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星际战争 -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第一章 入侵前夕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世纪末叶,谁也不会相信,地球正受到智慧生命的密切注视,他们比人类发达,但却和人类一样是肉身凡胎;谁也不会相信,当人们忙忙碌碌生活时,他们受到了观察与研究,其仔细程度堪与人类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拥挤、繁殖、朝生暮死的微生物相比。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来来往往,忙于蝇头小利,沾沾自喜,对自己的帝国高枕无忧,心安理得。或许,这种心态和显微镜里的纤毛虫差不了多少。没有人去想一想宇宙间更古老的星球可能就是人类的祸根,即使想到了那些星球,也是将它们上面存在生命的想法视为不可能或者未必可能而一
  笑置之。如今回忆起昔日的种种心态,颇令人回味。当时,地球人至多忽发奇想:火星上也许存在其他人种,他们也许比地球人低级,随时准备欢迎地球人前去传教布道。然而,在茫茫宇宙的另一方,有比我们更具智慧的生命,正如我们比已经灭绝的动物更富有智慧一样;有发达而又冷酷的智慧生命,他们正在虎视眈眈地觊觎着我们地球,正在悠缓而又稳健地策划侵略我们的阴谋。
  不必多言读者也知道,火星离太阳平均1.4亿英里远,围绕太阳旋转,它从太阳获得的光和热不到地球所获得的一半。如果这种星云假说不无道理的话,那么,火星一定比我们这个星球古老,而且早在地球停止熔化之前,火星表面就一定开始了生命的进程。
  火星的体积不到地球的1/7,这就意味着它一定加快了冷却速度,冷却到可以产生生命的温度。另外,火星拥有空气、水以及其他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一切。
  然而,人类太自高自大,太囿于自己的井蛙之见,乃至于到了19世纪末叶,都没有任何作家提出过,在火星那儿智慧生命也许已经发展到或多或少超过人类的程度。公众也没有意识到:既然火星比我们地球古老,它的面积又不到地球表面的l/4,而且比地球离太阳更遥远,那么,其必然是火星不但不是远离生命的开始,而且是接近生命的终结了。漫长的冷却过程总有一天会降临我们这个行星,然而它在我们的近邻星球那里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火星的自然条件依然是一个不解之谜。但我们至少知道,即使在火星的赤道地区,中午的气温也才接近我们地球寒冬的气温。火星上的空气比地球稀薄得多,它的海洋已经收缩到仅仅覆盖其表面的 1/3,它的季节交替缓慢,南北两极附近雪冠积聚而又融化,定期淹没其温带地区。资源耗尽的最后阶段对我们来说尚遥遥无期,但已经成为了火星居民的现实困扰。紧迫的生存压力磨砺了他们的智慧,增强了他们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们变成了铁石心肠。他们借助于仪器,凭借着我们连做梦也难以想像的智慧,透过浩渺的天空,在离火星最近的地方即朝太阳方向仅3500万英里远处,看见了一颗希望的辰星即我们这颗温暖的行星,上面绿色的是植物,灰色的是水域,云雾弥漫的大气层显示出肥沃,他们还透过朵朵浮云瞥见大片大片人口稠密的土地以及狭长的海域里船只来往如梭。

  正如猴子与猿对我们来说是低级的异类,我们人类,居住在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对火星人来说也是低级的异类。地球人的智慧承认生命就是无休止的生存斗争,似乎这也是火星人的信条。他们那个星球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冷却进程,而我们这个星球却仍然挤满了生命,但在他们的眼中却不过是低级动物。看来,火星人要逃避一代又一代积聚的毁灭命运,唯一出路的确只有往太阳方向燃起战争烽火。
  在将火星人视为洪水猛兽之前,我们必须记住:我们自身不仅无情地毁灭了诸如已经绝迹的欧洲野牛、渡渡鸟等动物,而且还无情地灭绝了比我们低级的种族。塔斯马尼亚人塔斯马尼亚人:澳大利亚东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土著。虽然也属于人类,但却在欧洲移民发动的种族灭绝战争中,短短50年间就遭到了彻底毁灭。倘若火星人也以同样的残忍发动战争,难道我们要成为鼓吹慈悲,抱怨他们吗?
