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 第五章连云场上 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四
  供销分社副食品商店的斜对门,是一排有玻璃橱窗和玻璃柜台的百货商店。这里的顾客们多半是些妇女。
  乡下女人们在街上卖完了鸡蛋或家禽,这会儿提着空空的篮儿正在玻璃柜台前转游着,她们都希望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以及她们自己置一件过年的新衣裳。然而,柜台上的布匹,花色品种不多,质量也不甚令人满意。刚刚用实物换来的钱捏在手心里,都捏出汗了。显然,她们还没选购到合适的布头。
  —块儿来的熟人们就聚在宽阔的店堂里拉扯着闲话,传递着各自对这一场物价情况的感想;不相熟的,则喜欢从一旁去瞅着别人,不外乎是注意人家的年龄、体态,衣服的颜色、式样,以及鞋子做得好不好看。……
  这时候,从门外走进一个年轻妇女来。店堂里的妇女们立即就注意到了,眼睛都停在这个挎着小布包、刚刚进门的少妇身上,她们看着,品评着:
  这是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女人,(“已经不年轻了。”)蓝色半新的中式衣裳,(“针线还不错,颜色太老了一些。”)细高身材,(“瘦!”)鹅蛋脸,(“下巴太尖了点儿。”)眼里含着一丝忧郁,(“睫毛好长啊!”)形容略显得有些憔悴,(“这是为什么呢?”)……但是,谁都看得出来,这贫寒的装束,怎么也掩不住她美丽、天然的风姿。
  那年轻女人侧身挤到柜台前,仔细地挑选着那些布匹。
  “合适么?要哪种颜色?”营业员问。
  她指着青哔叽,说:“扯一丈二。”
  营业员很麻利地撕下一丈二尺青哔叽来,又问道:“还买一点什么?”
  “还扯点花布。”
  “这个花子素净,合适么?”
  “不,要那个细红花的。”
  “多少?你穿六尺合适。”
  “不,两尺。”
  营业员哗哗地撕下两尺白底细红花布。
  女人又指着货架上的草绿色咔叽:
  “要四尺,那,草绿色的。对。”
  算账,付钱,一切手续齐备以后,那女人就将大小三块布放进她的小布包里,结好结子,像刚才进来一样,平平静静地走出店堂去了。妇女们的目光一直把她送到人流之中。
  那年轻女人在人丛中慢慢移动着脚步,不时抬起头来四处张望,好像希望碰见她心中思念着的什么人似的。
  不多一会儿,她又买到一封杂糖,四把机器挂面。最后来到食品站的肉架子旁边。
  这里排着长长的队伍。当她排在队伍后面的时候,听到前面在吵嚷着:
  “不兴开后门哟,外面人还多呢!”
  “还有一点规矩没得!老子等了半天啦!”
  她听着,微微皱起眉头来,担心轮到自己时已经割不到肉了。
  队伍缓缓地向前移动着,终于轮到她了。
  “师傅!我要一块礼菜。”她对卖肉的说。
  满头大汗的刀儿师傅抬头白了她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我这儿卖猪肉,没有卖‘礼菜’!”
  女人的脸红了,很难为情地说:“那就请你割肉吧,要一块‘膀’。”
  刀儿师傅缓和一点了,问她:“要‘膀’呀?是走娘家的吧?”
  她更难为情了,含糊地点了点头。
  但是那位噜苏客又说:“你没有赶过场吧?什么‘礼菜’呀!反‘四旧’早把这个名词反掉了。割肉就叫做割肉,现今不兴那些旧风俗了。懂么?”
  说着,一块圆形的肘子肉已经割好了。
  “三斤半。”刀儿师傅说。
  她忙掏钱。然而数了一数,三斤半肉钱却凑不齐了。她急得满头大汗。
  “怎么,钱不够么?”刀儿师傅问。
  “是不够了。呃,师傅,请你放在那儿,我这就去借了钱来取。”她想到老七那儿去借钱。
  在这种情形下,对待一个农村妇女,卖肉的却是铁面无私的,他说:“不行!没钱就让开。下一个!”
  女人只得让出位子来。她怏怏地站在食品站大门口,好不惆怅!
  “秀云!是你……”
  突然,从她背后传出一个男子的沙哑声音,她不由得本能地紧张起来。
  郑百如提着一块猪肉从食品站门内走过来了。停在她面前,无限温情地问道:
  “你赶场么,怎么在这儿呀?割肉?”
