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肖申克的救赎 -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论作品而言,绝对的经典,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本这样的书。
  论本书而言,两点不喜欢,一是书的装帧,不够完美,当然只是对我而言的;二是书名,可
  能为了多卖,很媚俗的把四季奇谭改成了肖申克的救赎,破坏了全书作品的整体性。没办法,中国的出版业就是这么商业,人民文学出版社也这样,可悲。
  全书由四篇小说组成,以四季为命题,不是金惯常的恐怖作品,但却是他最花心力和最有意义的作品。
  序言很棒,不是那种简单的作者介绍,通过对金的创作生涯的描述分析,反映出了通俗文学与传统严肃文学之间的鸿沟,以及像金这样的畅销作家的尴尬和苦恼。
  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赎》
  对于这个故事,相信大多数人都是通过电影知晓的。小说反尔那么的有名,在电影出来前。而且,我在看过后还是觉得电影更优秀些,因为电影中的安
  迪比之小说中的更有一种人性伟大的光辉,是种更为向上的东西,脱出了单纯对生存的追求。例如,电影中安迪把自己锁在广播室中放音乐的一段,在书中是没有
  的,虽然身陷牢笼,依然难忘音乐的美好,对艺术的追求,既是对自由的追求,有时这种渴望超出了我们对生的渴望,对死的惧怕,这正是我们生之为人的骄傲和伟
  大。
  小说中的安迪尽管还是坚韧而冷静,但却没有了电影中的理想化,换句话说,小说中的安迪更真实,更像我们普通人,虽然还是那样的不同,但他只是一个人了,不在是那个令整个监狱都感到他的存在的人,只是有点特别而已。
  电影中每个人物都是那样的鲜明而立体,给人印象深刻,但书中这些大部分都戏份不重。当然,雷德除外。这种以叙述口吻讲故事的小说,总是令我不
  忍释卷,我特别喜欢这种平缓悠长,娓娓道来的文笔。仿佛在看一本残旧的老日记,一切都那么真实,不在是作家编造的故事,而是就发生在某个地方的事情。
  尽管我早已不止一次地看过电影了,但看到最后,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尤其是最后当雷德看安迪的信和最后的叙述,那最后的排比,实在是太棒
  了,那么自然平时,却又那样的鼓舞人心,读到这里,我总会感到拥有自由是多么美好而幸福的事,我甚至不需要其他,只要给我一个背包皮,一张单程车票,一个人
  踏上那未知的前途。我们是如此幸福,因为我们能自己行走,自己抉择,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歌唱,自由的自由着。这样的我们是不应该烦恼的,因为拥有人生最宝
  贵的东西,自由,路就在脚下,无论平坦还是崎岖,只要我们愿意,都可以向生活的目标前进。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希望都是好东西,也许是最好的。
  怀揣着希望上路,生活在脚下,梦想在前方。
  夏日沉沦——《纳粹高徒》
  人生如四季,人性亦如四季。
  四季之于人来说,夏季似乎是最为幸福的季节,经过冬日的严寒,春天的过度,夏季是最让人放松而愉悦的季节。夏天似乎总充满了色彩,让人迷醉。
  正象我们的人生,风光绚烂。但阳光背后总有阴影,人性内里也有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虽然平时隐藏在我们各自的心中,不为人知,甚至不为我们自己所认识,这些
  东西从未从我们的心中消失,它们只是冬眠在深处,当时机来临,便悄悄的生根发芽,直到我们察觉,却已难以控制。
  托德是一个学校,老师,家长眼里标准的乖孩子,成绩出色,聪明有礼。但在好孩子的外表下,托德心中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渴望,当他初次敲响
  杜山德的房门时,也许只是受普通男孩都有的好奇心的驱使,但慢慢的一切都不在受托德的控制,一时的好奇唤醒了他心中的阴暗面,从此,托德不在是以前那个单
  纯快乐的男孩了,虽然表面上还是那个优秀的好学生,但内心的矛盾,痛苦和煎熬,让托德不堪承受。
  杜山德表面是一个普通的独句居老人,平淡乏味的生活却随着一个男孩的到访而改变了。原来杜山德曾经是一个纳粹,是集中营里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但现在随着岁月的侵蚀,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亡,他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狠辣和锐利,现在只是一个可怜的老酒鬼。托德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这个奇怪的男孩认出了
