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玩火的女孩 - 第十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月二十四日灌足节星期四
  安妮卡也同样精疲力竭,布隆维斯特好不容易才说服她不必多花一小时绕过兰纳斯塔湾,直接让他在纳卡下车即可。他亲亲她的脸颊,谢谢她的帮忙后,等她将车掉头开走了才叫出租车。布隆维斯特已经两年没到盐湖滩区,之前也只去过爱莉卡家几次。他觉得这是不成熟的表现。
  她和贝克曼的婚姻生活究竟如何,他全然不知。他和爱莉卡是在八十年代初相识,原打算继续和她维持关系直到他老得只能坐在轮椅上为止。他们俩在八十年代末各自认识了新对象后结婚,因而分手,但关系的中断却为时不到一年。
  布隆维斯特不忠的结果以离婚收场。爱莉卡这方面,却是让贝克曼接受了这个说法:他们之间长期的性爱激情太过强烈,若以为单靠承诺便能将他们分开,未免太不合理。而且他也没有像布隆维斯特一样,向爱莉卡提议离婚。
  爱莉卡坦承自己的不忠之后,贝克曼找上了布隆维斯特,这也是布隆维斯特一直害怕的事,但贝克曼没有揍他的脸,反而邀他出去喝一杯。他们光顾了三家索德马尔姆的酒吧之后,才终于在黎明时分有了足够的醉意,能在玛利亚广场的长板凳上严肃交谈。起初,布隆维斯特心存疑虑,但贝克曼终于说服他:如果他企图破坏他和爱莉卡的婚姻,他会在酒醒后带着球棒回来找他,但如果纯粹只是无法自制的肉欲与灵魂渴望,那么他便无所谓。
  于是布隆维斯特和爱莉卡便在贝克曼的祝福之下重续前缘,而且凡事都不瞒他。每当爱莉卡心血来潮想和布隆维斯特过夜——发生的频率还不低——只需拿起电话告诉他一声即可。
  贝克曼从未说过一句批评布隆维斯特的话,反而似乎认为他与自己妻子的关系是有利的。他对妻子的爱也更深了,因为他知道绝不能忽视她。
  反观布隆维斯特,只要有贝克曼在场,他始终无法自在.因为那仿佛在提醒他,即使自由的关系也得付出代价,令他心闷。因此他只去过几次盐湖滩,全是爱莉卡在家里举办的派对场合,他若不出席恐怕会造成话题。
  此时,他站在他们的华丽别墅门口,强压住自己带来坏消息的不安心情,毅然按下门铃,手指还在门铃上停留了四十秒左右,直到听见脚步声。贝克曼开门时,腰际围着一条浴巾,一看见妻子的情人,原本充满睡意与愤怒的脸立刻转为惊讶。
  “晦,贝克曼。”布隆维斯特招呼道。
  “早呀,布隆维斯特。现在到底几点?”
  贝克曼是个精瘦的金发男子,胸前毛发浓密,顶上却几乎童山灌灌。脸上的胡子约有一星期没刮,还有一道明显的疤痕划过右边眉毛,是数年前一次航海意外造成的。
  “五点刚过。”布隆维斯特说:“能不能请你叫醒爱莉卡?我有话跟她说。”
  贝克曼认为布隆维斯特忽然克服心理障碍来到盐湖滩区,还在这个时间站在这里,肯定发生了极不寻常的事。何况,眼前这个人似乎巫须喝点酒,或至少有张床能睡一觉,好将发生的一切抛诸脑后。贝克曼将门打开,请他进屋。
  “出了什么事?”
  布隆维斯特还没回答,爱莉卡已经出现在楼梯顶端,一面绑着白色浴袍的腰带。她下楼走到一半,看见布隆维斯特在门厅,随即停下来。“怎么了?”

