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席特哈尔塔 - 戈塔马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在萨瓦梯城,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活佛戈塔马的名字,家家户户都随时准备接待戈塔马的弟子,那些默默无语的化缘者,给他们的饭碗装满食物。戈塔马最喜欢住的地方离城不远,叫耶塔瓦纳林苑,富商阿纳塔品迪卡是活佛的一个忠实崇拜者,那是他送给活佛及其门徒的礼物。
  两年年轻的苦行僧寻找戈塔马的住处,按照别人介绍与回答的指引来到了这个地区。他们到达萨瓦梯之后,在第一家屋门前就停下来化缘,受一顿款待。他们收下了食物,席特哈尔塔向那个给他们食物的女人:
  “谢谢你,你真好心。我们很想知道活佛住在哪儿,因为我们是两个来自森林的沙门,想来见他,听他亲口讲经。”
  那女人说:“来自森林的沙门啊,你们到这儿来算是找对了地方。活佛就住在耶塔瓦纳,住在阿纳塔品迪卡的林苑里。你们这两位朝拜者可以去那儿过夜,因为那里有足够的地方接待大批前来听他讲经的人。”
  戈文达很高兴,满怀喜悦地叫道:“真好啊,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总算是走到头了!可是,朝拜者的大娘啊,请告诉我们,你认识活佛吗?你亲眼见过他吗?”
  那女人说:“我见过他好多次。在好多日子里都见到他,目睹他穿着黄僧衣默默地穿街过巷,默默地停在各家各户门前,递上他的碗,又拿着盛满食物的碗离去。”
  戈文达听得入迷,还想再打听许多情况,可是,席特哈尔塔却提醒他继续前行。他们道过谢就走了,几乎用不着再问路,因为有不少朝拜者和戈塔马的弟子都在前往耶塔瓦纳的路上。他们晚上到了那儿,见到不断有一批批找住处的人到达,发出叫嚎声和讲话声。这两个过惯了森林生活的沙门很快就不声不响地找到了栖身之处,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早上。
  到太阳升起时他们才惊奇地发现,在此地过夜的信徒和好奇者竟是好大一群人!在这座美丽林苑的所有小径上,都有穿着黄僧衣的和尚走来走去。他们东一群西一伙地坐在树下潜心修行,或是进行宗教讨论。那些浓荫覆盖的花园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城市,挤满了像蜜蜂一样麇集的人们。大多数和尚正拿着化缘碗往外走,去城里募集他们每天只吃一顿的午餐。就连活佛本人也通常是早上出去化缘。
  席特哈尔塔看见了活佛,马上就认出了他,就好像有神灵指点似的。他注视着活佛,一个身穿黄僧衣的朴实无华的人,手里端着化缘碗,静静地走了过去。
  “快看这边!”席特哈尔塔小声招呼戈文达,“这个人就是活佛。”
  戈文达仔细打量这个身穿黄僧衣的和尚,觉得他似乎跟其他千百个和尚毫无区别。但是,戈文达很快也认出来了:此人正是活佛。于是,他们便跟随在他身后,边走边仔细地观察他。
  活佛谦逊地走着自己的路,陷于沉思之中,他那平静的面容既不快活也不悲伤,似乎在向他们微笑。活佛面带隐隐的笑容,平静、安详,就像一个健康的孩子,从容步行,穿着僧衣,步子和追随他的所有和尚同样,遵循着严格的规矩。他的面容和步子,他的静垂的目光,他的静垂的双手,以及手上的每一根指头,都显示出安宁,显示出完美。他并不追求什么,也不摹仿什么,而是柔和地呼吸,处于一种不容破坏的安宁之中,一种不会衰败的光线之中,一种不容侵害的和平之中。
  戈塔马就这样朝城里走去,去化缘。这两个沙门单从他那安宁的完美、仪态的觉静就认出了他,那仪态没有追求,没有欲望,没有摹仿,没有烦劳,只有光明与和平。

  “咱们今天可以听他亲口讲经了。”戈文达说。
  席特哈尔塔没答话。他对讲经并不怎么好奇,不相信讲经能教给他新东西。他和戈文达一样,早就多次听说过这位活佛讲经的内容,尽管那都是来自第二手和第三手的报告。他聚精会神地凝视着戈塔马的头、他的肩、他的脚以及他的肃然垂放的手,觉得这只手每根手指的每个关节都有学问,都会说话、呼吸和散发出芳香,都闪耀着趔的光辉。这个人,这位活佛,全身上下直至小手指的姿态都是诚挚的。这个人是圣洁的。席特哈尔塔对他比对任何都尊敬,对他比对任何人都热爱。
  两个人跟着活佛走到城边,就默默地返回了,因为他们打算这一天戒食。后来,他们看见戈塔马回来,看见他在弟子们围坐的贺圈中用餐他吃的东西简直连一只鸟儿都喂不饱他们看见他又回到了芒果树的浓荫下。
  晚上,当炎热已经消退时,林苑里到处都活跃起来,大家聚集到一起听活佛讲经。他们听着活佛的声音,那声音十分完美,显示出完美的平静,充满着和平。戈塔马讲有关烦恼的学问,讲烦恼的起源,讲消除烦恼的途径。他的深沉的演讲平和流畅,清晰明朗。生活就是烦恼,世界充满了烦恼,但是可以找到摆脱烦恼的方法:谁走活佛的路,谁就能得到解脱。
  活佛用柔和而又坚定的声音讲述着,讲授了四项主要原理,讲授了八条途径。他耐心地遵循讲道理、举例并重复的惯常方式,他的声音在听众头顶上洪亮而又平静地回响,好似一道光,好似一片星空。
  活佛结束讲经时已经夜深了,几个朝拜者走上前去,请求加入这个集体,愿意皈依活佛。戈塔马接纳了他们,说道:“你们都认真地听了我讲经,已经有所收获,那就加入进来吧,进入圣洁之中,彻底结束一切烦恼吧。”
  瞧,腼腆的戈文达这时也走上去说:“我也愿意信奉您和您的学说。”戈文达请求成为活佛的弟子,结果也被接纳了。
  接着,活佛退下去就寝,戈文达转向席特哈尔塔,热诚地说道:“席特哈尔塔,我没有权利责怪你。可是,咱们俩都听了活佛讲经,都听了他的教诲。戈文达听了教诲后已经信奉了活佛。可是你呢,我尊敬的人,难道你就不想走这条获救之路?难道你还犹豫,还要等待?”
