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天黑前的夏天 - 在家(1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一次迈克尔和医院一位年龄比他小的女同事爱得死去活来。不过,当时他们的婚姻就已经挺过了重重压力和桩桩意外事件的打击。他俩结婚都十年了,孩子们也相继降生了。这场恋情对迈克尔和凯特来说,虽然没有给彼此的智力带来重大创伤—他俩的智力对周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很容易理解—但却给彼此的情感造成了粉碎性骨折,因此不能重蹈覆辙。或确切地说,必须回避那种方式。后来她明白了—是他让她明白了—他偶尔会与一些年轻女子有那种不影响夫妻感情的关系,但他总是特别小心,避免伤着她这个做太太的颜面:就是那种在代表之间和国际大组织会议机制中风行的男女关系。她已经接受了他的那些“绯闻”,虽然心中隐隐作痛,但尚能忍受。真正的痛苦是她觉得不应该支持这种逢场作戏的想法。尽管如此,他俩的婚姻之船继续平稳前行,连他们自己都颇感意外,因为周围全都是业已分道扬镳的夫妻,因感情出轨而摇摇欲坠的婚姻……关于这方面,凯特的不同思维模式或记忆模式简直势不两立。有的模式是事实存在,比如他俩都认为对彼此或对婚姻不要期望太高,这么做是正确的。至于其他模式—事实真相是她已经没法尊重丈夫了。他做的不过是“人人”碰到他那种情况都做的事儿。为什么?什么时候?不过,她只是觉得,已经有一阵子了,他就像一个贪吃糖果却不予节制的孩童。在她眼中,他的形象日益渺小,这一点毫无疑义。对待丈夫的态度和做母亲一样,她以前可从未这样。坠入爱河痛不欲生—这个她能理解,她自己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但是,像他那样处心积虑地小心安排生活,做那种事儿的时候不留任何“蛛丝马迹”,这样就可以和邂逅的年轻女子经历一场又一场性遭遇—让她觉得他十分浅薄。还有他的衣着和发型……话说他第一次出轨的时候,时钟至少得往回拨十五年,当时他刚从国外什么地方出差回来—她难过得要命,又厌恶又愤怒,浑身颤抖。当然很快她就被说服。但她生这么大的气,绝对不是像迈克尔话里话外暗示的那样—她嫉妒了:对那个东西她不屑一顾。 但是,自从知道了迈克尔的所作所为,她觉得自身价值乃至体内物质都遭致侵袭。她原以为只有等到她年老色衰他才会犯这等事儿—如果她这个老太太染了发,穿上短裙,双腿依然美得叫人目光留恋,那么到死他都不会玩感情游戏才对。她无法解释自己的感受,但这是她的真情实感。因为丈夫—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一个负责任的好丈夫—打定主意要经历数不清的、从概念上来说属于不负责任范畴的“外遇”,而他搞外遇的唯一目的就是性,因此她,凯特,觉得自己被践踏了。她宁愿丈夫对她坦言相告—不,坚持自己的主张,他有这个权利—他真实的感受,与某个女子,甚至是两到三个女子真实的关系,那么他俩的感情反而会更牢靠、更持久,她也会更坚贞。如果这样,守在伦敦南部家中的她,想到他与这个或那个女子情意绵绵时(当然只是在工作之余,工作才是他真正的兴趣所在),就不会觉得身上好像被人生生挖了个口子,里面的物质和力量源源流出。她感觉他好像迷路了,找不到人生的目的—这是她考虑了种种理由,通过细细揣摩之后,觉得应该这么认为才行。 傻瓜才会这么想。既幼稚又天真又卑贱。她知道告诉玛丽她会怎么说她!—无所谓嘛。但她就是这么想,也不打算假装另有想法。要是几天前,只要她拿定主意不再忙着伺候他人,说个不停,笑啊笑啊笑个没完,就会说她的感情、思想或新真相,管它是什么,都站在台下等候上场。可现在呢,她正在一座婚外恋的山脚,努力向上攀登,她已经感觉到这座山她非爬不行,就像每个登山爱好者都非登不可的山峰—不管真正动机是什么(她非常害怕面对,所以想方设法躲避),是不是肯定跟迈克尔与众多女子的暧昧关系无关?早几年前她就感觉自己已经失去了他。不过,或许她应该从这里开始(要是她肯花时间!):是因为迈克尔,她才觉得自己像个填充的木屑慢慢漏光的玩偶,虽然她的感觉天真幼稚、不够理性,却不可否认。 此刻,她的感觉就是这样,看着坐在前面的小伙子探着身子,满怀从她—从任何一个愿意给予者那儿—获得那个东西的渴望,不管那是什么,只要能让他旁若无人地说啊说啊说个不停就行;尽管如此,她已经开始了这段—女大男小的—登山之旅。 根据常识,像他们这种恋情,是最缠绵悱恻、最诗意美妙的,是所有可选项中的上上之选。唯一可能的例外就是与之相反的搭配,男大女小……(要是她想与面前这个男子,这个她的盘中之物发展关系,是因为迈克尔的缘故吗?她行事不听意识使唤,随波逐流,不懂拒绝,无法做她应做的事儿,是不是因为多年以来她都是一台由迈克尔设定的机器?)