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吸血鬼德古拉 - 序幕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东欧,一四六二年
  自从她的王子骑马出征后,伊丽莎白王妃每晚都被血腥恐怖的恶梦折磨。每一夜,王妃会尽可能保持清醒;然而等她再也撑不住而合眼睡去后,她很快便会发现自己徘徊在死尸遍野、处处断肢残臂的梦魇中。她又尽力不去看那些伤兵的脸——然而,又一次,她被迫看到其中一人。
  永远是他那张伤痕累累的囚犯的脸,然后伊丽莎白便在尖叫声中醒来。
  今夜,天将破晓之时,也是伊丽莎白最绝望的时刻,她在城堡最安全那一侧的顶楼房间里来回踱步。女仆们因为忙着伺候这个近乎疯狂的女主人,已经都累得睡着了。此时,伊丽莎白想着鲜红而浓稠的液体,从她丈夫的血管里源源流出;一滴接一滴紫红色的血,被那些看不清面孔的土耳其狱卒以残酷的工具压榨出来。
  无尽的这一夜,风无休无止地在城垛里打转,从敞向夜色的窗子灌入,发出死亡、幽灵般的呻吟声。她受不了也逃避下了王子受苦而死的幻象。虽然她不断告诉自己,她的恐惧是毫无根据的,她根本不确知她丈夫是否已成为土耳其人的囚犯,根本没有具体的证据证明他已被囚禁或杀害,或甚至只是受伤然而,一切却都是徒然的。
  这个女子唯一确知的是,这世界上充满了死亡与惊恐,而身为一个战士之妻,她唯一的命运便是悲悼。
  此刻,在恐惧又疲惫的状态下,伊丽莎白对她四周的情况只是半知半觉。她踱步到一个亮着火光的房间里。在这里,小壁炉余火尚存,加上房间中央桌上燃着一根蜡烛,将黎明前的黑暗逼到窗外。壁炉和蜡烛波动的幽光,照出墙上壁毡的色彩,也照亮她成为他新娘的那张床的绸纱床幔。
  在那张床上,他曾将她紧紧搂在胸前,答应她一定会回来。在这儿,她那高贵的王子以那么深刻的爱与她结合所以她明白,如果他死了,她自己的生命之光,也会如一根小小的蜡烛般熄灭。
  正当王妃站在那儿颤抖地深思时,一只箭如倦鸟般轻盈颤翅,飞过顶楼的窗子,拉出一道极高的弧线,显然是出自一张好弓和一个强壮的射手。黑发的伊丽莎白没认出这不过是一只信箭,她仿佛看到一个长了羽毛的飞行恶魔般向后退去,发出一个自知心灵迷失的绝望尖叫声。
  倒钩箭头柔弱地咬进那根孤立的蜡烛,把蜡悯和金烛台击倒在坚固的木桌上,那一点火光也熄灭了。
  伊丽莎白依然惊恐而退缩,古典美的脸如雕像般冻结,黑眼睛凝视着她的厄运。壁炉裹的余烬加上西窗外渐沉的满月,使她看清那厄运的使者是以一只箭的外形而来的,上面有一张紧紧里着的白纸。
  伊丽莎白立刻迎接那恶魔般的访客,她打开了那张小小的白纸,注视纸上的信息。少女时所学的拉丁文又回来了——然而在还没读那些带着谋杀意图的字句之前,她就已经知道,那是他的死讯——因此也是她的。
  她在全然的疯狂与绝望中沉静地移动脚步,很快便再点燃了蜡烛,找到白纸,写下她必须写的话。
  片刻之后,她狂乱地奔跑,在第一线曙光露出之前,跑到了城垛的最高点。渐显色彩的天幕下,清晨的风吹动她的黑发。远方,环绕着城堡的河流静静地躺在山丘上,依旧紧里在夜色里。
  伊丽莎白王妃嘶喊着爱人的名字,迅速狂奔,渴望投入下方的黑暗去陪伴他。城垛的墙在她脚下飞逝之后,她的脚便踏到空中。

  同一天,过了几个钟头,王子本人在成功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侵略之后,率领一部份的军队,朝着自己的城堡返回。
  跟随着他的是一小群疲惫而饱尝艰辛的步兵。这一群人迈步前进,不怕路途苜多遥远,将过去几个月的战斗抛在脑后。他们的脚程飞快,因为在忍受了那么多的血腥与惊恐,在遭受了无数的伤亡之后,这些人终于要回家了。他们把恐惧、把双方的杀戮、把死尸满布的战场,统统留在后头。
