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雪国 - 关于川端康成文字的碎片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关于川端康成文字的碎片
  川端获奖之后,人们对他毁誉褒贬,说什么都有,但有一点不能忘却的是他对美执拗的追求。
  ——立原正秋。
  初识川端康成缘于七十年代那部脍炙人口的电影,由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主演的《伊豆的舞女》。在这个秋高气爽的下午,翻看着文本,细细品味着电影中的片段,凝聚于心口的感情,甜蜜青涩而脆弱。
  山口饰的薰子低着头抱着包皮裹坐在石头上,眼神清澈透明,怯弱羞涩,看到这儿,一种清纯灵动的想法涌上来,纯真,一个眼神,几句似乎无关紧 要的话总显得那么青涩:薰子折根竹竿送给少年作手杖,少年向薰子要把桃红木梳作纪念,点点暧昧,粉嫩而不饰雕琢透着淡淡的哀愁与无奈。而那一段“眺望她雪 白的胴体,像棵小梧桐似的,伸长了双腿,我感到一股清泉洗净身心……她还是个幼稚的孩子呢。”在少年川端眼中闪着淡淡的兴奋与喜悦,毫无半点杂念,透明而 清纯,像电影长镜头,伊豆半岛明媚风光、淳朴民风、震撼心灵。回忆中依旧是清纯可人的薰子,美丽的邂逅只剩下少年川端独依桅栏“任凭泪水籁籁地流淌,头脑 恍然化成一泓清水,一滴滴地溢出来,后来什么都没有留下,顿时觉得无比舒畅。”川端总是用细腻清雅的笔触行云流水幽雅质朴地展现那种细致微妙的感情,像那 本集子他的演讲,《我在美丽的日本》中的感情,细致入微。
  后来读《雪国》,在结尾的时候川端竟让岛村内心如此演绎“抬眼望去,银河仿佛哗啦一声向他心坎上倾泻下来”,那一刻我才恍然感悟《雪国》 的真正魄力。而“抬头仰望,满天星斗,多得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片清寒静谧的和谐气氛,”展示出雪园雪夜的意境,显得有些空寂的妩媚。但在岛村眼中何尝 不是迷茫,看到这“空寂的妩媚”时,心中更是一种孤寂。《雪国》中有许多这样的描写,写出岛村内心的彷徨和不知所措,而岛村本人则是“凭借西方印刷品来写 关于西方舞蹈的文章”,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理想与追求,放纵于虚幻。
  文中曾提及一个卖日本小商品的俄国女人“穿着裙子,已经不像是西装,而像是缠在身上一块不干净的布。她就像个地道的日本人,背着一个大包皮 袱就回去了”,这一点似乎是影射岛村内心西化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纠缠,而俄国女人的回答“打哪儿来?你问我打哪儿来?”这句反问更是岛村迷茫心境的真实表 露。“打哪儿来?”到哪儿去?在阅读中总觉得岛村不止一次这样审问自己。这种纠缠的内心,促使岛村总是“不辞辛苦登上山来,”因为“这里边还有一种虚幻的 魅力。”

  岛村对驹子强烈的爱慕,从惊讶于初次见面时“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脚趾弯里也是干净的”,再到促膝长谈,直至发展成怜悯以及对她肉 体的迷恋。若无这些,特别是对她肉体的迷恋,恐怕岛村也不会接二连三“不辞劳苦登上山来。”驹子也依旧对现实充满希望,写日记、勤练三弦琴,以及对岛村的 爱,而这种爱实质上是理想化、极致化的,不存在悲伤虚幻的爱。但这些似乎成为宿命的抗争,就像文中多次提及的蛾子“贴在纱窗上,静静地一动也不动”
  ,以及“还可以爬爬跌跌一番,再倒下去才爬不起来”的蜜蜂,生命“由于季节转换而自然死亡”,似乎这才是所谓残酷抗争中的美?
