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万灵节之死 - 第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个大男人坐在一张圆形的小大理石桌旁。
  瑞斯上校和坎普探长都喝着浓浓的红茶,安东尼喝的则是咖啡。来这里并不是安东尼的主意,而是另外两个人要他来列席参考。坎普探长在验明了安东尼的证件之后,不得不将他当同事看待。
  “要是你问我,”探长在茶杯里加了几块糖,搅拌着,说,“我会说这个案子永远上不了法庭。我们永远找不到证据。”
  “你这样认为?”瑞斯说。
  坎普点点头,喝了一口茶。
  “仅有的一个希望是,找到那五个人当中任何一个购买或存有氰化钾的证据。我却到处碰壁。这将是一个知道谁干的,但却无法证明的案子。”
  “那么你知道是谁干的?”安东尼问他。
  “呃,我相当确信。亚历山大-法雷地夫人。”
  “原来你认为是她,”瑞斯说,“理由呢?”
  “我这就说。我认为她是那种醋劲很强的女人,而且也很专横霸道。像历史上的那个皇后——伊莲诺什么的,她找到萝莎蒙,要她在匕首跟一杯毒药之间选择一种死法。”
  “只是在这个桌子里,”安东尼说,“她并没有给罗斯玛丽任何选择的余地。”
  坎普探长继续说:
  “有人向巴顿先生告密。他开始怀疑——而我该说他的疑心是相当正确的。除非他想监视法雷地夫妇,否则他不会在乡下买那幢房子。他一定对她表现得相当明白——一再地坚邀他们参加这次宴会。她不是那种‘走着瞧’的女人。再度专横霸道,她把他结束掉!你会说,这都只是理论上基于性格的说法。但是我认为惟一可能有任何机会在巴顿的酒杯里动手脚的人,应该是坐在他右手边的女士。”
  “而且没有人注意到她那样做?”安东尼说。
  “不错。他们可能注意到——但是并没有。因为她已经熟能生巧。”
  “真是能干。”
  瑞斯轻咳一声。他拿出烟斗,开始装着烟草。
  “只是有一个小问题。假定亚历山大夫人是专横霸道、醋劲十足、热爱丈夫的女人,假定她杀人不眨眼,你认为她是那种会把连累人的证据,偷偷放进一个女孩子皮包里的类型吗?一个全然无辜,从来没有伤害过她的女孩?这是基德敏斯特家族的传统?”
  坎普探长不自在地在椅子上扭动着,同时两眼望着茶杯。
  “女人并不在乎公不公正,”他说,“如果你是这方面的意思,我该这么说。”
  “事实上,很多女人在乎,”瑞斯笑着说,“我很高兴看到你不自在的样子。”
  坎普转向安东尼,逃避这个窘境。
  “对了,布朗恩先生(我还是这样称呼你,要是你不介意的话),我想跟你说,我很感激你迅速带玛尔小姐去见我,告诉我她的故事。”
  “我不得不快,”安东尼说,“要是我再等下去,说不定我带不走她了。”
  “她并不想来,那当然,”瑞斯上校说。
  “她吓死了,可怜的孩子,”安东尼说,“那是自然的。我想。”

  “非常自然,”探长说着又添了一杯茶。安东尼喝了一大口咖啡。
  “哦,”坎普说,“我想我们解除了她的负担——她相当快乐地回家。”
  “丧礼以后,”安东尼说,“我希望她能到乡下去住一段时间。二十四小时安宁,远离露希拉姑妈的喋喋不休,会对她有好处的,我想。”
  “露希拉姑妈的长舌自有她的好处在,”瑞斯说。
  “那你尽管去听她说话好了,”坎普说,“幸好我在问她话时,不认为有必要记下来,否则那可怜的速记员不记得手抽筋才怪。”
  “哦,”安东尼说,“我想你是对的,探长,你说这个案于永远审判不了,但是这是个很令人不满的结果。何况我们还有一件事不知道——谁写那些信给乔治-巴顿,告诉他说他太太是被谋害的?我们一点头绪都没有。”
  瑞斯说:“你仍然维持你的怀疑对象是不是,布朗恩?”
