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的名字叫红 - 17.我是你们的姨父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唉呀,养一个女儿真难,真难。当她在隔壁房间哭泣时,我能听见她的啜泣声,但只能看着手上那本书,什么都不能做。我尝试阅读的这本《末日之书》,其中有一页写道,死者的灵魂在死后三天,得到安拉的准许,会前来探望生前寄居的躯体。看见自己可怜的身体躺在坟墓里,血迹斑斑、腐烂发臭、尸水流溢,灵魂会伤心、哀怜、呜咽地悲号:“噢,我悲惨的躯壳,我亲爱的可怜身体。”我马上联想到高雅先生悲惨的结局,当他的灵魂前来探望时,不是在坟墓中,而是在井里看到自己的样子,一定悲痛万分。
  等谢库瑞的啜泣声逐渐平息,我放下了关于死亡的书。我加了一件羊毛衬衣,拿一条厚羊毛腰带缠紧腰际,似乎这样才能使腰部暖和起来,然后套上一条兔毛滚边的灯笼裤。正当我准备踏出家门时,扭头发现谢夫盖站在门口。
  “你要去哪里,外公?”
  “你回屋里去。我要去参加葬礼。”
  我沿着积雪覆盖的街道,穿越两旁东倒西歪、几乎快站不住的破败房舍,走过大火肆虐过的地方。我走了很久,迈着老人的步伐,小心翼翼地深怕在冰上滑倒。我穿过边远的街区、菜园和田野,在前往城墙的路上,我行经许多卖车马鞍具的商店,路过铁匠铺、马具修理铺、挽具铺和蹄铁匠铺。
  我不知道他们为何决定在这里举行葬礼,大老远地来到埃迪尔奈卡普的米赫里玛赫清真寺。到达清真寺后,我拥抱了死者高雅的兄弟,他们一脸愤怒和倔强。我们细密画家和书法家彼此拥抱,低声啜泣。祷告的过程中,一阵铅灰色的浓雾陡然降临,吞噬了一切。我凝视着安放在清真寺葬礼石板上的棺材,心中对犯下这件罪行的恶棍感到无比愤恨,你们看,此时就连祷词“安拉呼米巴力克”也在我脑中乱成一团。
  拜祷结束后,集会的人群把棺材扛上肩的时候,我身边仍聚集着细密画家和书法家。以前有几个夜晚,鹳鸟与我曾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为我的书本一直忙到清晨。在这几个晚上,他曾试图说服我相信高雅先生的镀金技巧低劣,在颜色的搭配上也缺乏见识——为了让东西看起来更贵气,他把它们全部涂成深蓝色——而我也确实曾经附和地说出“但是没人了”这样的话。此时,我们把这一切都忘了,我们互相拥抱,再一次低泣。稍后,橄榄先是友善而恭敬地看我一眼,然后才搂搂我——知道如何拥抱的男人是一个好男人——我很喜欢他的动作,这使我想起画坊里所有的艺术家中,他最信赖我的书。
  来到庭院大门的台阶时,我遇见了画坊总监奥斯曼大师,我们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气氛诡异而紧张;死者的一个兄弟开始大哭起来,有个喜欢炫耀的人则念起了赞主词。
  “到哪一个墓园?”为了说点什么,奥斯曼大师问我。

  若回答“我不知道”似乎有点敌意。狼狈之下,我没有多想,也转头问站在旁边的人:“到哪一个墓园?埃迪尔奈卡普吗?”
  “埃于普。”一个脾气暴躁、留胡子的年轻蠢材说。
  “埃于普。”我转向大师说,不过反正他已经听见脾气暴躁的蠢材说的话了。接着,他望了我一眼,仿佛说:“我知道了。”他的眼神告诉我,他不想再延长我们此次的见面了。
  苏丹陛下指定我监督我所谓“秘密”的这本插画书,负责其内容写作、页缘饰画和内页插画,这件事早就让奥斯曼大师极为窝火。再加上在我的影响下,苏丹陛下对法兰克风格的绘画也有了兴趣,这更教奥斯曼大师满心不悦。有一次,苏丹曾经逼迫奥斯曼大师仿制一位意大利画家绘制的肖像。奥斯曼大师厌恶地模仿了意大利画家的那幅畸形的图画,他把这次画画称为“酷刑”,而我也知道他因此而怪罪于我了。他对我的迁怒也是有道理的。
  我在阶梯中间站了一会儿,望着天空。确信自己已经落后很多时,我就开始走下结了冰的台阶。我非常缓慢地还没有下两级台阶,有个人已经抓住我的手臂,抱住了我:黑。
  “太冷了,”他说,“您冷吗?”
