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星际战争 - 第二部 火星人主宰地球-第九章 满目疮痍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的遭遇中最离奇的一幕出现了。不,也许并不那么离奇。到那天我站在樱草山顶上热泪礼赞上帝为止,所经历的一切,至今仍历历在目。随后发生的事情我就忘了。
  以后三天的情况我一无所知。我还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发现火星人灭亡的人呢,后来才得知,好几位我这样的流浪者早在头天夜里就发现了。其中一个——是第一位发现者——赶到圣马丁列格兰德,在我栖身车站期间他就设法向巴黎拍去电报了。随即,特大喜讯的电波迅
  速传遍全世界;数以千计的城市,先前被可怕的凶兆抛进了冰窟里,此时突然沸腾起来,举城欢呼。当我停立在巨坑边缘的时候,消息已经传到了都柏林都柏林:爱尔兰首都。、爱丁堡爱丁堡:苏格兰首府。、曼彻斯特和伯明翰。我后来听说,人们高兴得热泪盈眶,纷纷放下手上的活儿,弹冠相庆,欢呼雀跃,组成浩浩荡荡的人流,一直伸展到克鲁,突然涌向伦敦。已经哑了两周的教堂钟声又敲响了,报告这特大喜讯,整个英格兰大地钟声长鸣。面容憔悴、蓬头垢面的人们骑着自行车沿着每一条乡村公路,大声高呼人类得救的意外消息,向那些面黄肌瘦、目光呆滞的绝望人高呼。急需粮食。谷物、面包和肉类越过英吉利海峡,越过爱尔兰海,越过大西洋,火速运来,救济我们。在那些日子里,似乎全世界的船只都在向伦敦运送物资。然而,对这一切我全无记忆。我四处游荡——一个神经错乱的人。我清醒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座房子里,多亏那儿的好心人,他们在第三天发现我徜徉在圣约翰树林的大街小巷,又是哭泣又是胡言乱语,疯疯癫癫的。他们告诉我,当时我胡乱唱着什么“剩下最后一个活人!好哇!剩下最后一个活人!”那些人虽然也有自己的不幸,但还是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把我带进房子里住下来,让我恢复正常。显然,在我恢复期间他们从我口里了解到关于我的遭遇的只鳞片爪。
  我恢复理智后,他们和颜悦色地就他们所知,告诉我关于皮头的情况。我被困在废墟里后两天,皮头就被一个火星人摧毁了,当地居民全部遇难。那火星人似乎并未受到任何挑衅,就把皮头从地球上抹掉了,就好像顽童一时心血来潮,就会将一座蚁冢踩得稀烂。

  我孑然一身,但他们对我胜似亲人。我孤独又伤心,于是他们非常迁就我。我康复后,又与他们呆了4天。在此期间,我心里萌发了一种蒙眬的渴望,想再次看一看我昔日的小小安乐窝还残存多少,想唤回自己的往昔,这个渴望变得日益强烈。然而,希望渺茫,我反倒愁上加愁。他们好言相劝。他们想方设法让我散一散心,少点忧郁。可是,我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最后还是挥泪告别我与之相处了4日的朋友们,信誓旦旦地保证要回到他们身边,然后又到街上去了,前不久街道都还是又黑暗又怪异又空寂的。
  此时街上又熙熙攘攘了,挤满了归来的人群;有些地方的商店甚至开业了,我还看见一处喷泉式饮水器在哗啦啦地流水。
  我记得,当我踏上返回沃金我那座小房子的伤心归途时,白日是多么明亮,仿佛在嘲弄我似的,街上多么繁忙,我周围的生命多么蓬勃。许多人流落他乡,在大千世界里奔忙,因此成千上万的人被屠杀似乎是不可信的。然而,随后我注意到,与我相遇的人多么面黄肌瘦,他们的头发是多么蓬乱,他们的眼睛是多么大而亮,差不多一半的人依然穿着肮脏的烂衣服。他们的面部表情不外乎两种——不是兴高采烈、生气勃勃,就是坚毅刚强。然而,除了一张张令人鼓舞的面孔外,伦敦似乎成了流浪汉之城。教堂见人就分发法国政府提供的面包。几匹马儿瘦骨嶙峋的。每一条街的街口上,都有佩戴白色警徽的特种警察特种警察:紧急时期帮助维持公共治安的警察。站岗,他们也是面带饥色。一路上没有看见什么火星人的遗迹,但一到惠灵顿大街,我就看见滑铁卢大桥扶壁爬满了红草。
  走到大桥一角,我还目睹到在那个荒唐时代一个常见的景象——一张纸固定在一根木棍上,轻轻地抚弄一丛红草。原来是第一张复刊报纸《每日邮报》的海报。我从衣袋里掏出一个焦黑的先令,买了一份。报纸的大部分版面都是空白,但那位孤独的报人却在报纸背页上登了一幅荒诞不经的广告天象图。他刊登的内容耸人听闻。当时,新闻机构还没有返回。我从报上没有读到什么新闻,只了解到,对火星人机械进行了检验,一周后就得出了惊人的结果。结果之一是发现了“秘密飞行”,当时我本来并不相信,但报纸却令我茅塞顿开。到了滑铁卢车站,我发现火车在免费把人们运回家园。第一次乘车高潮已经过去,火车上乘客寥寥无几,我没有兴致与人闲聊,便独自待在一节空车厢里,交臂而坐,忧伤的目光眺望窗外一掠而过的景物。明媚的阳光下,大地千疮百孔。火车快进站时,在临时铺设的铁轨上颠簸,铁路两旁,是一片焦黑的房屋废墟。克拉彭车站克拉彭车站:在伦敦西南部。方向,尽管一连两天雷雨交加,伦敦市容还是“黑烟”尘粒悬浮,一片黑茫茫的;到了克拉彭车站,铁路又是一团残骸;数以百计的失业职员和店员正在与挖土工一道铺路;我们在仓促铺设的铁轨上颠来簸去的。

