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和我的土匪奶奶 - 第六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这一生中,在张家堡子避难那段时间可以算最无忧无虑的日子。每天晨起练完甩兜兜、蹦坑坑这些功课之后,剩下的时间就是我和花花的节日。我们一起到山上放羊,有了郝五斤那条驴之后,我们放羊就骑着驴去,奢侈的程度跟现代人开着小轿车上班差不多。我们给这条驴起了个名字,就叫它郝五斤,以纪念它那个荒唐到可恨地步的主人。到了山上,我们就让驴和羊一起享受坡上翠绿的嫩草,很快这头驴就膘肥体壮起来。
  有了张老爷子提供的书籍,书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我懒得再练什么甩兜兜,更不愿意再练什么跳坑坑。花花叫我跟她出去玩我也一概拒绝,我沉浸在罗贯中、施耐庵给我创造的英雄世界里,沉浸在蒲松龄的妖仙鬼狐生活中。这段宁静舒畅的生活延续到四瓣子找上门来为止。
  他找到我们的时候正是吃晚饭的时光,李大个子、胡小个子还有其他伙计们围拢到了张老爷子的院子里,王葫芦背过我自认为有功于我,挨了我紧紧地坐了。他们一人捧着一个大碗,碗里的食物却不尽相同,有的是苞谷榛榛,有的是小米稀饭,好一点的就是杂面片子。相同的就是不管碗里的食物是什么,都一律拌上了油泼辣子,红堂堂的像是血水。
  “来,狗娃子,这是你嫂子专门给你卧的鸡蛋,你吃。”李大个子从他的碗里挑出来一个荷包皮蛋,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我的碗里。
  “来,狗娃子,吃我的酸菜,辣辣的酸酸的下饭好得很。”王葫芦吃的是苞谷榛榛,熬的稠稠的,上面堆了一些腌白菜,这时候也挑了一些放到了我的碗边边上。
  我们这些人躲到了张家堡子,就分散到了各家各户,由各家各户提供吃喝,然后再由伙里统一给人家钱。我们在张家堡子这种地方绝对不会吃白食,他们保护了我们,我们也给了他们挣钱的机会。当然,他们跟我们也有些扯不断、砸不烂的感情和亲戚关系,比如李大个子就是这里的上门女婿,还有几个伙计干脆就是这里的农民。由于是分到了各家各户,所以伙计们的吃食都各不相同。他们如此巴结我奉承我,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唯有我能读懂这些书上的故事,还可以通过我的嘴把故事讲给他们听。每天吃饭时间和睡觉前这段时间,就是我最得意洋洋、趾高气扬的时间,伙计们还有一些农民,像一群乖孩子,老老实实地围拢在我的周围,眼巴巴地看着我,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从我嘴里吐出来的每一个字,随着我的讲述,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紧张、悲伤、痛苦、兴奋、激动、压抑、感叹、高兴……各种各样的情绪从他们脸上、嘴里、动作上毫无遮掩地暴露无遗。
  在我讲故事的时候,如果有谁敢因为任何事情打断我,立刻便会成为公敌,引起大家的激烈反对甚至詈骂。这让我非常得意、开心,甚至有些不可一世的幻觉。所以我开始竭力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一些,看书的时候我不像刚开始那样粗枝大叶专注于情节和结局,而是开始认真的记忆,有些我认为好的词句甚至不惜耗费脑浆背下来。有的章节和段落我还要反复地看几遍,以便于更好地记下来讲的时候更加有声有色。我非常认真地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挺了不起的事情来干,通过给大家讲书上的故事来表现自己,用现如今的话说就是体现自我价值,不断增加大家对我的重视和崇敬,这种感觉实在太美妙了,我相当一段时间乐此不疲,常常为我能吸引大家的高度关注而沾沾自喜。
  直到我有机会到城里看到了说书的先生,听了说书先生的书场子,才知道我跟那些靠说书过活的人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我讲的那些故事跟人家说书的根本没法相比,人家说的那才叫有声有色声情并茂。那个时代,说书的跟戏子一样,都是下九流,死了不能进祖坟,我这才意识到,我给大家说书其实干的就是下九流的事儿,说书的跟戏子同样让人家看不起,不管他说得多好。二娘就是戏子出身,所以在我们伙里尽管她跟了大掌柜,大家还都是有些看不起她。说到二娘,最初听我故事的还就是二娘,也正是由她开头,我开始给大家说书的。二娘住在一个寡妇家里,奶奶要赶她走,说大掌柜一死她已经跟我们这伙人没了任何关系,嫁人呢还是出家呢一切由她。二娘却坚决不走,她顶撞奶奶说:“大掌柜死了仇还没报呢,三周年还没有过呢,他活着我是他的人,他死了我起码得给他守三年孝,我跟了伙里整五年,我不是伙里的我是哪搭的?”
