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是猫 - 《我是猫》读书笔记——向猫那样嘲讽人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于1905年创作的第一本小说。说是小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情节。作者通过一只无名猫儿的口吻,记叙了明治时代一批穷酸书生们 谈古论今指摘时政的情景。要说把这些片断联系起来的,也就是顽固腐朽的老书生,猫的主人苦沙弥先生因为自己学生物理学士寒月的缘故,与自以为不可一世的资 本家金田家发生的一点不愉快。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完全不在于似有若无的情节,而是嬉笑怒骂的语言,与个中人物一本正经却又荒诞可笑不合情理的言论。据说夏目 漱石的语言参考了日本传统的“落语”,也就是日本曲艺单口相声,所以在创作当时可以说是日本文学史上相当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突破。不过即使从今日的眼光来 看,《我是猫》的行文方式,像“说书”一样老到巨细的描写,还有通过人物之口讲故事时的“抖包皮袱”笑料都依然具有超越时空的吸引力与幽默感。
  书中三位最主要的人物,固执清高又自相矛盾的苦沙弥先生是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代表;单纯又有点认死理的物理学士寒月代表了具有浪漫主义思 想的社会改良派;玩世不恭的美学家迷亭很像《道利-格雷的画像》中那个充满邪理歪说的亨利勋爵,他的出场总是光彩照人,充满了欢声笑语与并不那么合理的格 言警句。这三个人经常凑在一起,在苦沙弥先生清寒的客厅里畅谈时政,拼命引用着外国名人名言相互卖弄着,但这一切并不能改变他们厌恶痛恨或者满不在乎的令 人压抑的社会现实。资本家老爷金田仍然能够用金钱买通一切关系,给老实又古板顽固的苦沙弥带来个下马威。苦沙弥除了吹胡子瞪眼或者与迷亭寒月之类嘲笑抨击 一番“万恶的资本主义”,也就别无他法——日子总还得按部就班,不是吗?

  这一切行为都被苦沙弥家里的无名猫儿看在眼里,大大嘲讽了人类的自以为是和总在原地兜圈子的荒唐行为。当然,这个猫还是很有眼光的,这些腐朽 叼酸的书生们比较起满嘴铜臭的金田家及被收买的贩夫走卒们,书生们至少还有坚持真理的信念与勇气,尽管这个他们引经据典的真理自身究竟有多少值得信仰那还 可以再商榷。书中很多出自猫口的犀利批评及幽默讽刺都十分精彩,很让人有掩卷称快的冲动。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夏目漱石描述猫行为举止的地方,猫怎样“呼噜呼噜”的窃笑,怎样竖起尾巴踮着脚悄无声息的移动,怎样追着自己的尾巴像个傻 瓜一样原地转圈…… 因为我们家的两只猫咪很多时候就是那样唯妙唯肖的形态。尤其老大,可能因为正在苦闷青春期的缘故,我常常觉得她在默不作声的观察着我们,观察着玻璃窗外的 飞鸟、云朵和大海。她常常坐在同一个地方发呆,一思考就是半个小时。我很想知道,在老大猫儿的脑子里,是不是也像夏目漱石的猫儿一样评价着朝夕相处的人 类,或者干脆就是嘲讽揶揄着呢?

  至于有些评论所说的这本书“鞭笞资本主义的罪恶”,我倒很不以为然。诚然,这本书里的社会批判傻瓜也能读出来,可这种批判却未必是专一针对资 本主义社会的。金田一家确实首当其冲:强横、不可一世、自作聪明、金钱至上……,但我看相对正面人物的苦沙弥、迷亭和寒月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苦沙弥暴躁 起来不分青红皂白,但更大的毛病在于不求甚解,很是自满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那个迷亭对待一切都毫不在乎夸夸其谈,信口开河胡搅蛮缠;而寒月呢就是个死脑 筋,是单纯版的苦沙弥。其余的,什么诗人东风先生啦,悟道的独仙,还有疯子岛梅,他们尽管都有浪漫主义的可爱之处,但按照猫儿的说法,还不都是在原地兜着 圈子。其实这个社会应该怎样发展,人类怎样获得解脱远离苦闷这样的问题他们自己根本也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是迷糊的,但为了卖弄,或者说,为了自我求 证,还不都是把自己并不甚了解的东西拿过来做出一个貌似艰涩难懂的姿态,让别人去惊讶从而赞叹!所以这本书除了社会批判的方面的幽默与犀利,我更欣赏夏目 漱石在人性*批判上的尖锐与毫不留情,尤其最后一幕中,苦沙弥与迷亭的“未来论”,把人类个性*的无限扩张与有限空间的狭小放到一起作比,写得真是妙哇。

  书的结尾更妙。正因为关于人性*与社会发展是无解的问题,就好比寒月永远也磨不圆的玻璃球,我们唯一清醒又敏锐的猫儿也只能喝个飘飘然,落到水 缸中获得永生的太平去了。这么完美的结局,我笑了半天,又叹气了半天。是的,作为人类的我们,又有谁能跳出人的高度以外,具有神的眼光来洞察世事看穿无常 呢?
  最后我必须要批评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采用的尤炳圻与胡雪的译本。尽管尤炳圻先生据说是鲁迅的学生,我尊重其在文学上的建树与成就,但文学艺 术终究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吧。就不说在二十一世纪网络语言横行的今天,语言的幽默已经远远抛弃了建国后的正统文风;就是再前推二十年,这种五四文学一 般的半白话文,要让多少本来可能喜爱夏目漱石《我是猫》的读者望而却步?尽管译文的后半部分,也就是情节进入到苦沙弥先生与金田夫人刀枪会面之后,明显生 动活泼了起来,但前面语句艰辛文字晦涩的三四章让人读起来真不是一般的辛苦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红与黑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维里埃算得弗朗什-孔泰最漂亮的小城之一。一幢幢房子,白墙,红瓦,尖顶,展布在一座小山的斜坡上。茁壮的栗树密密匝匝,画出了小山最细微的凹凸。城墙下数百步外,有杜河流过。这城墙早年为西班牙人所建,如今已残破不堪。维里埃北面有高山荫护,那是汝拉山脉的一支。十月乍寒,破碎的威拉峰顶便已盖满了雪,从山上下来的一股激流,穿过小城注入杜河,使大量的木锯转动起来。 [点击阅读]
红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贵志慢慢拉开她背后的拉链,让她的胸部更裸露,在洋装袖于被脱掉时,她还缩着肩协助配台。但,胸罩被拿掉的瞬间,她又不由自主交抱双臂了。虽明知终会被贵志为所欲为,冬子却不希望现在马上被碰触,至少,她要再多保留一些时候。三个月前的六月初,木之内冬子开始发觉在生理期前后有些微异的迹象。身高一百五十五公分、体重四十公斤的她身材瘦弱,对身体本就不太有自信,即使这样,最近几年却也从来没有过什么病痛。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2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