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血火大地 - 第三章 邂逅(4-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4二月八日,浅胁正道在办公室。浅胁已五十五岁了。警察官没有退休的制度,不过,通常一过五十岁,就要开始看上司的脸色行事,向上司献献殷勤了。可是作为警视正的浅胁,不愿意那样做。——退职吗?他自言自语地说。几年前他就表示了退职的愿望,可上司每次都说再过一年,再过一年,就这样拖到今天。眼下是该退职了。可是后继无人。派往外国的司法警察只能是警视级别以上,这种警官不仅具有外事警察的身分,还具有外交官的身份。业务方面,除了要精通外语,还必须通晓中南美诸国的政情民情。现在日本警察中就缺少这类人才。退职的事一再耽搁,也是不得已的。尽管如此,浅胁仍旧决定再干几个月后就退职。他在中南美服役十几年,退职后决无什么不利。警视正级别的人退职后,许多公司都会争相聘任。拿浅胁来说,退职后还会晋升一级,成为警视长,那就更无后顾之忧了。可是,在中南美洲几乎度过半生的浅胁,不想得到那样的恩惠。他哪儿也不想去,只想回国安度晚年。浅胁的家乡在四国,濒临太平洋,他的余生要和大海作伴。巴西的好多朋友劝他留下,永久侨居。说起生活费便宜,的确要数巴西了。浅胁也不是没动过心,可一想到永久侨居就感到厌倦。拉丁血统的人性格开朗,活泼而好客,可言行太过分——说话时必须使出全身力气,动辄大叫大嚷,刚愎自用,带点滑头,而且社会秩序混乱。巴西语中有个词,叫“巴贡洒”意思是混乱、无秩序。巴西人甚至以“巴贡洒”而自豪。巴西人无所事事,街上人满为患,服装也不讲究。仅从服装上,分不清谁是官员、大学教授,谁是乞丐。无论谁走起路来,都是慢腾腾的。只有强盗集体十分机敏,刚刚袭击了银行,便立即悄失得无影无踪。而警察那么慢条斯理的,自然很难破案。想起歹徒袭击圣保罗银行的事件,浅胁不由得苦笑了。他还想到一件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时间。即使在圣保罗这样的大城市,倘若人们向你说“稍等五分钟”的话,你就必须得作好等五十分钟的思想准备。在日本,时间非常宝贵。时令的运行具有准确的节奏,它呈现出四季的变化,冬天和春天的寒冷有着鲜明的对照,夏季和秋季的转移令人不能忘怀。再有,人与人之间不必用言沟通感情,仅凭意会就能相互了解。无论在山间小路,是在海岸沙滩,同朋友不期而遇时,或以目致意,默不作声,或惊喜地说:“呀,是你!”略略寒喧几句,都可以表达对朋友的敬意。而巴西人必须拍拍肩膀,或互相拥抱,或紧紧拉手,否则就不算表达感情。考虑的结果,浅胁不想留在异国他乡。有人敲门,进来的是一位青年。为了认准是谁,浅胁久久地注视着对方。“啊,原来是你,稀客,请坐。”来访者是根岸三郎,浅胁还是一年前见过他。当时三郎挺活泼开朗,而现在却神情忧郁,仿佛生过大病似的。“突然来打扰,真对不起。”三郎在写字台的对面坐下来。“不必客气,你随时都可以来我这里的。”“谢谢。”三郎低下头。“象有什么心事?好,先别说这个了。四郎好吗?”浅胁点了一支香烟。“就是为四郎的事,请您……”“四郎怎么啦?”三郎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今天早上同四都工作的长崎汽车修理厂联系,才知道四郎从四号晚上出去之后,一直未归。所谓心事,也就是这。“原来四郞不同你在一个厂?”浅胁觉察到三郞的表情中蕴藏着不愿说出的隐情。五年前,是浅胁把他兄弟俩介绍到山本汽车修理厂工作的。当时兄弟俩相处得很好,莫非如今闹了纠纷?“是的,我俩闹纠纷了。”三郎的声音很低。“什么时候?”“一个月前。两周前,弟弟自己找了个工作,就搬走了。”“纠纷的起因是什么?”