  这个曾经的杀人魔王,并以此相要挟,要杜山德讲述当年的往事。一开始杜山德感到恐惧而气愤,他恼怒于被这样的一个男孩随便的呼来呵去,但慢慢的杜山德
  逐渐着迷于对往昔的回忆,那些集中营的日子,让杜山德的心中的邪恶再度复活了。
  《纳粹高徒》,一开始我还对这个名字并不感冒,但看完之后,才感到这个名字的恰当。对于托德来说,无论心里承不承认,杜山德正是他心灵的导
  师,只不过是邪恶的导师。而托德之于杜山德,却是心中邪恶的唤醒者。托德恨杜山德,杜山德同样不喜欢托德,这是矛盾而奇妙的一对,他们改变了彼此的生活,
  彼此厌恶,却又互相依赖。
  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恐怖小说,但却比大多数的恐怖小说都阴暗,都令人惶惑。也许,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对邪恶的好奇和浅浅的渴望,正象人类的原罪,不可根除,不能逃脱。但愿我们不会遇见杜山德这样的老师。

  人心中的邪恶,正像阴影下的垃圾,只等着潮湿夏日的到来,便开始腐烂发霉。
  不在纯粹的秋天——《尸体》
  很久没有这么细细地读书了,而斯蒂芬金的小说是要仔细的读,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的,虽然这并不是一本恐怖小说,但字里行间的真诚,却是那些被人推崇的作品不能比拟的。
  大家都把这篇小说看作金的自传,是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纪念。我从其中却分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每个男孩13、14岁时的影子。
  我常觉得一个讲故事的人,首先,自己的心态应该是真诚的、坦率的。从这方面看,《尸体》比很多的此类小说都要出色得多。与那些看似童话般的童
  年故事相比,《尸体》要真实得多,也真诚得多。没有貌似甜蜜的回忆和阳光灿烂的日子。小说中主人公的生活要灰色得多。破败的小镇,不和谐的家庭,几个不算
  那么铁的朋友。有时我想这才是我们曾经真实的生活。而不是长大后那些偶尔泛起的关于童年的梦境。当我们长大后,当年的往事总会不自觉的被我们镀上一层金
  色,讲给别人,也讲给自己听,就像秋日午后照在落叶上的那层阳光,灿烂而又迷乱,全然忘记它们也不过只是普通的枯叶,平淡无奇。
  《尸体》是我看过的最真切的关于往事的小说。往事并不都那么美好甜蜜或不堪回首。它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有什么改变,像我们正经历的生活一样,只
  是一切都已陈旧遥远了。只是它已过去了,也许这才是它值得我们记住的原因,它毕竟是属于我们一个人的生活,金色的,黑色的,灰色的都是我们自己的。
  我是怀着激动而感慨的心情看完小说的后半部分的,这种感觉就像聊天中,有人突然说出了你一直想说,却忘了怎么表达的意思。金准确地抓住了这种
  感觉,以至我觉得小说中就是我的故事,同样是一个半封闭的小镇,同样几个当时天天混在一起,现在却不再合拍的朋友,同样无聊,没有目标的少年生活。小说中
  的主人公是幸运的,最终他找到了自己要的生活,而我似乎还迷失在少年时的森林中,找不到出口。
  本质上来说,我现在的生活与当年没什么两样,也许是因为从没经历过那样的一次旅程。寻找尸体的旅程,也是几个少年成长的旅程,经历了这个不在纯粹的秋天后,他们真正长大了,也就有了各自的生活,或沉沦,或奋进。那建立在少年懵懂基础上的友谊也不可避免的不在存在了。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也是分别的季节,曾经青涩,紧拥在一起的果实,已经成熟,注定要从树上脱落,各自奔向自己的前途。
  秋天的记忆值得珍藏,却不必留恋,也不须感伤,因为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成长。
  暮冬重生——《呼吸呼吸》
  就故事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特色,之所以吸引我读下去是斯蒂芬金独特的写作技巧。这种平淡冗长的叙述和描写在我刚开始读金的作品时,很不适
  应,虽然没有一句废话,却使得节奏变慢了,让人总有些受不了。但也许这正是金的高明之处,平淡中蕴涵着勾人的力量,仔细读来,让人一步步进入金描绘的情境
  中,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中,和他共同感受和体味所经历的一切,感主人公之所感,不正是恐怖小说希望读者能体会的最高境界吗。
  而这篇故事并不是金赖以成名的恐怖作品,虽然是《四季奇谭》中最接近恐怖小说的,却不是给人以惊恐的体验,而是平淡之中让人感动的生机勃勃的力量。
  冬日是万物具寂的时间,象征着死亡和消沉。正如主人公的生活,暮气沉沉,生活对于他来说只是时间的流逝,没有其他。直到他加入那个神秘的俱乐
