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悬崖上的谋杀 - 第三章铁路旅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博比没有明白他的奇遇的直接后果。第二天早上,他动身进城,去同一位想开车行的朋友会面,那位朋友认为博比的合伙也许极有价值。
  用了两天把事情安排得使人人都满意后,博比乘十一点三十分的火车回家。他确实赶上了车,只是时间太紧。他赶到帕丁顿时已是十一点二十八分了。他急匆匆冲过地道,在列车缓缓启动时冲上三号站台,跃上看见的第一节车厢,不顾近在身后的检票员和搬运工的愤怒。
  扭开车门,他手脚并用地跌了进去。车门被手脚灵敏的搬运工砰地一声关上。博比此时发现自己正面对着车厢里惟一的乘客。
  这是头等车厢,面对车头一方的角落里坐着一位正在抽烟的皮肤黑黑的姑娘。她身穿红裙子绿上装,头戴一顶天蓝色的贝雷帽,除去长相有点像街头手风琴师身边的猴子外(她长了一双神色悲哀的黑眼睛,脸上皮肤起皱),她还是显著地引人注目。
  博比刚准备开口道歉便突然中止。
  “啊,是你呀,弗兰基2”他说,“很久不见你了。”
  “啊,我也很久没有见到你了。快坐下来聊聊。”
  博比咧嘴一笑。
  “我的票颜色不对。”
  “那没关系,”弗兰基客气地说,“我来替你付差价。”
  “我的男子汉尊严不容有这种想法,”博比说,“我怎么能让女士为我付钱呢?”
  “这是因为我们多年来一直有缘。”弗兰基说。
  “差价我自己来付。”博比英雄般地说,这时一个蓝色的魁梧身影从走道来到车门边。
  “让我来应付吧。”弗兰基说。
  她朝检票员优雅地微微一笑,后者接过白色车票打了个孔后,用手触帽致意。
  “琼斯先生刚进来和我聊了一会,”她说,“这没什么关系吧?”
  “没关系,小姐。我期望这位先生不会在此逗留很久。”
  他干咳一声,然后意味深长地补丁一句,“车到布里斯托尔后我再来。”
  “一个微笑能起什么作用呢?”博比在检票员退出去后说。
  弗朗西丝·德温特小姐沉思地摇摇头。
  “我不太相信是微笑,”她说,“我宁可认为这是父亲每逢旅行都给每人五先令小费的习惯所致。”
  “我以为你已经永远离开威尔士了呢,弗兰基。”
  弗兰基叹了口气。
  “亲爱的,你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你知道父母可能会多么令人无聊,浴室的状况又那么差,无事可干,无人可以拜访,人们如今简直不愿意到乡下来逗留!他们说正在节约开支,不能走那么远。晤,我是说,一个女孩子家干点什么呢?”

  博比摇摇头,悲哀地认识到问题所在。
  “然而,”弗兰基继续说,“昨晚我去参加一次聚会后,我甚至认为比在家更糟。”
  “聚会上出了什么事?”
  “倒也没什么。就跟其他聚会一样,只是更加平淡而已。晚会是八点半在萨维沃开始的。有些人大约九点十五分才到。当然了,我们同其他人纠缠在一块,但十点左右我们才分出身来。我们吃了晚饭,过了一会儿,去了马里恩特家,有谣言说那儿要被袭击,可什么也没发生,只是死气沉沉的。我们喝了一点酒,又去了布尔林家,那儿更死气沉沉。后来我们到了一家咖啡馆,接着又去了一家炸鱼店。后来,我们以为应该去同‘钓鱼者的港湾’旅店的叔叔吃早餐,看他是否会吓一跳,但他没有吃惊只是觉得烦。最后我们就发着嘶叫声分头回家。说实话,博比,这不够味吧。”
  “我看不是。”博比说,抑制住羡慕之情。
  即使在他最任性的时刻,他也没梦想成为马里恩特或布尔林家的成员之一。
  他与弗兰基的关系很奇特。
  孩提时代,他和兄弟们常同城堡里的孩子一起玩。他们长大成人后,互相见面就很少了。见面时他们仍称呼教名。
  弗兰基偶尔在家时,博比兄弟也会去打打网球。但弗兰基及她的两个哥哥从未受邀到牧师住宅来过。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认识到那样做不会使大家愉快。另一方面,打网球总是格外需要男人,尽管互称教名也会使他们略感拘束。德温特一家表现出的友好之情也许要比他们需要表现的多了一些,好像在显示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差别”;而琼斯牧师一家则相反,表现得有点正二八经,好像决心不领受别人向他们表示的友好之情,“我对什么事都烦透了,”弗兰基有气无力地说,“你不这样吗?”