“那是……”三郎刚开口又打住了话头,由于羞愧,低垂着头。“行了,不谈这个。你说。四郎出了什么事?”“我看弟弟是自暴自弃,他心情不好,同别人打架……”三郞怯生生地瞟了浅胁一眼,立即又躲开了他的视线。“明白了,让我调查一下。”巴西人一旦发怒,往往要杀人。如果是在自己的院子里杀了人,则通常会被认为是正当防卫。若是在别的地方杀了人,则往往将死者拖回自己的住宅里……。巴西人平常虽然对许事都熟视无睹,或漠不关心,可是一旦有人撞入住宅,可就要认真对待了。所以,在巴西,到处可以看见上了锁的大门,不管什么人,身上都挂着一串钥匙。巴西是“钥匙社会”。四郎刚满二十岁,办事认真。可四天没有归家,确乎不寻常,预示着发生了什么令人担扰的事。浅胁站了起来。这天,浅胁弄清了几件事情——他去了长崎汽车修理厂,访问了四郎的同事。四郎还在山本汽车修理厂时就结识了这位工人,后来常有来往,就渐渐成了较为亲密的朋友。据他讲,七天前即二月一日晚上,四郞同别人打架,回厂时鼻青脸肿。四郎问他借了三百克鲁赛后,驾驶着自己保管的一辆小型汽车出去了,第二天下午才回到厂里。听四郎说,他到了国道五十号线,边喝酒,边开车,后来不知在什么地方醉倒了。当晚发生了歹徒抢劫银行事件,四郎是从朋友那儿听说的。四郎说,也许犯罪分子逃到夏陆桥附近时,他的车正停在那里。浅胁还了解到,失踪那天,即二月四日晚,四郎去了加尔本·伯罗大街的日本餐馆银座游艺场,一去未归。浅胁离开长崎厂后,向加尔本·伯罗大街走去,边走边回忆刚听来的四郎的荒唐行为。听说四郎带的钱全花光了。四郞到长崎厂仅十一天,第一周里郁郁寡欢,第八天时就邀同事闹事、打架。浅胁在咖啡厅一边喝咖啡,一边等待回答。相当干日本警视厅的中央署,署长是浅胁的朋友。一小时后得到了答复。四日晚上,中央署接到报告说,加尔本·伯罗大街同古塔利亚大街盘交汇处,有个日侨青年被汽车撞伤,肇事者将似员送往医院去了。车号不详。浅胁走出咖啡厅,直奔中央署。在中央署,浅胁约见了刑事部长利伯伊罗,这是一位中年男子。利伯伊罗根据署长的指示,记录了报案人的姓名和住址。报案人当时目击了车祸的全过程。“怎么,重大案件也……”一见便知这位中年男子是意大利血统,已经没有朝气,两眼浮肿。抢劫银行的案件已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副担子不轻啊!“不,眼下这种事还……”浅胁认为,四郞的失踪和袭击银行的犯人之间也许有某种联系,但也未说出口。他记下了报案人的姓名和地址,就离开了中央署。目击者是一位德国血统的男子,叫弗朗茨·休鲁茨,家住在出事地点的街角附近,此人年近四十,手上戴了一枚红宝石戒指,可能是个律师。德国血统的人,在巴西大都处于上层社会。红宝石戒指是律师的象征,祖母绿戒指是医生的象征,而蓝宝石戒指则是工程师的象征。从佩戴的戒指上,大体可以判断他们的身分和职业。休鲁茨夫妇俩都是那晚车祸的目击者。由于职业的关系,这位律师观察得十分仔细。“还记得那三个人的摸样吗?记得一个也好。”“大体记得,”“说说特征好吗?”“好的。”休鲁茨把妻子叫来。他用一支铅笔来描绘,妻子站在背后不时指点。休鲁茨很有绘画才能,运笔自如。画成的是一个四方脸、猪头型的人面像,看得出是西班牙血的人。人面像画得不仅形象生动,还有神韵,使人感到那浮躁中隐藏有冷酷的攻击性。从这张凭记忆随手画出的人像上可以看出,休鲁茨对事物十分敏感。浅胁道了谢,带着图画离开主人的家。他看看手表,同政治社会警察刑事局长弗朗西斯科·罗波斯相约喝酒的时间就要到了。这时已近黄昏,他便要了一辆出租汽车,返回大圣保罗圈警察本部。回到办公室不久,罗波斯来了。“我们走吧,浅胁先生。”身材修长的罗波斯站在写字台面前。“走吧!”浅胁起身欲走。“等等。”刚要转身的罗波斯,目光落到桌上的人头画像上。他把那张画纸拉到自己面前,睁大眼睛审看着。“这画?”讯问的表情里显露出他本来的冷峻。