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悬崖山庄奇案 - 第七章惨遭不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那天晚上,在悬崖山庄我们碰到的第一个人是尼克。她身上裹着一件做工精细的绣龙的日本式晨服,一个人在堂屋里旋来转去地跳着舞。
  “嘿,怎么是你们?”
  “小姐,这样说可伤了我的心了。”
  “我知道这话听起来太无礼了。但你看,我正在等他们把我定做的礼服送来。他们保证过——这些家伙——信誓旦旦地保证过会送来,可是到现在还不见个影儿!”
  “哦,只不过是个穿衣打扮上的问题!今晚有个舞会对不对?”
  “对,看完焰火之后我们全都去参加。就是说,如果能全部都去的话。”
  她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但下一分钟她又在笑了。
  “别当真!我的座右铭是:只要不去想,麻烦就不来。今天晚上我的勇气又恢复了,我要好好乐上一场。”
  楼梯上有脚步声,尼克转过身去。
  “哦,马吉来了。马吉,他们就是要在那个看不见的凶手的魔爪下保护我的侦探。把他们带到客厅去让他们把这一切都讲给你听吧。”
  我们跟马吉-巴克利小姐握了手,然后她就按照尼克所吩咐的,把我们领进了客厅。这时候我对她有了好感。
  我想也许是她娴静的外表吸引了我。她是个文静的姑娘。用老眼光看,会觉得她是个入画的人。她一点都不时髦,穿一件朴素陈旧的黑色礼服,脸上透出纯洁的光辉。那双蓝眼睛透着一点稚气,说起话来嗓音圆润婉转。
  “尼克把那些吓人的事情告诉我了,”她说,“她肯定是在捕风捉影吧?谁会想去伤害尼克?在这个世界上她不会有任何仇敌的。”
  从她说话的声调里听得出她对此事表示极大的怀疑。从她的眼光里看得出她对波洛并不那么奉承恭维。我深知马吉-巴克利那样的姑娘对一个外国人素来抱有成见。
  “尽管你说得颇有道理,巴克利小姐,我还是要对你说,这一切都是真的。”波洛心平气和地说。
  她没说什么,却仍然满脸狐疑的神气。后来她说:
  “今晚尼克像是中了邪似的,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搞的,神气疯狂得很。”
  中了邪!这个说法使我哆嗦了一下。她的语气也叫我大为不安。
  “你是苏格兰人吗,巴克利小姐?”我忽然问道。
  “我母亲是苏格兰人。”她说着打量了我一眼。我注意到她的眼光比刚才看波洛要温和多了。我觉得在这方面我占了波洛的上风。
  “你表妹很有勇气,”我说,“她决心像往常一样行事。”
  “也只能这样了,对吗?”马吉说,“大肆渲染自我感觉是无济于事的,只能叫旁人跟着难受。”停了停,她又柔声说,“我喜欢尼克,她对我一直很好。”
  这时弗雷德里卡-赖斯飘然而至,我们也就没能再说什么了。她穿一件画像里的圣母常穿的蓝色礼服,看起来羸弱无力,后面跟着拉扎勒斯。接着,尼克也旋转着跳了进来。她穿一件黑色礼服,肩上围着一条旧的中国披肩,颜色鲜红,十分醒目。

  “好哇,诸位,”她说,“来点鸡尾酒怎样?”
  我们就喝起酒来。拉扎勒斯向尼克举起酒杯说道:
  “这的确是一条少见的围巾,尼克。是旧的吗?”
  “是的。是我祖父的祖公的叔公蒂莫西出门旅行带回来的。”
  “美得很——古色古香的美。你找不到能跟它相配的东西。”
  “它很暖和,”尼克说,“在看焰火的时候是很有用的。而且这种颜色叫人快活。我不喜欢黑颜色。”
  “不错,”弗雷德里卡说,“尼克,以前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你穿黑衣服。咦,为什么现在你穿起黑颜色的衣服来了?”
  “哦,我不知道为什么,”那姑娘负气地走到一旁。我看见她的双唇霎时像被螫了一下似的扭歪了。“一个人做的事情并不是都能说得出理由的。”
  我们进去吃晚饭。这里有了一个带点神秘味儿的男仆——我猜是为了这次请客而临时雇用的。晚饭的食物普普通通,但香槟酒却是上等的名牌货。
  “乔治还没来,”尼克说,“昨晚他得赶回普利茅斯真叫人扫兴。我希望他今天晚上会赶来,至少能赶上舞会。我给马吉找了个男舞伴。如果说风情味儿不够足,外表总还看得过去的。”
  窗外隐约传来一阵马达喧嚣声。
  “嗨,这些该死的赛艇,”拉扎勒斯说,“简直讨厌透顶!”
