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小老鼠斯图亚特 - 第二章家庭难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斯图亚特在打乒乓球时的用处也很大。利特尔一家人喜欢打乒乓球,可是球总会滚到椅子、沙发、暖气炉的下面,这时打球的人就总要弯腰钻到这些地方的下面去拣球。斯图亚特不久就学会了拣球。很多次,你都能看到他热汗淋漓地从暖气炉底下把一个乒乓球用尽全力推出来的样子。当然了,这个球几乎和他一样高,为了让它往前滚,他不得不把身上的最后一丝力气都使出来。
  利特尔家的起居室里有一架平台型钢琴。它别的地方都很好,就是有一个琴键有些发涩,不能弹出正确的音来。利特尔太太说,这一定是潮湿的天气影响的,可是我不明白它是怎么受潮的,那个琴键已经连续四年不好用了,可在这四年里,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明亮的晴天呀。不管怎样,反正那个琴键是滞住了,这对任何来试弹这架钢琴的人来说,都非常的不方便。当乔治在这上面弹奏“ScarfDance”①这首相当活泼的乐曲时,这个琴键便格外的给他找麻烦。因此乔治想出一个主意,让斯图亚特站到钢琴里,当他该弹这个键时,就让斯图亚特去推它。这对斯图亚特来说可不是个轻松活儿。他不得不因此蹲在裹着绒布的小木槌中间,才不会被打着脑袋。②可斯图亚特还是喜欢这个活儿:在钢琴里面听着很棒的声音,来回跳动时,非常的刺激。有时,在里面呆久了会使他的耳朵变得很聋,就像在长途旅行后刚下飞机时一样,而且在他恢复正常的听觉之前,只有很少的休息时间。

  利特尔先生和太太在斯图亚特不在场时总是在悄悄地谈论他,因为他们从未从家里有了一只老鼠的震动与惊奇中恢复过来。他是这么小,而且还给他的父母带来了这么多的问题。利特尔先生说,首先,在他们的谈话中不许再用“老鼠”这个词。他还让利特尔太太从儿歌书里把写有“三只瞎老鼠,看他们怎样跑”字样的这一页撕下来。③
  “我不想让斯图亚特因此而想得太多,”利特尔先生说。“如果我的儿子长大以后害怕会有一个农夫的妻子来用切肉刀把他的尾巴割下来,我会很难过的。这念头会使在夜里睡着的孩子做噩梦的。”
  “是的,”利特尔太太回答,“我想我们也应该想到那首诗:”这是圣诞的前夜,房子里没有一个动物在乱跑,甚至是一只老鼠。‘我想斯图亚特要是听到有人用这么轻蔑的口气来说老鼠,他可能会感到很窘的。“
  “就是,”她的丈夫说,“可是当我们读到这一行诗时,该怎么说呢?我们不得不说些什么吧。我们不能只说‘这是圣诞的前夜,房子里没有一个动物在乱跑’吧,那样听起来就不完整了;那时就需要说一个能与‘房子’押韵的词。”

  “虱子怎么样?”利特尔太太问。
  “或是松鸡。”利特尔先生说。
  “我建议用酒鬼。”④恰好从房间里走出来并听到这些谈话的乔治提醒道。
  决定了“虱子”是最合适的替代老鼠的词以后,当圣诞节来到时,利特尔太太便小心地把“老鼠”那个词从诗里抹掉,改写为“虱子”,于是斯图亚特就总以为那句诗是这么说的:
  这是圣诞的前夜,房子里
  没有一个动物在乱跑,甚至是一只虱子。
  最使利特尔太太担心的还是食品贮藏室里的那个耗子洞。这个洞在利特尔一家搬来这里住之前就有了,而且没人想过把它堵上。利特尔先生根本不知道斯图亚特对那个老鼠洞是怎么看的。他不知道那个洞会通到哪里,而且一想到斯图亚特有一天可能会想进那里面去探险,他心里就特别的不舒服。
  “毕竟,他看起来非常像一只老鼠,”利特尔先生对他的妻子说,“我还从没见过一只不喜欢钻洞的老鼠呢。”
  注释①:“Scarf Dance”:我只好简单的把它直译成“围巾舞曲”,因为我无法查到有关的介绍。如果我的朋友赋格出现,一定可以轻松的告诉我,可谁知道他去哪里潇洒了?算了,反正我也讨厌钢琴曲,讨厌古典音乐。

  注释②:钢琴,琴体木制,内有钢板,上面张有钢丝弦数十档,按键使裹有厚绒的小木槌击弦发音,通过指触及踏板的运用可取得音色,音量的变化,外形分平台及竖立式两种。看了这条我查到的无聊注释,大概就能想象到斯图亚特在钢琴里受的是怎样的苦了。
  注释③:这一句来自于一首儿歌,可我却查不到。我的朋友亦歌告诉我后,我真是高兴极了,谢谢他!下面是全文:Three blind mice.See how they run!
  They all ran after the farmer'swife;who cut off their tails with a carving knife.Did you ever hear such a thing in your life?As three blind mice.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三盲鼠,胡乱跑,瞎追农妇绝没好!三根尾,一刀斩,看你再把尾巴翘。这故事,一生中,你是否曾经听到?”尽管我是胡乱译的,但由此也知道书里后面的担心是从何而来的了。
  注释④:这里的这些词原文是这样的:房子(house),虱子(louse),松鸡(Grouse),酒鬼(souse)老鼠(mouse)。它们都应该与房子(house)压韵。
或许您还会喜欢:
摩尔弗兰德斯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它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点击阅读]
放学后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九月十日,星期二的放学后。头顶上方传来“砰”的一声,我反射动作的抬起头,见到三楼窗户丢出某黑色物体,正好在我的上方,我慌忙避开。黑色物体落在我刚才站的地点后,破碎了。那是天竺葵的盆栽!那时放学后,我走在教室大楼旁时发生的事。不知从何处飘来的钢琴声。我呆然凝视那破碎的陶盆,一瞬,无法理解发生什么事,直到腋下的汗珠沿手臂滴落,我才忽然清醒过来。紧接的瞬间,我拔腿往前跑。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
无妄之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薄暮时分,他来到渡口。他大可早就来到这里。事实上是,他尽可能拖延。先是跟他的一些朋友在“红码头”午宴;轻率、散漫的对谈,有关彼此都认识的一些朋友的闲话——这一切只意味着他内心里对他不得不去做的事退缩不前。他的朋友邀他留下来喝午茶,而他接受了。然而最后他知道他不能再拖延下去了的时刻终于还是来到了。他雇来的车子在等着。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对反军联盟来说,这是一段黑暗的时期……冻结在硝酸甘油中的汉-索洛,被送到了可恶的歹徒加巴手中。决心救他出来,卢克天行者、莱亚公主以及兰度-卡内森向加巴在塔托勒的堡垒发起了一次冒险的进攻。现在,在这部《星球大战》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章里,反军指挥官把所有反军战斗舰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达斯-维达。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