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洗脑术 - 第11章 引爆心理情绪(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1章 引爆心理情绪(1)
  赢家六条基本法则
  ★知道大众在想什么,你就拥有了市场。
  ★建立一个情绪分析模式,再对号入座,永远都准备有预案。
  ★世界上所有的人共同组成了一种复杂的操纵关系。借助各种心理、情绪、言行和游戏规则控制对方,这是聪明人在做的事情。
  ★能够引导某种趋势,你就控制了人们的情绪,成为他们的“导师”。
  ★如果面临集体反对怎么办?
  1.等他们掉进“火坑”;2.再拉他们上来。
  ★所有的心理操纵都为了一个目的:让人们积极地为你效力。除此之外的任何说辞都是一种谎言。
  利用公众情绪
  你可能已经听说过“引爆点”的概念:在许多难以理解的流行潮的背后,我们能从中发现关键的因素,它们之所以流行起来,是因为有人抓住了某些引爆大众情绪的“雷管”并且把它点燃,从而轻易地推动起了一个又一个流行潮。
  引导公众情绪,可以让自己永远处在“大多数人支持”的阵营中,而且始终保持正确。商家对消费者的洗脑体现了这一理论的精髓,许多营销高手都非常擅长抓住公众的内心需求,将它们汇聚在一起,成功地开拓出巨大的市场。
  “流行”是怎么发生的呢?通常有三种人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联系人”角色:他们喜欢搜集朋友,并且认识了很多人,随时与自己的关系网保持联系。这一角色具备了某种优势:他们可以把信息快速地散布出去。因为他们人脉丰富,众人对这些信息经常深信不疑,这就导致了信息的大面积和迅速地传播。
  2.专业人士: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公众的眼中“什么都懂”。他们是某一种知识的达人,能够不厌其烦地把相关的知识拿出来和朋友分享,还能表达出很好的说服力。当他们对某一件事情很狂热时,就能发掘出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并让公众相信“这是真实的”。比如,一些名人和专业者对于某件商品的推销所产生的广告效应,公众常在他们的推荐和研究下,产生大面积地购买这件商品的消费行为。
  3.产品营销从业者:推销员似乎“什么人都能够说服”,虽然这种人没有很深的知识,但是有特殊的能力让人们在短暂的时间就交付信任。这个角色能够把内行发现的东西与人们以简易的语言沟通,然后促成购买。
  他们活动在第一线,直接促使交易的产生。
  这表明了“信息传递者”环境的巨大威力,与其说服某些个别的人,不如改变和利用他们所处的环境。因为任何流行的趋势都需要一个发展的温床,它们不是无中生有,而是通过长期酝酿,在条件合适时才突然爆发的。
  聪明人懂得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时机,或者知道如何观察并推动这种环境的形成。
  当一个带有某种倾向的环境形成的时候,个人的因素就不重要了——个别的反对者和“清醒”的旁观者,很难在此时改变公众的喜好,影响这种趋势的发生。就像在一个非作弊不可的环境中,不论是哪种家庭出身的学生都会倾向于去通过作弊来获得好成绩,老师的劝说和个别同学的阻止,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直到这个环境发生改变,人们才会集体反省自己的行为。
  这便是大众情绪的特点,他们具有盲从性,不加以深入思考,一旦被引导上路,产生惯性,很轻易地就能被引爆,产生强大的效果。在大众情绪的世界,只要一件物品或一个观念拥有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形成一个风潮。那么,如果你掌握到了这个趋势,就可以让一个趋势引爆起来,为你所用。
  公众的情绪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擅长洗脑的人都是高明的“情绪推手”,他们无比深刻地了解群体的情绪是怎么回事,能够聪明而冷静地利用这一点。

  在现实世界中,围绕在我们身边的舆论和媒体平台,你会发现它具备一个脱离客观和总是向某个倾向性滑落的特点。媒体声音时常在两极之间飘摇不定,它并不想告诉你真实的信息,而公众的情绪恰好又喜欢极端的信息,他们不断地被感动和激怒。
  可以说,一旦公众情绪被引导,就会形成巨大的声浪:流行的趋势或对于某一意见的强力表达。政客和营销大师对此十分在行,他们天生便是这种声浪的制造者!
  《乌合之众》的作者、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者勒庞便对此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被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斯蒂芬·p.罗宾斯是美国圣迭戈大学管理学教授,他长期从事管理学研究并撰写大量管理教科书。他的着作《组织行为学》是洗脑方面的经典作品,这本书从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三个层面探讨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阐述人的内在心理和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群体思维现象有多种症状表现:
  1.群体成员把他们所做出假设的任何反对意见合理化;
  2.对于那些时不时怀疑群体共同观点的人,或怀疑大家信奉的论据的人,群体成员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3.那些持有怀疑或不同看法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甚至降低自己看法的重要性,来尽力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4.好像存在一种无异议错觉,如果某个人保持沉默,大家往往认为他表示赞成。
  公众情绪就是拥有这样的异常突出的特点,它极为简单而夸张。对于真相和细节,无法做出、也不想做出细致的区分。“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有没有特别的原因?”当你想让公众仔细思考中间的过渡状态时,你立刻就遭到失败。
  集体情绪的夸张随着“事实”的不断强化而得到巩固,不管什么感情,一旦它通过公众平台向人们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非常迅速地传播,其所展示的明确的目标性就会吸引更多的力量,直到所有人都对此深表认同或深感反思。
  ●它全然不知怀疑
  公众情绪就像女人,引爆之后,就会瞬间陷入极端。人们集体认为正确的事情,容不得一丝怀疑,它通常是不容辩驳的。
  ●充满了不确定性
  除了高明的引导者和幕后的推动者,身在公众群体中的个体,对此都有“不确定性”的迷惑。他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下一步会走向哪个方向。比如,今天人们喜欢一条加宽的无兜牛仔裤,以至于销售到了缺货的程度,但你知道下个月会流行哪种款式的衣服吗?