  博比想了一会。
  “不,我认为我不这样。”
  “天哪,太妙了。”弗兰基说。
  “我倒不是说自己很热心,”博比说时担心不要表露出痛苦的神情,“我只是个不能忍受热心者的人。”
  弗兰基仅仅听到提及“热心者”这个词,就感到一阵战栗,“我明白,”她喃喃自语道,“那种人很可怕。”
  他俩彼此同情地对瞥了一眼。
  “顺便问问,”弗兰基突然发问,“那个摔下悬崖的人究竟是怎么回事?”
  www.99csw.com“托马斯医生和我发现了他,”博比说,“你怎么知道的,弗兰基?”
  “在报上看到的,瞧!”

  她用手指着那段文章的标题:“海雾中的致命事故”。文章这样写道:
  马奇博尔特惨案的死者身份昨晚因其携带的一张照片而被证实。照片证实是利奥·凯曼夫人本人。凯曼夫人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马奇博尔特,在该地指证死者是其弟弟亚历克斯·普里查德。普里查德先生最近从逞罗返回。他离开英格兰已达十年,正开始作徒步旅行。验尸听证会将于明天在马奇博尔特举行。
  博比的思绪回到照片上那张令人特别难以忘怀的面容。
  “我看我得在听证会上作证。”他说。
  “多刺激:我要来听证。”
  “我并不认为这事有什么刺激,”博比说,“我们只不过发现了他。”
  “当时他死了吗?”
  “没有,那时还没死。大概一刻钟以后才死的。就我一个人同他在一起。”
  他止住了话头。
  “太可怕了。”弗兰基以博比的父亲所缺乏的那种敏锐的理解说。
  “当然他对什么都没感觉了……”
  “是吗?”
  “不过仍然……唔,其实呀,他看上去活着,叫人敬畏。那个人,是那条恶劣的路致死的,只不过在那使人头昏眼花的迷雾中失足摔了下去。”
  “我理解你,史蒂夫①。”弗兰基再次表示同情和理解。
  “你见过那位姐姐吗?”弗兰基马上又问。
  “没有。我去城里住了两天,得去看一个我们打算一起开车行的朋友,你该记得他,巴杰尔·比顿。”
  “我?”
  “当然是你。你肯定记得善良的老巴杰尔。他眼斜视。”
  弗兰基皱皱眉头。
  “他老发出一种傻乎乎的笑声,哈哈哈,就像这样。”博比继续说。
  弗兰基仍然皱眉回想。
  “我们还是孩子时见他从矮马上跌下来,”博比还在说,“头朝下陷进了泥坑,我们只得拉住双腿把他拔出来。”
  “哦!”弗兰基想了很久才想起来,“我现在知道了。他说话口吃。”
  “他还是这样。”博比自豪地说。
  “他不是办了一个养鸡场,破产了吗?”弗兰基问。
  “对。”
  “后来他进一家证券所,一个月后就被解雇?”
  “是这样。”
  “后来有人把他送到澳大利亚,他又回来了?”
  “是的。”
  “博比,”弗兰基说,“我希望你没在这桩买卖中投资吧?”
  “我无钱可投。”博比说。
  “那也好。”弗兰基说。
  “很自然,”博比又说,“巴杰尔试图吸引有点资本的人投资。但如你所想的那样,这事并不那么容易。”

  “当你往你周围看的时候,”弗兰基说,“你不会相信人们有什么常识,但他们有。”
  这句话的要点似乎终于打中了博比。
  “当心,弗兰基,”他说,“巴杰尔是个好人,非常好的人。”
  “他们常常是这样。”弗兰基说。
  “他们是谁?”
  “那些去了澳大利亚又回来的人。他怎么弄钱来开业呢?”
