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天涯过客 - 五、华格纳歌剧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史德福-纳宇爵士换了一个比较舒适的姿势,耐心地欣赏舞台上正在演出的《尼布龙根的指环》。他并不讨厌华格纳,只是时间不对。
  他不时的扭头环顾四周,并不在乎旁边自以为富有音乐修养的观众厌恶的眼光。他很早就来坐在位子上,可是什么事也没发生。
  休息时间到了,他站起身作了大幅度的搜寻。他右手边的座位还是空的,该来的人还没有来。这就是她的答案?还是只因为迟到了被关在休息大厅里?
  他走出去,四处轻松的逛着,喝杯咖啡,抽根烟,下半场快开始时再到演出大厅。
  远远的,他发现旁边的座位有人了!他的兴致马上又回复,他急急地回到位子上坐下,果然是她!就是法兰克福机场的那一位小姐,没错!
  她并未转头看他,只是直直地朝台上望去。她的侧面完全就是他记忆中的那一张光鲜而纯洁的脸蛋。她的头微微侧了一下,眼睛扫过,却似乎没有认出他来。那么接近,却不认识?也没有一句话?也许时间还没到。灯光渐渐暗下来,她的头转过来了。
  “对不起,节目单可否借我看看?我的大概丢在什么地方了。”
  “当然,你尽管用好了。”
  她接过了节目单,打开来,仔细研究者。灯光更暗了。第二部“齐格飞”的序曲已经开始,快结束时才交还给他。
  “谢谢你。”只有这三个字。
  他正要把节目单合起来,却注意到在纸页的下方有淡淡的铅笔字迹。他并不想马上去看,事实上那样暗的灯光也看不清楚,他只把它合起来拿在手上。他相信自己并没有看到她拿出笔来写字,可能她早就写好而放在皮包里的。
  这又给他一种感觉,一种神秘而带危险意味的感觉。韩格富桥上的约会,信封里的门票,还有坐在旁边的这个闷不吭声的女人。

  他不经意地瞥了她两三次,就像一个人偶而看看身旁的陌生人一样。她懒洋洋地躺靠在座位上,黑色绉纱的高领农服,包住她修长的颈项,一条式样古典的金项链垂挂下来。黑色的头发依着头颅的形状,精心修剪成短而俏皮的型式。
  她并未留心他的瞥视,也不曾回看他。他怀疑是否有人跟踪她?或跟踪他?特来监视他们两人是否认识,是否曾经交谈?一定是这样子的,否则她何必呼应他在报上刊出的启事呢?尽管如此,他的好奇并未获得满足,可是他至少很欣慰的知道黛芬-席道媛——玛丽安——还在伦敦。
  也许在最近的将来他就能知道一切谜底,所有的行动虽然都要仰仗她来采取主动,他一定得服从她的领导,就像上次在机场一作。可是,他不太情愿地承认,这样的生活似乎更有意思一点,至少比起外交部那些无聊的会议要好多了。
  音乐会终于结束了,身旁的金口观音居然说话了,只可惜并不是转头对他说的,只是很自然的叹了口气,像自言自语一样,却又蛮大声的。
  “年轻的齐格飞!”她说,赞叹地呼出一口气。
  第四部“诸神的画像”结束后,在一片鼓掌声中,观众开始起身离开。他等着看她有无任何的暗示。可是她只整理了身边的杂物,扶扶帽子,就走上甬道,跟着人群散去了。
  史德福-纳宇取了车子以后,急速开回家去。他拿出节目单仔细地找着,可是他又失望了,翻了好几页都没有看到任何的字迹。只有在他原来以为有铅笔字迹的地方,找到一行乐谱,并没有任何的字迹。这行乐谱看起来也像是一个人漫不经心随手涂写上去了。
  他以为这可能是一种秘密的信息,要用火烤才能显现出来的,他就把它拿到电热器上一页页的翻着,可是什么也没有。他颓然一叹的把节目单捧回桌子上。