  “达格和米亚。”布隆维斯特说。
  他前来报告的消息立刻显现在他的脸上。
  “不。”她一手掩住嘴巴。
  “他们昨晚被杀了,我刚从警察局过来。”
  “被杀?”爱莉卡和贝克曼异口同声地说。
  “有人进入他们在安斯基德的公寓,射杀了他们。是我发现的。”爱莉卡直接坐到阶梯上。
  “我不希望你从晨间新闻听到消息。”布隆维斯特说。布隆维斯特和爱莉卡进《千禧年》办公室时,是灌足节星期四上午六点五十九分。爱莉卡事前已叫醒克里斯特和玛琳,告知达格和米亚在前一夜遇害的消息。他们住的地方近得多,因此已经到达准备开会,也已开启了小厨房里的咖啡机。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克里斯特急着想知道。玛琳嘘了他一声,同时将七点晨间新闻的声音开大。昨晚深夜,有两名人士——一男一女——在安斯基德某公寓中遭射杀身亡。警方声称这是一起双尸命案。两名死者生前都未在警局留下记录。杀人的动机至今不明。以下是本台记者汉娜·欧洛夫森在现场的报道。
  “就在午夜前不久,警方获报在安斯基德熊堡路这里的一间公窝大楼传出枪声。据一名邻居表示,公寓内传出几声枪响。杀人动机不明,也尚未有任何嫌犯落网。警方已在公寓周围拉起封锁线,犯罪现场的调查工作也已展开。”
  “报道得还真是精简。”玛琳说着将声量转小,随后便哭了起来。爱莉卡伸手搂住她的肩膀。
  “我的老天!”克里斯特说,没有对着特定对象。“大家都坐下。”爱莉卡以坚定的口气说:“麦可……”布隆维斯特将自己知道的经过告诉他们,说话的口气平板单调,当他描述自己发现达格与米亚的情形时,就好像电台记者在报道似的。“我的老天!”克里斯特又喊了一声。“太疯狂了!”玛琳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忍不住又开始哭泣,也不试图掩藏泪水。
  “真叫人难过。”她说道。
  “我也有同感。”克里斯特说。
  布隆维斯特不明白自己为何哭不出来,只觉得内心空洞洞的,几乎像是被麻醉了一般。
  “今天早上得知的消息并不多。”爱莉卡说道:“我们有两件事要讨论:第一,还有三星期,达格写的东西就要送印刷厂了,我们还应该出版吗?我们能出版吗?这是其一。另一件事是麦可和我来这里的途中讨论的问题。”
  “我们不知道凶手的动机。”布隆维斯特说:“可能和达格和米亚的私生活有关,也可能是单纯的滥杀,但也不能排除可能和他们正在写的东西有关。”
  桌旁顿时静默良久。
  最后,布隆维斯特清了清喉咙。“诚如我所说,我们即将出版的书中会揭露一些人,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份曝光。达格在两星期前开始找人质问查证,我在想如果他们其中一人……”“等等,”玛琳说道:“我们要揭发的三名警员当中,至少有一个是国安局的,还有一个是刑警。另外还有几个律师、一个检察官、一个法官,和一些鲤醒的男性老记者。这些人有可能为了阻止书的出版杀死两个人吗?”
  “这个嘛,我也不知道答案。”布隆维斯特说:“他们可能会因此失去很多东西,但若以为杀死一名记者便能压制这种消息,未免愚蠢到极点。不过我们也披露了一些皮条客,尽管用了假名,凡是对内幕稍有了解的人都不难猜出他们是谁。其中有些人已经有过暴力犯罪的前科。”“好,”克里斯特说道:“但你将命案想成处决。假如我对达格的故事了解正确的话,这里头的人并不十分聪明。他们有能力犯下双尸命案后安全脱逃吗?”

  “只是开两枪,需要多聪明?”玛琳说。
  “我们纯粹是在臆测一件我们几乎一无所知的事。”爱莉卡插嘴说道:“不过这个问题非问不可。如果凶手的动机是为了不让达格的文章——或甚至米亚的论文——曝光,那么办公室这里的安保就得加强了。”
  “还有第三个问题。”玛琳说:“我们是否应该将这份名单交给警方?麦可,你昨晚跟警察说了什么?”
  “我说了达格在写书,但他们没有询问细节,我也没有说出任何人名。”
  “也许我们应该这么做。”爱莉卡说。
  “事情没那么简单。”布隆维斯特说:“我们可以交出名单,但万一警察问起名单从何而来,该怎么办?我们不能透露任何想要匿名的消息来源,和米亚交谈过的几个女孩更是如此。”
  “真是一团糟。”爱莉卡说道:“现在又回到第一个问题:该不该出书和发表文章?”