  奶奶讥刺她说:“你跟了大掌柜?大掌柜又不是没有老婆,你还不是为了刮他的钱,现在他已经死了,没刮头了,还是走了好,你的钱财我们一分也不要,你都带上走。”
  二娘当时没说啥,第二天就把她随身带出来的银元、首饰都交给了王葫芦,王葫芦负责给我们伙里管账,有了进项就在一沓用黄表纸订成的小本本上画道道,圆的是大洋,长的是金条,短的是银子,横的是纸票,叉叉就是首饰。面对二娘交公的钱财,王葫芦请示奶奶怎么办。我们跑出来的时候时间紧迫,有一些存货没能带出来,也有一些钱财在路上跑丢了。二娘本来带了许多值钱的东西,结果腿一伤别人救得了她救不了她的金银财宝,就都损失在了路上。我们如今在张家堡子避难,人家本身就为我们担着风险,如果再白吃白喝不要说人家心里怎么想,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待下去。我们已经没有钱了,奶奶出去踩了好几回点子,可是外面风声太紧,有钱的主儿都防范得非常严实,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那么多保安团的兵,很难下手,下手了也很难脱身,就一直没有动手做活。二娘贡献出来的财产虽然不多,可是用它还还张家堡子的人情债倒也足够了。

  王葫芦来请示奶奶,奶奶叹了一口气说:“那是人家的心,收了。”
  从那以后奶奶再也没有提起赶二娘走的话,有一次我问奶奶既然你那么讨厌二娘,你还冒死命救她干甚哩。奶奶说骂归骂,我能眼看着她让保安团日……撕成碎片片?好赖也是我们伙里的人,死了不怕啥,就怕受人辱。奶奶如今话越来越少,经常跑到外面也不知道忙些啥,我估计也就是踩点子、联络我们的眼线查保安团的底细等等。有时候她也带着胡小个子,出去干了些啥回来后胡小个子不说我们也从来不问。
  二娘平时不敢到我跟奶奶住的院子里来,那几天我从张老爷子那里得到了一本《聊斋志异》,一看就上了瘾,吃饭睡觉都舍不得扔书本子。二娘打听到奶奶不在家,就溜到我们院子来看我,见我躺在炕上看书,悄悄趋进来在我头上摸了一把,我正看得入神,让她吓了一跳,愣愣地看了她一眼抱怨道:“你干啥哩二娘?鬼鬼祟祟把人吓死了。”二娘的称呼是大掌柜教我的,刚开始叫她二娘就会得罪奶奶,奶奶因此拧过我的嘴,后来我就不敢当着奶奶的面叫她二娘,只是背过了奶奶我还是这样叫,我也说不清什么原因,就是觉得这样叫她比较顺口。再后来慢慢的奶奶也适应了,不再管我叫她什么。
  二娘说:“这几天我没见你出来,奶奶又不在,怕你身上不舒坦,过来看看你,见你躺在炕上以为你病了,摸一下你烧不烧嘛,看把你吓的,还是男子汉哩,大白天还能来个鬼把你捉了。”
  我正在看《聊斋》,就告诉她:“我正看鬼呢,你进来冷不防地摸我一下,我能不吓吗?”
