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心兽 - 第二章(8)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皮埃勒上尉对埃德加、库尔特和格奥尔格说,这首诗煽动逃亡。他们说:这是一首古老的民歌。皮埃勒上尉说:如果这是你们当中某个自己写的,还好一些。虽然也够糟的,但现在更加糟糕。过去,这类歌可能是民歌,但时代不同嘛。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政权早已被推翻了。今天我们的人民唱的是另外一些歌。
  埃德加、库尔特、格奥尔格和我在河边走着,顺着那些树,顺着我们的谈话。埃德加把夏屋的钥匙还给了那个从来不引人注意的男人。书、照片和本子我们几个人分了。
  呼吸从每个人的嘴巴里爬到冷空气中。一群动物纷纷从我们面前逃跑。我对格奥尔格说:瞧,你的心兽跑出来了。
  格奥尔格拿拇指顶起我的下巴:又是你的施瓦本心兽。他笑了起来。唾沫星子溅到了我的脸上。我垂下目光,看见下巴底下格奥尔格竖起的手指。他的指关节发白,手指冻得发紫。我擦掉颊上的唾沫星子。萝拉管睫毛烟炱里的唾沫叫猴油。为了给自己解围,我说:你是木头做的。
  我们的心兽如耗子一般逃跑。一边纷纷向后甩掉身上的毛皮,逃得踪影全无。如果我们接连说很多话,它们在空气中就待得久一些。
  写信的时候别忘了写日期,每次都要夹一根头发,埃德加说。要是头发不见了,就知道信被拆过。
  一根根的发丝,我心里想,坐着火车周游全国。深色的是埃德加的,浅色的是我的。红色的是库尔特和格奥尔格的。他俩被学生们称作金童。一句话里出现指甲剪表示审讯,库尔特说,鞋子表示搜查,感冒表示监视。称谓后面永远用感叹号,面临死亡的威胁时只写一个逗号。
  岸边的树一直垂到水里。是头柳和沼泽柳。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植物名称知道我做的那些事的原因。这些树却不知道埃德加、库尔特、格奥尔格和我为什么在河边行走。四周的一切都散发出离别的气息。我们谁也没有说出这个词来。
  有个孩子很怕死,还在拼命吃青李子,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站在园子里,在植物中寻找着原因。植物和茎叶也不明白,为什么这孩子要动用手和嘴巴吃着跟自己的生命过不去的东西。只有植物的名称知道为什么:水生三叶草、羊胡子草、白乳飞廉、公鸡脚、手指草、黑色苏珊娜、国王蜡烛、懒惰树、刺苹果、铁帽子。
  我是最后一个撤离学生宿舍的。当我从河边回来,四角中女孩子们的床已经光了。她们的箱子不在了,壁橱里只挂着我的衣服。扩音器哑了。我开始收拾床铺。没有枕头的枕套是个装头颅的袋子。我把它迭好。装睫毛膏的盒子放进大衣袋里。没有被子的被套是个装尸袋,我把它迭起来。
  我掀掉被子正要扯床单,发现床单上躺着一只猪耳朵。这是女孩们的临别赠物。我抖了抖床单,耳朵仍附在上面,原来它像纽扣一样被缝在了正中间。我看见针脚和黑线穿过发蓝的软骨。我连恶心的力气也没有。比猪耳朵更让我害怕的是壁橱。我把衣服一股脑儿全抱出来扔进箱子里。眼影、眼线笔、粉饼和唇膏躺在箱底。
  我不知道四年是什么。不知道这四年是挂在我心里还是衣服上。最后一年是挂在壁橱里。我这一年里每天早上都化妆。越不想活就越爱化妆。
  我迭好床单,耳朵在里面。
  走廊尽头,枕套、被单、床单堆积如山。一个穿着浅蓝大褂的女人站在前边。她正在数枕套。我把床上用物递给她时,她停了下来。她用铅笔搔着痒,我报上自己的姓名。她从褂子口袋里抽出一份名单,找了一会儿,在上面打了个叉。她说:你是倒数第二个。最后一个,我说,倒数第二个死了。
  那天萝拉原本会穿着薄雾连袜裤上火车。第二天,那个从雪地里赶着羊群回家的人,会以为他姐姐大冷天是光着脚丫子下火车的呢。
  我拎着箱子走出四角前,肯定在空落落的壁橱前又伫立了一回。稍前,我又一次打开了窗户。天边的云宛如犁过的地里一摊摊的积雪。冬天的太阳有牙齿。我在窗玻璃中看到自己的脸,等待着太阳将城市从它的光亮中抛出去,因为天上已有足够的雪和泥。
  当我拎着箱子走到街上,那心情就像是要立刻反身回去关上橱门。窗户大开着。橱门也许关上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迷恋
作者:佚名
章节:104 人气:2
摘要:“喂??…喂????”…嘟嘟…嘟嘟嘟…二零零三年,成南。…又来了…又来了,该死的骚扰电话,今天是十八岁的我的第十七个生日…是我喝海带汤的日子没错了,偏偏接到这狗屎味儿的无声电话…^=_=已经一个星期了,“喂…嘟,喂…嘟”(?誄每次都是一样)那边也不说话,就是偷听我的声音然后就断了…今天早晨我居然在生日餐桌上又被涮了一次…^-_-凭我出神入化的第六感,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2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尤物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渡边伸出不隐约的双手捧住她的脸,动作温柔得教她感到难以承受。她是没指望或许该说不敢指望会更贴切一些,他的温柔对待,以及他此刻凝视她的眼神,他把她拉进自己怀里,抱着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什么话也没有说。终于,他开始吻她,整个晚上,因为过度渴望而凝聚成的硬结,此刻开始化解为缓缓的甜蜜,流过她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颗细胞,就象一条遗忘的溪流。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野蒿园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3
摘要:在站台上穿梭着的人们,没有人会知道,这个年仅二十四岁、体态娇孝显得郁郁寡欢的年轻女入,正在为一个小时后将要和下车的男子偷救而浑身燥热……一傍晚,有泽迪子从紫野的家里赶到新干线的京都车站时,时间是七点十分。虽说快过了四月中旬,白昼日渐延长,但一过七点,毕竟天色昏暗,车站前已开始闪烁着霓虹灯那光怪陆离的灯光。迪子沿左边笔直地穿过站台,在检票口抬头望着列车的时刻表。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