  过了车站,沿线大地荒芜得让人倍感陌生,温布尔登受创尤为惨重。沃尔顿多亏其松树林才未被烧毁,似乎是沿线受毁坏最轻的地方。万达河、莫尔河、每一条小溪都成了一大片红草丛,看上去有几分像肉架上的鲜肉,又有几分像腌白菜。不过,萨里那里的松树林太干燥,红色匍匐植物的滕蔓爬不上去。过了温布尔登,铁路线旁,第六只圆筒附近的某些苗圃堆起了泥土。许多人站在圆筒周围,一些皇家工兵正在圆筒里面忙碌。圆筒上空,一面联合王国旗帜迎着习习的晨风招展,欢快地沙沙作响。苗圃里处处长满了红草,举目望去,一大
  片死灰色与紫红色相交,分外刺眼。目光离开近处焦煳的灰色与沉闷的红色,眺望东边山峦,一片翠绿,分外悦目。
  沃金车站通往伦敦的铁路正在抢修,于是我在拜佛里特车站下车,踏上通往美伯里的公路。经过我和炮兵曾与轻骑兵谈话的地方,我来到在那次暴风雨中瞧见火星人的地点附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闪到一旁,发现一簇红草中间躺着那辆翘曲、散架的马车,还有马的白骨散落一地,肉被鸟啄食一空。我驻足凝视这些残骸好一会儿……
  然后,我穿过松树林返回家园,树林里红草丛生,东一团西一团的,齐脖子高。我发现斑狗旅店的老板已经安葬了,于是我经过宗谱纹章院,往家走。路过一座茅屋时,屋门敞开着,一个人站在门口招呼我。

  我抱着一线希望瞧自家的房子,顿时心里凉了半截。房门被撬开了;门没有上插销,我一步步走近时,它在缓缓地敞开。
  只听见呯的一声门又关上了。书房那扇敞开的窗户窗帘飘着,先前我和炮兵就是从那扇窗户眺望黎明的。此后没有人关过它。窗前的树丛同4周前我离开时毫无二致,东倒西歪的。我跌跌撞撞地走过客厅,只觉得整座房子空荡荡的。楼梯上,那个浩劫之夜我成了落汤鸡,蜷伏着躲避暴风雨之处,地毯显得皱巴巴的,褪色了。我看见楼梯上依然留着我和炮兵的泥巴脚印。
  我随着脚印来到书房,发现写字台上依然放着手稿,那是圆筒打开那天下午我留下的,上面还压着透明石膏镇纸呢。我站着读了一会儿被我遗弃的手稿。是一篇论文,探讨关于道德观念的发展是否可能与文明进程同步的问题,文章结尾是一句预言的开头:“大约200年后,”我写道,“我们可望——”句子猝然结束。我记起了,刚刚一个月前那天早晨我魂不守舍,无法集中心思,干脆丢下笔,去向报童取我订阅的《每日快讯》。我还记起了,报童向我家门前走过来时,我走下楼来到花园大门口,听他讲关于“火星人”的离奇故事。
  我下楼来到饭厅,那儿摆着羊肉和面包,早已霉烂了,还有一只打翻的啤酒瓶,都和我与炮兵离开时一样原封不动。我的家荒废了。我看出,自己长久梦系魂牵的希望原来是痴心妄想。这时候,却发生了一桩怪事。“没有用处,”一个声音说道,“房子被遗弃了。已经有10天没有人住了。别呆在这里折磨自己了。全都死光了,只剩下你一人还活着。”
  我大吃一惊。是我在大声自言自语吗?我转过身来,背后的落地窗敞开着。我一步冲到落地窗前,头伸出窗外望去。
  顿时,我惊恐失色,原来是我的表哥和我的妻子,他们也同样惊恐失色——妻子脸色苍白,眼泪都哭干了。她有气无力地叫了一声。
  “我回来了,”她说,“我知道——知道——”
  说着妻子的手往喉咙伸去——身子开始摇晃。我急忙冲上前去,将她搂在怀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寻羊冒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0
摘要:星期三下午的郊游从报纸上偶然得知她的死讯的一个朋友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他在听筒旁缓缓读了一家晨报的这则报道。报道文字很一般,大约是刚出大学校门的记者写的见习性文字。某月某日某街角某司机压死了某人。该司机因业务过失致死之嫌正接受审查。听起来竟如杂志扉页登载的一首短诗。“葬礼在哪里举行?”我问。“这——不知道。”他说,“问题首先是:那孩子有家什么的吗?”她当然也有家。 [点击阅读]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