  席特哈尔塔听了戈文达的话如梦方醒。他久久地凝视戈文达的脸,然后低声说道,语气中毫无讽刺的意味:“戈文达,我的朋友,现在你迈出了第一步,你选择了这条路。哦,戈文达,你向来都是我的朋友,一直是紧跟着我。我常想:没有我,戈文达会不会有一天也出于自己的意愿而单独迈出一步呢?瞧,现在你成了男子汉,自己选择了自己的道路。但愿你能把这条路走到底,哦,我的朋友!但愿你能获救!”
  戈文达没有完全听明白,于是又用不耐烦的口气重复了他的提问:“你倒是说呀,我求求你,亲爱的朋友!告诉我,怎么就不能是另一种样子,你,我的博学的朋友,也信奉这位可敬的活佛呢?”
  席特哈尔塔把手放在戈文达户上说:“你没听清我的祝愿,戈文达。我再重复一遍,但愿你能把这条路走到底!但愿你获救!”
  这是戈文达才明白,他的朋友要离开他了,便哭起来。
  “席特哈尔塔!”他抱怨地喊道。
  席特哈尔塔温和地说:“别忘了,戈文达,你现在已经是皈依佛祖的沙门了!你抛弃了故乡和父母,抛弃了出身和财产,抛弃了自己的意志,抛弃了友情。信仰要求这样,活佛要求这样,你自己也愿意这样。明天,哦,戈文达,我就要离开你了。”

  这两个朋友又在小树林里溜达了很久,躺下之后也仍然久久未能入眠。戈文达再三追问他的朋友,要他说清楚为什么不愿信奉戈塔马的学说,他在这一学说中到底发现了什么缺陷。但是,席特哈尔塔每次都回答说:“算了吧,戈文达!活佛的教诲出类拔萃,我怎么能发现缺陷呢!”
  第二天清早,活佛的一个弟子,一个年长的和尚,跑遍了林苑各处,把所有新皈依的门徒都叫到他身边,让他们穿上黄僧衣,并且给他们讲解初步的知识,以及与他们的身份相应的职责。戈文达这时又跑回来,再一次拥抱了自己的好友,然后便加入了新和尚的行列。
  席特哈尔塔却沉思着漫步走出了林苑。
  这时,戈塔马刚巧跟他迎面相遇。他满怀敬畏地向活佛问好,见活佛的目光满含仁慈与安详,就鼓起勇气请求活佛跟他谈一谈。活佛默默地点头同意了。
  席特哈尔塔说:“活佛,昨天我有幸听了你奇妙的讲演。我和我的朋友从远方赶来,就是要来听你讲经的。如今我的朋友已留在了你身边,皈依了你,而我却要重新开始我的旅程了。”
  “随你便啊。”活佛彬彬有礼地说。
  “我的话也许太狂妄,”席特哈尔塔继续说道,“但是,在把我的想法坦诚地告诉活佛之前,我不想离开。活佛,你能不能再劳神听我讲一会儿呢?”
