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我把一切告诉你 - 第四篇:重返传媒 二、业绩翻倍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二、业绩翻倍
  K杂志有编辑部、广告部、品推部和发行部四大核心部门,一般杂志社在上述部门也就有一两个出色的人物,但李总提出:“除了发行部以外,其余三部门的统管都要顶级人物!我不能叫无能的人把这条船给弄沉了!如果每个部门负责人都是厉害角色,则杂志发展便有根本保障。”所以,他时刻都在考察核心岗位的试用人,一旦发现货不对板立即开除,决不手软。虽然杂志社流动性有些大,但后来真是高手云集。
  千挑万选,李总聘到一位强势媒体《大众×件》出来的高手做品牌推广总监,一位有新闻世家背景的财经圈顶尖高手做主编,同时还聘我做广告总监。我们在各自领域都比李总出色,所以他颇为得意:“昔日刘邦在功成名就时,当着满朝文武说,运筹帷幄他不如张良,统帅千军不如韩信,后方管理不如萧何,但这些英雄豪杰却被他所用,所以得天下的是刘邦而不是项羽。”
  李总得意完,马上布置一题:“精英聚集一堂,要经常研讨杂志发展大计,大家赶紧拿出品牌推广方案,一人一套。”于是三大主管献计献策,很快,敲定几套方案。总编制定的策略是在新浪网包下三个栏目,每月挑出几篇重磅文章在不同频道发布,最短时间内几乎不花钱就让近千万人知道了K杂志,社会影响确实不小,同时还获得一些新闻线索。品牌总监认为K杂志有必要参与各种高峰论坛和资本研讨会,至少在会上要派发杂志,在目标人群中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屋建瓴式地树立形象。于是他积极寻找各类论坛,或协办或广告换参与权,将杂志送进会场,拓展杂志影响,成效也在不断积累中。
  我贡献的招数夸了行,我认为发行也算品牌推广活动。现在发行不利,影响广告业绩快速提升,治标更要治本,不如来个狠招。某顶级财经杂志比K杂志发行量大多了,读者群更广泛,干脆打通印厂或发行渠道,在他们杂志中夹K杂志征订单……效果?怎么还不信咱策划能力呢?
  从在现代城上班开始,发现不管晚上加班多晚,坐电梯都能经常碰见日本人在电梯口送客,个个弯腰鞠躬好不恭敬。唉,瞧日本人的工作态度和干活劲头,不得不说是勤奋典范,这更刺激我要做番业绩出来的决心。
  有决心就好办事,一上岗,我就决定跟从前打工一样,还是加班加点干活那套路数。一番谋划后,我将广告业务分成三部分打理。首先,打电话找圈内熟人,约好拜访时间,老友重逢好不开心,续完旧,聊完情,照例请帮忙。嗯,熟人好办事,纷纷表示有机会一定推荐。这事安排在上午。其次,发扬快速学习精神,要尽快熟悉财经杂志的特点,以后好施展拳脚。这事安排在晚上,每天约个不太忙的编辑,跟班学。最后,大力培训广告团队。这事安排在下午。

  第一眼从业务员谈吐和精神面貌上看,心里便暗叫不好。我随口问道:“大家平时去见客户,都带什么资料去?”
  “一本杂志,一份刊例报价。”听完,晕倒。
  凭两杆破抢也敢出门抢广告?呵呵,太欺负客户了吧。好佩服这帮人胆大行为。我了解到编辑部有全部上市公司、所有投资机构、银行和监管机构的详细资料,包括法人代表、总裁、董事会秘书的名单和联络方式以及公司地址。于是我请人整理资料,精装成册。好嘛,资料包括近两万人的国内顶级金融队伍,足足打印300多页。我告诉业务员,这份资料包涵中国所有金融领域的主流人物,顶级的,他们每期都看K杂志,这是发行部 提供的邮寄名录表。
  有人傻乎乎问:“雨总,客户不信怎么办?万一希望留下资料呢?”
