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 第二章(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章(3)
  我着实吃了一惊。我在家里从没见过礼品包装,也没见过设计独特的陶瓷餐具。即便在圣诞节(丹尼斯尽力营造节日的气氛,带动我们一起庆祝,父亲和鲁特却不改一如既往的冷漠),我们也不会花心思包装礼物,每个人收到的礼物都是相当实用的。
  “现在就打开吧,”凯瑟琳说,其他几个孩子也催我赶快打开礼盒。我逐个撕开包装盒,有发夹、香皂、蓝色花玻璃烛托和圆柱形蜡烛套装、一张CD(毋庸置疑,肯定是坎克斯乐队的),还有一部一次性相机。
  “你用它拍些你家的照片,回头让我们看看,”迈克尔解释道。
  “你可以自己到我家来看啊,”我说。
  他摇着头说:“妈妈不许我们去。”
  麦克?奇夫人为什么不让他们去我家呢?她在厨房里忙,我不想去打搅她。以后再细问吧,我心想。
  “真不知该怎么感谢你们,”我说。
  随后,他们为我点上生日蜡烛,一起合唱生日歌,我的眼泪差点就冒出来了——原因并非你们所想的。我借着粉红色小蜡烛的烛光凝视着这一家子,他们和睦美满,其乐融融,连那条混血狗都是这个家里不可缺少的一员。这一生中,我第一次尝到了孤独的滋味。
  晚餐后,麦克?嘉瑞特一家聚起居室看电视,他们争先恐后抢着要看不同的节目,最后大家采取了折衷的办法:全家先一起看一部记录片;看完,麦克?嘉瑞特先生和夫人带小嘉瑞特去睡觉;接下来的时间,电视机就由我们三人支配了。
  十三岁的我第一回看电视,这是一次奇特的体验。硕大的屏幕上跃动着缤纷各异的色彩和形状,电视机俨然一个活物。声音似乎不是电视机发出来的,而是从我们周围的墙里传出来的。屏幕上出现了一头狮子和一条鬣狗厮斗的场景,我吓得马上闭住眼睛;画面太生动,太逼真了。
  迈克尔的声音帮我破除了电视的魔咒。他坐在我身后(我和凯瑟琳靠着垫子坐在地上),他看电视喜欢评头论足,为电视上的情节做旁白注解,仿佛屏幕上的动物开口说话了。一头凶猛的狮子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正在吃草的羚羊,口中喃喃道:“我能用它拌薯条吃吗?”
  整个屋子都笑开了。我不觉得有什么好笑,出于礼貌我也跟着笑了笑。迈克尔的父亲嫌他烦,不许他再讲下去了。
  看完记录片,麦克?奇先生和夫人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一起回房间去了。我站起来。
  “你去哪里?”迈克尔问。“好玩的节目马上就要开始了。”他握着遥控器让电视屏幕不停地变脸。紧接着我就搞清楚了我们要看的是吸血鬼电影——又一个初次体验。
  不知是因为房间狭小局促,还是因为硕大的屏幕让我觉得压抑,或是因为我在一顿饱餐后又吞了一大块蛋糕,亦或是因为这部电影的气氛——长着尖牙的惨白怪物躺在棺材里,一到夜里就爬出来喝人血,我刚看了十分钟左右,喉咙里突然泛起一阵恶心。
  我直冲盥洗室,关上门,又是一阵恶心。我抓着马桶边缘,闭着眼睛狂吐不止,直到把胃吐空了,恶心的感觉方才退去,我慢慢睁开眼。
  我打开水龙头,把自来水往脸上泼,水是冰冷的。抬起头,我看到自己的脸在水盆上方的镜子里扭动,面无血色,脸上挂着一颗颗汗珠,眼睛大而阴郁。我张开嘴,往里面灌水,冲漱呕吐留下的酸水。当我再抬起头的时候,我居然在镜子里变脸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