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 第六章(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六章(2)
  我差点连话筒都握不住了。我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场景:凯瑟琳躺在兰花丛中,紫色荧光灯把整个暖房渲染成蓝紫色;我能看到她的头别扭地歪在一边——尽管迈克尔没有这段描述——她的护身符小香囊里的香芹散落在她身上。
  迈克尔极力控制住情绪,接着说:“现在妈妈整天魂不守舍,我觉得她的精神快要跨了。谁也不想把这件事告诉布丽奇特,但她已经感觉到事情不妙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问。“谁是凶手?”
  “现在还不知道。谁都不知道。其他几个孩子全接受了审讯,他们都说游戏的第一个环节之后就再也没见到她,赖安的反应歇斯底里。”话语间,他不停地抽泣。“我发誓我一定要找出凶手,亲手杀了他。”
  我呆坐了许久,听迈克尔哭泣,狂怒,再哭泣。最后,我们俩都筋疲力尽了,但我知道,那个晚上我们俩谁都睡不着。
  几天后,我打开电脑,在网上搜索凯瑟琳?麦克?嘉瑞特,跳出七万多个相关链接。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这个数字增加到七十万。
  萨拉托加温泉市的报纸刊登了多篇文章,把角色扮演活动认定为邪教活动,并称凯瑟琳的死是为邪教典仪的祭奠活动服务的。至于她是怎么死的,报道中只是一笔带过,仅仅提到她的尸体被发现时,体内几乎已经没有血液,全身都被肢解了。他们在社论中警告家长监护孩子远离角色扮演游戏。
  其他媒体的文字相对客观一些,如实报道了事件经过,没有发表过多的个人观点或推测犯罪动机。
  所有的报道中有一点是相同的:凶手的身份尚未确定。有人推测她不是在暖房里遇害的,凶案地点应该是附近的院子,因为在那里发现了血迹,雪地里有土地神石膏像碎片。当地警察请求联邦调查局协助调查。
  如果那天晚上我身体没出问题,我心想,我就和她在一起了,或许能帮她幸免于难。
  我搜到了几个个人空间的链接,凯瑟琳的朋友在上面写博客谈论她的遭遇。我大致浏览了一番,有点看不下去。其中一个说她的身体“像寿司一样被切割开来”。
  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星期。又过了几天,父亲和我重新开始上课。我们没有再提起凯瑟琳。一天晚上他说:“艾琳?麦克?嘉瑞特不来这儿上班了。从现在开始,由玛丽?埃利斯?鲁特负责为你做饭。”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麦克?嘉瑞特夫人的全名。“我宁愿自己做饭,”我说,事实上我一点胃口都没有。
  “很好,”他说。
  迈克尔一周来一两次电话。他说,他暂时不能见我。当地媒体实时追踪他们家的情况,采访凯瑟琳的朋友,所以这段时间他最好待在家里。与此同时,警察和联邦调查局始终保持沉默,只透露说案件涉及“相关人员”。
  麦克?嘉瑞特家人把凯瑟琳埋葬了。也许他们举行了葬礼仪式,不过一切都在私下进行。追悼会在圣诞节前一个星期举行,我和父亲都去参加了。
  追悼会的地点在学校体育馆——万圣节舞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只是现在,馆里撤去了舞会上装点的彩条纸,换上了圣诞节的饰品。一颗修剪整齐的常青树紧挨着门口的耶稣像,松树的气味很浓。凯瑟琳的照片挂在画框里——一张她长发时的肖像照——旁边是一本打开的签名本,我们入场的时候都在上面签了字。进去后,我们在简陋的金属折迭椅里就坐。
或许您还会喜欢:
精神分析引论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序那些想获得精神分析知识的人们所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缺乏一本适用的教科书可用以开始他们的研究。这些人从前可在三类课本中进行选择,但由初学者看来,每一类都各有它的缺点。他们可通过弗洛伊德、布里尔、费伦齐和我自己所刊行的大量论文,寻找他们的前进道路,这些论文不是依照任何连贯性的计划来安排的,而且大部分是写给那些对这门学问已有所知的人阅读的。 [点击阅读]
老妇还乡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2
摘要:正文第一幕火车站一阵报时钟声后,幕徐徐升起。接着就看到“居仑”两字。显然,这是北京处隐约可见的小城的名称,一片破烂、败落的景象。车站大楼同样破败不堪,墙上标出有的州通车,有的州不通;还贴着一张破烂不堪的列车时刻表,车站还包括一间发黑的信号室,一扇门上写着:禁止入内。在北京中间是一条通往车站的马路,样子可怜得很,它也只是用笔勾勒出来。 [点击阅读]
荡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由霸空港起飞的定期航班,于午后四时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一片嘈杂,寺田绫子找到了机场大厅的公用电话亭。绫子身上带着拍摄完毕的胶卷,这种胶卷为深海摄影专用的胶卷,目前,只能在东洋冲印所冲印,绫子要找的冲洗师正巧不在,她只得提上行李朝单轨电车站走去。赶回调布市的私宅已是夜间了,这是一栋小巧别致的商品住宅。绫子走进房间后,立即打开所有的窗户,房间已紧闭了十来天,里面残留着夏天的湿气。 [点击阅读]
裸冬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刚刚度过了数月新婚生活的红正在收拾饭桌。昨晚丈夫领回来一位同僚,两人喝酒喝到深夜,留下了遍桌杯盘,一片狼藉。蓦地,红抬起头,四个男人蹑手蹑脚地偷偷闯进屋来!红骤然激起杀意,抓起桌上的牙签怒视着来人。她一眼就看出这四个来路不明的家伙不是打家劫舍找错了门,也不是找自己的丈夫寻衅闹事,而是专门冲着她本人来的!未等红顾及责问他们,这四个家伙早已蜂拥扑来。 [点击阅读]
褐衣男子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使整个巴黎为之疯狂的俄籍舞者纳蒂娜,正一再的向台下不断喝彩赞好的观众鞠躬谢幕。她那细窄的双眼,此时显得更加的细眯,猩红的唇线微微上翘。当布幔缓缓下落,逐渐遮盖住五彩缤纷的舞台装饰时,热情的法国观众仍不停地击掌赞赏。舞者终于在蓝色和橘色的布幔旋涡中离开了舞台。一位蓄须的绅士热情地拥抱着她,那是剧院的经理。“了不起,真了不起!”他叫喊着。“今晚的表演,你已超越了自己。”他一本正经地亲吻她的双颊。 [点击阅读]
解忧杂货店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青鸟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郑克鲁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时象征派戏剧家。出生于公证人家庭,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随即到巴黎小住,结识了一些崇尚象征派诗歌的朋友,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玛莱娜公主》得到了法国评论界的重视,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 [点击阅读]
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喜欢听人讲陌生的地方,近乎病态地喜欢。有一段时间——10年前的事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逢人就问自己生身故乡和成长期间住过的地方的事。那个时代似乎极端缺乏愿意听人讲话那一类型的人,所以无论哪一个都对我讲得十分投入。甚至有素不相识的人在哪里听说我这个嗜好而特意跑来一吐为快。他们简直像往枯井里扔石子一样向我说各种各样——委实各种各样——的事,说罢全都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