  “不信?重新讲一遍杂志定位,专业金融人士看的高端财经读本。留下?对不起,只能面阅,不可外借!哥们,装点神秘有好处啦,你不会说册子是从发行部‘借’来的吗?因为咱们关系铁磁,大家才有机会看到……”
  光凭资料还不够,还有新招出笼。编辑们告诉我,为了曝上市公司违规猛料,有时候可以说是冒险采访,所谓的防火、防盗、防记者有其“道理”。甚至一些采访故事我听得也有些担惊受怕。可我心惊有屁用,客户并不担心啊!于是每期新发杂志,我请编辑部将采访的背后故事扼要写明,广告员一手拿杂志,一手拿采访花絮,再去拜访客户。客户看不懂专业财经文章,也不感兴趣,但精彩的暗访、偷录、智闯三关的故事总听得懂吧。我目的指向明确,就是要证明K杂志文章得之不易,是费钱、费时、费精力得来的精品,都是独家重磅财经新闻,所以主流金融人士才爱看,这不就把发行名单的事给圆了吗?顺便利用背后故事再震撼客户一回。
  事实证明,推广四期杂志后,客户对K杂志陌生感在消弱,印象有改观:“哦,原来K杂志拥有专业且敬业的采编团队,顶级发行渠道,高端阅读人群,亲民广告价,是一颗在财经刊物圈中冉冉升起的明星……”嘿,哥们要的就是这效果。
  再接再厉,我又把带销售团队经验复制过来,自己扮演客户角色,业务员本色演出,喊他们当面预演销售场景,过完一遍,心凉半截,因为大家介绍背景故事生硬无趣。为了给客户留下印象,宣讲动人桥段时,要带上个人感情色彩,自己都没感动,如何感动别人?有的人没记住故事,时不时还翻看本子,嗯,工作没热情,岂不是折磨自己的神经?真想搞体罚!于是我做示范,一边比划,一边脱稿讲背景故事。大家有样学样,按照要求勤加练习,两小时后再考,不行者挨完骂再回锅,考试过关者才能放出去。

  细节,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因为爱听单田芳评书,我发现人家说书有一套语言技巧,阴阳顿挫有序,语气抓人心魄。书听多了,学点皮毛。在讲故时也沾点说书味道,很多人听我讲事,当成一乐子来欣赏。现在运用工作中,正是时候。
  一些销售员与客户交流时,要么语气平淡无味,没给人留下一秒印象,要么似蚊子叫,嗡嗡半天不知所云,要么软绵绵无生气,只有被逼急了,而且在说真话时,才会不自觉流露出些许真情实意。他们从没注意到与客户交谈时,谈话语气的重要性。一句话,说话要有特色,比如林志玲说话那股“嗲”劲儿,哇,很可观哦。我强调自己说话要有感染力,当客户听到感情饱满的话时,才会对我有印象,并且信服咱说的都是真话!
  不仅是宣讲故事要达标,更重要的考试还在后面。我罗列出客户常提的20个问题,并将标准答案标于其后,大家必须烂熟于心,经得住任何变相询盘。我这套培训法师从保险公司培训业务员那套思路,手下每个人见的虽然是不同客户,但所有回答都是最佳答案,跟超级细菌一样,具有最大杀伤力和感染力!这年代做业务不容易,客户好像是抗生素,业务员不练成为超级细菌的胚子,还不被客户当场消了毒?