  火星人似乎以惊人的精确计算如何降临地球——他们的数学知识显然远远超过我们——而且似乎万众一心地准备战争。如果我们的仪器精密的话,那么也许早在19 世纪我们就可能看见火星人的忙碌场面。斯基亚帕雷利斯基亚帕雷利:1835—19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观测到火星上的canali(线条结构),因被误译为英文的canals,引起火星上是否有运河和生物的猜测。等天文学家观察到了那个红色的平面——说来也奇怪,无数个世纪以来,火星一直是颗战争之星 ——然而,他们虽然绘制了如此精确的标记,却没能阐释上面那些波动的图像。其实,火星人一直在备战。
  1894年的冲冲:一个天体与另一个天体在天空中的相反方向或距角接近或等于180度的一种行星状态。期间,首先在利克天文台,接着由尼斯尼斯:法国东南部港口。的佩洛丁,然后又由其他天文学家发现了那个盘状平面的发光部分上有一道巨光。英国读者最先是在《自然杂志》8月2号版上读到那条消息的。我倒认为,这道火光可能意味着火星深陷的巨坑里正在铸造一门大炮,后来火星人就是从那座巨坑向我们发射的。在以后两个冲期间进行发射的地点附近发现了奇特的标记,但当时还无法解释它们。
  战争风暴袭击我们已有6年之久。当火星接近冲时,爪哇爪哇:印度尼西亚南部岛屿。的天文学家纳威尔的天文交换器导线颤动,他惊异地发现火星上突然爆发一股巨大的闪光气体。当时发生在12日临近午夜时分;纳威尔立刻动用光谱仪,光谱仪显示出巨大的一团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氢气,以极快的速度向地球飞驰。到了 12点15分左右,火柱隐没不见了。纳威尔将该现象比作一团硕大无朋的火焰,突然以雷霆万钧之势从火星喷发出来,“仿佛是燃烧的气体从大炮喷射出来”。

  后来证明,这个比喻恰如其分。然而,第二天除了《每日电讯》登了一小则消息外,大小报纸对这个消息都只字未提。大祸就要临头了,人类世界仍置若罔闻。我本人要不是在奥特肖遇上著名的天文学家奥格尔维,对该火焰喷发的消息也会蒙在鼓里的。他对该消息激动万分,冲动之下邀请我当夜跟他一道值班,观察那颗红色的行星。
  尽管自那以后发生了种种事情,但我对那个通宵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黑暗寂静的天文台,油灯幽暗,向屋角地板上投下一束淡淡的微光,天文望远镜的时钟滴滴答答地响着,屋顶那道小缝——那是一道长方形的深渊,可见极微弱的光点一闪而过。奥格尔维来回走动,不见其人,但闻其声。透过望远镜,可以看见一圈深蓝色和那圆圆的小行星在视场游动。看上去像个小小的玩意儿,如此明亮,如此渺小,静止不动,上面隐约可见横向光带,而且圆中微微有点扁平。但太渺小了,太明亮了 ——简直像晃晃的针头!它仿佛在颤动,但实际上是望远镜因时钟的运动而振动,从而将那颗行星摄入视野。
  我眺望时,那行星似乎忽而变大,忽而变小,忽而前进,忽而消隐,但那只是因为我的眼睛疲倦在作祟。它远离我们4000多万英里的浩渺空间。物质宇宙在其中游动的空间之浩瀚广袤,能意识到的人寥寥无几。
  我记得在视场里那行星的附近,有3个微弱的光点,3颗只能用望远镜才能看见的无限遥远的星星,行星的周围是茫茫宇宙那深不可测的黑暗。你知道一个严寒的星光之夜天空是多么浓黑。在望远镜里它显得更加幽远深邃。火星人向我们发射的那东西,将给地球带来悲壮的搏斗、惨烈的浩劫与大规模死亡的那东西,正穿越遥远得不可思议的太空,疾速而又执著地向我们飞来,每分钟就接近我们成千上万英里,我看不见它是因为它太遥远太渺小了。那是我眺望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东西;地球上也没有一个人梦想到那是颗实实在在的导弹。
  那天夜里,从那颗遥远的行星又喷射出一股气流,我看见了。当天文钟敲响子夜时,火星的边缘即其轮廓稍微突出部位出现一道暗红色的闪光;我告诉了奥格尔维,于是他接替我观察。夜里暖融融的,我感到口渴,便笨手笨脚地在黑暗中摸索,摸到上面放着虹吸管的小桌子。这时候,奥格尔维对向我们飞来的气体流光失声惊叫。

  那天夜里,另一颗肉眼看不见的导弹从火星发射,奔向地球,离发射第一颗导弹的时间差1秒24点。我记得自己坐在桌子上,没有开灯,眼前浮动着一片片绿色和深红色。我真想抽烟,压根儿没有去猜疑我看见的那道微弱的光意味着什么,它即将带给我们什么。奥格尔维一直观察到凌晨1点才作罢;然后我们俩点着马灯,步行回他家去。山下面静静地卧着奥特肖和彻特塞,数百生灵正在高枕无忧。
  那天夜晚奥格尔维对火星的自然环境大发宏论,认为火星上住有正在向我们发射信号的居民这一流行看法嗤之以鼻。他认为,也许是陨石雨正降落在火星上,再不然就是那儿正在进行剧烈的火山爆发。他向我指出,生物进化过程在两个相邻的行星上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是多么不可能。
