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y)(7)
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你喜欢的小说
他杀的疑惑 - 第五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山桥启太郎的遗霜佐代子也许是因为心力交瘁的缘故,显得有些憔悴。尽管如此,出事后已过了半个多月,看来她已经摆脱了伤感,端茶时的动作和讲话的神情,可以说已经恢复了常态。
  据佐代子称,进房间时有没有将房门锁上,她已经不记得了。
  “进屋时我是用钥匙进去的,但有没有从里面再锁上不过,警察赶到时,我的确是去开门的。也许是我进屋时无意中将房门锁上了。因为平时在家里总是这样的。”
  “发现你丈夫去世以后,你用不着将房门锁上吧?”
  “不!我没有特地去开门。我打电话报警以后,就一直待在电话机旁没有离开过,因为警察要求我等在那里不要走动。”
  “难怪……”
  浅见光彦与久永道春一样感到气馁。看来这越发难以证明是“他杀”了。
  “关于钥匙一事,除了你与丈夫之外,其他人还有房间钥匙吗?”
  “没有。……对了,我想起来了,管理员有一把万能钥匙。”
  “其他没有了吗?”
  “没有了。我们当初拿到的就只两把钥匙,一把由丈夫带在身上,一把是备用钥匙。”
  “夫人知道丈夫参加了生命保险吗?”
  “我不知道。后来听久永君和其他人告诉我,说全体董事都投了保,我才第一次听说。”
  “你丈夫的投保金额,据说在发生灾难时能获得50亿日元赔偿。关于此事,你有何感想?”

  “我吓了一大跳。听说其他人的投保金顿都很低,只不过在l0亿日元以上。我不知道能不能这么说……我总觉得像是为了获得保险赔偿才投保似的……不!也许真的会是这么回事,但……”“夫人想要说的就是,有可能是为了获取保险赔偿。就是说,一开始投保时就有那种打算的。”
  “这……据我打听,末满一年即便自杀,也不能获得保险金,所以我这样猜测,也许是小人之心了,但……”关于丈夫之死,不得不进行这样的猜测,这对死者的遗孀来说,想必一定是很痛心的。
  “但是,有人认为,你丈夫会不会是搞错了日期?”
  “这……不过,别人这么想,我也没有办法埃如果说他是自杀,也是有情可愿的。”
  “那么,夫人现在也认为丈夫是自杀?”
  “我不愿意承认,但警察是这样认定的。”
  佐代子悲痛地垂下了脑袋。
  接着,浅见光彦请佐代子带他察看了山桥启太郎的“工作室”。
  将浴室里的淋浴器全部打开,声音响得出奇,一走进房门就能够听到。
  “如此看来,夫人进屋后径直赶往浴室,这也在情理之中吧。”
  “是埃”
  佐代子点点头,也许是回想起了当时的情景,她微微地蹙着脸朝浴室那边瞥了一眼。
  “我还以为丈夫在洗澡时兴许出了什么事,便马上奔跑过去。”
  “那么,倘若有人躲在对面书房或卧室的房门背后,你也不会注意到吧。”

  “这……还不至于吧……是有人躲在那里吗?”
  她怯生生地将目光转向那边。
  “不!这是假设。”
  浅见光彦走进书房察看。房间并不宽敞,书架占领着房间里的全部墙璧。地板和桌子上都堆满着书籍,桌子的中央还摊开着写作用的稿纸。刚开始写的文章,刚拿起不久便又搁下的、打开着笔帽的钢笔。这些东西至今依然酿造着这样一种气氛,即房间的主人马上就会回来的。
  “看来这房间里的一切,还保持着案发时的原样埃”浅见光彦间道,疑窦顿起。
  “这间房间是租借的。我想尽早将房间还了,但他们说还是按原样放一段时间,所以就……”“这是警察说的?”
  “不是警察,是公司里的人。”
  “是久永君吗?”
  “不!是一位叫‘龟井君’的人,他也是董事。他说,还是应该将调查的线索保留下来。”
  怀疑是他杀,或者希望是他杀——看来怀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仅仅是久永道春一个。
  房间里随处可见采取过指纹的痕迹。警察轻易地断定为“自杀”,但这样的调查只是例行公事得出的结论。浅见光彦也在房间里察看了一遍。
  “你发现什么了?”
  佐代子不安地问。
  “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东西。只是,有一件事令人放心不下,书房里的椅子是什么时候换过的。”
  佐代子重新走进书房里,不停地打量着椅子。这是一张极其简单的办公用椅子。