  “不。……”她撇过脸去,狭路相逢,真使人难堪呢!许秀云是半点儿也不曾预想到。

  旁边一个刚割了肉出来的老头儿对郑百如解释道:“这位女同志刚割了一块,三斤半,可是钱不够了。”
  “哦,这有啥关系嘛!”郑百如立即摸出一把票子递到许秀云的面前:“拿去。”
  秀云看都不愿意看一眼,说:“让开!我还有事哩!”
  郑百如把票子揣回口袋里,说:“那么你等一等,我去给你取来就是。”说罢就大步奔进大门去了。
  一旁有人羡慕地对秀云说:“你等着,没得问题,他是有面子走后门的。”
  秀云趁着这个空儿赶紧离开了这里,向人群拥挤的热闹处走去。
  郑百如提着那块三斤半的猪肉肘子跑出来时,已经看不到秀云的影子了。不由得失望地叹了口气。
  他这些天来千方百计要想找到许秀云单独谈判一次,但是,总找不到机会。许家院子里他去试过了一次,却因自己太鲁莽,差一点儿被人家当贼娃子捉了起来,有时他想到地里去找她谈,怎奈有着那样多社员在场。……今天这个机会,是他完全没有想到的。他早晨一早就到场上来了,向公社交了葫芦坝大队的决算表,顺便又向领导汇报了支委会上制定远景规划的情况。公社书记当场表扬了葫芦坝的工作搞得出色,粮食跨了纲要,很可能名列全公社第一位,而制定规划的行动又这么雷厉风行,对别的大队有很大推动作用。郑百如受了表扬,心情轻松多了,到街上转一圈,恰好又帮了许茂老汉一个大忙,料想自己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于是心头简直有几分飘飘然起来,跑到食品站,从“后门”上割了两斤肉,正打算到连云场后街那个寡妇家去,谁知天赐良机在这儿把许家四姑娘碰上了。
  然而,她又溜了!此刻,他的失望,倒是十分真实的。想了一阵,他决定无论如何今天得找她谈一次话。根据他这几天来的分析,他认为希望还是有的,秀云不愿改嫁到耳鼓山去,这就是一个最好的重修旧好的时机。他想:退一万步说,即使“复婚”不成至少能将她笼络住一个时候,只要在工作组没有离开葫芦坝这个期间内,能够将她拖着,对他说来也就是胜利。工作组一走,葫芦坝依然是他的天下;而且,现在从小齐同志的态度看来,笼络住许秀云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呢!
  郑百如提着两块猪肉钻进了后街那个名叫王老三的寡妇家里。王老三是个反属,当年开始造反那阵,她就和郑百如勾搭上了,只是后来出了告示,不准她这样有“身分”的人参加造反,她才收刀敛卦深居简出,时时盼望像郑百如这样的“老朋友”去看望她。现在见郑百如提着两块猪肉来,真是喜出望外,忙把他安排坐定,就要去烧火煮饭。
  可是郑百如却不多坐。他说:“我还有事哩!要出去一下。”
  王老三说:“我可晓得你要干什么,今天你那个从前的婆娘在街上赶场呢!”
  “是么?”郑百如装着不晓得。
  “是呀!我前会儿出去买菜,亲眼见了。”
  “那么我得麻烦你一件事,”郑百如乘机说道,“我去找了她来,借你这屋子谈谈话。”
  王老三老大不痛快,她不情愿地说:“你们要谈,在街上谈不可以么?”
  郑百如忙解释说:“你别酸溜溜的,以为我还对她有意思么?不,早没有啦,她不是跟我一条心的人!可是,眼下葫芦坝来了工作组,我对工作组卖的什么药又还摸不清底细,怕的是那个婆娘万―成了积极分子,她会整我的黑材料。我得先把她稳住。”
  王老三听了肉麻地说:“这个,是你的拿手好戏呢!你人才又好,口才又强,还下得软,哪个女人遇到你呀,都会……”
  “不要开玩笑了。”郑百如正经地说道,“你先把屋子收拾一下,我这就上街找她。”
  “那我怎么办?在这儿不会妨碍着吧?”
  郑百如要求道:“你远远看到我领了她来,你就先躲一躲,我会告诉她这是一个干部的家里。事后,我再感谢你,好不好?”