“画上的这个人可能诱拐了我的朋友。怎么……”“这家伙是阿波罗尼奥·哥因布拉。他还活着?”罗波斯的视线没有离开画纸,脸上露出憎恶的神情。“阿波罗尼奥·哥因布拉……”“是他,没错。”“真是他?”浅胁坐了下来。他知道这个人。阿波罗尼奥·哥因布拉原是陆军中校,出生于色亚拉州,从圣路易斯学校转入巴西综合大学,毕业于该大学的社会法律系。他在这个国家算第一流的知识分子了。进入陆军后,很快晋升为中校。他擅长权术,时刻梦想钻入军队的中枢,对当时的陆军部次官这个要职垂涎三尺。经过努力,终于如愿以偿。但是,最终也因耍弄权术而失败。一九六四年,军队成功地搞了一次不流血的革命,这就是军事政权的诞生。虽说是不流血的革命,但军队却也发生了内讧。军政权成立后,又新成立了政治社会警察机构,哥因布拉成了这个机构缉捕的重要犯人之一。一九六七年六月,哥因布拉同一起逃亡的几个党羽袭击了巴西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从圣托斯通往邻国玻利维亚的圣克鲁斯,是一条合资经营的铁路。袭击的地点在大坎波附近。当时,政府急忙派了空降伞兵围追堵截。哥因布拉一伙仍旧抢劫了邮寄中一千万克鲁赛罗的现款,而后逃跑了。这年年底,政治社会警察探明哥因布拉一伙在圣保罗市内的秘密活动站,包皮皮围了它,并发生了可怕的枪战。这伙匪徒用机枪和手榴弹掩护突围。州警察也出动了,结果只打死了五名匪徒,其余都跑掉了。第二年二月,哥因布拉的两名同伙,在一次枪战后被捕。一个当即死亡,另一名受了致命伤,临死前供述,魁首哥因布拉在去年的枪战中受伤,后来死去。逃亡的九个人还剩下四个人。人们以为这场叛乱就此告终。十年过去了,无声无息。——难道哥因布拉的亡灵复活了?浅胁凝视着那张铅笔画像。“能说明一下吗?”罗波斯也坐下来。浅胁作了说明。“莫非就是抢劫银行的那伙歹徒?”罗波斯的眼睛炯炯发光。“大致不差。”“这么说,三年前那次抢劫也是他们干的?”“很可能。”“这帮畜生!”罗波斯说语的声音很低,但却有如金属碰击的铿锵声。他站了起来。“这就召集全部政治社会警察,侦察他们的住址。等候我的联系。”“那好!”浅胁点点头。血火大地
或许您还会喜欢: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
无妄之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薄暮时分,他来到渡口。他大可早就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他尽可能拖延。先是跟他的一些朋友在“红码头”午宴;轻率、散漫的对谈,有关彼此都认识的一些朋友的闲话——这一切只意味着他内心里对他不得不去做的事退缩不前。他的朋友邀他留下来喝午茶,而他接受了。然而最后他知道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的时刻终于还是来到了。他雇来的车子在等着。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对反军联盟来说,这是一段黑暗的时期……冻结在硝酸甘油中的汉-索洛,被送到了可恶的歹徒加巴手中。决心救他出来,卢克天行者、莱亚公主以及兰度-卡内森向加巴在塔托勒的堡垒发起了一次冒险的进攻。现在,在这部《星球大战》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章里,反军指挥官把所有反军战斗舰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达斯-维达。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