  布隆维斯特举起手来。“等等。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投票表决,但我刚好是负责的发行人,我想这次也是第一次,我要自己作决定。答案是不行。下一期的杂志不能公开这些资料。如果不顾一切按计划行事,太不合理。”
  坐在桌边的其他人都尚未准备好提出异议。
  “当然了,我确实很想出版,但内容必须稍作修改。证据资料都在达格和米亚手中,而故事的根据也是基于米亚打算向警方检举我们即将揭发的人。她有专业的知识,但我们有任何相关资讯吗?”这时大门砰的一声开了,柯特兹站在门口。
  “是达格和米亚吗?”他喘着气问。
  所有人都点头。
  “天哪,真是疯了!”
  “你从哪里听说的?”布隆维斯特问道。
  “我正要和女友搭出租车回家,听到车上广播。警方在询问有没有出租车司机搭载乘客去过那条街,我没听清楚地址,所以非来一趟不可。”
  柯特兹看似惊吓过度,爱莉卡于是起身抱了抱他,让他坐到桌旁一起开会。
  “我想达格会希望我们发表。”她说。
  “我也同意应该发表,尤其是书。但以目前的情况看来,出书日期得往后延。”
  “那么该怎么办呢?”玛琳说:“不只是一篇文章要拉掉,而是一整个主题特刊。整本杂志都得重做。”
  爱莉卡安静了片刻,然后露出当天第一个疲倦的笑容。“玛琳,你本来打算休复活节的假吗?”她问道:“现在别想了。我们就这么做·一玛琳,你和我还有克里斯特要坐下来筹划一期新的内容,不用达格的资料。我们得看看能不能抽出几篇原本打算放在六月号的文章。麦可,你从达格那里拿到多少资料?”
  “十二个章节中,我已经拿到九章完稿,以及第十章与十一章的草稿。达格本来说会将完稿寄给我,我再去查查信箱,至于十二章则只有大纲,也就是摘要和结论。”
  “但你和达格已经讨论过每一章的内容了,对不对?”“对,我知道他最后一章要写什么,如果你是想问这个的话。”

  ,'N肠好,你得拿着稿子——包皮括书和杂志文章的稿子——开始工作。我要知道内容还差多少,也要知道达格未完成的部分,我们能不能写得出来。你能不能在今天作出客观评估?”
  “可以。”布隆维斯特回答。
  “另外还要请你想一想对警方的说词。想一想哪些是在可透露的范围内?说到什么程度可能会违反我们与消息来源签订的保密协议?除非有你的许可,否则《千禧年》任何员工都不得对外发表任何意见。”
  “听起来还不错。”布隆维斯特说。
  “你觉得达格的书引发谋杀动机的可能性有多大?”“也可能是米亚的论文,……我不知道,但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当然不能。你得把一切拼凑起来。”
  “把什么拼凑起来?”
  “调查结果。”
  “什么调查结果?”
  “我们的调查啊,拜托!”爱莉卡忽然扯开嗓子。“达格是为《千禧年》工作的记者,如果他因为工作被杀,我要知道其中的细节,所以身为编辑团队的我们,必须深入挖掘真相。这部分就由你负责,从达格给我们的资料当中寻找杀人动机。”她接着转向玛琳。“玛琳,如果你今天能帮我拟定新一期的概略计划,我就能和克里斯特草拟版面设计。不过你花了很多时间和达格合作,对主题特刊的其他文章也很熟悉,所以我要你和麦可一起留意命案调查的发展。”
  玛琳点点头。
  “柯特兹……你今天能工作吗?”
  “当然可以。”
  “你先一一打电话给我们的其他员工,告诉他们发生什么事,然后到警局去了解案情,问他们会不会召开记者会之类的。我们得获得第一手消息。”
  “我先打电话给大家,然后回家洗个澡。除非我直接去了国王岛,否则四十五分钟后就会回来。”
  “今天一整天都要保持联络。”
  “好的。”布隆维斯特说:“结束了吗?我得打通电话。”手机响起时,海莉正坐在亨利·范耶尔位于海泽比的家中用玻璃围起的阳台上用早餐。她没有看来电显示便接起来。“早安,海莉。”布隆维斯特说。
  “天哪!我还以为你从不在八点以前起床。”
  “的确,如果我有机会睡觉的话。偏偏我昨晚没睡。”“发生什么事了吗?”
  “你没有听到新闻吗?”布隆维斯特接着说出昨晚发生的事。“太可怕了!你还好吗?”
