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 第一章(4)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一章(4)
  我过了七岁生日后,他便把洗澡这事儿交给我自己来完成了。他问我这个大女孩是否依然愿意在睡前听他读书,我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要知道,他声音的质感仿佛天鹅绒一般。在我六岁的时候,他经常为我朗读普鲁塔克和柏拉图的作品,后来他突然转而读起了《黑美人》、《海蒂》和《公主与柯笛》,一定是丹尼斯跟他说了些什么。
  我问父亲为什么不和我一起用餐,他说他喜欢晚一点到地下室吃饭。地下室也有一个厨房(我管它叫幽暗厨房),此外还有两个大火炉、父亲和丹尼斯一起工作的实验室、三间原本为仆人准备的卧室。尽管没有人明令禁止我去地下室,我还是很少下去;一楼的厨房里有扇门通往地下室,那门经常是上了锁的;即便没上锁,他们也不希望看到我在地下室出现。再说,我也不喜欢那里的气味——实验室里溢出来的化学制品的气味、幽暗厨房里飘出的浓重味道与滚烫的火炉散发出的金属味交相混杂。是的,我更喜欢闻衣浆的味道。打理地下室的是一个名叫玛丽?埃利斯?鲁特的女人,长了一副讨人厌的嘴脸;她是我父亲的厨子,同时也是他的总务助理,每当她看到我时,眼睛里总是迸射着敌意。
  “觉得怎么样?”站在餐桌旁的麦克?奇夫人旋过身来,手里拿着一条拧干的毛巾。她的脸上油光发亮,眼镜也需要清洗了,但她身上那件红绿格子花呢工作服干净整洁,熨烫得光滑平整,一根腰带系于腰间,裙子褶皱纹理分明。
  她问我是否满意蜂蜜蛋糕的味道。“很棒,”我说。蛋糕确实挺好吃的,昨晚我吃甜点的时候尝了一片,口感浓郁。如果烘培的时间能够稍微缩短些,锅里再多抹些油,那就绝对称得上美味佳品了。
  “在家做的话,我就用猪油了,”她说。“可惜你父亲是个相当严格的素食者。”
  不一会儿,玛丽?埃利斯?鲁特砰地一声推开连通地下室的门,箭步冲进厨房。
  “你是怎么交代送货人的?”她对着麦克?奇夫人一顿劈头盖脸的质问,嗓音嘶哑低沉。
  麦克?奇太太和我一脸茫然地看着她。她到地上露脸已经是千载难逢的稀奇事了,更何况一大早突然冒出来,简直是西边日出。她的黑发在静电的作用下一根根耸起,眼中怒火中烧,她没正视过我们一眼。她的下巴上长着一颗凸起的痣,痣上挂了三根长长的黑毛,她一张口说话,黑毛就会跟着抖个不停。有时我真想把它们一把拽掉,只是她看着都叫人恶心,我实在不想碰她。她套着一件硕大的黑褂,沾满了油腻和污渍,散发出一股金属气味。她像只甲虫似的在厨房里乱窜——她一心只在乎自己手中的狗屁日程安排,对其余的事漠不关心——突然她停住脚步,猛地往桌上砸了一个拳头。
  “怎么不回我的话?都十点了,还不见人影。”
  银色的快递车每周来我们这儿两三次,送来父亲研究所需物品,同时带走几个标有塞拉得隆的白色扁平纸箱。快递车的车门和车身上印着快递公司名称和标志:绿十字。
  麦克?奇太太说:“我不明白你在说什么。”尽管嘴上不甘示弱,她的左侧眉毛和右手却在紧张地抽搐。
  玛丽?埃利斯?鲁特低沉地吼了一声,随即甩门回地下室去了,她走过的地方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古怪的金属味。
  “我从来不跟绿十字的人说话,”麦克?奇夫人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