  费了那么大的功夫,冒着风雨到那个什么鬼桥上,呆坐了一个音乐会,旁边的人就是他有几打问题要问的人,而得到的却是个“一无所有”的结果!那她为什么还要来?假如她不愿和他说话,也没有进一步的安排,何必费那么大的劲?
  他的眼光转到靠墙而设的书架,成排的侦探故事与科幻小说,他摇摇头。小说究竟要比真实的人生精彩许多,那里面有死人,有神秘的电话,美丽的女间谍!下次他要采取行动,再也不能听任她从手里溜走。
  他端着咖啡走到窗口,不自觉的哼着什么,他的视谱能力很好,刚刚还是趴在节目单上的一堆豆芽菜,已经可以哼得出来。这个曲调很熟悉,他放大了声音,可是还是想不起来。嘟、嘟、嘟嘟、嘀嘟、嘟、嘟。是很耳熟,问题是什么歌?有什么意思吗?
  又是一天的早晨,他开始拆阅信件。
  都不是什么有趣的。几封请帖,一张是美国大使馆的,一张是爱西汉普顿夫人所具名的一项慈善义卖会。他心烦地把它们一把摔开,反正都不会去的。
  突然他想起,这样无聊地呆在伦敦,还不如看玛蒂达姑婆去吧!玛蒂达姑婆是他最喜爱的亲近长辈,虽然他们不常见面。她现在住在乡下一栋乔治王朝时代的旧房子里,这是她祖父留给她的遗产。这座房子有装饰典雅的大起居室、小的椭圆型餐厅、全新设备的厨房、二间客房,她自己的卧室则是一间很大的套房,与隔壁特别护士的房间相通。而这几间房只是那栋大屋子的东厢而已,其他的部分除定期的清扫外都用防尘布盖起来。
  史德福很喜欢这栋房子,少年时也在这儿度过不少快乐时光。对的,这曾经是一栋充满欢乐的房子,他的大伯父夫妇与两个孩子也曾经住在这儿。当时他们也有足够的钱,还有一群训练有素的仆人。

  房子里也有很多巨幅油画,挂满整栋房屋的墙壁,大部分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叙述着这个地方过去的光荣,很多还出自名家之手。可是由于房子的维修不易,有些已经变卖。但他还是很喜欢去那里回味古人的遗泽。
  玛蒂达姑婆很爱说话,他喜爱她的理由也很模糊。他并不确知自己为什么突然想去找她,还有为什么突然想到那儿的祖先画像,也许是,他想,也许是想去看潘蜜娜的像?他想仔细的看看,想找出她与那个破坏了他生活宁静的陌生女人之间的异同。
  他拾起歌剧的节目单,开始哼那几小节的曲调、嘟、嘟、嘀嘟--。有了!他突然想起,这就是齐格飞的主题音乐,号角响彻四方,“年轻的齐格飞!”
  “年轻的齐格飞!”这也是玛丽安昨晚所说的唯一略具深意的话,在当时并不明显,因为时间地点都那么恰当。可是,这应该是一个信息,对某个人暗示某件事。年轻的齐格飞!这句话一定具有某些意义,也许更进一步的指示,很快就会来到。可是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意思?为什么?怎么来的?什么时候?指的又是什么?实在荒唐,那么多的问号!
  他还是挂电话给玛蒂达-沙克顿夫人。
  “哟!我的好孩子,你当然是受欢迎的。搭四点半的车来吧!这班车还在走,可是常常会误点,有时候还会慢上一个半小时呢,不过最晚在五点一刻的时候一定会开的。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改进吧!霍伊斯会在火车站接你。”
  “他还在呀!”
  “当然还在呀。”
  霍伊斯,原来的侍童,后来当马夫,现在熬到了司机,看样子他还会继续熬下去。“他至少有八十岁了吧!”史德福-纳宇微笑着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一朵桔梗花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1.一串白藤花序幕花街上,点着常夜灯。如今,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可是大正(注:日本年号,1911-1926)末年,在那个伸入濑户内海的小小港埠里,有一所即今是当时也使人觉得凄寂的风化区,名字就叫“常夜坡”。活了这么一把年纪,到如今还常常会想起那整晚点着的白花花、冷清清的灯光;奇异的是每次想起,它总是那么凄冷,了无生气。 [点击阅读]
修道院纪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王室名录上第五位叫唐·若奥的国王今天晚上要去妻子的卧室。唐娜·马丽娅·安娜·若泽珐来到这里已经两年有余,为的是给葡萄牙王室生下王子,但至今尚未怀孕。宫廷内外早已议论纷纷,说王后可能没有生育能力。但这仅限于关系亲密者之间的隐隐低语,以免隔墙有耳,遭到告发。要说过错在国王身上,那简直难以想象,这首先是因为,无生育能力不是男人们的病症,而是女人们的缺陷,所以女人被抛弃的事屡见不鲜。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荒岛夺命案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一部优秀的通俗小说不仅应明白晓畅,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群众生活,而且应该成为社会文化的窗口,使读者可以从中管窥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美国小说家内尔森-德米勒于一九九七年写出的《荒岛夺命案》正是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其超凡的叙事才能,将金钱、法律、谋杀、爱情、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融为一炉,演释出一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又发人深思的侦探小说。 [点击阅读]
董贝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我敢于大胆地相信,正确地观察人们的性格是一种罕见的才能(或习惯)。根据我的经验,我甚至发现,即使是正确地观察人们的面孔也决不是人们普遍都具有的才能(或习惯)。人们在判断中,两个极为寻常发生的错误就是把羞怯与自大混同——这确实是个很寻常的错误——,以及不了解固执的性格是在与它自身永远不断的斗争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我想都是由于缺乏前一种才能(或习惯)所产生的。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