  “谢谢你的关心,我觉得好些了。但我之所以打电话,是因为你是杂志社的董事,理应被告知。我猜很快便会有记者查出是我发现达格和米亚,这将会引发一些猜疑,如果达格正在为《千禧年》写一本揭发丑闻的重要作品的消息外漏,一定会有人提出质问。”
  “所以你认为我应该有所准备。那么我该说些什么?”
  “实话实说。你听到了消息,对于命案感到震惊,但你并未参与编辑工作,因此无法对任何臆测发表看法。调查命案是警方的工作,不是《千禧年》的。”
  “谢谢你的提醒。还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吗?”
  “目前没有。但如果想到什么,我会告诉你。”“谢谢。还有拜托你……有新消息一定要让我知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女妖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庄司武彦是个二十五岁的未婚青年,他父亲是银座有限公司的京丸股份公司的董事长。京丸是战后发迹的美术古董商,他为了扩大经营,组建了京丸股份公司。武彦的父亲是这家公司的股东。武彦去年毕业于大学的文科,至今也没有找工作。他也不愿在父亲的公司做事,但又不是游手好闲之辈,所以整天闷在家里看书。他可以说是个文学青年,但只爱好一般的文学作品,尤其对推理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是文学青年中为数不多的侦探小说迷。 [点击阅读]
如此之爱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风野的妻子并不知道衿子的住处,但是清楚他与她来往。可是妻子从不问衿子的地址和电话。话说回来,即使真被妻子询问,风野也是绝对不会说的。因为妻子的不闻不问,风野才得以安心。但是恰恰如此又给风野带来些许担忧。风野作为职业作家出道不久,上门约稿者还不多。万一他不在家,就很可能失去难得的机遇。风野以前曾打算把衿子的电话告诉一两个有交情的编辑,可又觉得这么做有些唐突也就作罢了。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席特哈尔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席特哈尔塔,这个婆罗门的英俊儿子,这只年轻的雄鹰,在房子的背阴处,在河岸边小船旁的阳光下,在婆罗双树林的树荫里,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戈文达一起长大了。在河岸边,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礼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太阳晒黑了他的浅嫩的肩膀。在芒果树林里,在孩子们游戏时,在母亲哼唱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在他那身为学者的父亲教诲时,在贤人们讲话时,浓荫融入了他的乌黑的眼睛。 [点击阅读]
幽谷百合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古堡错落有致;整个山谷宛如一个翡翠杯,安德尔河在谷底蜿蜒流过。……我注意到在一棵白桃树下,葡萄架中间,有一个白点,那是她的轻纱长裙。可能您已经知道她就是这座幽谷的百合花。为天地而生长,满谷飘溢着她美德的馨香。而她自己却毫无觉察。无限的柔情充满我的心灵,它没有别种滋养,只有那依稀可见的身影。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异恋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号。在仙台市的某个天主教会,举行了矢野布美子的葬礼。参加的人不多,是个冷清的葬礼。在安置于正前方的灵枢旁,有一只插着白色蔷薇的花瓶。不知是花束不够多还是瓶子过大,看起来稀稀疏疏冷冰冰的。教会面向着车水马龙的广濑大街。从半夜开始落的雨到早晨还不歇,待葬礼的仪式一开始,又更哗啦啦地下了起来。从教会那扇薄门外不断传来车辆溅起水花的声音。又瘦又高的神父有点半闭着眼念着圣经。 [点击阅读]
弥尔顿的诗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十四行诗之十九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好象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暇的白璧;因此,我也好象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再也没有别的脸, [点击阅读]
归来记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在刑事专家看来,”福尔摩斯先生说,“自从莫里亚蒂教授死了以后,伦敦变成了一座十分乏味的城市。”“我不认为会有很多正派的市民同意你的看法,”我回答说。“对,对,我不应该自私,”他笑着说,一面把他的椅子从餐桌旁挪开,“当然这对社会有好处,除了可怜的专家无事可做以外,谁也没受损失。在那个家伙还活动的时候,你可以在每天的早报上看出大量可能发生的情况。 [点击阅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心是孤独的猎手》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在榜单上名列17,据翻译陈笑黎介绍,这是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出版于1940年她23岁之时。故事的背景类似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炎热的南方小镇。她说:“小说中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令人感动,而同性之恋又是若有若无的,时而激烈,时而沉默。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