  “哎!真的?如此说来,好像与以前的那张椅子不一样啊!很相似,但感觉稍稍有些新。你怎么知道的?”
  “椅子脚的幅度比以前的那张稍稍宽一些。你瞧,留在地毯上的椅子脚的印痕与椅子脚的位置有些不吻合吧。而且椅子脚的粗细和形状也有些不同。你没有感觉到吗?”
  “那么,是我丈夫什么时侯换的吧。”
  “看起来是最近——也许是案发的当天。因为地毯上几乎没有留下新椅子的印痕呀。”
  “莫非……那天他从公司里下班回家,晚上9时多来这里,根本没有时间调换椅子啊!”
  “但是,无论怎么看,这椅子的脚磨出来的印痕很浅。我觉得这印痕不像是你丈夫长时间坐着留下的。”
  “是啊!说起来真是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呵!”
  佐代子感到很困惑。浅见光彦也觉得纳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包括淋浴器的事,这起事件里有很多现象无法作出解释啊!马上就会搞清楚的,但……”“你说搞清楚……你是说,我丈夫不是自杀?”
  佐代子一副交织着恐怖与期盼的目光望着浅见光彦。
  “看情况,也许真会是这么回事。”
  浅见光彦含糊其辞地回答着,一边走出书房。佐代子也好像害怕留在这间房里似地慌忙紧跟在他的身后。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路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约翰.本仁写过一部自传,书名为《丰盛的恩典》,讲述神对罪人的恩典。约翰.本仁1628年生于英国,他的家乡靠近裴德福郡。他的父亲是一个补锅匠(这种职业早已被淘汰),专营焊接和修补锅碗瓢盆以及其他金属制品。在17世纪中叶,补锅匠奔走于各个乡村之间,挨家挨户地兜揽生意。如果有人要修理东西,他们就在顾主家中作活,完工以后顾主当场付钱。按当时的社会标准,这是一份相当卑贱的职业。 [点击阅读]
失落的秘符
作者:佚名
章节:135 人气:2
摘要:圣殿堂晚上8:33秘密就是怎样死。自鸿蒙之初,怎样死一直是个秘密。三十四岁的宣誓者低头凝视着掌中的人头骷髅。这骷髅是空的,像一只碗,里面盛满了血红色的酒。环绕四周的兄弟们都披挂着他们团体标志性的全套礼服:小羊皮围裙、饰带、白手套。他们的颈项上,礼仪场合佩戴的宝石闪烁发光,像阒无声息的幽灵之眼。他们共守一个秘密,宣誓互为兄弟。“时间已到。”一个声音低语道。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寂静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寂静的春天前言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洛杉矶,烟雾已经成为一些事件的起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还没有对公众的健康构成太大的威胁。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彼得·卡门青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生命之初有神话。一如伟大的神曾经在印度人、希腊人和日耳曼人的心灵中进行创作并寻求表现那样,他如今又日复一日地在每个儿童的心灵中进行创作。那时候,我家乡的高山、湖泊、溪流都叫些什么名字,我还一无所知。但是,我看到了红日之下平湖似镜,碧绿的湖面交织着丝丝银光,环抱着湖泊的崇山峻岭层层迭迭,高远处的山缝间是白雪皑皑的凹口和细小的瀑布,山脚下是倾斜的、稀疏的草场, [点击阅读]
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