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的名字叫红 - 23.人们将称我为凶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的机械钟滴答作响,告诉我此时已是傍晚。祷告的呼唤尚未开始,然而我早已点起了画桌旁的蜡烛。把我的芦秆笔蘸饱了黑色的哈桑帕夏墨水,流畅地挥洒在光滑平整的纸面,很快就靠记忆完成了一幅鸦片瘾君子的图画。接着我听见了内心中的呼喊声,它每晚都呼唤我到街上去。但我忍住了。我打定主意晚上不出,要留在家里工作,有一阵子甚至想把我的门给钉死。
  这本我匆匆完成的书是一位亚美尼亚人委托的,有一天一大清早,人们都还没起床时,他就老远地从加拉塔跑来敲门了。尽管他口吃,但还在做翻译和导游。每当有法兰克或威尼斯的旅客想要一本《服饰之书》时,他就会来找我。在一场激的讨价还价之后,我们协议以一百二十个银币的价格,制作一本二十页的、品质粗糙的服饰之书。于是着手画了十几个斯坦布尔人同时出现在晚祷的场景中,并特别仔细地画了他们的服装。我画了一个伊斯兰教长、一个宫廷门房领班、一个阿訇、个禁卫军步兵、一个苦行僧、一个骑兵、一个法官、一个熟食小贩、一个刽子手——刽子手施行拷打的图画卖得很好——一个乞丐、一个去澡堂的女人、一个鸦片瘾君子。为了多赚三五个银币,这种书我实在画过太多次,因此我替自己发明了不同的游戏,排解画图时的无聊。比如说我逼自己一笔画出法官,或是闭上眼睛画乞丐。
  每一个恶棍、诗人及忧郁的人都知道晚祷开始后,他们体内的精灵和魔鬼便会愈来愈躁动而叛逆,异口同声地挣扎着:“出去!到外头去!”心骚乱的声音会说:“跑去找同伴,去找黑暗、痛苦和丑恶。”这些年来我一直压抑心中的精灵与魔鬼。在这些精灵和魔鬼的帮助下,我画出了人们视为我笔下奇迹的图画。然而自从杀死那个混蛋后,这七天以来,每当黄昏过后,我再也控制不住心里的精灵与魔鬼。他们狂暴地嘶吼,我只能告诉自己,许出去走走可以使他们平静下来。
  这么想之后,和平时一样,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发现自己已经在街上游了。我走得很快穿越积雪的街道、泥泞的小径、结了冰的斜坡,以及没人走过的人行道,一直走个不停。当城市中荒凉、毫无人烟的角落里的夜幕越来越浓时,我越走就越觉得我的罪孽已缓缓落在了身后;在窄窄的街巷里,石头客栈、宗教学校和清真寺的墙上回荡我的脚步声,我的恐惧也随之减少了。
  我的双脚不自主地带我来到了这个边远郊区,带我来到了连鬼魂和精灵进去时都会感到害怕的荒凉街道,每天晚上,我都会来到这个地方。我听说这个区里一半的男人都死在与波斯的战争中,剩下的人则全都离开了这个不祥之地。然而我不相信这种东西。与波斯的战争中惟一降临在这个美丽居民区的悲剧,就是四十年前,因为怀疑这里是敌人的窝点关闭了海达里耶苦行僧修道。

  我漫步在黑刺莓和那甚至在最严寒的天气里也会散发迷人清香的月桂树后。几片墙板倚在倾颓的烟囱与没有了百叶窗的窗户之间,我一如往常,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扶正。我走了进去,深吸了一口气,把百年焚香的气息和湿霉的味道灌入了我的肺里。身处此地让我感到幸福无比,感觉眼泪几乎就要眶而出了。
  如果我前面忘了提的话,现在就要对你们说,我什么都不怕,除安拉,人世所制定的刑罚对我而言毫无意义。我所害怕的,是像我这样的杀人凶手,将在最后的审判日接受各式各样的酷刑,正如荣耀的《古兰经》中,比如在“准则”这一章中所清楚描述的那样。在我能够得到的为数不多的古书里,常常可以看到鲜明而强烈的酷刑图画;或者以前的阿拉伯画家们在小牛皮上画的地狱图里,也有许多简单、幼稚但同样吓人的场景;或者,莫名其妙地,就连中国和蒙古艺术大师画的鬼折磨图也是。每当看到这些图画,每当我想像这些惩罚的色彩和痛苦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歪解得出这么一个逻辑:“夜行”这一章第三十三句是怎么讲的?它难道不是写着,一个人不应该毫无理地夺走另一个人的生命,这是真主所不允许的?那么好吧:被我送入地狱的贱货既不是安拉所不允许杀的穆斯林;而且此外,我有太多砸烂他脑袋的理由。