  “露丝-莱辛?不错,我仍然认为是她。你告诉我她对你坦诚地说爱上乔治。罗斯玛丽一向待她相当刻薄。她突然发现了一个除掉罗斯玛丽的大好机会,而且相当确信只要除掉罗斯玛丽,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嫁给乔治。”
  “你所说的我都同意,”瑞斯说,“我承认露丝-莱辛有足够的能力计划并执行谋杀,而且或许缺乏怜悯心。不错。我同意第一次的谋杀是她干的,但是,我就是想不通第二次也是她下的手。我就是想不出她会因为惶恐而毒死一个她所爱而且想跟他结婚的人!还有一点--为什么她看到艾瑞丝把装氰化钾的纸袋丢到桌子底下时不说出来?”
  “也许她并没有看到,”安东尼有点怀疑地说。
  “我相信她看到了,”瑞斯说,“我问她话时,就觉得她保留了什么没告诉我。而且艾瑞丝-玛尔自己也认为露丝-莱辛看到她丢。”
  “对啦,上校,”坎普说,“让我们听听你的。你也有个腹案,我想?”
  瑞斯点点头。
  “说出来以示公平。你听过我们的了——而且还提出反驳。”
  瑞斯的双眼若有所思地在坎普和安东尼的脸上转来转去,最后停在安东尼脸上。
  安东尼的双眉上扬。
  “可别说你还是认为是我下的手!”
  瑞斯缓缓地摇摇头。
  “我想不出任何你会杀害乔治-巴顿的理由。我想我知道谁杀害了他——也杀害了罗斯玛丽-巴顿。”
  “谁?”
  瑞斯沉思地说:
  “奇怪我们都认为凶嫌是女的。我怀疑的也是女的。”
  他停了一下然后平静地说:“我认为凶手是艾瑞丝-玛尔。”
  安东尼推倒椅子站了起来。他的脸色暗赭,一阵内心挣扎之后,他控制住了自己。当他开口说话的时候,他的声音有点颤抖,但是仍然像平常一样轻快而带着嘲讽的意味。
  “让我们彻底地讨论一下可能性,”他说,“为什么是艾瑞丝-玛尔?如果是她,为什么她要自动告诉我们那个纸袋是她丢到桌子底下的?”

  “因为,”瑞斯说,“她知道还露丝-莱辛看到了。”
  安东尼考虑着这个回答,他的头侧向一边。最后,他点点头。
  “好,通过,”他说,“继续。为什么你最怀疑她?”
  “动机。”瑞斯说,“罗斯玛丽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而她却没有份。根据我们所知,她可能感到很不公平而自我挣扎了好几年。她知道如果罗斯玛丽死后无嗣,那么所有的财产都将由她承继。而罗斯玛丽在流行性感冒之后变得意志消沉,精神沮丧,很不快乐,正是处在自杀的证词能被接受的状态中。”
  “说得真对,把那女孩说成了怪物!”安东尼说。
  “不是怪物,”瑞斯说,“我怀疑她还有另外一个理由——对你来说可能是个牵强的理由——维多-德瑞克。”
  “维多-德瑞克?”安东尼瞠目结舌。
  “败家子。你知道,我听露希拉-德瑞克说话并没有白费。我了解整个玛尔家的事。维多-德瑞克——不折不扣的魔鬼信徒。他母亲,智力低而且无法专心。海克特-玛尔,软弱、邪恶、酗酒。罗斯玛丽,感情不稳定。一部软弱、邪恶和不稳定的家庭史。遗传倾向因素。”
  安东尼点燃一支烟。他的手颤抖着。
  “你不相信一朵正常的花朵可能开在软弱或甚至不良的树枝上?”
  “当然有可能。但是我不敢保证艾瑞丝-玛尔是一朵正常的花。”
  “而且我的话不能算数,”安东尼缓缓地说,“因为我爱上了她。乔治把那些信拿给她看,她大起恐慌而杀害了他?就是这样发生的,是吗?”
  “不错。在她那种情况下,是会大起恐慌的。”
  “那么她是怎么把那东西掺进乔治香槟酒杯里的?”
  “这,我坦白承认,我不知道。”
  “很感激你还有不知道的事。”安东尼前后摇动着他的座椅。他的两眼露出凶光。“你真有种对我说这些。”
  瑞斯平静地说:
  “我知道。但是我考虑的结果是非说不可。”
  坎普觉得有趣地注视着他们两个,没有说任何话。他心不在焉地不停搅拌着茶水。
  “很好。”安东尼说着又站起了起来,“情况改变了。不再是坐在这里,喝着恶心的饮料,空谈理论的时候了。这个案子非得解决不可。我们非得扫除一切困难,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势必是我的工作,而我总有办法做到。我不得不埋首研究我们不知道的几点,因为我们一旦知道,整个事情就很清楚了。
  “我再重述一下问题所在。谁知道罗斯玛丽是被谋害的?谁写信告诉乔治的?为什么要告诉他?