  “他的一位姨妈之类的人死了,留给他一幢停六辆车的车房,上面还带三间房。他的家人付一百镑来买二手车。对二手车的交易你会觉得惊奇。”
  “我有次买过一辆,”弗兰基说,“这是个痛苦的话题,别说了。为什么你要离开海军?他们没开除你吧?你年龄又不到。”
  博比的脸刷地一下红了。
  “眼睛。”他声音沙哑地说。
  “我记得你的眼睛常有毛病。”
  “我知道。但我打算设法勉强对付。后来到国外服役,强烈的灯光,那相当伤害眼睛。所以,唉,我只得离开了。”
  “残酷。”弗兰基喃喃道,眼睛望着窗外。
  谈话暂停了一会。
  “这仍然很丢脸,”博比突然冒出话来,“我的眼睛并不真坏,他们说不会坏下去了。我本来完全可以继续服役的。”
  “它们看上去很正常。”弗兰基说时直视博比诚实的褐色双目深处。
  “所以你就明白我打算与巴杰尔一起干的原因了。”博比说。
  弗兰基点点头。
  一个服务员开门说:“头轮午餐。”
  “我们去吗?”弗兰基说。
  他们往前走到餐车。
  博比在检票员可能来时采取了短暂的战略撤退。
  “我们不希望他的良心过分紧张。”他说。
  但弗兰基说她不指望检票员有什么良心。
  他们抵达西勒汉姆时刚好五点过钟,这里是去马奇博尔特的车站。
  “有车来接我,”弗兰基说,“我可以带你一程。”
  “多谢了。这样省得我带这鬼东西走两英里。”
  他狠命踢了一下他的手提箱。
  “三英里。不是两英里。”弗兰基说。
  “如果从高尔夫球场上的步行道走只有两英里。”
  “是那条……”
  “是的,就是那个人旅游的地方。”
  “我想没人推他下去吧?”弗兰基把衣箱递给女仆时间道。
  “把他推下去?我的天,不会。为什么这么问?”
  “啊,这样会把这件事弄得更加令人激动,不是吗?”弗兰基口吻很随意。
  注释:
  ①史蒂夫:博比的爱称。
或许您还会喜欢:
红龙
作者:佚名
章节:54 人气:0
摘要:1威尔·格雷厄姆让克劳福德坐在房子与海之间的野餐桌旁,然后递给他一杯冰茶。杰克·克劳福德看着这幢外表漂亮的老式房子。银白色的木料衬着明媚的阳光。“我真应该当你卸职的时候在玛若森就找到你,”杰克说,“你肯定不愿意在这儿谈这件事。”“这事我在哪儿都不愿意谈,杰克。既然你坚持要说,好,我们就来谈谈。 [点击阅读]
纯真年代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作者: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大相径庭。 [点击阅读]
纸牌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世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欢笑不长久,欲望不长久,生命本身,也总会走到尽头。这真是至理名言。所以,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把手中的东西紧紧抓住。为什么要虚度一生去换取入土之后碑头的空文呢?“永存我心”,什么样的蠢蛋才会希望自己的坟头铭刻这样一句空话?这不过是无病呻吟的多愁和伤感,毫无意义。我们还是面对现实吧,人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输赢高下都在政坛见分晓。 [点击阅读]
纽约老大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1991年6月13日,好莱坞。凌晨,加利福尼亚美联社分部一派兵荒马乱。五分钟之前,路透社抢先向全球公布了齐亚托联通公司的最新消息。这一次,英国人灵敏的鼻子终于甚至比美国人更早嗅到了大西洋的腥味。齐亚托联通公司正在制做本世纪耗资最大的色情片,主要外景地选择在沙漠中,也就是拍摄《宾虚传》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用过的场景,其中一处搭设了1000余人在上面翻滚的大台子。 [点击阅读]
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代英雄,惨遭杀害,但他们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雕像,矗立在大地上,鲜花环绕,阳光沐浴,人们把最崇敬的感情献上。一伙魑魅魍魉,蝇营狗苟,虽生犹死,都是些朽木雕成的木偶,人们投之以冷眼、蔑视与嘲笑。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的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歇—雕像与木偶的根本区别。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罗亭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那是个静谧的夏天早晨。太阳已经高悬在明净的天空,可是田野里还闪烁着露珠。苏醒不久的山谷散发出阵阵清新的幽香。那片依然弥漫着潮气,尚未喧闹起来的树林里,只有赶早的小鸟在欢快地歌唱。缓缓倾斜的山坡上,自上到下长满了刚扬花的黑麦。山顶上,远远可以望见一座小小的村落。一位身穿白色薄纱连衣裙,头戴圆形草帽,手拿阳伞的少妇,正沿着狭窄的乡间小道向那座村庄走去。一名小厮远远跟在她后面。 [点击阅读]
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谢泼德医生在早餐桌上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罪与罚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要确定自己是属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还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普通人。他原在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这时他遇见了小公务员马尔美拉陀夫。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