  考试接近真实性,我充当甲方角色,变幻花样刁难人,业务员回答问题时,必须带感情色彩流畅回答,不许打半点磕绊,因为说话拌蒜,客户潜意识会认为乙方说话可能不真。期间,我又不断模仿客户反驳乙方说法,业务员要灵活应变……很多人被折磨得一见我,嘴巴咧成了瓢。
  最后再请李总检阅队伍,一箭双雕。业务员跟老板说话普遍紧张,跟见客户有一拼。换考官检验队伍成色,对他们是个磨砺,不仅能增强自信,还能发现不足。对老板而言,叫他看看咱幕后工作好细致啊,这点也很重要。靠,狡猾吗?总之,招数想遍。
  广告部前任总监把带团队想简单了,以为每周一例会,解决几个问题便万事大吉。唉,工作没做透,回报能丰厚?洗洗睡吧。我不指望业务员都像我玩命工作,但指望他们部分克隆,还是大有希望。我如何回答客户问题,如何介绍杂志,如何报价,如何说服客户,这些基础知识完全能被复制。如果10位业务员培训到位,就是10位小雨杀出去,效率将翻倍提升。实践证明,一般人业务员经过30场模拟测试,基本能达到中级水准。
  从第一天上班开始,我为杂志社带来了新空气。一个星期六晚上,李总到办公室取文件,忽然看见我在座位上加班,出人意料的干劲似乎让他始料不及。等下个星期六晚上他又发现会议室里我正给业务骨干做培训……渐渐的,广告部一改懒散作风,加班成性,变得铁血起来。再后来,在广告部标杆下,其他部门也跟风向前冲,社里风气为之大变。仅仅过了半年,广告业绩开始有起色,K杂志去年广告收入不足百万,我半年完成200万,不可谓进步不大,而且团队战斗力也明显提高。

  但这时,我,我辞职了。
  K杂志办公在大望路一栋甲级写字楼里,决定辞职的那晚,我站在办公室大玻璃窗往外看,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一辆辆汽车在高架桥上川流不息,渲染着北京城的商业美景,真是越看心潮越澎湃。我不是被车水马龙所吸引,也不为灯火辉煌而侧目,我在思索一个问题:“啥时我也能在写字楼买下一个单元,开创一片新天地?李总未来有了着落,我的未来又将如何?坚守K杂志,我将成为现代城一金领,北京城一中产,但创业梦如何实现……不行,我想跟高人学本事,博个锦绣前程出来。
  一个人静静站立半宿,我从三个方面仔细分析了目前工作状态。从跟高人学习角度上看,李总是搞风险投资出身,他那套理论,我没听懂,对资本运作也没兴趣,而杂志社也没什么让咱震撼的高人,我在杂志社能学到的知识和本事远不如预期那么多。
  从工作氛围看,典型家族企业。李总侄子任发行总监,侄媳妇是财务总监,弟弟是广告副总监,好嘛,500平米办公室,我快被一家人包围了。圈内人都知道,杂志发展好坏,一编辑二发行三广告,我想先从发行下手,不料触犯了老板侄子的面子,还遭到侄媳妇白眼。而落实广告提成制度,又触犯了他弟弟的利益,总之,处处碰壁,很难施展拳脚,不爽。
  从工作配合上看,李总和我都是急性子。也许我面试表现完美,他觉得我一到岗,广告就打能歼灭战,但理想跟实际脱节。靠,俩追求完美的人在一起做事,累人啊。就杂志广告环境而言,4A广告公司需观察新杂志半年以上时间,行规。因为新杂志万一市场上没立住,损失广告费是小,影响品牌形象是大,嗯,行规很难改变。还有,4A投放杂志广告,都是每年10月份以后开始做第二年计划,不大可能中途插进新计划。道理简单,杂志广告是品牌形象广告,版面连电话都不写,投放计划很难改变,而报纸广告是促销广告,投放时机相对灵活。唉,既不能改4A计划,又要熬过该死的观察期,但性急的李总,眼神中透露期待的目光,无形地笼罩过来,更性急的我……靠,好不郁闷!
  这时的我,知道媒体梦破灭了。咱擅长媒体整合营销,需要掌控编辑、发行和广告三合一的管理权,但现实中,谁都不能提供这片天地。简而言之,在事业上,我和李总,和K杂志是个美丽误会,我为K杂志带去了发展思路和业绩,职业道德和操守对得起我的每分钱薪 水。而K杂志给了我薪水和地位,也教会我新本事,能力再次得到提升。嗯,永远铭刻在心。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0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簪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65 人气:0
摘要:【第一簪春灯暗】☆、一恶名昭彰(一)暗夜中,忽然有暴雨倾泻而下,远远近近的山峦峰林,长长短短的江河峡谷,全都在突然而至的暴雨中失去了轮廓,消渐为无形。前方的路愈见模糊。长安城外沿着山道满栽的丁香花,也被倾泻的暴雨打得零落不堪,一团团锦绣般的花朵折损在急雨中,堕落污泥道,夜深无人见。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