  这条路远离人迹,只是一条上山的小径,从东方蜿蜒延伸,负载着这一行人。现在他们瞇眼注视午后斜阳,朝着高耸的卡帕昔安山而上。正如每一个春天一般,这个国度,他们的家乡,苹果、李子、梨,和樱桃果花处处盛开.散放迷人气息。山路两侧是翠绿的山坡,满布着大大小小的森林。陡峭的山丘上,间或矗立着一丛丛的树及农舍。
  这一群饱经战斗的士兵多半打着长矛,有的配着长剑或其它武器。只有几个人骑着马,而其中最显眼的便是他们的统领。他,王子,与他的士兵们一样饱经战争,但是他的红色甲胄使他十分出众,一度明亮的新衣已因战斗而破旧脏污,马鞍后挂着一顶特殊的头盔,除了腰际的长剑外,他还带了一根标鎗.盾牌则挂在另一侧,上面有神龙骑士团的纹章。
  这天下午,数月来的思念、疑虑和危险终于过去,因为他已经快到家了。他鼓励他的黑色战马,催促牠爬上一条崎岖难行的山路,朝向背衬天空遥遥在望的灰色城堡而行。
  距城堡约四分之一哩路时,王子停驻了一下,脸部的肌肉放松了;仿佛几个月来生命与希望首次胆敢展现出来。
  “伊丽莎白,”他低喃了一声,犹如一个饥渴万分的人发出“水”这个字。王子再度催促疲累的座骑,越过那一小队蹒跚前行的步兵每个人的面容都洛在午后的阳光中,显得无比平和。
  然而在王子又走过剩余的一半路程时,他再度勒马停住。城堡的墙垣上飘着陌生的黑旗,随着日暮的微风,飘来了僧侣在送葬的祷念声。有好半晌,就如有时在战争中一样,王子觉得他的心跳蓦地停止了。
  但是他又一次鼓动他的马——这回是十分蛮横的,他闪电般驰过外侧大门,穿越古老巨石筑成的阴暗隧道,在内侧中庭里停下马,随即跳下了马鞍。他的脸色已是苍白。
  中庭里聚集了许多人:仆人、亲戚、邻居、老友、战友——只是刚刚返回的堡主现在无暇与他们寒喧。
  在王子疾速驰返之前,他们每一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礼拜堂的黑暗入口,以及礼拜堂内的行动。
  悲悼的念诵声便是由那阴暗的门口传出的。
  王子高大、精瘦的身形立刻迈进那黑暗的入口。室内燃着上百根蜡烛,大半都放在小教堂尽头高高的祭坛周围,因此似乎更加深了另一头的黑暗。这里也和中庭内一样,挤了许多人。可是王子的眼睛只盯着一张脸、一个人。他的全付心神都集中在一个年轻女子轻盈、苍白、毫无生命的形体上。
  她躺在小教堂尽头的阶梯下方,上方是巨大的龙形石拱,正对着祭坛,祭坛上挂着大型木十字架,燃放许多蜡烛。她的头发乌黑,脸庞犹如生前一般美丽。

  王子发出一声如野兽般、恐惧而伤痛的吼声,跟跪地冲上前去,他在尸体面前停下,无助地伸出了双臂。
  躺在他眼前那死去的女子,仍穿着生前的华服;奇怪的是,她的衣服竟被水浸湿了,因之层层绉折,紧紧贴着那没有生命的躯体。
  但是渗透了衣物,染湿尸体所躺的梯阶和石板地的,并不仅仅是水而已。被衣服掩饰而看不出破裂、碎开的尸体,仍源源地冒出血来。
  在那声可怕的吶喊之后所持续的静默中,穿着仪式长袍的僧侣长向前踏了一步。
  他清清喉咙,恭敬却坚定地开口道:“德古拉王子——”
  可是这个战士根本无暇旁顾。他跪下来,向前一倒,匍匐在那具女尸上,一边呻吟,一边亲吻并抚摸那尸体,徒然地希望它能再回复生命。
  过了好半晌,王子的肩膀渐渐停止了啜泣的颤动,变得与死尸一样静止。
  一片沉寂笼罩着小教堂;僧侣的诵念早在不知何时便已停止了。
  最后,王子痛苦地站起身来,锐利的蓝色眼眸扫过站在石阶下的那半圈人。
  “她怎么死的?”他的声音低沉空洞。
  依然是静默。没有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是没有人敢回答这个问题。
  王子的脸色开始变化,哀恸中现出第一丝不很确定的猜疑,预示着可怖的忿怒。他注视先前开口的僧侣长。
  “屈萨,她是怎么死的?”