  “那可不是赛艇,”尼克说,“是一架水上飞机。”
  “我想你说得不错。”
  “当然不会错的,从声音里听得出来。”
  “你什么时候去买一只这种大飞蛾,尼克?”
  “等我发了财吧。”尼克大笑起来。
  “那时候,我想,你会飞到澳大利亚去,就像那个姑娘一样,她叫什么名字来着?”
  “我要学她……”
  “我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赖斯太太用困倦的声音说,“多坚强啊,简直难以想象——一个女孩子独自开一架飞机飞越太平洋!”
  “我为所有这些勇敢的飞行员唱赞歌,”拉扎勒斯说,“如果迈克尔-塞顿在他的环球飞行中获得成功,马上就会成为当今的英雄。可惜他开着飞机进了坟墓。像他这样的孤胆英雄英国是损失不起的。”
  “他可能还活着。”尼克说。
  “不会的,连千分之一的希望都不存在了,可怜的疯塞顿!”
  “他们老是叫他疯塞顿,是吗?”弗雷德里卡问。
  拉扎勒斯点点头,说:
  “他出身于一个相当疯狂的家庭。他的叔叔马修-塞顿爵士是个疯狂到极点的人,一个星期之前死了。”
  “就是那个创办了许多鸟类禁猎地的百万富翁吗?”弗雷德里卡问。
  “是的。他憎恶女人。我猜他以前大概上过女人的当,于是他一心一意爱上了各种各样的鸟儿。他曾经买下沿海一些岛屿并把它们变成了鸟类的天堂。也许这就是他的自我安慰和对女人的报复。”

  “你们为什么一口咬定说迈克尔-塞顿死了?”尼克对这件事锲而不舍,“我不懂为什么要放弃希望!”
  “哦,你认识他,对吗?”拉扎勒斯说,“这我倒忘了。”
  “去年我和弗雷迪在托基见到过他。”尼克说,“他对人有种特别的魅力,对不对,弗雷迪?”
  “别问我,亲爱的。他是你的战利品而不是我的。我记得他带你飞过一次。”
  “是的,在斯卡伯勒,真叫人心里发慌。”
  这时,马吉用社交场合里那种彬彬有礼的口气问我:
  “黑斯廷斯上尉,你坐过飞机没有?”
  我告诉她说在一次去巴黎的往返飞行中,我算是尝够了空中旅行的滋味了。
  忽然尼克叫了一声跳起身来,说:
  “来电话了。你们别等我,时间不早了。我约了许多人呢。”
  她出去的时候我看了看表,正好九点。甜食和红葡萄酒都送上来了。波洛和拉扎勒斯在大谈艺术。拉扎勒斯发表高见,说现在图画成了麻醉品。他们又谈起家具和装饰品,不同凡响的见解层出不穷。
  我尽自己的义务陪马吉谈天,但这真是一件费心劳神的事。她接过你的话茬儿愉快地往下说,一说完就停下来不出声了,于是你只得再想个新的话题出来。社交谈话是种艺术,就像打球,你把球打给我,我接住后再打给你,一来一往,方才显得煞有介事。但马吉接了球却不打还给我,谈话就老是冷场,令人发窘。
  弗雷德里卡双肘拄在桌子上,一个人悄没声儿地坐在那里出神,手上的香烟升起一缕青烟,盘旋在她淡金色的头发周围,看上去就像一个正在做梦的天使。
  九点二十分,尼克从门外伸进头来说:
  “出来吧,诸位。客人们成双作对地光临啦!”