  你很难静下心来预测明天的趋势。就算你深知这是一些人推动的流行浪潮,你也无法跳出来看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正是因为公众情绪具备上述两个特点,它才容易被极端的感情所打动——政客喜欢这种特点,那些演讲高手和擅长表演的候选人,他们在感动选民时通常信誓旦旦,夸大其词,言之凿凿,且不断地重复。
  他们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因为他们深知,想引导和利用公众情绪为自己牟利,就绝不可以以理性的面目出现。他们惯用一些极端的论说技巧,来点燃人们内心的虚弱之处,赢得掌声和拥戴。
  判断和引导趋势
  如果你不知道 99个人想干什么,不懂得引导他们的方法,你就控制不了最后那一个人——你只能控制你自己。当然,当人在不经过充分的思考的时候,仅仅依靠自己的直觉往往也能够做出更好的判断,可是只限于某些局部反应,整体战略性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只依靠所谓天才般的直觉远远无法解决。
  判断大趋势是一项非凡的本领,它在各个行业和大小不同的种种事情上,体现出来的都是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能够紧跟潮流,但只有少数人能做到引领趋势,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操控者和引导者。

  在任何一个团体中,总会有某一个人来充当着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够被团体认可,并指引着团体的某一些决策和行动。我们可以把这种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称为“领袖气质”。但是,真正具有这种领袖气质的并不一定是高层的管理者,因为在任何的一个团体中,小到几个人组成的办公室,大到一个集团,总会有一个人具有说服他人、引导他人的能力。
  总的来说,在某种程度上,“领袖气质”也可以被认为是人格魅力的一部分。
  领袖力的表现:专业能力,值得信赖的领导力,引领人们走向成功的能力,反映你的眼光和视野,同时考验你的决策力。
  鲍尔默领袖魅力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洛克菲勒家族是怎样操纵市场并成功地赢得了整个石油帝国的拥戴?
  1936年 2月 11日,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在伦敦上演。
  2004年 12月,卓别林在影片里面的一根竹手杖道具在英国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4.78万英镑(约合9.22万美元)的高价成交。
  时代在变,而人们对于卓别林和《摩登时代》的喜爱没有丝毫减弱。
  《摩登时代》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影片。影片中主人公发明了一台新的供食机器,这样工厂的工人们就可以不用停下工作去吃午饭了,可以节省时间继续工作,可是那台机器却出了岔子,结果搞得卓别林满脸全是食物。最后,卓别林被送进了监狱,后来释放,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自己领导了一场共产主义集会,而且与一个街头流浪女相爱了。
  影片辛辣犀利的讽刺,揭示出工人遭受资本的欺压,榨尽他们最后血汗的严酷现实,同时也引起观众对“工业社会对人性异化”的反思,被机器洗脑后的工人展现给人们的永远是麻木呆板的表情。影片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但同时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现在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具有与此相似角度的影片还有美国电
  影《黑客帝国》,影片对于人类精神和肉体的分离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展现。现代社会,人的肉体生活在被支配的世界,而精神也同时受到控制和钳制。
  这是人们一直在追问的一个命题:洗去旧有的思想,你是否还是昨天的你?对人们在洗脑时的精神变化和行为趋势加以判断,似乎是更为高明的一种能力。这不仅仅是对商业营销和管理洗脑的研究这么简单,你能深入人们的心灵世界,聪明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你会很容易在这些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对于环境和敏感性、趋势的判断和掌握,再结合了他们自身的信心、远见和坚定的信念,一系列优秀的品质综合起来,才使他们能够以一种利益集团代言人的身份站在前台,向这个世界展示了自己卓越的领导能力。
  这就是一个不解之困惑的原因: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建议,在你的口中说出与在他的口中说出所产生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呢?在某种情况下,为什么有着比他更出色才能的你,却无法像他那样得到团体的认可呢?