  “不好!”王老三故意说。
  郑百如在她脸上迅速捏了一把,就起身出门去了。
  这时日头当顶,快近中午了。许秀云挎着个布包正往上场口走着。她要去找她的七妹子许贞借钱割肉。
  刚才和郑百如狭路相逢,使她很不偷快。但过后,她反而镇定了。她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害怕他。不是么,虽然她至今还仍然生活在郑百如的阴影笼罩之下,但她却已经看到了一线可以去争取的光明。有了那一线光明的召唤,她就将努力去冲破这阴影,哪怕是历尽艰辛、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一个性情敦厚、心性高尚的女人,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当她看清了自己未来生活的目标时,她会变得勇敢和坚强起来。这种勇敢和坚强甚至是她本人在事前也想象不到的。
  她走着,额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也顾不得去揩。她不愿意碰见什么熟人来和她打招呼,只希望快一点儿重新买到一块“礼菜”——这,在她看来,是异常重要的事情,甚至是一件可以决定她的命运的事情。她现在已不是用空幻的向往,而是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在争取美好的前程。她明确地意识到,她今天的一切行动,都是为着利用即将到来的老汉的生日,使她的大姐夫和她的父亲重新和好。
  突然,她仿佛听见远远的有一个声音在叫着:“四娘!”
  也许是一种幻觉吧?不,也许是一个不认识的孩子在叫他的什么亲戚吧?……秀云略略站了一下,又继续前行。
  “四娘!”声音更大了。
  她四下里张望了一下,并没有看到是谁在叫。“是心头在想吧!”她不好意思地这样责备自己,又往前走。
  但是,她的手被一个半大的孩子抓住了。
  “四娘!我追了你半截街呢!你听不出来是我的声音么?”
  眼前站着长生娃!她的可怜的大姐的亲骨血,她的可爱的亲侄儿。她真是喜出望外,高兴得眼睛都湿润了。她摸着长生娃没戴帽子的脑壳,亲切地问道:“你怎么也上街来了呀”
  “我们学校放寒假了。”
  “就你一个人来?长秀呢,她没来吧?”
  “来了!长秀来了。”
  “在哪儿啊?”秀云更高兴了,她举目四望,多么想见那个她曾抚养过的、没娘的孩子啊!
  “在那边呢!跟爹爹在一起。”
  “你爹也赶场来了?”
  “嗯,他领着我来剃脑壳。妹妹也在理发店里剪了头发呢,剪得多好看的!”
  “走,领我看看去!在理发店么?”
  “不,这会儿在那边——在市场上。”
  长生娃拉着四娘转身往回走。一边告诉她说,他们一家三口一早就来了。不知为啥他爹爹今天特别高兴,一早就笑嘻嘻地把兄妹俩叫起来,说是一块上街卖柴,理发,顺便还要买点盐巴、小菜和猪肉,回去打牙祭。他们在柴市上站了好半天,一百多斤干柴块块卖了六元多钱。马上去理发,从理发店出来,就去买东西。当他们从旧货市场经过的时候,他爹发现有几个旧书摊,于是就停下来去看书,那些差不多都是没人要看的大本子书,又旧又破,什么《土壤学》、《水利工程学》、《植物生理学》……他爹看着看着就不想走了,后来干脆买了下来,竟忘记了还要割肉和买盐巴的事。
  “我和妹妹都不高兴。”长生娃一五一十说,“爹爹买了书,一个钱都不剩了。他对我们说:‘等我回去打了柴,再来割肉。’我说:‘好吧,下次多打点柴。’可是妹妹不答应,她哭起来了,硬要爹去割肉……哎,四娘,你不晓得,我们家,有半年没吃过肉了!我和爹爹都能克服,我晓得将来生产搞好了,就有肉吃,可是妹妹,她还小,她不懂事啊!”
  四姑娘听到这里,心都碎了!她抹了一把眼泪,问:“那咋个办呢?”
  长生娃说:“你不晓得,我爹爹好爱我妹妹啊!一见妹妹哭了,他就说:“好!割,一定割两斤肉回去吃。’他边说,就一边脱下他身上穿的那件旧毛衣,摆在背篼上卖。我说:‘算了嘛,冷呢!’他却笑着说:‘不冷,冬天就要过完了,一开春就暧和了!’”
