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星际战争 -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第十一章 窗口惨景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说过,我的情感风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自己又冷又湿,楼梯地毯布满小小的水洼。我机械地站起来,走进餐室,喝一杯威士忌,然后去换衣服。
  换了衣服后,我不知不觉地上楼来到书房。书房窗户俯瞰通向霍塞尔公地的树林和铁路。先前我们出走时太慌忙了,忘记关上这扇窗户。走廊漆黑,而且与窗框上的花纹对比之下,屋里更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走到门口,猝然止步。
  雷电平息了。东方学院的塔楼以及附近的松树林无影无踪;远方,在火红的光辉照耀下,沙坑周围的公地清晰可见。透过光亮,只见不少巨大的黑影,奇形怪状,来往穿梭,忙碌不停。
  公地方向的整个原野似乎都在燃烧——广阔的山边喷吐着无数微小的火舌,伴随着一阵阵已成强弩之末的雷电而摇曳、蠕动,映红了天上疾驰的云。附近某处大火不时地升起一团烟雾,从窗户掠过,遮蔽了火星人的影子。我瞧不见它们在干啥,也看不清楚它们的形象,也辨认不出它们正在忙着捣鼓的那些黑黝黝的东西。就连近处燃烧的火也看不见,尽管火光在书房墙上和天花板上曼舞。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烧焦味。
  我悄然无声地关上门,爬到窗前。透过窗口,视野豁然开阔,左瞧可远眺沃金火车站四周的房舍,右瞧可瞭望拜弗里特烧得焦黑的松树林。山脚下拱桥附近跌路上有一处亮光。沿着美伯里公路和车站附近的街上,好几座房子化为一片废墟,火光通红。起初铁路上那亮光令我困惑,一堆黑魆魆的东西。一团亮丽的火光,右边是一排黄色的长方形物体。我定睛细看,才注意到原来是一辆火车的残骸,前部砸烂了,正在燃烧,后面的车厢仍在轨道上。
  房屋废墟、火车残骸以及乔布汉姆方向正在燃烧的原野,它们是亮光的三个中心,在它们之间弯弯曲曲地伸展着一片片原野,黑茫茫的,间或点缀着微光闪烁、烟雾缭绕的土地。黑色大地居然在燃烧,真是天大的怪事。这使我不禁想起了黑夜里的陶瓷之都陶瓷之都:指英国斯塔福德郡一个区,为英国陶瓷工业中心……我睁大眼睛,开始无法辨别出人影来,随后借着沃金火车站的灯光,才看见许多幽暗的人影鱼贯穿过铁路。

  这个小小的世界,我在其中生活了多少岁月,此时却是一片混乱、火光四起。七小时以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金属巨怪与我看见从圆筒里出来的笨拙家伙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也不知道,只是开始猜疑。在一种奇特的情绪驱使下,我不顾安危,索性把书桌前的椅子搬到窗前,坐下来凝视窗外黑洞洞的原野,尤其是那三只黑漆漆的巨怪,它们在沙坑周围的火光里徜徉。
  它们似乎忙得不可开交。我暗自问道:它们究竟是何物?是智能机器人吗?我觉得不可能。正如人的大脑在人体里面控制人一样,巨怪里面也有火星人在控制、指挥吗?我开始将巨怪与机器人进行比较,平生第一次问自己:铁钳或蒸汽机与低等智慧动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雷电过后,夜空清朗,大地燃烧,轻烟袅袅;透过烟雾,只见渺小如针尖的火星开始泛白,坠入西方天际。这时候,一位士兵溜进我家花园。一阵擦着篱笆的沙沙声将我从昏睡中惊醒,我低头瞧去,隐约看见他爬过木桩。一见到另一个地球人,我的倦怠顿时消失,急忙将头伸出窗外。
  “嘘!”我低声招呼。
  他正骑在篱笆上,迟疑了片刻。随即他翻过篱笆,穿过草坪,走到房子角落,接着又猫着腰,轻轻地走近。
  “谁在那里?”他站在窗户下面,抬头往上瞧,也是轻声问道。
  “你到哪儿去?”我问。
  “天才知道。”
  “你想躲藏起来吗?”
  “正是。”
  “进屋来吧。”我说。
  我走下楼,打开门,让他进来,然后又锁上门。我看不见他的脸,只见他没戴帽子,制服敞开着。
  “上帝呀!”他一进门就叹息。
  “出了什么事?”我问道。
  “还有什么事没有发生呢?”我在蒙眬中隐约看见他打着绝望的手势。“他们把我们消灭光了——一扫而光。”他一再重复道。
  他几乎是机械地跟着我走进餐室。
  “喝点威士忌吧。”我说着就倒了一杯烈性酒。
  他一饮而尽。随即猛地坐在桌前,头放在双臂上,一阵情感宣泄,呜呜地哭了起来,哭得像小孩似的,我莫名其妙地忘记了自己刚才的绝望,站在他身边,茫然失措。
  过了好一阵,他才镇定下来,开始回答我的问题,但却回答得颠三倒四、糊里糊涂的。