  活佛默默地点头同意了。
  席特哈尔塔说:“最最可敬的活佛呀,你的教诲有一点我最钦佩。你所讲的一切都十分清楚,确凿无疑,你把世界当作一圈完美无缺的、永远不会断裂的链子展示给大家,一圈由原因和结果连接而成的永恒的链子。从来没有谁阐释得这么清楚,这么无可辩驳。婆罗门听了你的教诲,把世界看成完美的关联体,没有缺陷,透明得像一块水晶,不依赖于偶然,不从属于神灵,他的心会在身体内跳动得更加实在。这个世界到底是好还是坏,尘世的生活到底是烦恼还是欢乐,这很可能还是悬而未决的,也可能是并不重要的——但是,这个世界的和谐统一,一切事物的相互关联,大大小小的事物都包含在同一潮流之中,都遵循着产生、发展和死亡的同一规律,这些都已经被你的伟大教诲阐明了,活佛。不过,按照你的教诲,万物的这种统一性和连贯性却在一个地方断开了,某种陌生的东西,某种新的东西,某种以前没有的、不能显示和不能证明的东西,通过这个小缝涌入了这个统一的世界。那就是你的关于超越尘世、获得拯救的教诲。由于这个小缝,由于这个小小的断裂,整个永恒和统一的世界法则又破裂和解体了。活佛,但愿你能原谅我冒昧地讲出这番不同的意见。”
  戈塔马静静地听他说,一动不动,然后,活佛用他那仁慈、礼貌而又清晰的声音说道:“哦,婆罗门之子,难得你听了我讲经之后作出这么深入的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一道裂缝,一个缺陷。但愿你能对此继续思考。可是,好学的人,你要警惕众说纷纭和无谓的争论。问题并不在于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它们可以是美的或丑的,可是聪明的或愚蠢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护或抵制它们。你从我这儿听到的道理并不是我的意见,其目的也不是给好学的人解释这个世界。它的目的是另外的东西,是为了摆脱痛苦。这就是戈塔马所讲的内容,岂有它哉!”
  “噢,活佛,但愿你别生我的气。”年轻人说,“我刚才那么,不是要跟你争论,进行无谓的言词之争。你讲的确实有道理,问题并不在于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不过,请让我再说明这一点:我从来就没怀疑过你。我没有怀疑过你是活佛,你达到了目的,那个成千上万婆罗让和婆罗门子弟正在追求的最高目的。你已经摆脱了死亡。这是由于你自己的探索,按照你自己的途径,通过思索,通过潜修,通过认识,通过领悟,然后才获得的,而不是通过讲经达到的!哦,活佛,这就是我的想法——没有谁能通过讲经获得解脱!哦,尊敬的活佛,你无法用话语和讲经来告诉别人,在你大彻大悟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大彻大悟的活佛的教诲包含着许多内容,它教会人们正直地生活,不去做坏事。但是,有一点却没有包含在如此清楚、如此可敬的讲经之中:它没有包含活佛本人亲身经历的秘密,在千千万万人当中他一个人经历的秘密。这就是我在听你讲经时想到和认识一牟。这就是我要继续去漫游的原因倒不是为了去寻求另一种更好的学说,因为我知道并没有那样的学说,而是为了抛开一种学说和老师,独自去实现我的目标,或是死去。但我会常常想到这一天,活佛,想到这一时刻,因为我亲眼见到了一位圣贤。”

  活佛的眼睛平静地注视着地面,他那玄妙莫测的面孔显现出完美无瑕的恬静。
  活佛慢悠悠地说:“但愿你的想法并无差讹,但愿你能达到目的!可是请告诉我,你是否见到了我那一大群信徒,我那许多兄弟,而他们已信奉了我的学说?素不相识的沙门呀,你是否相信抛开学说,回到世俗生活和情欲生活中去,对他们所有人会更好一些?”
  “这样一种想法离我太远了!”席特哈尔塔叫道,“但愿他们全都信奉你的学说,但愿他们都达到自己的目标!我可没有权利对别人的生活作出评判!我仅仅需要对我,对我自己一个人作出判断。我必须选择,我必须取舍。我们沙门寻求自我解脱,活佛。假如我是你的一名弟子,可敬的活佛,那么,我会担心发生这样的情况:我的自我只是表面上虚假地得到安宁的解脱,实际上它却继续存在并且变大,因为那样我就会有学说,有追随者,有我对你的爱,使僧侣集体成为我的自我!”
  戈塔马似笑非笑,怀着不可动摇的清醒和友好注视着这个陌生人的眼睛,然后做了个几乎看不出来的手势,向他告别。
  “你很聪明,沙门。”活佛说,“你讲话很聪明,我的朋友,只是要当心千万别聪明得过了头!”
  活佛走了,他的目光和似笑非笑的表情却永远刻在了席特哈尔塔特哈尔塔的记忆中。
  他想,我还从来没见到过有谁能这样看人和微笑,这样端坐和走路呢。我真希望自己也能这样看人和微笑,这样端坐和走路,这样自由自在,这样肃然可敬,这样深沉,这样坦诚,这样单纯又充满神秘。只有进入了自我深处的人,才真正能这样看人和走路。好吧,我也要设法进入自我的内心最深征!
  席特哈尔塔心想,我总算是见到了一个人,一个我在他面前不得不抵垂眼帘的人。在别人面前我不会垂下眼帘,决不会,因为就连这个人的学说都没能吸引我,更何况别人的呢?
  这个活佛剥夺了我,席特哈尔塔心想,活佛剥夺了我,可是同时他又给了我更多。他夺去了我的朋友,这个朋友原来听我的,现在却相信他,原来是我的影子,现在却成了他的影子。不过,他把席特哈尔塔,也就是我自己,送给了我。
或许您还会喜欢: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