  四姑娘不忍再听下去,泪水像断线的珍珠,颗颗往下落,她拉着长生娃加快脚步向着旧货市场走去。
  擦干净模糊的泪眼,向孩子手指的方向看去,四姑娘看到了她的大姐夫站在阶沿上,小长秀倚偎在他的脚边,一旁插着根柏木扁担,面前的背篼上放着一件半旧的鼻烟色毛线衣。
  葫芦坝的前任支部书记、复员军人金东水,肩膀上露出棉花,站在一群衣着破旧的庄稼人当中,守着面前的衣物,等待着那些同样的、也不富裕的阶级兄弟,用友谊的手拿出少许几个钱来,以援助他们,度过眼前的窘境和暂时的困难。此情此景,真有些叫人心酸!七十年代的连云场啊,同四十年代的面目有多么的相似!金东水清清楚楚地记得,他像长生娃这么大的时候,他和他的爹——长生娃的爷爷——也是站在这儿卖掉了家中惟一的一床棉絮。历史的惊人的重复,实在引人深思。所不同的是,四十年代的庄稼人比今天的金东水,脸色更为苍凉一些。今天的金东水虽然落到这般境地,却不显得怎样的凄惶。他高大壮实的身子站在那里,四方形的脸上流露着坦然、自信的神态,浓眉下的两眼是温和的,很有神采。

  许秀云在远远的街中间站了约莫几分钟。她在等待着跳荡的心平静下来,等待着那泉涌的泪水快一点止住。终于,她镇定下来了,她使自己尽量自然随和,甚至强作笑颜,希望不要显得羞怯。她向他走了过去,勇敢地喊了一声:“大姐夫!”
  小长秀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一头扑进了四姑娘的怀抱。
  金东水却显得有些不自然了。他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他心里埋怨着长生娃:“这个不懂事的娃娃!你眼睛才尖咧,你把她引到这儿来干啥嘛!”
  四姑娘这会儿却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敢和气魄,她简直毫无顾忌,用那清澈明亮的目光直逼他的眼睛。停了停,他们什么也没有说。她把那件毛衣拿起来看了看,记起了这是十年前,大姐买的毛线,叫她给大姐夫织成的。
  “卖它干啥子嘛!留着穿吧。”她这样说。就像这儿的事该归她安排似的,她把毛衣放进背篼里,压在那几本书上面,叫长生娃背着,然后自己一手挎着她那布包揪,一手牵着长秀,催促老金道:“走啊。”
  “到哪儿去?”长生娃天真地问她一句。
  这,她却一时回答不上来了。说是她手上还有着能够割两斤肉的钱吧?不行,那样简直太伤一个男子汉的自尊心了。他们究竟只不过是亲戚关系,而并非一家人啊!
  于是她回眸一笑,答道:“回家去嘛!”这话才说出口,她又觉更不妥当。回家?他们各自只有自己的“屋子”,而没有“家”啊!
  老金说:“四姨,你先走着吧,我还有点事没办完。”他不便说出盐巴、猪肉那一类叫人难堪的话来,但他不知道长生娃把一切秘密都告诉她了。
  四姑娘见他说话有些吞吞吐吐,不由得心头又酸楚起来。一个身强力壮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男子汉,为一些生活上的具体小事,竟然落到这般窘迫的境地!而自己眼下这个处境却不能助他一臂之力。该怎么办啊?
  但是,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上街跑下街寻找秀云的郑百如走到他们面前来了。
  郑百如此刻的脸色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这个自以为能掐会算的人,完全没有料到今天会在连云场光天化日之下看到这一幕!他嘴唇痛苦地扭曲着,反映出他内心的真正的痛苦;他眼睛里闪烁着鬼火似的蓝光,说明他灵魂深处的狡黠。
  由于这个情形来得太突然,金东水也很难为情,他不知道该怎样来向郑百如——以及向社会解释清楚刚才的真实情况。他坦然地向郑百如走过去一步,问道:“你找我有事么?”
  郑百如傲慢地摇了摇头。他好像抓住了别人一件重大的事关革命安危的秘密似的,鼻子里冷冷哼了一声。
  然而,当这个以胜利者自居的郑百如,正要开口说出一点什么有分量的话来时,许家四姑娘却勇敢地跨到她大姐夫身边,说道:“走呀!老站着干什么!”
  老金困惑地望了她一眼。只见她脸色显得那样出奇的镇定,她的双眸平静得就像一泓秋水,只有真正无私无畏的女人才有这样的眼神!
  “……”老金欲言又止。
  四姑娘忙说:“上哪儿?先去割两斤肉给孩子们吃!”说着伸手推了老金一把。
  郑百如咬着牙巴愤怒地盯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闪动着鬼火的眼睛渐渐地眯成了一条缝。
  “哼!原来如此啊!金东水,我看你有多大的本事!你想从这个婆娘身上来打开我的缺口么?没那么容易!”
  郑百如这样想着,离开了旧货市场。但却没有再回到后街王老三的窑子去。他大步流星地往葫芦坝走,他得赶紧回去,事不宜迟!{t}{xt}{小}{说}{天}{堂www。xiaoshuotxt。com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