  这个家伙诽谤我们这些接受苏丹秘密委托制作书本的人。如果我没让他闭嘴,他早已经公开指责姨父人、所有细密画家、甚至奥斯曼大师都是不信教者,而任由气急败坏了的艾尔祖鲁姆教长的狂热追随者恣意妄为。只要听见有人大声地说细密画家犯了亵渎罪,这些本来就在找借口展示其力量的艾尔祖鲁姆信徒们,将不仅仅满足于杀掉细密画师,他们还会将整个画坊夷为平地,而苏丹陛下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我依照每次来此的习惯,拿出藏在角落的扫帚和破抹布把四周打扫干净。当我打扫时,心里感到热乎乎的,觉得自己是个安拉的好仆人。为了不让他收回我这幸福的感受,我向安拉祷告了许久。能让一只狐狸的大便冻成黄铜一样的寒冷,直钻入我的骨髓。我的喉咙已开始隐隐作痛。我跨步到了外头。
  过没多久,在同样奇异的心境下,我发现自又了另外一个居民区。我不知道苦行僧修道院被关闭了的居民区和这里有什么关系,不知道自己想了些什么,也不知道我怎么就到了这两旁立着柏树的街道。

  但不管我走多远,仍有一个念头是我摆脱不了的,它像只虫子一样啮咬着我的心。或许我跟你们说说,就可以稍微减一些。那个“龌龊的诽谤者”,或者说是“可怜的高雅先生”——其实两者本来就是同一个——这位已故的镀金师在离开人世前不久,当他激动地指责姨父时,还对我说了另外一件事。他指责姨父大人在所有的画中都使用了异教徒的透视技巧,然而当他发现我并没有反应时,这只禽兽进一步说道:“还有最后的那幅画,在那幅中,姨父污辱了我们所信仰的一切。他的所作所为不再只是无神论者的行为,完完全全就是亵渎。”在这个混蛋进行此诽谤三个星期前,姨父大人的确叫我画过一些不同的东西,像是一匹马一枚钱币和死亡,要我以差异极大的比例画在一张纸的不同位置上,而这也正是法兰克绘画的形式。在姨父要我画画的纸上,他总是用其他纸遮盖住上面一大部分,似乎想要对我和其他细密画家隐瞒些什么。而这一部分是已经拉好了线,由倒霉的高雅先涂过金的。
  我想问姨父在最后的大幅图画中他都画了些什么,然而有多东西没让我问。如果我问了他,他一定会怀疑是我杀害了高雅先生,并且会把他的怀疑告诉大家。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让我感到不安,那就是如果我问了他,姨父可能坦承高雅先生所说的是对的。偶尔,我对自己说我可以去问,假装是我自己有所怀疑,而不是从高雅先生那儿得来的。但这并没有减轻恐惧。人如果是无意识地做了一些不信教的事,那也许并不可怕,然而我现在却头脑清醒。
  我的腿,反应总是比我的脑袋还快,它们已经依照自己的意思带我来到姨父大人家所在的街道。我躲在一个角落,尽我所能在黑暗中久久地看着他的房子。坐落在树丛之中的,是一栋宽敞、奇特、有钱人的两层楼房!我看不出谢库瑞在房子的哪一边。如同塔赫玛斯普王时代大布里士的许多画的一样,我想像着,要是把房子用刀子切成两半,我就能看到谢库瑞到底是在哪一扇百叶窗之后。
  门开了,我看见黑在黑暗中离开了屋子。姨父站在庭院大门后面,关爱地目送他,过了一会儿才把门关上。
  我的脑中刚刚充满傻乎乎的幻想,此时却飞快而痛苦地根据眼前所见,得出了三个结论:
  一、由于黑比较廉价,也比较不危险,所以姨父大人决定请他来完成我们的书。
  二、美丽的谢库瑞将会嫁给黑。
  三、不幸的高雅先生所说的都是真话,因此,我白白地杀了他。

  遇到这种情况,也就是当我们无情的理智得出了我们心里怎么也不愿意得出的痛苦结论时,我们整个的身体会起来造它的反。一开始,我半个心智强烈地反抗第三个结论,因为那表示我只不过是个最卑贱的杀人凶手。而这期间我的腿,再一次反应比我的脑更快,也更理智,已经主动带领我跟上了黑先生。