  部,生活中终于有了一丝的乐趣,虽谈不上令人兴奋,却也有趣。另外,还夹杂着些许的神秘。那栋古老的建筑和古怪优雅的老仆似乎总是伫立在远远的雾中,让人
  心中有莫可名状的好奇,忍不住要接近,但又总不能触及它的实质。一切在阴雪暮冬的季节。
  金讲的却不是主人公的故事。俱乐部有一个传统,每到圣诞节的时候都要有一个人来讲一个离奇的故事,这似乎是这个神秘的小团体一年中最重要的时
  刻,每个人都盼望着,而这次的故事,才是小说真正要讲给读者的。我不知道金用这样的结构用意何在,是小说中的故事切合主人公当时的环境和心态?还是为了让
  读者更好的融入其中,不自主的进入这个神秘的聚会,以更好的接受这个故事?似乎不是这些。
  这是一个母亲在意外死亡后,仍顽强地产下婴儿的故事。同样发生在一个冬夜,重点却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顽强和力量,在严酷环境下的奋进和重生。在故事中,我体会到的是一种平静中的震撼,像湖面下的暗涌,平静的外表下蕴涵着惊人的力量。
  这也正切合了小说的标题,“呼吸,呼吸”。正是一种对生的渴望和执着。是无望环境下的希望,冬夜里的萤火。从不放弃对生的追求,正是生命最伟大之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悖论13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听完首席秘书官田上的报告,大月蹙起眉头。此刻他在官邸内的办公室,正忙着写完讲稿,内容和非洲政策有关。下周,他将在阿迪斯阿贝巴①公开发表演说。坐在黑檀木桌前的大月,猛然将椅子反转过来。魁梧的田上站在他面前,有点驼背。“堀越到底有甚么事?是核能发电又出了甚么问题吗?”堀越忠夫是科学技术政策大臣。大月想起前几天,他出席了国际核能机构的总会。“不,好像不是那种问题。与他一同前来的,是JAXA的人。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悬崖山庄奇案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我觉得,英国南部没有哪个滨海小镇有圣卢那么令人流连忘返,因此,人们称它为“水城皇后”真是再恰当也没有了。到了这里,游客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维埃拉(译注:法国东南部及意大利西北部的海滨地区,濒临地中海,以风光旖旎著称)。在我的印象里,康沃尔郡的海岸正像法国南方的海滨一样迷人。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他听了以后说:“昨天餐车里的那份菜单上就是这么说的,我的朋友,所以这并非你的创见。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0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惊险的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帕金顿先生与太太吵了几句,气呼呼地戴上帽子,把门一摔,离家去赶八点四十五分的火车,到市里去上班。帕金顿太太依旧坐在早餐桌前。她的脸涨得通红,紧咬着嘴唇,要不是最后愤怒代替了委屈,她早就哭出来了。“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帕金顿太太说,“我不会再忍下去了!”她继续想了一会儿,又喃喃道:“那个放荡女人,狡猾卑鄙的狐狸精!乔治怎么会这么傻呢!”愤怒逐渐平息了,悲伤和委屈的感觉又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
惹我你就死定了
作者:佚名
章节:139 人气:0
摘要:“喂,你去见男朋友,我干嘛要跟着啊?”“嘻嘻,我和宗浩说好了,要带你去见他的啊^o^”晕~-_-^,这么闷热的天,本来就够闹心的了,还要去给朋友当电灯泡,可怜芳龄十八的我啊,这些年都干嘛了?我好想有个男人啊,做梦都想…“朴宗浩有什么呀?他是公高的吧?公高那帮小子太危险了,你离他们远点儿。 [点击阅读]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
我在暧昧的日本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回顾我的文学生涯,从早期的写作起,我就把小说的舞台放在了位于日本列岛之一的四国岛中央、紧邻四国山脉分水岭北侧深邃的森林山谷里的那个小村落。我从生养我的村庄开始写起,最初,只能说是年轻作家头脑中的预感机能在起作用,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成为自己小说中一个大系列的一部分。这就是那篇题为《饲育》的短篇小说。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