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雾都孤儿 - 雾都孤儿影评 电影观后感——认贼作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新版《雾都孤儿》:认贼作父
  此次观看波兰斯基新版《雾都孤儿》前,影院很贴心地送出海报及原著。你当然不能指望影院居然会送出厚厚的全本,事实上,那是一本冠以“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的删节普及版(四川美术出版社),删得这样厉害,其厚度约等于夹了广告页的晚报。我估计了一下,正常速度阅读,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干掉,同样约等于影片的长度。
  影片看完后,大略浏览了一下这本“青少年必备”,波兰斯基的取舍和我们删节版编者取舍的区别就出来了。我也是在“青少年”时看过这本名著,不过是完整的译本。大部分内容都沉入记忆深处,只有两个场景,因为书中配了很精彩的插图,还记得。一个是奥利弗第一次误打误撞,被人昏昏沉沉地抬进布朗罗先生的宅邸,他在书房里迷迷糊糊醒来,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女人肖像,只觉得亲切万分。原来那就是他的母亲。我记忆中,天下此等巧事只有发生在狄更斯和金庸的小说里,只不过前者的现实主义场景,让这种人工化巧合更为突兀。另一个场景是老犹太费金蜷在死囚牢里的插图,那张插图实在太传神,这么多年我还记忆犹新,波兰斯基大概和我有同感,影片中这个场景和那幅插图如出一辙。
  波兰斯基对原著下刀删节时,直接奔向我印象中的第一个场景。这个关节被挥刀切除后,连带着什么女人肖像、身份证明文件、-阴-险的同父异母兄弟,以及一堆中产阶级的姑姑婶婶、小姐和未婚夫,统统唏里哗啦,掉到手术台下面。狄更斯原作如此经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初这部小说是在报纸上连载的,读者多为中产阶级,他一定要在开头设计一个包袱,给孤儿奥利弗安排一个不错的中产背景,不幸沦落入底层,然后一点点再爬上来。还有什么比这种包袱更能吸引当时的中产读者呢?典型的情节剧(melodrama),正像伯格曼所说:“拍情节剧的人可以毫不受限制地运用人类感情的各种可能,因为情节剧赋予导演绝对的自由,唯一要注意的事,就是必须懂得在情况变得太荒谬、令人完全无法接受之前,及时打住。”(《伯格曼论电影》广西师大出版社,195页,译者翻成了通俗剧)十九世纪连载小说家和二十世纪情节剧导演面对的情形很相似,在短短一章内激起当天报纸读者的情感反应和继续阅读(购买下一期连载)的欲|望。这种情节剧的设计对于两小时的电影来说,显然是个大累赘。切除之后,影片叙事丝毫无损,反而得以轻松地舒了一口气,更集中地表达导演主旨。波兰斯基干得漂亮。而我们的删节版 “青少年必备”则全数保留了这个包袱。由此,我们也可注意一点,狄更斯的天才在于他成功地完成情节剧功能的同时,能聪明地“打住”,而且给予小说那么强有力的一个结局,足以刺激后世无数舞台编剧、电影导演发挥不同的诠释。

  波兰斯基提交了一个具有强烈个性*的答案。我怀疑,波兰斯基重拍《雾都孤儿》,其目的就在于诠释影片最后的死牢重逢,也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幅插图场景:老犹太费金即将上绞架的前夜,布朗罗带着奥利弗探监。我看电影习惯留意配乐,那往往是导演意图的钥匙所在。波兰斯基运用大乐队效果时极为节制,老到的导演就像宙斯,深谙音乐具有闪电般的威力,只能在中心节点上释放。当奥利弗和老犹太拥抱在一起时,乐队轰然奏出饱满煽情的弦乐主题,由此,这个场景成为整部波兰斯基版《雾都孤儿》中,唯一一个纵情之处。波兰斯基放肆地让一老一少两个演员涕泪横流,导演在两个小时的-阴-暗场景和克制的叙事之后,猛然投下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催泪弹!我看到此节,不由鼻子发酸,听到周围不少观众也嘘唏不已。我身后有一对看电影的母子,母亲整场都在苦心教育孩子:“这是好人在做善事,那是坏人在逼好人干坏事,那是坏人得了恶报……”等到这个场景出来,母亲沉默了。我由此可以理解“青少年必备”编者的难处,为家长着想,体贴地删去了探监一节。