  我毫不怀疑就是这个人搅乱了谢库瑞的心。就连他抓住我手臂时的自信,都在证明这一点。他的样子中有某样东西像是在说:“我已经努力了十二年,如今真的长大了。”楼梯走完了。我让他以后再跟我说说在画坊里看到的情形。
  “你先走吧,孩子。”我说,“去跟上人群。”
  他有点吃惊,但没有表露出来。他稳重地放开我的手臂,朝前方走去,这个动作甚至都让我感到满意。如果我把谢库瑞嫁给他,他会同意和我们住在一起吗?
  我们穿过埃迪尔奈卡普,走出城外。我看见一群插画家、书法家与学徒,抬着棺材,就快要隐没在轻雾里。他们飞快地走下山坡,朝金角湾行去。他们走得很快,沿山谷前往埃于普的雪地泥路都已经走过一半了。寂静的轻雾里,向左望去,嫔妃苏丹慈善机构蜡烛制造厂的烟囱,正雀跃地喷出白烟。城墙的阴影下是几间制革厂和忙乱的屠宰场,专门供应埃于普的希腊肉贩。残渣肉屑的气味从这里传出,飘入山谷,飘向前方依稀可辨的埃于普清真寺圆顶,飘向墓园中整齐排列着的柏树。再走一段路,我听见下面巴拉特区的新兴犹太区里,传来了孩童嬉闹玩耍的叫喊。
  《我的名字叫红》第四部分
  我是你们的姨父(2)
  当我们抵达埃于普所在的平原,蝴蝶朝我走来。他以惯常的热烈态度,唐突地切入了正题:
  “这事儿是橄榄和鹳鸟干的,”他说,“他们和其他人一样,都知道我与死者关系不佳。他们也知道大家都了解这一点。谁将接替奥斯曼大师当画坊的头,在这一点上,我们之间彼此嫉妒,甚至公开仇恨、敌对。现在他们估计这项罪行会落在我头上,或至少能使得财务大臣及受他影响的苏丹陛下疏离我,不,是疏离我们。”

  “你所谓的‘我们’指的是谁?”
  “我们这些人认为画坊应该坚守过去的伦理,应该遵循波斯大师们的道路,不应该为了金钱什么都画。我们认为古老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应该取代武器、军队、俘虏和占领,重新呈现于我们的书中,我们不应该放弃老的模板,优秀的细密画家不应该在市集店铺里,为了三五个金币,替每一个行经的路人画些破烂老玩意儿。苏丹陛下会认可我们的。”
  “你这是在无为地诽谤,”我说,想让他尽快结束这个话题,“我深信,天性能做出这种事的人不会藏身于画坊的。你们全是弟兄,就算画了三五种从前不曾画过的题材,也不会造成多大伤害,至少不会严重到让你们反目成仇。”
  如同最初听说这个恐怖的消息时一样,此时我脑中灵光闪现,抓住了事实的真相。谋杀高雅先生的凶手,正是宫廷画坊中几位出类拔萃的大师中的一个,他就在我面前的人群当中,和他们一起爬上通往墓园的山坡。此刻我深信,这个凶手将继续他魔鬼般的叛乱恶行,他不但是我手上这本书的敌人,而且非常可能地,他曾经拜访过我家,接受绘画和插图工作。蝴蝶是否也和大部分经常造访我家的画家们一样,爱上了谢库瑞?在他妄下断言时,难道忘了有好几次,我要求他画一些与他的观念相反的绘画?或者他只是高明地用话在试探我?