  她撇撇嘴说:“你又哄我呢,哪里有讲鬼的书呢,书上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哪里会说鬼了怪了的事情,你这是骗二娘呢。”
  我说我骗你干啥,不信我给你念一段。于是我就专门挑了自己认为最可怕的《画皮》给她念了起来。念了一阵,我发现她没有任何反应,抬头看看她,她正傻乎乎地瞪了眼睛看我。我恍然明白,《聊斋》是文言文,我能看得懂,念出来她却听不懂,于是就用我自己的话照着书本给她讲。她听了一阵就爬到了炕上。又听了一阵子就钻到了我的被窝里,她身上有一股香味往我的鼻子里钻。闻到她的味道我突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像是有些紧张,脸热烘烘的,又像是有些兴奋,心脏的跳动速度加快了。她却毫无察觉,贴紧了我,我感到她的身子在发抖,就问她:“二娘,你抖啥哩?”
  她说:“这真的是书上写的吗?我怕得不行。”
  我说这不是书上写的难道还是我编的?就是嘛。《画皮》讲完了,我忽然想到奶奶老叫她“骚狐狸”,就又挑了一段讲狐狸精的《胡四姐》说给她听,看到书上说尚生跟狐狸精“穷极狎昵”,我不懂,就问二娘:“这书上说尚生跟胡三姐穷极狎昵是啥意思?”其实我也没指望她能懂,我不懂的她应该更不懂,我只不过随口那么一问,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二娘的脸一下子红成了一个大苹果,在我头上拍了一巴掌说:“屁大个娃娃也知道说疯话呢,再胡说不听你哄人了。”我看她那个样子似乎懂得这句话,就追着问她,她说等我把故事讲完了就告诉我。我把故事讲完了,她听到胡三姐跟胡四姐都是狐狸精,就说我借讲故事耍笑她呢。我说没有,书上就是这么写的。看到她不像生气的样子,我又问她“穷极狎昵”是啥意思,她说再过几年你就知道了,说完就从炕上跳下来跑了。
  那天吃晚饭的时候照例大家聚在一起听我说书,我正在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那一段,一个叫花子端着碗提着打狗棍走进了院子。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个叫花子进来。叫花子直接走到我的身后,一把将我的饭碗夺了过去。我正讲得兴起,听众们正听得兴起,我被叫花子吓了一跳,听众们也被叫花子吓了一跳,随即大家愤怒了,乱骂一气,就有人蹿过来要拾掇这个不知道从哪里溜进来的叫花子。

  叫花子端着我的碗不管不顾地埋头大吃,恨不得把脑袋栽到碗里,或者干脆连碗一起吃到肚里。我愤怒地抢夺我的饭碗,叫花子用他的胳膊推挡着我,我比他矮了半个脑袋,抢不过他,就用拳头砸他的后脊背。旁边也有人过来扭他帮着我抢饭碗。
  奶奶这时候从屋里出来对我说:“别抢了,自己人还看不出来。”每逢这种时候,奶奶都在门里面坐着听我讲故事,并不跟外面的人挤在一起。
  我住手了,却一时半会儿没看出这个自己人到底是谁。奶奶对他说:“咋就饿成那个?样子了,进来坐下慢慢吃,锅里有呢。”
  那人问奶奶:“灶房在哪里?我到灶房里吃。”
  他一出声连听带看我们才认出来,这个叫花子竟然是失踪多日的四瓣子。愤怒的詈骂即刻变成了惊愕,大家纷纷围拢过来问这问那。四瓣子真的饿坏了,推开众人钻进屋里,在炕头的锅里又盛了满满一碗面片子,风卷残云般一扫而光,又盛了一碗放在炕边上站住,这才分出嘴来说话:“可把我饿成?了,整整一天没吃上一粒粮食。”
  奶奶问他:“这些日子你跑到哪去了?怎么今天才想起找上来了。”
  四瓣子说:“那天大掌柜叫我爬到崖上打枪扰乱保安团,我打了几枪那些狗日的不理识我,一个劲咬住大掌柜他们不放,我的子弹也打完了,只好一跑了之。我原想打一阵子那些狗日的就退了,等天明了再回狗娃山,没想到那些狗日的疯了一样往上冲,就好像有鬼在后面追着讨债呢,等到天亮我摸回狗娃山的时候,才知道狗娃山让人家占了,还听说大掌柜叫人家打死了。”
