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修道院纪事 -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每年都有人由于一生吃得太多而死,所以犯中风病的事一再出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有时一次就能叫人丧命;如果患者侥幸脱逃,也会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如果是右边还会失声,除了多次放血之外无药可治。但是,并不因此就没有由于一生吃得太少而死而且死得更容易者,也不乏仅以沙丁鱼和大米以及生某填饱肚子者,所以这些居民便得了个“生某”的诨名,他们在陛下诞辰之日才吃得上肉。上帝希望河里鱼儿多,因此我们应当为鱼儿大唱赞歌。但愿里斯本郊区的农民,不分男女,都赶着驴群把一筐筐生荣和其他蔬菜运来。但愿不缺必不可少的大米。但是,与所有其他城市相比较,这里更像一张半边食物有余、半边食物不足的嘴,所以,在下巴肥得流油者与脖子干枯者之间、肥头大耳者与骨瘦如柴者之间、臀部丰满者与干瘦者之间、大腹便便者与肋骨历历在目者之间任渭分明。只有四旬斋和每天升起的太阳对众生一视同仁。
  街上举行了狂欢节。有钱买鸡、羊、甜蛋糕和油煎饼的吃得肚子圆溜溜的;惯于为非作歹的在大街小巷胡作非为;人们在身后安上假尾巴,用灌肠的注管往别人脸上喷水,把一片片葱头扔到别人身上;没完没了地喝酒,直到打嗝儿和呕吐还不肯罢休;砸烂了锅,弹起了手风琴。如果说没有更多的人倒在广场、街巷,肚皮朝天,那是因为本市太肮脏,遍地是垃圾和粪便,癞皮狗和野猫乱窜,即使没有下雨也泥泞不堪。现在是补赎已往的放荡行为、折磨灵魂以使躯体伪装悔恨的时候了。这不循规蹈矩的躯体,这桀骜不驯的躯体,这有节制的躯体,这猪圈里的猪移,猪圈就是里斯本。
  赎罪队伍就要出来了。我们已经用斋戒惩罚过肉体,现在该用鞭子惩罚了。节制饮食净化人的精神,忍受某些折磨刷净灵魂接缝处的污秽。赎罪者们都是男人,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头,紧跟着打旗幡的修士们,旗幡上是圣母和基督耶稣像。他们后面是华丽的伞盖下的主教,接着是异架上的神像以及神父、教友会和兄弟会组成的长长的队伍,他们都想着灵魂得救,一些人相信还没有丧失灵魂,另一些则心怀疑虑,因为还没有接受审判;或许之中每个人暗想,世界从出现之日便是疯狂的世界。游行队伍在一行行人中间穿过。穿过时,男男女女都在地上打滚,一些人抓自己的脸,另一些人揪自己的头发,所有人都打自己的嘴巴;主教不停地朝这边和那边划十字,一个待祭摇晃着香炉。里斯本气味难闻,弥漫着腐烂的臭气,焚香盖住恶臭,恶在肉体,被熏香的是灵魂。
  窗户上只有女人,习惯就是这样,赎罪者们腿上锁着脚镣,或者肩上扛着沉重的铁块,两臂抱住铁块,看样子有如被钉在十字架上,或者用鞭子抽打脊背,鞭梢上挂着带玻璃渣的硬蜡球。用这种鞭子抽打自己是游行中最精采的节目,因为他们身上真的鲜血淋漓并且尖声吼叫;之所以吼叫,一则是确实疼痛,二则是显然出于快感;对于后者,假如不知道其中某些人的心上人站在窗台上、他们参加游行与其说是为了拯救灵魂倒不如说为了肉体已享受的或者已承诺将享受到的欢快,那么我们便无法理解。

  他们的高顶帽上或者鞭子上都绑上了彩带,每个人用各自的颜色;如果』已上的女人在窗前为受罪的男人感到痛苦和怜悯,如果不是也有很久以后我们才懂得叫作性虐待狂的快感的话,她要是在乱哄哄的赎罪者、旗幡和惊恐与乞求的人群以及嘈杂的应答祈祷声、张弛不定的伞盖和摇摇晃晃的神像中从外表或身影辨认不出哪一个是她的情夫,那么她至少可以从彩带是粉红色、绿色或者黄色、紫丁香色以及红色或天蓝色猜出,那一个就是侍候她的男人,正在为她猛烈地抽打自己,由于不能说话而正在像发情的公牛一样嚎叫。但是,如果其他女人和她本人认为赎罪者的胳膊抡得不够有力,或者从上面看不到鞭打出的血印和伤痕,女人们就会齐声起哄和发出阵阵嘘声,这些疯狂的女人们要求胳膊用力抽打,想听见鞭子发出的劈里啪啦的声响,想让鲜血像救世主当年那样流淌。与此同时,她们的圆裙子在颤动,两条大腿随着刺激的节奏一张一合。赎罪者来到心上的女人那窗户下面的街上,女人俯视着他,或许与她一起俯视的还有她的母亲或堂姐妹,或者女佣,或者能容忍这一切的祖母,或者嫉妒心极强的姑妈,但她们根据新近的体验或遥远的回忆都完全明白,眼前的事与上帝毫不相干,而是调情,很可能上面的痉挛是回应下面的痉挛;男人跪在地上疯狂地抽打,同时疼得不断呻吟,女人则瞪大眼睛望着倒在地上的她的男人,张开嘴要吮吸他的鲜血和其他东西。游行队伍停了足够的时间才结束了这场戏,主教向人们祝福,女人的肢体感到那种舒心的轻松,男人继续往前走,如释重负,心里想着,从今以后元须这样用力抽打自己了,让其他男人为了其他女人的欢娱去干这种事吧。