  他说:“火星上存在类似于人的生物的可能性只有百万分之一。”
  那天夜里和第二天夜里午夜时分,接着又在第三天夜里,数以百计的观察者看见了那道火光;连续10天每天夜里人们都看到了一道火光。随后火星喷射就停止了。至于为啥原因,却无人去探究。也许是因为喷射气体给火星人带来了麻烦。厚厚的烟雾或灰尘,在地球的高倍望远镜里呈波动的灰色小片状,在火星那清朗的大气层蔓延,模糊了它那人们较为熟悉的
  外表特征。
  连日报也终于意识到了火星大气层的扰动,关于火星上火山爆发的通讯报道充斥着大小版面。连环漫画期刊《笨拙周刊》则巧妙地将之用于其政治漫画专栏。所有人都没有警觉:火星人向我们发射的那些导弹正以每秒钟许多英里的速度穿越茫茫太空向地球飞驰,一小时又一小时地,一天又一天地接近我们,命运之轮正飞速向我们冲来,而人们居然若无其事,生活照旧,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我仍然记得,当时马克汉姆为他编辑的画报弄到一张新的火星照片时,是多么兴高采烈。后来的人们很难想像19世纪的报纸之丰富多彩,之富于进取心。至于我呢,正忙于学骑自行车,忙于写系列文章,探讨道德观念如何与文明进程同步发展问题。
  一天夜晚(第一颗导弹离地球不到1000万英里远了),我同妻子出门散步。满天星斗,我向妻子解释黄道十二宫,并且指出火星,那个明亮的光点,它高高地挂在苍穹,正朝着众多天文望远镜瞄准的方向爬行。夜色温馨。回家路上,我们遇上一群从彻特塞和伊索奥斯归来的郊游者,一路吹拉弹唱。人们上床就寝时,家家户户的上扇窗户都透出灯光。从远方火车站传来火车换轨的吱嘎声、轰隆声,渐渐消失在远方。妻子指给我看那灿烂的红、绿、黄三色的信号亮光悬挂在一方天空。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安,那么宁静。
或许您还会喜欢:
茨威格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战争爆发前十年,我有一回在里维耶拉度假期,住在一所小公寓里。一天,饭桌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渐渐转变成忿怒的争吵,几乎闹到结怨动武的地步,这真是万没料到的。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象尖刺般狼狠地扎迸头脑里,他们决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蝴蝶梦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影片从梦中的女主人公---第一人称的'我'回忆往事开始。夜里,我又梦回曼陀丽。面对这堆被焚的中世纪建筑废墟,我又想起很多过去……那是从法国开始的。做为'陪伴'的我随范霍夫太太来到蒙特卡洛。一天,在海边我看到一个在陡崖边徘徊的男子。我以为他要投海,就叫出了声。他向我投来愤怒的一瞥。我知道我想错了,他可真是一个怪人。很巧,他竟同我们住在同一个饭店里。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谋杀启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1除星期天外,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半,乔尼?巴特总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奇平克里格霍恩村子里绕上一圈,牙缝里还一个劲地大声吹着口哨,把每家从位于高街的文具店老板托特曼先生处订的晨报扔给各户——不论是豪宅还是陋居,要不就从房门的投信口把报纸塞进去。 [点击阅读]
质数的孤独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爱丽丝·德拉·罗卡讨厌滑雪学校。她讨厌在圣诞假期也要一大早七点半就起床,她讨厌在吃早餐时父亲目不转睛地盯着她,同时一条腿在餐桌下面焦躁地抖个不停,仿佛在催促她说:“快吃!”她讨厌那条会扎她大腿的羊毛连裤袜,讨厌那双让她手指不能动弹的滑雪手套,讨厌那顶勒住她的面颊、同时又用铁带扣卡住她下巴的头盔,也讨厌那双特别挤脚、让她走起路来像只大猩猩的滑雪靴。“你到底喝不喝这杯奶?”父亲再一次逼问她。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