  说到这里,四瓣子眼泪流下来了,他挺不好意思地用袖子抹了一把,将一张脏脸抹成了五花肉。奶奶说:“你歇歇,把这碗饭吃了再说。”他便又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饱以后四瓣子接着给我们讲他这些天的经历。原来那天天黑,他跟大掌柜他们阻击敌人,撤退的时候他一个跟头栽到了路边的沟里,保安团的注意力放在了大掌柜身上,倒把他给放过了。天亮了之后,他偷偷跑回狗娃山探听消息,只见我们的窑洞都成了烟囱,保安团把我们的窑洞都烧了,有两眼大一点的窑洞还用手榴弹炸塌了。从保安团士兵的议论里他听到大掌柜阵亡了,有些不相信,又听说要把大掌柜的尸首挂到县城门楼子上示众,他就一路缀着保安团来到了县城,果然见到了大掌柜的尸首。他想找个机会把大掌柜的尸身偷出来埋了,城门楼子太高他上不去,白天黑夜又有保安团站岗,只好作罢。他于是到处打听我们的下落,却谁也说不清楚,想来想去只有保安团能知道我们的准信。刚好他听说保安团厨房需要一个给厨子打下手的伙计,就混了进去。保安团的人纷纷传说那天剩下的土匪让他们堵到了绝路上,可是等到了跟前,竟然不翼而飞了。那一回保安团也吃了大亏,死伤了几十个,他们也被打得心惊胆战,士兵们相互传说狗娃山上的土匪能飞檐走壁,目前正摩拳擦掌要给他们的大掌柜报仇雪恨,所以保安团的气氛非常紧张,防守得非常严密,就怕我们反过来找他们报仇。
  四瓣子偷偷摸摸打听我们的下落,一直得不到准信儿,正在着急,有个双庙村的老头子到县政府告状,说是张家堡子的人把他的驴抢了,告到县政府县政府不管,让他直接到县保安团报案。这个老头子挺拗,真的跑到保安团来报案,让保安团给他要驴去。保安团说让他拿五十块大洋就去,没有五十块大洋不去。五十块大洋能买五条驴,老头子就坐在保安团的门前不走,刚好让四瓣子碰上了,四瓣子当时还挺同情他,把他领到灶房给他喝水吃蒸馍,闲聊中那个老头子把他的驴被抢的经过给四瓣子说了一遍,其中自然会说到胡小个子跟我一个剪他胡子一个抢他驴的过程,四瓣子一听他的描述,估摸着我们藏到了张家堡子,便吓唬他说张家堡子山里人野得很,你招惹人家人家抢你一条驴还算客气的,你要是真的领了保安团去找麻烦,说不上啥时候人家就摸到你家门上把你一家老少都害了。
  那老头子让四瓣子连蒙带吓,又知道保安团根本不愿意管这件事情,吃了两个馍馍就回去了。他一走四瓣子也就告了假,之所以告假,他是怕万一自己判断错了我们不在张家堡子,还得给自己留个吃饭的后路,再回去到保安团的伙房里混饭吃。告了假四瓣子就一路跑到张家堡子来找我们。
  “你们知道这一回保安团为啥舍了死力要绝我们的根?”四瓣子问。

  这正是大家心里一直迷惑不解的问题。我们是匪,保安团是官,官兵捉土匪倒也正常,过去我们也没少交手,不过从来没有像这样下黑手往死里整,他们剿我们我们能躲就躲,躲不了就顶上一阵子,我们顶得硬了他们就撤了,我们要是躲了他们就上山来转一圈然后就算大获全胜收兵回营。因为我们跟保安团之间终究没有抱孩子下井、杀父掠母抢老婆那种没法化解的深仇大恨。再说了,如果没了我们这些匪,保安团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跟保安团是相互依存的生物链,他们没道理将我们赶尽杀绝。四瓣子喝了一口面汤抹了抹嘴接着说:“你们还记不记得吃人贼?”吃人贼是李家寨的财东,跟大掌柜作对让大掌柜把脑壳子揭了。“吃人贼的儿子在外头做大买卖,吃人贼叫大掌柜杀了,他在省里找了大官,告了状还花了钱,省政府就下了公文,叫专署和县上三个月内要把我们灭了,要是灭不了,就把专员、县长和保安团长都撤了呢。这一回打我们的除了县里的保安团,邻近几个县的保安团也出人了,只是没有打到我们跟前,起了个协助作用,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县的保安团。吃人贼的家里人发了悬赏,杀我们一个人赏十块大洋,活捉的也赏十块大洋,不管是活捉还是杀了大掌柜,奖赏大洋两千块。”
  一听这话我们都骂了起来,我们一颗脑袋才值十块大洋,还没有一头牛的价钱好,一头牛还能卖二十块大洋呢。最让我们生气的是,活捉了也不过才奖赏十块大洋,跟一条驴的价钱一样,吃人贼家里人也太看不起人了。
  奶奶问四瓣子:“县保安团的团长还是红鼻子吗?”