  虐待了皮肉,开始禁食,似乎人们直到复活节都要忍饥挨饿,出于人的本性,似乎就可以指望清除圣母脸上的阴影,因为现在耶稣受难和死亡互相靠近了。然而,或许是鱼类中的磷质激起了欲望,或许是四旬斋期间让女人们独自到各教堂去的习惯与每年中的其他日子形成对照,在这些日子里,除了大门临街的平民百姓和在街上卖色相者以外,女人们都关在家里,而那些出身高贵者更是自称足不出户,一生只去3次教堂,即洗礼、结婚和埋葬的时候,其他时间去家中的小教堂;或许是上述习惯表明四旬斋是多么无法忍受,四旬斋期间都是预告死亡的日子,这一点我们应当提防。虽然丈夫们关心或者佯装关心妻子们是否像她们所说的那样除了尽宗教义务之外不干别的事,但女人们毕竟在一年当中能自由这一次。如果出于在公共场合的体面不能独自前往,那么陪伴她的人也有着同样的欲望和满足这些欲望的需要;所以,如果妻子在两座教堂之间遇上了一个男人,不论是什么男人吧,保护她的女佣也照样行事,双方心照不宣,两个人在下一个祭坛前再次相遇的时候都明白,四旬斋并不存在,万幸的是世界从出现之日起便是疯狂的世界。里斯本的街道上到处是容同样衣服的女人,用面纱和长裙裹得严严实实,只能从打开的小隙缝里能看出她们有眼睛或嘴唇,这是偷偷调情和表达性欲的普遍手段。在这些街道上,每个街角都有一座教堂,每个街区都有一座修道院,春风在头上吹拂,要是没有春风则有一声声叹息在头上萦绕;那些在忏悔室或者适合作其他忏悔的偏僻地方忏悔的人倾吐着奸情,在快感和地狱之间飘乎不定;在这实行节欲、进行丧礼、祭坛上一无所有和罪孽无处不在的日子里,无论是快感还是地狱都是甜蜜的。

  然而,如果是白天,清白或者佯装清白的丈夫们就正在睡午觉;如果是夜晚,街上和广场悄悄挤满了散发着洋葱头和黛农革气味的人群,教堂敞开的大门里传出低低的祈祷声;如果是夜晚,他们会更加放心,因为过不了多久便能听开门声,楼梯上响起脚步声,女主人一边走一边和带去的女佣亲密地说话,没有女佣者带的就是女奴;从缝隙里可以看到摇曳的蜡烛或者油灯;丈夫装出刚刚醒来的样子,妻子装出把丈夫唤醒的样子;要是他问,怎么样,我们已经知道她会回答说,累死了,脚掌和膝盖都麻木了,但灵魂得到了安慰;她还说出了个神秘的数字,去了7座教堂,口气非常动情,这要么因为非常虔诚,要么因为非常不虔诚。
  王后们享受不到这种轻松,尤其是在怀孕之后,合法丈夫在9个月的时间里不会靠近她们;当然,平民百姓也要遵守这个规矩,但他们总还有违反规矩的时候。而对唐娜·马丽娅·安娜来说还有一个贞洁的原因,她由于在奥地利受的教育而虔诚得近乎怪疲,并且与圣方济各教派有那份默契,于是便表明或暗示她腹中正在形成的婴儿既是葡萄牙国王的儿子,同样也是以一座修道院换来的上帝的儿子。

  唐娜·马丽娅·安娜很早就睡觉了。上床之前和侍候她的贵妇们一齐低声祈祷了一番,用羽绒被子盖得严严实实之后又独自祈祷起来,没完没了的祈祷,贵妇们开始打瞌睡,但她们虽不算处女,但知识渊博,毕竟还能勉强忍受,最后都退出去了,只剩下灯架上的灯光和在那里过夜的贵妇,她睡在一张较矮的床上,不久便昏昏沉沉。如果她想做梦那就做吧,她眼皮后面做的梦无关紧要,我们关心的是唐娜·马丽娅·安娜似睡非睡时心头颤动的思绪;安息日她一定要去圣母教堂,修女们首先要为她打开耶稣的裹尸布,然后再向信徒们展示,裹尸布上耶稣身体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这是基督教中唯一的一块真正的耶稣裹尸布;亲爱的女士们,亲爱的先生们,既然所有其他的也都是唯一真正的,或许在世界各地展示不是同时进行的,因为它在葡萄牙,是最真正的,确实是唯一的。唐娜·马丽娅·安娜还清醒的时候,看见自己在那块最神圣的布前俯下身子,但没有来得及知道是否会虔诚地亲吻它,因为突然昏然人睡了,坐进了一辆马车里,天已黑下来,回到了有国王卫队保卫的王宫,忽然间有个骑马的男人打猎归来,4个随从各骑骡子,挂在鞋子上的网子里有猎得的飞禽走兽;男人手持火枪朝马车飞奔而来,马蹄在石头上踏出火花,马鼻子里冒着热气。他像闪电一样冲开王后的卫队,来到马车的踏板前,勒住坐级;火把照亮了他的脸,原来是唐·弗朗西斯科王子。他从梦中的什么地方来呢,为什么又屡屡出现呢。看见马跑过来,她吃了一惊,从他在石路上奔跑的样子看,不会是别人。可是,把一次次梦境比较一下,王后发现,王子离她越来越近;他想干什么呢,她又想干什么呢。