常人的智慧是正确的。但是她已经上了贼船。这份恋情的配料完美无缺:她三十五岁,他二十岁。这是?俩的秘密,谁也不会知道。但面对现实的重重阻碍,这样的情感虽苦乐参半,却注定以失败告终。 歌德,准确地说是托马斯?曼①笔下的歌德说:吻是爱情的精华。他说,他这一生都 “想着那事儿”,但令他神魂颠倒的却是热吻。 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给予那样的吻:她必须是个三十五岁的已婚妇女,丈夫和警觉的孩子不分昼夜地时刻守在身边。不对。事实上曾经有个美妙的周末,只有上帝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大代价,做了什么安排,说了什么谎言,才能幽会成功;但是回首往事,他们这么不管不顾绝对不是为了性欲。因为,且不论别的,没有一个头脑清醒的女人会为了性去找小伙子,就性事而言,只有成熟的才有味道:她和迈克尔的性生活异常甜美,非想象所能及。或者曾经是这样……那么现在又如何?当然,就躯体感受自然是叫人羡慕的。感情上呢?可感情重要吗?如果说它重要,玛丽肯定会笑岔气的。(如今的她比住在玛丽对门的时候更经常想到她。)因为知道了丈夫整天处心积虑想着跟姑娘们上床,所以最近一段日子夫妻俩的性生活—她没有厌倦,没有—只是越来越不愿意过了,就像肚子饱饱的时候看着一大桌子的美食佳肴……并不是她的性欲越来越冷淡—或者是这样吗?果真如此,干吗觉得好像承认了那事儿,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不过,她真正感兴趣的是过去的那个东西,那时,她,以及婚姻—在婚姻中和夫妻生活中他仍然能够找到的—就是他的需要,他的目标:是当时他确信想要的东西,尽管有了孩子,要照料家庭,有一大堆的事儿。她知道,丈夫的性命曾经一度就拽在她的手里,两人在一起时任凭那眼中之物摆布,而那东西的中心就是床。 正冲着她虎视眈眈的这桩感情,肯定不会让他们牵肠挂肚,欲生欲死。这个青年岁数不小了。他太世故了,太爱挑自己的茬儿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燕尾蝶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韦迪·卫斯特韦特之墓韦迪·卫斯特韦特是位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海军军官。他从越南战场上生还后,深深地为佛教的精神所折服,因此在退役后移居日本。虽然不能舍弃带血的牛排和打猎的爱好,但他尽可能对佛教教义加以部分独特的解释,努力使两者并存。当韦迪正在享受他最喜爱的打猎时,死神来临了。当看到爱犬得林伽已经把受伤的野鸭追得无路可逃时,他扣动扳机准备打死野鸭。 [点击阅读]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刘易斯·卡罗尔(LewisCarroll)的真名叫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1832~1898),是一位数学家,长期在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学任基督堂学院数学讲师,发表了好几本数学著作。他因有严重的口吃,故而不善与人交往,但他兴趣广泛,对小说、诗歌、逻辑都颇有造诣,还是一个优秀的儿童像摄影师。作品《爱丽丝漫游仙境》是卡罗尔兴之所致,给友人的女儿爱丽丝所讲的故事,写下后加上自己的插图送给了她。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那个男孩名叫圣狄雅各。日落时分他领着一群羊抵达了一座废弃的教堂。教堂圉顶看起来在很久前就已经塌落了,而曾经是更衣室的地方,如今却磐立着一株巨大的无花果树。他决定在此过夜。看着羊儿一一跳进门后,男孩在毁圯的门上横竖着一些木板,以防羊儿走失。这附近并没有狼,但若有羊只脱队,他可得花上一整天去找回来。他用夹克掸了掸地面,然后躺下来,头枕着一本才刚读完的书。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精灵宝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创新之书一九五一年末,在《魔戒》与《精灵宝钻》已经完稿多时,而大西洋两岸仍迟迟不肯按托尔金的要求将两书同时出版:心焦的托尔金於是写了一封长达万言的信给美国出版商,阐明他创作这整个神话世界的缘起与故事始末:我从早年就对自己所爱之乡土没有属於自己的故事感到悲伤。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