  穿着隆重礼袍的僧侣长,再次清清喉咙。
  “她……摔下来,殿下。自城垛上摔到岩石上……又掉进河里。”
  “摔下?摔下?那怎么可能?我的妻子怎么可能掉下来?”
  又一次的静默。没有人想出任何解释——也许是没有人敢贸然开口。
  最后,又是僧侣长婉转说出这不幸的事实。“孩子——你一出征,伊丽莎白王妃便日日为你的性命担忧。她知道土耳其人重金悬赏你的头颅。今天清晨只是几个小时之前——一只箭飞进了她的窗子,箭上紧了张纸条。现在我们知道那一定是土耳其人的诡计——信条上说你已经被杀了。我们无法阻止她……她的临终遗言……”屈萨神父似乎说不下去了。
  “她的临终遗言。”德古拉矗立不动,发出可怕的低语声:“告诉我!”
  “她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的王子已经死了。没有了他,一切都已罔然。愿上帝让我们在天堂里重逢。’”
  “上帝?上帝!”那是一声怒吼的挑战,抛向小教堂的天花板。那些围成半圈的人本已慢慢向王子靠近,这时立刻退缩,仿佛是怕突然会天降闪电将他击倒。
  可是德吉拉好像一时又将上帝给忘了。他痛苦的目光再一次落向已死的伊丽莎白,注意到她怪异的外表。
  “她为什么这样?全身湿淋淋的,都是血……为什么她的侍女们没有为她洗净更衣?”
  礼拜堂又一次笼上可伯的沉寂,且有一种紧张的气氛。
  屈萨无可避免地又担负起解释的重担。
  “孩子,她的待女们很忠心,都希望快点让她安息,在这小教堂里。以前——”屈萨停住口,似乎是害怕,又像不知如何接续。
  “以前怎样?”
  没有回答。屈萨脸色苍白。
  “去你的,神父,快告欣我!”

  屈萨神父十分勉强地接口道:“孩子,她是自杀而死的。自杀而死的人当然是不能埋在圣地的。侍女们希望能秘密进行丧礼,在我或教会的任何其它代表——”
  “教会不准她下葬?”
  “王子,那实在由不得我!”神父在惊恐中忽然结巴起来。“她的灵魂无法得救。她受到了诅咒。那是上帝的法则……”
  德古拉王子又发出无意义的叫喊,致命的怒气混合着垂死野兽的吼声。他弯下健硕的身躯,抱住梯阶旁巨大的石圣水盆,猛力将它推翻。干净的圣水泉涌而出,淌过滴在地上的一小摊一小滩河水,被伊丽莎白的鲜血染红了,又继续流过地板,泼溅到那些急忙后退的僧侣们穿了凉鞋的脚上。
  但是他们并不能平静地离开,因为愤怒的堡主并不放过他们。
  “你说上帝的法则吗?这便是我护卫神圣教会的报酬吗?为了我屠杀了上万个祖的敌人?那就让上帝的法则下地狱去吧!”