  四旬斋对一些人来说是梦,对另一些人来说是熬夜。复活节过去了,它唤醒了人们,但也把女人们重新送回了卧室,负起女人的责任。家庭之中又增加了一些戴绿帽子的丈夫,而他们对这个季节之外发生的其他有伤名誉的事还是相当凶狠的。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过去,终于到了我们谈一谈鸟儿的时候了,这时候我们听到,彩带和花儿装饰的鸟笼中的金丝雀在教堂里吸流啼略,歌声中充满疯狂的爱情,而修士却在讲道台上布道,讲述他认为最神圣的事情。基督升天节到了,鸟叫声飞上拱顶,祈祷声也许升上天空,也许升不上天空;如果没有鸟鸣的帮助,难以指望祈祷声让上帝听到,或许我们还是默口缄言为好。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夜半撞车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1在我即将步入成年那遥远的日子里,一天深夜,我穿过方尖碑广场,向协和广场走去,这时,一辆轿车突然从黑暗中冒了出来。起先,我以为它只是与我擦身而过,而后,我感觉从踝骨到膝盖有一阵剧烈的疼痛。我跌倒在人行道上。不过,我还是能够重新站起身来。在一阵玻璃的碎裂声中,这辆轿车已经一个急拐弯,撞在广场拱廊的一根柱子上。车门打开了,一名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拱廊下,站在大饭店门口的一个人把我们带进大厅。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女人十日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位年轻的女人,为活跃无聊的产房生活,十天内讲述了!”00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初恋、引诱、遗弃、强||奸、复仇、婚外情的荒唐、性*生活的尴尬……在妙趣横生兼带苦涩酸楚的故事背后,则是前苏联社会的fu败、男人灵魂的丑陋、妇女处境的悲惨,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便是《女人十日谈》向读者展示的画面及其底蕴。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2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在纽约第三刑事法庭坐着等待开庭,等待对曾经严重地伤害了他的女儿并企图侮辱他的女儿的罪犯实行法律制裁。法官面容阴森可怕,卷起黑法衣的袖子,像是要对在法官席前面站着的两个年轻人加以严惩似的。他的表情在威严傲睨中显出了冷酷,但是,在这一切表面现象的下面,亚美利哥·勃纳瑟拉却感觉到法庭是在故弄玄虚,然而他还不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的行为同那些最堕落腐化的分子相似,”法官厉声地说。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杰罗德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十月的微风在屋子的周围吹拂着,杰西听到后门不时地嘭嘭作响。秋天里门框总会膨胀,必须猛地一拉才能关上。这次,他们把这给忘了。她想,在他们沉醉于爱河之前,得让杰罗德回去关上门,不然的话,嘭嘭的撞门声会让她发疯的。接着她又想,考虑到眼下的情景,那会多么荒唐,会整个儿破坏情绪的。什么情绪呢?这可是个好问题。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