春坚定地说。她没有告诉许秀云工作组被迫撤离的原因,她不忍心对许秀云说出目前党内斗争的实际情形,她不愿意把那些令人痛苦的情形说出来伤这个农村妇女的心。
  四姑娘紧紧地靠着颜少春的肩膀,感到颜组长的肩膀在轻轻地战栗。
  “现在葫芦坝这个党支部很坚强,即使外面又有什么风吹草动,我相信老金他们能顶得住的。有了这几年沉痛的教训呢!……秀云,你放心。你受的那些苦楚,是不会再回来的了。……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形下,秀云啦,你要相信:我们党时时刻刻都把人民放在心上的。请你把这个去向人民宣传!”

  颜少春哭起来了。她还有一个关于她个人的事情没有告诉四姑娘——她今天收到儿子的来信,她那被折磨了几年,身体衰弱的丈夫,已经在半个月前死在矿并里面了。……她多么想大声疾呼,把这个悲痛诉说给人们!然而,她到底隐忍下来了。人民也有痛苦啊,何必再去伤他们的心!
  四姑娘问:“你冷么?”
  “嗯,是有点……不过……”
  星空灿烂,柳溪河在一旁闪闪发光。黑沉沉的田野上,一条白晃晃的大路伸向远方。饱含着蚕豆花香的夜风,呼呼吹来,依然令人感到寒冷,但又有一点春天的味道,使人确实能够闻到一股清新的跃跃欲试的春的气息。她们肩挨肩地默默地走着,各自都在心里想象着春天将是一个什么样子。
  颜少春突然问道:“这葫芦坝的春天,一定很美吧?”
  “嗯!”四姑娘点点头,说:“一到春天,斜坡上河边上土坎上小水沟里,到处开满了花。红的、紫的、黄的、白的、粉红的,满坡遍野,放开眼界望去,活像一片彩霞。那些野海棠、野蔷薇、木芙蓉、桃花、李花、梨儿花、金丝娘等等,金钱草、金针菜、夜娇娇……呵呀,真是数也数不清呢!”
  这天夜里,在金顺玉大娘家里开大队党支部委员会。新的支委会信心百倍地表示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葫芦坝这块社会主义阵地绝不能再丢失了。已经动起手的建设事业,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干下去,绝不能半途而废,
  屋里的会开得热气腾腾。四姑娘坐在一旁“旁听”,等待着陪颜组长一块回去。她从来没有听过人们这样的发言。从这一群普普通通的、包括金东水在内的庄稼人身上,她汲取到一股巨大的力量。她坚信:葫芦坝一定能一天天好起来。
  与此同时,吴昌全正在隔家不远的科研地篱笆那儿和许家七姑娘幽会。
  近来,他们常常进行这样的幽会。近旁,旱油菜花散发出沁人肺腑的香味,这香味,常常会使人想起一些称心如意的事情。但是,在吴昌全心里,爱情的向往,已不那么强烈了,有一颗微小的厌倦的种子,渐渐被七姑娘给浇灌得膨大起来,他感到的只是冷漠。爱情的悲剧并不都是生离死别,应该说,冷漠,更是爱情的悲剧。他感到他们之间隔着的墙壁越来越厚,各人的道路不同,这是毫无办法的事情!好比天冷天热,那是人们没有办法控制的。
  七姑娘说:“昌全……明天我要回连云场去了,你有空常到供销社来耍嘛。呵!……你听我的话吧,莫犟性了!你这么好的学问,应该努力争取出去工作,我去为你奔走吧!我就不信有打不开的门。昌全,我说过多少遍了,我还和从前一样爱你,以后,我也绝不再和别人好,只和你!……我要尽一切办法,克眼重重困难,把你从农村弄出去。那时候,我们生活在一起,该是多幸福啊!……哎,你怎么不说话呀?”

  七姑娘的话,确实是真诚的,一点也没有她和别的男子相好时的那种虚情假意,她是真心实意爱着吴昌全。然而,怪!昌全心里感到厌倦,在这个他曾经为之倾倒过的姑娘面前,此刻,他心里没有爱情。因为在他看来,过去那个天真纯洁的七姑娘已经死了!现在,站在依稀的月影下的这个漂亮的七姑娘不是从前那个了。
  他不说话。他已经丝毫不再希望从她那里得到什么,这个古怪的青年!
  …………
  第二天,就是许茂老汉一年一度的生日了。一早,颜组长就向他祝贺生日,并很大方地给他结算伙食账。许茂老汉心情不佳。他推辞不收颜组长的钱粮,但她还是说服他收下了。颜少春把被盖卷留在许家,说是以后还要回来。
  她走了。四姑娘无论如何要去短送一程。
  七姑娘没等吃午饭,她心烦意乱地要回供销社去。她对许茂老汉表示决心:她要到公社、到区、到县里去找那些有办法的熟人,为昌全的前程争取一条路子。许茂老汉听着,不置可否,他心里乱得很。
  人们都走了。
  偌大一个许家院子好寂寞!
  许茂老汉弯着腰,独自在院坝里徘徊忿忿地喷着鼻子。他感到委屈,愤怒,又觉得怅惘和空虚。
  老汉老了,确实老了!他的高大的身躯伛偻得很厉害,骨瘦如柴。。
  他徘徊着,思考着。后来,他终于锁上大门,向着葫芦颈方向走去。
  葫芦坝上享有盛望的老农民许茂,如今显得十分的凄惶。他拄着一根扁担,一步一挨地走着,时而仰脸看看蓝蓝天空上的流云。
  到了葫芦颈上,他绕过沸腾的工地上的人群,含羞地来到金东水居住的小屋门前。
  这里有几个社员正在扒屋顶的草,小屋就要被拆掉了。长生娃拉着小长秀的手站在门外的小草坪上,忧郁地观望着屋顶上的人。
  许茂的眼睛四处搜寻着,老金不在这里,但他看到两个小外孙了。他们也在打量他呢!
  他跨过去,蹲下身子,张开瘦长的手臂,将小长秀搂在自己胸前。
  小女孩不认得这个花白胡须的瘦长老人,“哇”的一声惊叫起来了。
  懂事的少年忙对妹妹说:“这是外公,这是外公!你不是常想外公么?看,外公这就来了呢!”
  小长秀睁大了美丽的眼睛,望着她的陌生的外公。许茂呢,由于一种冷酷的原因,他今天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大女儿许素云留下的这块骨血。悔恨和羞耻,使这位刚强的老汉洒下了一串泪珠。长生娃说:“我们就要搬到生产队的空牛棚去住了。”
  老汉说:“不,不,你们到外公家去住吧,那儿的房子多呢!全是你们的。”
  孩子睁大了惊愕的双眼。
  “你们老子在哪儿呀?快去找他来。今天就搬过去吧!”
  孩子们依然迟疑着,不敢相信是真的。……
  1978年初稿
  1979年8月26日改毕>txt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出梁庄记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李敬泽:《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孤独六讲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写过一篇小说叫「因為孤独的缘故」,后来成為一本小说集的书名。2002年联合文学举办一个活动,以「孤独」為主题,邀我作了六场演讲,分别是:情慾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和暴力孤独。我可以孤独吗?我常常静下来问自己:我可以更孤独一点吗?我渴望孤独,珍惜孤独。好像只有孤独生命可以变得丰富而华丽。我拥抱着一个挚爱的身体时,我知道,自己是彻底的孤独的,我所有的情慾只是无可奈何的佔有。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