  答案就在前面,他对于趋势的判断让人信服,而你却没有做到。
  将你的追求变成集体的期待
  一个真正出色的团队必须有理想,同时又像一根坚固的绳子一样,在你的手中凝聚起来。这表明,管理技巧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至关重要,我们也在培训中一再申明这点。如何统一追求才是你要关心的,你团队的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围绕着信仰和理想去准备,只有这样,你的团队才能战无不胜。
  我对 ag公司的行政总监克尔维斯说:“你要经常思考:我的团队为什么存在?我们为何聚在一起?怎样才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

  为什么有着强大意志力的老板失败率这么高?他们很擅长在电视节目中高谈阔论,听者从他们的讲述中被感染,然后对其竖起大拇指。但在实际的管理中,这样的老板很多人却是失败的。因为一名强势领导者的个人追求,通常却并不代表一个团队的目标。
  克尔维斯在培训中曾对我列举了 ag公司的三名前任短期任职就被动离开的糟糕经历,他们的失误都来源于同一点:忽视了手下的需求,只是古板地将自己的目标灌输给部门经理,然后试图强硬地扭转整个公司的集体思维。
  调度公司全体成员意志的能力,或许才是一名公司高管最重要的素质。
  许多企业家有着很大的误读,他们天真地认为,个人意志能够代表企业意志,自己的任何想法都应该是手下共同的目标。
  可是,怎样让你的追求成为公众或团队的期待呢?
  真的需要胡萝卜和大棒?
  你不妨想象一下工作中最完美的状态。当你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其他人都已经到齐了,你是最后出现的。而实际上,你比正点上班时间已经提前了半个小时。这是一个设定的环境,在公司的休息室里,除了悠闲地泡咖啡的声音,就只剩欢声笑语。
  你大体看了一下公司的情况:有两位同事在分享前一天他们各自经历的趣事,另外的一组人正在专心探讨能够使公司的产品质量更好、性能更可靠的方法。同时你也知道,这些产品早已被主要客户接受并且都给予了好评。
  作为一名主管,你在进入公司时,手下们并没有感到紧张,他们好像没有看到你,但也没有因此而懈怠。氛围是让人舒畅的,就像在自己的书房一样。
  你轻步走进办公室,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打开了电脑。然后扫了一眼当天的报表,确定所有项目都比计划提前并且都没有超出预算。然后你查收了自己的邮件,里面有客户的来信,感谢你的公司和员工又为他们做了一件极其了不起的工作,这些美誉都不是虚假之词,而是肺腑之语。
  你还看到了几十份简历,这些简历都来自你现任员工的朋友们,他们希望你能在下一次人才招聘中考虑录用他们。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统一的目标,让员工成了公司的免费、积极的推广者,每天都在给公司打广告。然后,你还看到了员工写给你的邮件,有人向你表示谢意,这是手下向自己的头儿感恩的方式,也有人向你提出工作中的建议,他们丝毫没有顾虑,因为确信你一定会看到,并能轻松愉快地与他们交流。
  当然,这是上司和下属之间无比信任的体现。对此你一点也不陌生,微笑着阅读他们的邮件。
  真是“幸福”的环境,不是吗?在这样的公司或部门之中,你了解自己办公室里的每个人,同时也很确定他们对工作都非常投入,他们每个人都确信:我们在做同一件事,这些事情令我们共同感到满足!
  在你的公司或部门,所有人都已经完成了自我评估的过程,他们清楚个人与公司的目标,也知道你的追求正是他们集体的期待。员工们确定自己的使命和人生目标都可以在你的公司或者在你的部门里实现。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如此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公司里的其他人都知道,他们是很敬业的员工,你也是最受他们爱戴的老板。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问题是,你必须有勇气接纳员工的追求,迈出主动之旅去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然后再去谈“我要将自己的追求化为公司的价值目标”。
  任何一名管理者都梦想拥有敬业的员工,让他们去完成那些具有明确目标和使命的工作,并让他们自由选择从事那些最能发挥潜能和才干的工作,然后再将他们的不同目标集中起来,进行协调和管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序:说话干吗要“之道”啦!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有人天天上健身房,练出漂亮肌肉,可惜课堂报告或公司开会,未必能让你脱衣展示成果;有人唱歌非常?听,可惜想向男友道歉,或想提醒老板加薪时,用唱的会显得你很古怪,说不定加薪不成,反遭遣散。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
诱婚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楔子医院头等病房床前,站着年过半白,头发花白的中年男子、一名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最后,是挺直腰杆、沉稳伫立床尾的年轻男子,只为了病床上那名昏迷了三天,甫清醒的女子。不难想见,这三人必是她生命中最亲密、也最重要的三个人。她看起来极年轻,约莫二十多岁,白皙肌肤原是水嫩无瑕,或许是因意外之故,略略失了血色,仍不减清丽姿容。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0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01年7月13日,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办105年之后,中国申奥终获成功;2001年底,中国将加入WTO……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人民币;198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64.4亿元人民币;199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552.8亿元人民币;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8. [点击阅读]
货币战争2
作者:佚名
章节:136 人气:0
摘要:2009年6月11日凌晨2时41分,《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终于完稿了。从2006年夏完成《货币战争》以来,就开始着手收集资料酝酿《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近三年以来,仔细梳理了德、英、法、美两百多年来的所有重要银行家族之间的人脉关系,以及他们与各国的战争、革命、政变、危机之间的联动关系,从1723年开始到2024年结束,中间涉及欧洲、美国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金融运作,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