  我们不知道走过了多少条小巷。看着走在前方志得意满的黑,我心想,要杀他是多么的容易,如此一来将能解决心中挥之不去的前两个痛苦结论。而且,这样一来,我也就不算是平白无故地敲烂了高雅先生的头颅。现在,如果我往前跑八步到十步赶上黑,用尽全力狠狠砸一下他的脑袋,一切都将恢复正常。姨父大人将会叫我一起去完成我们的书。然而这个时候,我理智中更正直(正直在部分时候除了恐惧还能是么?)和谨慎的一面还在不断地告诉我,被我杀害、抛入井中的恶棍确实是满口胡言。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便不是白白地杀了他而且,姨父的书里也没有任何需要隐藏的,他肯定会叫我去他家的。
  然而,望着走在前方的黑,我心里很清楚一切不会发生。全都是幻想。黑先生比我还现实。我们都体验过这种情形:有时候我们一个星期又一个星、一年又一年地抱着幻想,以为想得很有逻辑,有一天我们看见某样东西,一张脸、一件衣服、一个快乐的人,然后陡然明了,我们的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比如我们终于了解他们绝不可能把那位姑娘嫁给我们,比如我们一辈子也达不到某一种地位。
  我望着黑的头、脖子、他忽高忽低的肩膀、他那令人厌恶的走路姿势——仿佛跨出的每一步都是纡尊降贵——心底紧紧缠绕着深沉的仇恨。像黑这样的人,不受良心之苦,未来充满希望,把整个世界都看成自己的,他们如同走进他自己家马厩的苏丹一样,打开每一扇门,立刻就瞧不起蹲踞在里面的我们。我几乎克制不住强烈的冲动,只想抓起一块石头冲过砸向他的脑袋。
  我们,爱上了同一个女人的两个男人,他走在前面,他一点都没觉察到我走在后面。我们走过伊斯坦布尔蜿蜒曲折的街道,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如兄弟般穿专门留给野狗群聚打架的荒凉街巷,越过有精灵在此等候的火灾废墟、天使斜倚在圆顶上熟睡的清真寺后院,沿着窃声低语的扁柏,绕过幽魂聚集的积雪墓园,经过正在杀人的劫匪身旁,走过数不完的商店、马厩、苦行僧修道院、蜡烛工厂、皮革工厂和石墙。就这么走着走着,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跟踪他,而是在模仿他。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涯过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请各位旅客系上安全带!”机上的乘客个个睡眼惺忪地在身旁摸索着,有人伸着懒腰,他们凭经验知道不可能已经抵达日内瓦。当机舱长威严的声音再度宣布:“请系上安全带!”时,细碎的瞌睡声漫成一片呻吟。那干涩的声音透过扩音机,分别以德、法、英文解释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机上乘客将有短时间会感到不适。史德福-纳宇爵士张口打了个大呵欠,伸着双手把身子挺得高高的,再轻轻扭动两下,才依依不舍地从好梦中醒来。 [点击阅读]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天黑前的夏天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一个女子双臂交叉,站在自家后屋台阶上,等待着什么。在想事儿吗?她可不这么认为。她是在试图抓住某个东西,让它赤条条地躺在跟前,好让她细细端详,看个真切明白。最近一段日子里,她脑海里的种种想法多如衣架上的衣服,她一件件取下“试穿”。任凭自己嘴里冒出童谣般老掉牙的话语,因为遇到重要事件,人们总是习惯套用老话表明态度,而老话却多为陈词滥调。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0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