  波兰斯基在这个生离死别的场景,如此浓墨重彩,无法不令人得出两人情同父子的答案。被此节打动的观众必定一点点回味出老犹太的父亲功能来,是他收留了孤儿,给予他衣食住所,教给孤儿在无情雾都中求生的技巧,用土法为孤儿悉心疗伤,让孤儿生平第一次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家庭生活的乐趣,这和他在习艺所、学徒工时遭到的虐待,简直是天壤之别!波兰斯基的老犹太不像其他影视版本中那么凶狠-阴-险,任意打骂没有斩获的偷儿,相反,他总是劝凶恶的赛克斯行事要留有余地。有些过激举动可以解释为无奈的防卫。哪怕最后和赛克斯商量要除掉“忘本”的奥利弗,也并非不可原谅,不是连亚伯拉罕都会对以撒下刀么。在十九世纪读者的头脑中,对犹太人偏见甚重,这些情节自然被视作犹太人的天性*伪善和借此牟利。但今人视之,却无不是人性*流露。导演刻意借用奥利弗的感恩之情,来缓和观者可能对老犹太伪善牟利的解读,甚至不惜想象出书中没有的情节:奥利弗流泪恳求恩主带他去监狱,见老犹太最后一面。回头打量,可以推测出波兰斯基“第一刀”的双重功效,除了让叙事消肿外,还隐去了奥利弗的身世和生父,留出空白,等待老犹太的父亲角色*的进入。

  父子告别之后,恩主布朗罗(继父?)带着奥利弗走出死牢,人们开始聚拢来,准备观赏绞刑。此时,波兰斯基的影片极其忠实于小说描绘:
  “当他们走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一大群人早已聚集起来。一家家户户的窗日上挤满了人,抽烟的抽烟,玩牌的玩牌,消磨着时间;人们推来拥去,争吵说笑。一切都显得生气勃勃,唯有在这一切中间的一堆黑黝黝的东西除外——黑色*的台子,十字横木,绞索,以及所有那些可怕的死刑器具。”
  狄更斯的天才和波兰斯基的诠释在此惊人地融为一体,发出一个最强音的控诉,造成父子分离悲剧的,是经公众认可、熟视无睹、公开展览的合法暴力。而这种暴力的基础,就是经过刻意诠释的善恶报应。那位影院里的母亲和“青少年必备”删节版对此,不得不陷入尴尬的沉默。
  片子中老费金其实还是在保护着奥立佛,要除掉奥立佛的时候,是一直在往后拖延的,发现塞克心情有所好转的时候很高兴。最后大逃亡之时也没有忘记拉走熟睡中的奥立佛,不论是他为了自己还是别的什么。
  在片中费金提到了一个出卖他的孩子,提到了做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够忘恩负义,在那样一个自身难保的社会下,在社会底层讨生活的费金只是在努力的保存着他那一点贪婪和顽固。那一小盒珠宝被他看了又看,到死都没有带在身上。
  费金是一个在暴利统治下混迹在社会底层,自私却又没有完全泯灭人性*的典型,这个角色*的塑造无疑是这部片子里面最成功的改编,它的出现将传统中善恶美丑的概念模糊,而把矛头指向了暴利极其落后的统治下贫富两极分化后对于底层人性*的摧残和扭曲。
或许您还会喜欢:
镜·神之右手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这是个空白一片的庭院。纯白的房子,纯白的地面,纯白的摆设,甚至白色的假山,白色的树木,白色的喷泉。一切都是雪白的——那样没有颜色的颜色几乎让空间都不存在。这个深宫重门背后的庭院中没有东南西北,甚至没有天和地,六合宇宙在这里只是一张平展的白纸。水晶沙漏放在棋盘边上,然而里面计时用的白沙、似乎被某种神奇的力量所控制,无法流泻一丝一毫。在这个奇异的空间里,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 [点击阅读]
镜·神寂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目击众神死亡的原野上终将开出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题记一、麾战沧流历九十三年三月一日,叶城之战爆发。在血洗了十大门阀之后,破军终于暂时满足,重新将视线投向了帝都之外。为了击溃以飞廉为首的抵抗力量,夺取对伽蓝城来说至关重要的陪都,打通对外的水底甬道,云焕调集征天军团以半数以上的兵力攻向叶城,从空中包围了这座云荒最繁华的城市。同时,镇野、靖海军团也分别从水路和陆路加以支援。 [点击阅读]
镜·织梦者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0
摘要:白色的别墅、一扇美丽的红色雕花窗……推开窗,窗后是……艾美猛然惊醒。“铛,铛,铛!”醒来的时候,隐约听见楼下客厅里的钟正敲了三下。“唔……三点……该死的……”翻了一个身,迷迷糊糊的嘟哝了一声,她将脸埋在松软的枕头里,继续睡。怎么这几天老是这个时候醒呢?见鬼。半梦半醒中,脑中定格的是梦的最后一个镜头——红色的窗,窗后是什么?想不起来……模模糊糊的,她又想睡着了。 [点击阅读]