  我们顺从地站了起来。尼克正忙于欢迎新客,他们的人数有一打,大多数是些看着叫人提不起兴趣的人。我觉得尼克可以成为一个上流社会里的女主人。她把那套轻浮的摩登派头不露形迹地藏了起来,言谈举止循规蹈矩,迎候接待礼数周全。
  客人差不多全到了,查尔斯-维斯也在其中。我们一起来到花园里一个可以俯瞰大海和港口的地方,那儿预先放了几张椅子给年纪大些的人坐,但大多数人都站着看。这时第一束焰火在天上开了花。
  忽然我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是尼克正在同克罗夫特先生打招呼。
  “太遗憾了,”她说,“克罗夫特太太不能和你一块儿来。我们应当用个担架去把她抬来看焰火。”
  “嗨,可怜的妈妈命不好啊。但她总是逆来顺受,从来不抱怨——啊,这个好看!”
  一束焰火迸裂了,金色的雨点满天闪烁。
  这天夜里很黑——没有月亮,新月三天以后才会出来。像一般夏天的夜晚一样,潮湿的空气里带点寒意。坐在我旁边的马吉-巴克利衣衫单薄,冷得发抖了。

  “我要进去穿件衣服。”她轻轻地说。
  “我去给你拿。”
  “不,你不知道那件衣服在哪里,还是我去。”说着马吉向房子走去,弗雷德里卡在后面叫道:
  “喂,马吉,把我的也拿来,在我房里。”
  “她没听见,”尼克说,“我去拿吧,弗雷迪,我自己也要去穿件皮的,这条围巾不够暖,风又这么大。”
  真的,向海上吹去的风给这清冷的夜晚又平添了几分轻寒。
  海岬上也放起了焰火,天空中五彩缤纷,热闹得很。我同旁边一位青春已残的女士攀谈起来。她问起我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还问我在这里打算待多久,我们的谈话活像是在进行教义问答。
  “砰!”又是一发焰火射上天空,溅得满天都是绿色的星星。那些星星在空中变换色彩,一会儿蓝,一会儿红,一会儿又变成闪烁的碎银。
  焰火一发紧接一发,越来越多,越来越快。波洛突然凑着我耳朵说:
  “你听,到处是一片‘哦!’‘啊!’的赞叹声。可我觉得越来越单调乏味了,你说呢?砰砰嘭嘭地响成一片,还有那股硫磺气味!嗯,草地把脚都弄湿了,我会伤风的,而且这种地方大概连治伤风的药都搞不到!”
  “伤风?这样美好的夜晚会叫人伤风吗?”
  “哼,美好的夜晚,美妙的夜晚!你以为没有大雨滂沱就算是良宵美景了,是吗?但是我告诉你,我的朋友,要是你现在有一枝小小的温度计,你就会发现里头的水银柱都快结冰了。”
  “好吧,”我同意了,“我不反对去穿件外套。”
  “这才对呀,我知书明理的朋友。”
  “我去给你把外套也一起拿来。”
  波洛像只猫似的一会抬起左脚,一会又抬起右脚。
  “我怕我的脚已经受潮了。你可有办法找双橡皮套鞋来?”
  我强忍住笑说:
  “搞不到的。你总该明白,波洛,这种东西长久不生产了,它们老早就过时了!”
  “那么我坐到屋里去,”他说,“我才不愿意为了看这种无聊的红绿灯而伤风受凉,说不定还会来一场肺炎!”
  我们向房子走去,波洛一路上还在愤愤地咕噜着。一阵响亮的爆裂声从海湾里传来,又是几束焰火在天上开了花。那些焰火组成一艘船的模样,船头到船尾还有几个亮晶晶的字:“欢迎观众!”
  “在内心,”波洛说,“我们都像儿童一样。什么焰火啊,宴会啊,球赛啊,甚至还有魔术都叫我们看得欢天喜地。其实只是些骗骗眼睛的东西而已。”
  这时我一手抓住波洛的膀子,另一只手把一样东西指给他看。
  我们离悬崖山庄那所大房子约有一百码。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和那扇落地玻璃窗之间的地上,蜷曲着一个人,脖子上围着那条鲜红的中国披肩……
  “我的上帝!”波洛倒抽一口冷气,“我的上帝……”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死者引导我们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醒来,寻求着一种热切的“期待”的感觉,摸索着噩梦残破的意识。一如咽下一口要以烧着你五脏六腑的威士忌,这种“期待”的感觉热辣辣的。我心中忐忑,摸索着,企望它能切实重返体内。然而这种摸索却永远都是徒劳枉然。手指已没了气力,我只好将它们并拢起来。分明觉出自己全身的骨肉都已分离。迎着光亮,我的意识畏葸不前,这种感觉也正转化成一种钝痛。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