  他是炮兵部队的一名马车夫,晚上7点才开始行动的。当时公地上战火纷飞,据说第一队火星人在一个金属罩的掩护下正慢慢地爬向第二只圆筒。
  随后这个金属罩摇摇晃晃地立在三条腿上,变成我看见的第一台战斗机器。马车运载的那门大炮在霍塞尔附近卸下来,架好,以控制对沙坑的制高点,正是大炮的到来加速了战斗进程。炮手们刚刚走到车身后部,马就踩进一个兔子洞,跌了下去,把他抛进一块低洼地里。他身后的大炮立刻爆炸了,弹药也爆炸了,周围烈焰熊熊,他发现自己躺在一堆烧焦的人尸与马尸中间。
  “我躺着不动,”他说,“吓得屁滚尿流,头上压着一匹马的后腿。我们完蛋了。还有那气味——上帝呀!就好像烤肉!马跌倒时把我的背压伤了,我只好躺在原地不动,直到感觉好点。一分钟前都还在天堂,一转眼就跌进地狱,天昏地转!完蛋了!”
  他在马尸下面躲了很久,偷偷地瞧四周公地。卡迪根部队的一些士兵向巨坑发动了一次小规模进攻,结果全体覆灭。接着那怪物站了起来,在公地上几个逃命者中间转悠,它那状若头部的罩子转来转去的,酷似戴着风帽的人头。一条类似手臂的东西提着一只复杂的盒子,盒子周围闪烁着绿光,就从这个漏斗形盒子喷射出热光来。
  据那位士兵所见,短短几分钟内,整个公地上就无一生命幸存;哪怕一棵树、一丛灌木,即使尚未烧成焦木残桩,都正在燃烧。当时轻骑兵队处在地面弯曲处那边公路上,因此他看不见他们,只听见马克沁重机枪嗒嗒地响了一阵,随后就哑了。那巨怪最后才开始扫荡沃金火车站及其附近的房屋:“热光”开火了,整座小镇立刻化为一堆废墟。然后,那东西关闭“热光”,转身背向着炮兵,一摇一摆地朝着闷燃的松树林走去,松树林隐蔽着第二只圆筒。与此同时,第二个闪闪发光的泰坦泰坦:希腊神话中的众巨神之一,泛指巨人。也从巨坑站起来了。
  第二头巨怪追随第一头去了,这个炮兵小心翼翼地沿着滚烫的欧石南花灰烬旷野向霍塞尔匍匐而行,好歹总算捡了条命,爬进路边沟里,逃到了沃金。沃金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那儿过不去,似乎仅有少许人劫后余生。大都焦躁不安,不少人被烧得遍体鳞伤。他被大火逼到一边,当其中一位火星巨人返回时,他藏在一堆被烧得灼热的残墙断垣里,看见巨人追上一个人,用一只钢铁触角抓起那人,将其头部猛撞一棵松树。等到夜幕降临后,炮兵才得以翻过铁路护堤仓皇逃命。

  此后,他悄悄地沿着铁路向美伯里潜行,希望能逃出火星人扑向伦敦的危险。人们躲在沟里、地窖里,许多幸存者纷纷向沃金和森德逃难。他口渴得喉咙冒烟,终于在铁路拱桥附近发现一根被砸破的水管,水像一股喷泉喷流到公路上。
  这就是我从他口里一点一点挤出的情况。他讲着讲着平静下来,尽量讲明白些,让我听懂。他一开始讲故事时就提到,从中午到半夜他没吃一点东西,于是我到食品储藏室去找了一些羊肉和面包,拿到屋里来。怕引起火星人的注意,我们没有点灯,所以我们的手老是触到面包或肉。他叙述时,从我们附近的黑暗里冒出一些黑黝黝的东西,窗外被踏倒的树丛和折断的玫瑰树也变得清晰起来。好像是一群人或动物匆匆地穿过草坪。我开始看清他的脸,黑不溜秋,形容枯槁,不用说我自己也是一副狼狈相。
  吃完东西后,我们蹑手蹑脚地上楼来到书房,我再次瞧着窗外。一夜之间,山谷就化为灰烬之谷。火势已经减弱,先前烈焰熊熊处此时冒着股股浓烟。然而,先前被黑夜隐蔽的无数土崩瓦解的房屋废墟,无数被炸断、烧焦的树木残骸此时在黎明的微光里显现,满目疮痍,阴森可怖。不过,也有些东西劫后余存——这儿两个白色的铁路信号牌,那儿一座温室的尾部——在废墟里白绿相映,格外醒目。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毁灭,这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辉映着东方的晨曦,三位金属巨人伫立在巨坑附近,它们的风帽在旋转,似乎在打量它们一手造成的荒凉景象。
  我觉得那巨坑变大了,一再冒出缕缕灿烂的绿烟,冲向愈来愈明亮的星光——腾空而起,飞旋升空,渐渐散去,最后无影无踪。
  巨坑那边乔布汉姆周围,火柱冲天,在第一缕晨曦的抚摸下成为血红色的烟柱。
或许您还会喜欢: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叶盘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地球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你温柔而刚烈,秉性中揉合着男性、女性的迥异气质;以不堪忍受的冲突摇撼人们的生活。你右手擎着斟满琼浆的金钟,左手将其击碎。你的游乐场响彻尖刻的讥嘲。你剥夺英雄们享受高尚生活的权力。你赋于“至善”以无上价值,你不怜悯可怜虫。你在繁茂的枝叶间隐藏了无休无止的拼搏,果实里准备胜利花环。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名利场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小说家萨克雷的成名作品,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故事取材于很热闹的英国十九世纪中上层社会。当时国家强盛,工商业发达,由榨压殖民地或剥削劳工而发财的富商大贾正主宰着这个社会,英法两国争权的战争也在这时响起了炮声。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德的代言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星际议会成立之后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动巡航飞船通过安赛波①发回一份报告:该飞船所探测的星球非常适宜于人类居住。人类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离它最近的一个有人口压力的行星。于是星际议会作出决议,批准拜阿向新发现的行星移民。如此一来,拜阿人就成为见证这个新世界的第一批人类成员,他们是巴西后裔,说葡萄矛浯,信奉天主教。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