镜·龙战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沧流历九十一年六月初三的晚上,一道雪亮的光芒划过了天空。那是一颗白色的流星,大而无芒,仿佛一团飘忽柔和的影子,从西方的广漠上空坠落。一路拖出了长长的轨迹,悄然划过闪着渺茫光芒的宽阔的镜湖,掠过伽蓝白塔顶端的神殿,最后坠落在北方尽头的九嶷山背后。观星台上玑衡下,烛光如海,其中有一支忽然无风自灭。伽蓝白塔神殿的八重门背后,一双眼睛闪烁了一下,旋即黯淡。 [点击阅读]
长相思1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0
摘要:那一日,和以往的上千个日子一模一样。几声鸡鸣后,清水镇上渐渐地有了人语声。回春堂的老木赶早去杀羊的屠户高那里买羊肉。两个小伙计在前面忙碌,准备天大亮后就开门做生意。医师玟小六一手端着碗羊肉汤,一手拿着块饼,蹲在后院的门槛上,稀里哗啦地吃着。隔着青石台阶,是两亩半种着草药的坡地,沿着中间的青石路下去,是一条不宽的河。 [点击阅读]
长相思2诉衷情
作者:佚名
章节:131 人气:0
摘要:神农山位于中原腹地,风景优美,气势雄浑,共有九山两河二十八主峰,北与交通军事要塞泽州相连,南望富饶的燕川平原,东与天然屏障丹河守卫,西是著名的城池轵邑(ZhiYi)。轵邑曾是神农国的王都,在轩辕和神农的战争中受到重创,繁华烟消云散,百姓生活困顿。一百多年前,神农族的小祝融受黄帝委任,成为轵邑城主,掌管中原民生。他说服青丘涂山氏的太夫人,再次把轵邑作为涂山氏生意的中心。 [点击阅读]
长相思3思无涯
作者:佚名
章节:132 人气:0
摘要:请将我的眼剜去,让我血溅你衣,似枝头桃花,只要能令你眼中有我颛顼来小月顶看小夭时,小夭正坐在廊下绣香囊,黑色的锦缎,用金线绣出—朵朵小小的木樨花,一针一线十分精致,已经快要绣完。颛顼等她绣完最后一针,稀罕地问:“你怎么有性子做这些东西了?”小夭说:“一举两得。针法也是医技,可以用来缝合伤口,多练练,能让手指更灵活些,病人少受点苦。”“还有一得呢?”小夭笑说:“我打算绣好后,送给璟。 [点击阅读]
雨夜里的星星沙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早晨的阳光总是美好的,一点也不假。和煦的日光散发出柔和的金色,金色的花,金色的草,万物都笼罩在一片朦胧而又柔美的金色之中。空气中弥漫的花香气息充溢着整个旭初高中,清新飘逸。明晓溪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哈!舒服极了。最爱夏天,最爱阳光。可以吃棒棒的冰糕,可以穿凉快的衣服,如果一年四季都可以这样就好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在脸上漾开,她乐此不彼地拍拍手中的书。书呀书呀,你要是能变成冰淇淋就好了。 [点击阅读]
雾都孤儿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0
摘要:小说描写了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赞扬了人们天性*中的正直和善良,也揭露抨击了当时英国慈善机构的虚伪和治安警察的专横。同时,作品又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作者狄更斯(1812-1870),生于英国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海军小职员,10岁时,狄更斯全家被迫迁人债务人监狱,11岁就开始承担繁重的家务。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就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点击阅读]
靠自己去成功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六月二十五号,吃完中饭,我照例躺在沙发上看报,一边用眼角余光注意大门,好迎接放学回家的女儿。但是突然心头一震,今天不用等女儿了,因为前天我已经把她送进离家三百多哩的集中营。那不是真的集中营,而是有六十年历史的“草山(Meadowmount)音乐夏令营”。每年暑假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那儿接受魔鬼训练;世界顶尖大师伊萨帕曼(ItzhalPerlman)、马友友和林昭亮、简明彦都是那里出来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