  消极地看来,特别是驹子对岛村的爱明知终究是悲剧结束却依旧真挚追求,这无异于徒劳,而且岛村对驹子的回忆也仅存于左手食指对肌肤的感 觉。但是另一部作品《雪国》中女二号叶子却是另一种味道,一开始就注定成为悲情的角色*“玻璃上只映出姑娘一只眼睛,她反而显得更加美了。”“景色*却在姑娘 的轮廓周围不断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是透明的。……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玻璃中叶子悲伤迷醉的脸,玻璃后增添的那层朦胧黄昏雪景,无 疑是渲染虚无的凄美,这点与叶子最后的命运有着直接关系。这使我联想到文中多次提及的飞蛾“残酷抗争中的美?”这还让我联想到川端另部作品《古都》中的小 虫金钟儿“在又窄又暗的古丹波壶里出生、鸣叫、产卵,然后死去。尽管如此,它们还是能够传宗接代地生存下去”。一种轮回?周而复始的循环?生命的规律?壶 中别有洞天?还是川端所宣扬的“残酷抗争中的美”?村上春树说死亡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而非生的对立,因死亡而相爱,因死亡而相斥,比如渡边淳一的 《失乐园》。川端则认为是:因失去了生命而显得自由了,比如《雪国》中叶子的死。而他另一部作品《睡美人》中鸨母给少女服用安眠药,让她们在睡梦里成为失 去性*能力的老头抚弄猥亵的对象,这却是另一种对生与死的诠释,每次读到此,感到种震撼,却无法用语言组织。

  《古都》中,川端一开始就将千重子与苗子这对孪生姐妹隐喻成为两株紫花地丁。“上边的紫花地丁与下边的紫花地丁彼此会不会相见呢?会不会 相识呢?……紫花地丁又是怎样到这个如此狭窄的小天地呢?”这狭小的天地会不会像“古丹波壶”呢?姐妹俩会不会是“不曾相见的孪生紫花地丁?”两姐妹的相 逢却不意味着相识相知,“叶子却已经有些枯黄了”的紫花地丁使千重子叹道一语真谛“幸福是短暂的,寂寞是长久的,”正如这永不相间的紫花地丁。后文中两人 境遇地位甚至内心深处差异的不同,错综复杂的关系,巧妙的布局与暗示性*语言将读者内心与所谓的作品人物命运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渲染推向极致,像泓清酒,积压 在读者心中,慢慢发酵。
  那段写两姐妹唯一度过的夜晚、对话、下雪声,两姐妹面对着分离,这些浅浅的文字透出些点点忧郁与无奈,伤感的雪景似乎欲幻化成一场梦境。其 实,在文中曾多次提到“幻”字。富于幻想,在真一与千重子在日式庭园里踏石上的对话犹能体现:真一认为踏石的排法富于幻想,他本向就对千重子存有幻想,而 千重子总满怀心事并不富于幻想,以至于富于幻想的真一反而“令人讨厌”。当千重子严肃地问苗子常言的“幻影”时却显露另一种情形。另一方面得不到千重子的 秀男只能够死心,转念于跟千重子一模一样的苗子和好,苗子似乎就成为了一种替代。幻影,以至于千重子与苗子在秀男眼中都是幻影罢了。千重子、苗子两个外貌 几乎一模一样的孪生姐妹,仅因境遇地位的悬殊而造成内心深处的迥异。这就是有人认为川端文字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原因:我们可以将她俩看成一个人,那么就是人 格的双重性*或是同样一个人会在不同境遇下做出不同的看法或行为;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探索关于亲情亲疏的课题。
  写到这儿觉得川端的文字是在审视一种人性*,也可以说是探究人物内心而非外部命运。川端在审视人性*的过程中总会夹杂着优美凄艳略带忧愁的调 子,这种调子和难以排解的忧愁使读者都足以感受到他的孤寂郁闷心境贯穿他整个创作过程,成为川端文字的主基调。这种调子形成了川端深受民族性*与个人经历所 形成鲜明的文字风格,也就是内在根据存在的创作个性*。川端幼年经历包皮含悲哀与同情,继而包皮含的川端调也就很自然地贯穿他整个创作过程。这点同很多日本作家 有相似之处,童年不幸的-阴-影总挥之不去,正如川端也自己也承认“这种孤儿的悲哀成为我的处女作的潜流”,“也许还是我全部作品,人生的潜流。”这种文字在 我看来已是川端同时代作家的“通病”,比如水上勉,他的《雁の塔》,水上调的凄凉,努力控制的忧伤就像满腹苦水的人幽咽轻诉。川端虽不是这类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但有时会觉得格调的相近,然川端更是通过对自身民族文化审视的基础上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增强文学思想,美学意蕴与艺术手法的表现。川端是在审视人性*尽 管我在很大程度上仅认为他们这些日本作家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他作品着墨的不是错综复杂关系,也不会将女性*品质相联系,而是通过另一主角(如岛村这类人)雷 同旁观者感受审视问题,并极力渲染,而非“极力控制”,并密切联系着一系列暗示性*文字,揭示人性*深处的卑微幽暗,分析人性*错综复杂的感情。读川端的文字有 时得像读渡边淳一那样,需暂时抛弃华人那种伦判断和根深蒂固的儒家人伦情节,但读川端的文字却没那么浓烈的情|欲,就像《伊豆的舞女》中薰子与少年的感情, 清纯透明,毫无半点杂念。