  旁观者发出了恐慌的呻吟声。屈萨神父步履不稳地向后退,在惊惧中发出不成语调的低哼声;与其说他怕的是眼前的王子,毋宁说他怕的是王子的亵渎言行。他以颤抖的手举起一个小型的木十字架,就像在对付撒旦一般。
  王子伸手用力抓住那好似要以十字架威胁他的手腕。
  “亵渎上帝!”屈萨尖叫道:“不要背弃上帝!不要——”他的话融化在痛苦的叫声中。因为他的胳臂快被扭断了。
  德古拉的声音大而清楚:“我弃经上帝——还有你们这些靠祂吃饭的伪善者。如果我的爱人必须在地狱中焚烧——那么我也会的!”
  在下一剎那,屈萨神父的一根臂骨在强力的扭曲下发出“啪”的断裂声,神父随即跪倒在地,发出苦痛的惨叫声,而他手中的小十字架也掉落在水渍满怖的地板上。
  德古拉好似已将他遗忘,吼道:“既然上帝不肯教赎她为了报仇,我便将自己交给黑暗的力量!”他伸开双臂,声若宏钟:“让死亡成为我的生命!”
  旁观的僧侣们又发出一声恐惧的呻吟。小教堂里陷入紧急的警戒状态,僧侣们争相夺门而出。
  德古拉拔出剑,转身直冲向祭坛上方的大型木十字架。在忿怒中,他以全身的力量将剑刺进了十字架的正中央。十字架在这锐利的冲击下震动了;假若十字架上钉了任何人的话,这一剑所刺之处正好是在心脏附近。
  先是一个声音,接着是另一个,然后又是一个,尖声叫着十字架的伤口渗出了血。
  小教堂现在满是惊叫的人声。在众人竞相逃走的纷乱中,蜡烛和雕像一个接一个被撞倒了,有些人甚至在忙乱中踩到了死者的躯体,事后许多人说他们看到基督的血流到地板上与她的血混在一起了。
  因悲痛与气愤而失去理智的王子,已冲过神殿,冲向放有圣体的大礼拜堂。他伸手抓起金圣杯,将杯中所盛的圣液随意泼弃。
  然后,他又冲回伊丽莎白身边,弯身用圣杯在最深的一滩圣血水中舀出半杯血水,再将杯子高高举起。
  “‘血就是生命!’”他引用圣经的句子后,又加了一句:“也就是我的!”
  德古拉王子一饮而尽。
  喝下那液体后,他已奄奄一息。
  他的奄奄一息,却无止尽地持续,持续。
或许您还会喜欢: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地精传奇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梦每个人都会有,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敲击键盘将梦化为一个个字符。做梦的人多了,写梦的人也多了,看梦的人更多了。当一个个梦想列于书站之中,我们不禁会发现许多的梦是那么相似。在金戈铁马中争霸大陆是我曾经的梦,但此时却不是我想要的。当“我意王”如天上的云朵随处可见后,英雄们早已失去光泽,那些豪言壮语怎么看都像是落日的余辉,虽然美,但已是黄昏时。对于什么题材流行我并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式奇幻。 [点击阅读]
基督山伯爵
作者:佚名
章节:130 人气:2
摘要:大仲马(1802-1870),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 [点击阅读]
大西洋底来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0 人气:2
摘要:阴云密布,狂风怒号,滔天的大浪冲击着海岸。海草、杂鱼、各种水生物被涌上海滩,在狂风中飘滚、颤动。一道嶙峋的峭壁在海边耸起,俯视着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洋。一条破木船搁浅在岸边,孤零零地忍受着风浪的抽打。船上写着几行日文。孤船的旁边,一条被海浪选到沙滩上的小鲨鱼,发出刺耳的哀叫。在任暴的风浪里,野生的海带漂忽不走,有些在海浪里起伏深沉,有些被刮到海滩上,任凭酷热的蒸腾。 [点击阅读]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2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