  “再来是谋杀案本身。第一次不去管它,太久了,而且我们也不太清楚是怎么发生的。但是第二次是在我眼前发生的。我亲眼看到的。因此我应该知道是怎么发生的。在乔治的杯子里下毒的最好时刻是余兴节目进行的时候--但是不可能是在那时候下的毒,因为节目一完他马上喝了酒。我看到他喝下去。他喝过以后,没有人在他杯子里加任何东西。没有人碰他的杯子,然而下一次他再喝的时候,却掺满了氰化钾。他不可能被毒死,但却被毒死了!他的杯子里有氰化钾,但是没有人可能把它放进去!我们有进展了吧?”

  “没有,”坎普探长说。
  “有的,”安东尼说,“现在事情进入了召魂术的领域里。或者是灵魂显现。我来简述一下我的通灵理论。我们都在跳舞的时候,罗斯玛丽的鬼魏飘近乔治的杯子,加入了一些实体化的氰化钾——任何一个鬼魂都能用灵媒体放射物质制成氰化钾。乔治回来,敬她酒,结果--呵,天啊!”
  瑞斯和坎普好奇地注视着他。他的双手抱住头部。他显然精神极度痛苦地前后摇动。
  他说:
  “就是那个,……就是那个,……皮包……服务生……”
  “服务生?”
  坎普警觉了起来。
  “不,不,我不是你那个意思。我曾想过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不是真的服务生而是通灵人的‘服务生’——一个前一天就安排好的服务生。但是我们所有的却是一个一直都是服务生的一个服务生,以及一个小服务生,一个天真无邪的服务生,一个没有涉嫌的服务生。但是他扮演了他的角色!啊,天啊,是的,他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他注视着他们。
  “你们还不明白吗?‘一个’服务生在香槟里下毒,但是‘那个’服务生并没有。‘一个’,不定冠词。‘那个’定冠词。乔治的杯子!乔治!两者截然二分。还有,钱--很多很多的钱!而且谁知道——也许还有爱?不要把我当疯子一样看。来,我说明给你们看。”
  他离开椅子站了起来抓住坎普的手臂。
  “跟我来。”
  坎普舍不得地喝光他那半满的杯子。
  “总得先付钱吧?”他喃喃地说。
  “不,不,我们过一会儿就回来。来吧,我必须在外头说明。来吧,瑞斯。”
  推开椅子,他把他们带到走廊上。
  “看到那边那电话亭了吧?”
  “看到了,怎么样?”
  安东尼扬掏口袋。
  “真气人,我没有铜板。算了。我想了一下,还是不要那样做了。回去吧。”
  他们回到咖啡室里,坎普走在前面,瑞斯被安东尼抓住手臂跟在后面。
  坎普皱着眉头坐了下来,拿起他的烟斗。他小心地吹了吹,从腰袋里拿出一根发夹挑着烟丝。
  瑞斯一脸迷惑地对着安东尼皱眉头。他往椅背上一靠,端起他的杯子,一口喝光。
  “他妈的,”他粗暴地说,“里面有糖!”
  他抬起头看过去,正好看到安东尼逐渐笑开来的脸。
  “喂,”坎普从他的杯子里喝了一口时,不禁失声说,“这是什么鬼东西?”
  “咖啡,”安东尼说,“我不认为你会喜欢。我就不喜欢。”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市蜃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大江山高生野远山险路遥不堪行,未尝踏入天桥立,不见家书载歌来。”这是平安时期的女歌人小式部内侍作的一首和歌,被收录在百人一首中,高宫明美特别喜欢它。当然其中一个原因是歌中描绘了她居住的大江町的名胜,但真正吸引她的是围绕这首和歌发生的一个痛快淋漓的小故事,它讲述了作者如何才华横溢。小式部内侍的父亲是和泉国的国守橘道贞,母亲是集美貌与艳闻于一身,同时尤以和歌闻名于世的女歌人和泉式部。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烽火岛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827年10月18日,下午5点左右,一艘来自地中海东海岸的船正乘风前进,看来它是想赶在天黑前进入科龙海湾的维地罗港。这就是在古代荷马书中提到的奥地罗斯港口。它坐落在爱奥尼亚海和爱琴海三个锯齿状缺口中的一个里。这三个踞齿缺口把希腊南部踞成了一片法国梧桐叶的形状。古代的伯罗奔尼撒就是在这片叶状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地理称其为摩里亚。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