  后记:每次读川端的文字总感到一种震撼,就像青春时节里灿烂樱花,绚丽夺目而璀璨,似乎是一种失落孤寂与虚空,纷扬飘零的樱花本质就是清 纯秀丽,无丝毫杂质的。如同一片雪,落在掌心,抓住的一瞬间也就消逝了。川端也许就是那灿烂樱花下的歌者,望着满眼风吹雪,迎风放歌。
  其实我向来认为日本文化的浅薄不足挂齿,正如当年张恨水先生对日本俳句不屑一顾一样。然独对川端康成,却怀有一种莫名的敬意,毕竟他“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展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198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语)。”
或许您还会喜欢: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伦敦桥
作者:佚名
章节:124 人气:0
摘要:杰弗里。谢弗上校很喜欢他在萨尔瓦多的新生活。有人说这个巴西第三大城市非常迷人。这确实是个充满了欢乐的地方。他在瓜拉球巴海滩正对面租了一套豪华的六居室别墅。在这里,他每天喝着甘蔗甜酒和冰镇啤酒,间或去俱乐部打打网球。到了晚上,谢弗上校——这个绰号“鼬鼠”的变态杀手——就又操起了他的老本行,在这座老城阴暗狭窄、弯弯曲曲的街道上开始了狩猎。 [点击阅读]
伯特伦旅馆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西郊地区中心,有一些小巷子,除了经验丰富的出租车司机以外,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出租车司机们能胸有成竹地在里面游弋自如,然后得意洋洋地到达帕克巷、伯克利广场或南奥德利大巷。如果你从帕克大街拐上一条不知名的路,左右再拐几次弯,你就会发现自己到了一条安静的街道上,伯特伦旅馆就在你的右手边。伯特伦旅馆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战争期间,它左右两边的房屋全都毁于一旦,但它却毫无损伤。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侏罗纪公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在最初的不规则零散曲线中,几乎看不到基本数学结构的提示。||迈克尔·克莱顿几乎是乐园迈克。鲍曼一面开着那辆越野车穿过位于哥斯大黎加西海岸的卡沃布兰科生态保护区,一面兴高采烈地吹着口哨。这足七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眼前路上的景色壮丽:路的一边是悬崖峭壁,从这儿可俯瞰热带丛林以及碧波万顷的太平洋。据旅游指南介绍,卡沃布兰科是一块朱经破坏的荒原,几乎是一个乐园。 [点击阅读]
侯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横溢的,尽管文学作品里,凡是上年级的妇女无不被写成谈吐妙趣横生。她对样样事都无知透顶,涉足上流社会对她也于事无补。据说饱经世故的妇女所特有的吐属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当,她也一概没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肠直肚,有时甚至厚皮涎脸。对于一个享乐时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种种设想,她都统统给破坏了。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假曙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懒洋洋的七月天,空气中弥漫着干草、马鞭草和樨草的清香。阳台的桌子上,放着一只淡黄色的碗杯,里面漂浮着几枚大草霉,在几片薄荷叶的衬托下显得那么鲜红。那是一个乔治王朝时代的老碗杯周围棱角很多,折射出错综复杂的亮光,雷西的两只手臂正好刻印到狮子的双头之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