  四瓣子说:“就是,大掌柜那一晚上遭乱枪打死了,红鼻子就往上报说是他亲手打死的,拿了两千块大洋的奖赏,省政府还奖了保安团三十条快枪。”
  奶奶阴沉着脸说:“既然红鼻子自己认了,我们就把大掌柜的账记到他的头上,谁把这?灭了,谁就是我们的当家子,大掌柜。”
  胡小个子说:“大掌柜不在了,奶奶就当家嘛,还再要啥当家子。”
  大家便异口同声地推举奶奶当家,做我们的大掌柜。其实过去大掌柜是我们的当家子,可是奶奶却是他的当家子,这一点谁也不否认,连大掌柜自己都承认。我想不通的是,既然大掌柜那么怕奶奶,对奶奶几乎是言听计从,为什么却又耍上了二娘,奶奶对这件事情恼恨得要命,却也只是骂二娘几句“骚狐狸”,也没把他们怎么样。
  “既然你们都推举我当家呢,你们就把人都叫上,都到庙里聚齐,我有话说呢。”
  那个时候我们还不懂“开会”这个词儿,有需要开会解决的事情就定个地方把大家“聚齐”,由当家的讲话,宣布决定,然后让大家举手表决。当然,都是当家的说什么大家听什么,让大家举手也就是个样子,并不是真的让大家同意、批准,而是让大家表示拥护、心齐的意思。这种事情极为少见,因为像我们这种团体也真的没有什么需要“聚齐”研究的问题,上一次“聚齐”是什么时候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忘了,不过那次聚齐的原因肯定谁也忘不了。有个伙计把山背后一家农民的姑娘给奸了,姑娘是个烈女,一气之下就上吊死了。那家人抬着姑娘的尸体到伙里找大掌柜,要大掌柜做主。大掌柜跟奶奶商量了一下,就召集大家“聚齐”,把那个伙计捆了,征求大家的意见该咋办,跟那个伙计关系好的就说打五十个板子赔人家钱。跟那个伙计关系一般的就说把他骟了,然后赔人家钱。大掌柜说:“人家的人都死了,你们还想留他的命,这种事情就是一命换一命的事情,现在商量的就是怎么个死法。”
  奶奶说:“这人打仗还能拼命,留个全尸,倒栽着埋了吧。”
  于是大家便一齐举手同意倒栽着把他埋了。同样是活埋,倒着埋跟正着埋差别可就大了。倒着埋人少受罪,几铁锨土下去人就闷死了。头朝上埋人土堆到胸口人的眼珠子都憋出来了却还死不了,死罪活罪一起受。于是伙里当着那一家人的面把糟践他家姑娘的伙计给活埋了。伙计们一连三个月没发饷钱,奶奶说让大家都记住,今后谁要是再干这种丧天良的事情,干的人一律活埋,伙里的人一律罚三个月饷钱,一个人干坏事罚大家的饷钱,是为了互相监督互相提醒。所以,当奶奶说要大家到庙里“聚齐”的时候,大家都非常紧张,也有几分兴奋,大家估计这是奶奶要正式宣布她担任我们伙里掌柜的了,确实,只要聚齐便肯定有大事发生。李大个子便四处跑着通知没在场的伙计到庙里聚齐。奶奶到房里穿戴整齐,把她的枪也挎上了。我赶紧也穿好外衣,把我那支独橛子背在屁股后面,紧跟着奶奶朝村子西头的山神庙走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4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国史大纲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钱穆着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点击阅读]
北京北京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九九四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点击阅读]
美学散步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点击阅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