  不,我想了一会儿,他不可能在试探我。蝴蝶,以及其他细密画师,显然都对我心存感激:由于战争的缘故,加上苏丹兴致低落,细密画家得到的金钱和奖赏逐年递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们额外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替我工作。我知道他们彼此嫉妒,认为我偏爱某几个人。由于这个原因——不只是这个原因——我单独与他们在家中会面,这更不可能导致他们对我的敌意。我所有的细密画家都足够成熟,能够理智地找到一个更人性化的理由来喜爱一个为了利益而不得不喜爱的人。
  为了让沉默不再继续下去,也为了不再回到同样的话题,我说:“噢,真主的神迹无限!他们抬棺材上坡的速度跟下坡时一样快。”
  蝴蝶露出牙齿甜甜地笑了笑,说:“因为天气冷。”
  这个人,我想,真的有可能杀人吗?比如说因为妒忌。以后还会杀我吗?他会找到借口的:这个人辱骂我的信仰。但,他是个伟大的细密画家,才华洋溢,为何要杀人呢?衰老不只意味着没有体力爬坡,同时,我想,也表示没那么怕死;它意味着缺乏欲望,走进一个女奴的卧房,不是基于一种兴奋,而像是要冲破禁忌。凭着一种直觉,我对他说出了我当下作出的决定:

  “那本书我不想再继续了。”
  “什么?”蝴蝶说,脸色一变。
  “那本书里隐含着某种不幸。苏丹陛下也终止了资金。你去把这件事告诉橄榄和鹳鸟吧。”
  或许他本来还要问,但这时我们已来到斜坡上的墓地,墓地周围紧密排列着耸立的柏树、高大的蕨类和墓碑。一大群人围绕在坟地四周,我只能借由逐渐增强的哭泣声,以及“必斯米拉赫”和“阿拉米列地芮苏路拉赫”的叫喊声,知道尸体此刻正被放入墓穴。
  “让他的脸露出来,完全露出来。”有人说。
  他们掀开白色的尸布,如果那颗砸烂了的头颅上还有眼睛的话,他们这时一定正和尸体眼对眼相望。我站在后面,什么都看不见。我曾经有一次望进死神的眼睛,不是在坟边,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
  一段回忆:三十年前,苏丹陛下的祖父,天堂的居民,下定决心从威尼斯人手中夺取塞浦路斯。伊斯兰教长埃布苏特?埃芬迪立刻提出这座岛曾经被埃及苏丹指定为麦加和麦地那的军需供应处,他作出了一项裁定,声明一座当年协助供给圣地物资的岛屿,如今落在基督异教徒的掌控中,这是不正当的。就这样,作为我第一次的使者使命,我被指派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去告知威尼斯人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告诉他们必须要把这些岛屿交给我们。就这样,我在威尼斯参观了各个教堂,惊讶于他们的桥梁与宫殿,着迷于最为富有的威尼斯人家里悬挂的绘画。在这惊奇之中,我相信了威尼斯人展现的好客,于是我递上了那封充满威胁的信函,并用傲慢、盛气凌人的态度,告诉他们苏丹陛下想要塞浦路斯。威尼斯人气极了,在他们迅速召集的会议中,大家决定连讨论这封信的议程都无法接受。更甚的是,愤怒的人群把我堵在总督宅邸,几个流氓设法避过卫兵和门房,溜进屋内想要把我勒死,这时还好有两位总督的随身护卫枪兵,成功地护送我经由一条秘密通道溜出宅院,来到后门外的运河边。那里,正弥漫着像这样的雾,刹那间我以为那个抓着我手臂、身材高挑而脸色苍白、穿着一身白衣的运河船夫,正是死神,因而我望着他的眼睛,从他的眼里,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我渴望地梦想着秘密完成我的书本,能够再次回到威尼斯。我走向已经用泥土仔细覆盖好的坟墓:此时此刻,天使正在上面审讯他,问他是男还是女,他的宗教信仰是什么,他视何人为他的先知。我想到自己也可能会死。
  一只乌鸦飘然飞落在我身旁。我慈爱地望着黑的眼睛,让他搀扶着我,陪我一起往回走。我告诉他,我希望他第二天一早来家里,继续书本的工作。因为我一想到自己有可能会死,就再次领悟到,不管代价有多高,我一定得完成这本书。
或许您还会喜欢: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
青年近卫军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亚·法捷耶夫(1901年12月24日——1956年5月13日)全名亚历山德罗维奇·法捷耶夫。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传亚·法捷耶夫统的继承者,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精神鼓舞下写成的;他笔下的主人公们是为建设新生活而斗争的英勇战士。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
马丁伊登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那人用弹簧锁钥匙开门走了进去,后面跟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笨拙地脱下了便帽。他穿一身粗布衣服,带着海洋的咸味。来到这宽阔的大汀他显然感到拘束,连帽子也不知道怎么处置。正想塞进外衣口袋,那人却接了过去。接得自然,一声不响,那笨拙的青年心里不禁感激,“他明白我,”他心想,“他会帮我到底的。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马普尔小姐探案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马普尔小姐的故事——我亲爱的,我想我没告诉过你们——你,雷蒙德,还有你,琼——有关几年前发生的一桩奇特的小案子。不管怎样,我不想让人们觉得我很自负——当然了,我也知道和你们年轻人比起来我根本算不上聪明——雷蒙德会写那些关于令人讨厌的男男女女们的非常现代的书——琼会画那些出众的图画,上面全是一些四四方方的人,身上有的地方非常奇怪地凸了出来——你们都很聪明,我亲爱的,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魔戒第三部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在首部曲《魔戒远征队》中,记述了灰袍甘道夫发现哈比人佛罗多所拥有的戒指,其实正是至尊魔戒,统御所有权能之戒的魔戒之王。因此,佛罗多和伙伴们从夏尔一路被魔多的黑骑士追杀,最后,在伊利雅德的游侠亚拉冈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克服万难,逃到了瑞文戴尔的爱隆居所。爱隆在该处慎重地举行了一场会议,决定将魔戒摧毁,佛罗多也被指派为魔戒持有者。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